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初中音乐 蓓蕾之歌 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音乐 蓓蕾之歌 教学设计

蓓蕾之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歌曲,体会歌曲真挚的感情和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的语言、媒体激情导入,在反复的对比欣赏以及讨论分析中理解歌曲内涵。

3、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歌曲表达的情绪、意境。

并掌握相关的音乐知识。

2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生理,心理不够成熟,社会经验不足,法律意识薄弱,大部分学生家长包办过多过细,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很差,农民工子女集中的学校,因学生家庭环境等原因,安全隐患多。

七年级的学生对"意志"的内涵可能认识并不深刻,有必要让学生对意志有更深刻的认识.另外,现在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相对比较优越,缺乏应有的锻炼,心理承受能力教弱,意志品质水平较低.因此,我们有必要引导学生认识意志和锻炼意志。

从年龄特点来看,七年级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应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生理上,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特点,发挥学生的主动积极性。

初中生正处在身心发展、成长过程中,其情绪、情感、思维、意志、能力及性格还极不稳定和成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易变性。

同时,我校学生理论知识比较薄弱,但思维活跃,课堂敢于发言,素质整体上呈现多层次的特点。

3重点难点
重点: 深刻体会歌曲《蓓蕾之歌》的内涵。

难点: 了解歌曲《蓓蕾之歌》的词曲作者和创作背景及以歌曲《创世纪的新一代》为题材复习小学学习的音乐知识。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歌曲导入语言导入
1.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进行导入。

2.同学们,从蓓蕾成长为鲜花,从幼苗成长为大树,离不开园丁的辛勤劳动。

老师就像园丁,精心培育着我们健康成长。

让我们倾听一首唱给老师的歌!
活动2【讲授】作者简介创作背景
1.李岚清简介:1932年5月生,江苏镇江人,1952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工作,复旦大学企业管理系毕业,大学文化。

曾任中共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国务院副
总理( 1998、3 -2003、3)。

李岚清主要作品有《李岚清教育访谈录》、《李岚清音乐笔谈》、《李岚清中国近现代音乐笔谈》、《音乐·艺术·人生》、《原来篆刻这么有趣》、《李岚清篆刻艺术俄罗斯巡展作品集》、《突围:国门初开的岁月》等。

2.创作背景:《蓓蕾之歌》是原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爷爷创作的,当时作为分管教育的中央领导,十年期间,他的足迹遍布全国各级院校,因而对工作在教育岗位上的园丁们有了更深层次地了解和认识,特别是了解到许多条件艰苦的地方,教师们仍能任劳任怨,爱岗敬业。

为此,他深受感动。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1999年,他为第三届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期间举办的艺术歌曲音乐会,创作并谱写了这首歌曲。

歌曲为二段体,歌词朗朗上口,表现了对人民教师的尊敬和赞扬。

歌曲轻快活泼,充满朝气。

活动3【活动】有关老师的其他歌曲
赞美老师的歌曲:
《我爱米兰》《老师你好吗》《老师我总是想起你》
《校园春秋》《教师礼赞》《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谢谢老师》《老师我想你》
活动4【测试】音乐知识
以歌曲《跨世纪的新一代》为内容,复习小学学的音乐知识。

活动5【作业】课后作业
1.深刻体会歌曲的内涵,并学习老师的品格。

2.认真复习小学学习的音乐知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