《数控加工技术》
实验指导书
(第二版)
适用专业:机械电子工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江苏科技大学
机械工程实验中心
2011年8月
实验二:插补原理实验
实验学时:2
实验类型:验证、设计
实验要求:必修
一 、实验目的
1要求学生学会独立查阅资料,掌握逐点比较法插补原理。
2通过插补原理实验,能够自主用逐点比较法完成手工计算直线和圆弧的插补轨迹。
3了解其他数控插补算法。
二、实验内容
1.逐点比较法(直线插补 、圆弧插补)验证。
2.其他插补算法(直线插补 、圆弧插补)验证(选做)。
三、数控机床插补原理
机床数控系统依据一定方法确定刀具运动轨迹,进而产生基本廓形曲线,如直线、圆弧等。
其它需要加工的复杂曲线由基本轮廓逼近,这种拟合方式称为“插补”(Interpolation )。
“插补”实质是数控系统根据零件轮廓线型的有限信息(如直线的起点、终点,圆弧的起点、终点和圆心等),在轮廓的已知点之间确定一些中间点,完成所谓的“数据密化”工作。
数控系统常用的插补计算方法有:逐点比较法,数字积分法,时间分割法,样条插补法等。
逐点比较法,即每一步都要和给定轨迹上的坐标值进行比较,视该点在给定轨迹的上方或下方,或在给定轨迹的里面或外面,从而决定下一步的进给方向,使之趋近给定轨迹。
如此,走一步,比较一次,决定下一步走向,以便逼近给定的轨迹。
下面以逐点比较法为例,阐述插补的原理。
直线插补计算原理:
偏差计算公式:以第一象限为例,取直线起点为坐标原点,如图2-1所示,m 为动点,有下面关系:
X m X e Ym
Ye
=
取
m F Ym Xe Xm Ye
=-作为偏差判别式, 若 Fm=0,表明 m 点在OA 直线上; 若
Fm>0,表明m 点在线上方的m ′处; 若 Fm<0,表明m 点在直线下方的m ″处。
从坐标原点出发,当Fm ≧0时,沿+X 方向走一步,当Fm<0,沿+Y 方向走一步,当两方向所走的步数与终点坐标(Xe,Y e )相等时,停止插补。
图 2-1 逐点比较法直线插补
逐点比较法的递推公式如下:
当Fm ≧0时,沿+X 方向走一步,则:11+=+m m X X , m m Y Y =+1。
新的偏差为:e m e m e m e m e m m Y F Y X X Y Y X X Y F -=⨯+-⨯=⨯-⨯=+++)1(111
同理,当Fm<0时,沿+Y 方向走一步,则:m m X X =+1,11
+=+m m Y Y
新的偏差为:e m e m e m m X F Y X X Y F +=⨯-⨯+=+)1(1
其它三个象限的计算方法,可以用相同的原理获得,表2-1 为四个象限插补时,其偏差计算公式和进给脉冲方向,计算时,Xe,Y e 均为绝对值。
插补计算过程是:偏差判别,坐标进给,偏差计算,终点判别。
终点判别的方法较多,如:(1)设置两个计数器分别存入Xe,Y e 坐标值,在X 坐标(Y 坐标)进给一步,就在相应的X (Y )计数器减1,直到两个计数器都减到零时,就到达终点。
(2)用一个终点计数器,寄存X 、Y 两坐标从起点到终点的总步数Σ,X 、Y 坐标每走一步,Σ减 1,直到Σ为零时,就到了终点。
表2-1偏差计算公式和进给脉冲方向
圆弧插补计算原理:
偏差计算公式:以第一象限逆圆为例,如图 1-2 所示。
圆弧圆心在坐标原点,A 为起点,B 为终点,半径为R ,假设运动瞬时点为 m ,它与圆心 的距离为 Rm ,以 Rm 和
图 2-2圆弧插补计算原理
R 平方差作为偏差 值则偏差判别式为:
2
2
2
2
2
m F Rm R Xm Ym R =-=+-
若 Fm=0,表明m 点在圆弧上; 若 Fm>0,表明m 点在圆弧外; 若 Fm<0,表明m 点在圆弧内。
当Fm ≥0 时,为了逼近圆弧,应沿-X 方向进给一步,到 m+1 点。
其坐标值为:m m m m Y Y X X =-=++11,1
同理,可得新偏差值递推公式为:222
11121m m m m m F X Y R F X +++=--=-+ 当Fm<0 时,为了逼近圆弧,应沿+Y 方向进给一步,到 m+1 点。
其坐标值为:1,11+==++m m m m Y Y X X
同理,可得新偏差值递推公式为:2
2
2
11121m m m m m F X Y R F Y +++=--=++
由上两式可得,只要知道前一点的偏差,就可求出新一点的偏差,而起点处的Fm=0是可知的。
以上是第一象限逆圆的情况,其它情况可同理推导出来,表 2-2 为四个象限顺逆方向归纳的进给方向和偏差计算公式。
圆弧插补的终点判别和插补计算过程和直线插补基本相同,但在偏差计算的同时,还要进行动点瞬时坐标值的计算,以便为下一点的偏差计算作好准备。
表2-2 进给方向和偏差计算公式
四、实验设备
1 . PC机一台,安装VC、VB,或Borland C 软件开发平台,安装插补仿真软件。
2. A4大小坐标纸一张。
五、实验步骤
1. 实验时运行实验前编辑好的直线插补程序(软件),理解程序中各参数的含义,通过输入的不同直线参数,在插补软件上运算出该直线插补轨迹,并与自己手工计算的轨迹进行对比,看两者是否一致,如果有问题,需要现场完成程序调试。
2. 实验时运行实验前编辑好的圆弧插补程序(软件),理解程序中各参数的含义,通过输入的不同圆弧参数,在插补软件上运算出该圆弧插补轨迹,并与自己手工计算的轨迹进行对比,看两者是否一致,如果有问题,需要现场完成程序调试。
六、思考题
1、简述常见的插补算法;
2、根据实验分析逐点插补算法的精度和局限性。
附录3 确定圆心:
实验2 数控切削加工
实验类型:验证、综合
软件平台需求:windows xp
一实验目的
1 通过本实验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或掌握数控机床后置程序的修改。
实验拟采用加工中心(或者上课铣床)编程,主要对FANUC系统、SIEMENS系统、SKY 系统及其它数控系统等展开分析,并结合加工中心进行试加工。
2 可在计算机虚拟环境下可以动态地分析、观察数控工艺的完备性、程序的正确性。
后置程序主要功能分析包括机床选择模块、机床回零、安装零件、NC程序导入、运行轨迹检查、装刀具、对刀和卸刀、参数设置等功能。
二实验内容和步骤
1按照预习资料《FANUC0I数控加工仿真系统使用手册》的要求,完成规定零件的仿真加工。
2把仿真完成的程序导入机床加工。
三实验仪器
1 上海宇龙仿真软件1套。
2 加工中心1台,MVC850。
3 数控车1台,CAK6140。
四实验数据处理
提交完成的电子文档,含零件图和加工完毕的零件。
五课后作业
按照附图要求完成编程,并提交电子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