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1年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徐承芸)[优质PPT]

2011年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徐承芸)[优质PPT]


一、课程性质
•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 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 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 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 本特点。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
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课 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 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 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义荣辱 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 独特体验。 •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 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 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 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 语文的规律。 • 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 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 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 第三部分 实施建议 12
• 一、教学建议
12
• 二、评价建议
16
• (一)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 16• (Biblioteka )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17
• (三)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 17
• (四)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17
• (五)具体建议 17
• 三、教材编写建议 20
•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江西省教育厅教研室徐承芸
一、新版《语文课程标准》基本内容 二、修订中坚持的基本思路 三、修订的具体内容 四、新版《语文课程标准》新亮点
一、新版《语文课程标准》基本内容
目录
• 第一部分 前言 2 • 一、课程性质 2 • 二、课程基本理念 2 •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2 •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 •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3 • 三、课程设计思路 3 •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与内容 4 • 二、学段目标与内容 5 • 第一学段(1~2年级) 5 • 第二学段(3~4年级) 6 • 第三学段(5~6年级) 8 • 第四学段(7~9年级) 10
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 染;同时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拓宽 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 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 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 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 •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要尽可 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 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 的课程资源,形成相对稳定而又灵活的实施机制, 不断地自我调节、更新发展。
21
• 附录1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
21
• 附录2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25
• 附录3语法修辞知识要点 25
• 附录4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
26
• 附录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 28
第一部分 前言
•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 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 趋势日渐增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 现,给社会语言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 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带来新的挑战。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 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 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 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 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 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 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 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 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 结合,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的整体发展。综合性学习既符合语文教育的传统,又具有 现代社会的学习特征,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 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 勇于创新的精神,应该积极提倡。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 语文课程的建设应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
式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
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
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 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 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 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 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 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 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 和健全的人格。
•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 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 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 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 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 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