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苏省徐州市苏教八级份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1)

江苏省徐州市苏教八级份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1)

江苏省徐州市2016年3月联考八年级语文试题一、积累与运用(24分)1、古诗文默写。

(10分)(1)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2)海内存知己,,(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念天地之悠悠,。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4),坐看云起时。

(王维《终南别业》)(5),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6)伤心秦汉经行处,。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7),;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与朱元思书》)(8)《过零丁洋》中“,”两句诗表明了诗人文天祥以死明志的决心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答案】(10分每空一分,添字、漏字、错字则该空不得分)(1)千里共婵娟(2)天涯若比邻(3)独怆然而涕下(4)行到水穷处(5)东风不与周郎便(6)宫阙万间都做了土(7)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解析】本题考查古诗词的背诵默写能力。

诗词在背诵时不仅要注重读音,还要注意容易写错的字;填写名句漏填和错填均不得分,一些易错字可结合词义去背诵。

对于结合诗文内容填写诗句,学生要多了解诗词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的情感,正确把握内容,才能准确地判断。

本题注意“婵娟”、“涯”、“怆”、“郎”、“阙”、“鸢”、“汗”等字的写法。

2、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标致(zhì )落弟(dì)抑扬顿挫(cuò )深恶痛疾(wù )B. 宽恕( shù )文绉绉( zōu ) 油光可鉴( jiàn )翻来覆去(fù )C. 奥秘(ào )溺爱(nì )蹿房越脊(cuān )家徒四壁( tú )D. 禁锢(gù )黝黑(yóu)暗然失色(àn )颔首低眉(hàn )【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辨析能力。

汉字拼音的错误,往往表现为声韵母的混淆、多音字的误读、声调符号及标注位置的错误等。

汉字字形的错误,往往出现在同音字、形似字上。

因此,对于形似字、同音字、多音字、易错字等,要勤于积累,加强记忆。

A.“弟”应为“第”;B.“绉”应读“zhōu”;C.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D.“黝”应读“yǒu”,“暗”应为“黯”。

故选C。

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6分)微笑的魅力在于它可以表示——我很喜欢你,见到你我很高兴。

那发自内心的微笑就像一缕春风,能使冰雪A();。

即使长相平凡的人,微笑时给人的感觉也会美不胜收,因为微笑体现了人善良温和的一面,当人的内在美德通过微笑得以体现时,怎么会不美呢?我们应该对自己的微笑充满自信。

可是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逐渐变得B(),人们仿佛挤不出时间微笑,或只为工作需要而微笑。

终于,人们又体会到微笑的重要性,发出“我们需要微笑”。

(1)请为文中A、B两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2分)备选词语:A、融化溶化 B 、冷漠隔膜(2)文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修改。

(2分)(3)根据语境,在文中的横线处仿写一句话,要求语意连贯,语句通顺。

(2分)【答案】(1)(2分)A. 融化 B. 冷漠(2)(2分)在“我们需要微笑”后加“召唤”或“号召”等词(3)(2分)句式形式和“就像......能使......”一致,通顺即可。

那发自内心的微笑就像一抹冬日暖阳,能使坚硬的内心瞬间柔软。

【解析】(1)本题考查词语的辨析与词义的理解。

解题时要分清近义词之间的区别,在具体的语境中加以筛选和鉴别。

“溶化,指固体溶解;融化,指常温是液体的物质由固体变为液体”。

“冷漠,(对人或事物)冷淡,不关心;隔膜,情意不相通,彼此不了解或不通晓;外行”。

(2)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及修改能力。

首先明确病句的病因有成分残缺、成分赘余、搭配不当、用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

学生平时要多交流,多做题,就会掌握其中的规律。

加线句成分残缺,缺少宾语。

(3)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

语句的仿写,应上下句字数相同,句式一致。

学生在平时要勤读书,多积累好的词句。

4、关于《名人传》,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一个遭受家庭生活不幸和被社会排斥的人,要么在孤独和痛苦中死亡,要么不屈不挠地抗争,《名人传》中的三位艺术家无疑属于后者。

B. 《名人传》中的贝多芬在生命末日写出了不朽的《欢乐颂》。

米开朗琪罗在生命最后一刻,下定了摆脱贵族生活的决心。

托尔斯泰直到临终前几天还站着塑像,终于留下了传世朽的杰作。

由此可见,他们是在超越了常人的磨难之后才成为伟人的。

C. 《名人传》的作者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作品叙述了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列夫·托尔斯泰的苦难而坎坷的一生,赞美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D. 《名人传》非常好地印证了一句中国人的古训:古今成大事业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与识记能力。

《名人传》是“课标”推荐初中生必读的文学名著,只要平时认真阅读,牢记相关的文学常识,掌握名著中的主要人物、思想内容,反复阅读书中的精彩片段,解答此题并不难。

C项表述错误,《名人传》中“下定了摆脱贵族生活的决心”的是托尔斯泰,“直到临终前几天还站着塑像”的是米开朗琪罗。

故选C。

二、古诗文阅读(20分)(一)阅读《伤仲永》回答5-8题(14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5、对本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首联“凄凉地”和“弃置身”写出诗人长期谪居的痛苦经历,流露出诗人压抑已久的愤激心情,为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

B. 颔联用典贴切,感情深沉,“闻笛赋”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烂柯人”表达了诗人对故友的悼念。

C. 颈联景、情、理相结合,对举“舟”“帆”与“树”“木”,体现了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进取的精神,同时喻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理趣。

D. 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长精神”三字含义深刻,表现了诗人意志不衰、坚韧不拔的气概。

)【答案】(4分)(1)对……感到诧异;(2)通“攀”,牵、引;(3)消失;(4)相当。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

解释文言词语,要熟记课文注释,积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意义的词语。

注意“异”“扳”的解释;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很多,需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解释。

6、下列各组加下划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 父利其然也公欣然曰B. 并自为其名为人谋而不忠乎C. 未若柳絮因风起孰若孤D. 其诗以养父母此独以跛之故【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一词多义的理解以及文言词语的用法分析理解能力。

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要注意分类理解积累识记,做此类题要根据语境分析加点词语的具体意义和用法,然后选择出符合要求的选项。

本题A项的加点词的意义用法分别是“这样,代词”,“……的样子”形容词的词缀;B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分别是“题,动词”,“替,介词”;C项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分别是“如,介词”,“如,介词“;D项加点词的意义用法分别是“用,介词”,“因为,介词”。

故选C。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

(4分)(1)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8、文章最后一段议论讲述了什么道理?对作者的评论你有什么看法?(3分)【答案】【小题1】(1)父亲认为这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乡人,不让他学习。

(2)现在那些没有天赋的,本来就是普通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4分)【小题2】(2分)强调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对发展才能的重要性,形象地说明了后天学习对人发展的重要性。

(1分)人的才能并非天生不变,教育和学习在一个人的成长中是很重要的。

【解析】第7题: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理解或翻译能力。

做此类题时,要根据文章的语境,了解句子大意,准确理解关键字词,本题中要注意“利”“扳”“受之人”“受之天”等词语的解释。

翻译的时候还要注意把省略的成分补全,把倒装的成分理顺,疏通语句。

所学课文,重点句子的翻译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第8题: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和主题的分析能力。

本文通过写方仲永由“神童”到“泯然众人矣”的经过,揭示其原因是“父利其然也”“不使学”,强调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对发展才能的重要性,形象地说明了后天学习对人发展的重要性。

人的才能并非天生不变,教育和学习在一个人的成长中是很重要的。

(二)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语段,完成9-11题(6分)鲁人徙越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②,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③之也,而越人跣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选自《韩非子·说林上》)【注释】①屦:麻鞋。

②缟:白绢,周人用缟做帽子。

③履: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

④跣:赤脚。

9.解释句中加下划线字的含义。

(2分)(1)或谓之曰_________ (2)以子之长_________10.翻译划线句(2分)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________________11. 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__________ _______【答案】【小题1】(1)有的人(2)凭借【小题2】麻鞋是给人穿的,可是越国人是光脚走路的。

白绢是给人做帽子戴的,可是越国人是披散头发不戴帽子的。

【小题3】示例(1)做事要从多方面去考虑,若永远循规蹈矩,就不会有创新。

(2)凡做一事,制定行动计划,必须先做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万不可纯凭主观,心血来潮,莽撞从事。

(意对即可得分)【解析】第9题: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

注意关键词一定翻译出来,并且要翻译准确。

本题中需注意的词是:“屦”的意思是“麻鞋”;“履”的意思是“穿”;“而”的意思是“可是”;“跣”的意思是“光着脚”;“缟”的意思是“白娟”;“冠”的意思是“做帽子戴”;“披发”的意思是“披散着头发”。

第10题:此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理解文章主题的能力。

此类问题要先读懂文章,分析作者的观点,或者根据上下文来理解概括回答。

本文末句“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可以有两个方面的理解。

故答案为(1)做事要从多方面去考虑,若永远循规蹈矩,就不会有创新。

(2)凡做一事,制定行动计划,必须先做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万不可纯凭主观,心血来潮,莽撞从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