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诊疗规莒南县人民医院
急诊科2014年8月
目录
第一节心脏骤停 (1)
第二节心律失常 (10)
第三节急性心肌梗塞 (18)
第四节急性左心衰竭 (20)
第五节高血压急症 (22)
第六节休克 (24)
第七节呼吸衰竭 (29)
第八节上消化道出血 (33)
第九节急性肾功能衰竭 (37)
第十节糖尿病昏迷 (40)
第十一节脑血管意外 (46)
第十二节癫痫持续状态 (51)
第十三节急性中毒 (52)
第十四节电击伤 (61)
第十五节溺水 (62)
第十六节脑损伤 (64)
第十七节胸部损伤 (72)
第十八节腹腔脏器损伤 (81)
第十九节泌尿系损伤 (88)
第二十节烧(烫)伤 (96)
第一节心脏骤停
一、心脏骤停的定义
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患者对刺激无意识、无脉搏、无呼吸或濒死叹息样呼吸,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常致患者即刻死亡,即心脏性猝死。
二、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三无
1、无意识——病人意识突然丧失,对刺激无反应,可伴四肢抽搐;
2、无脉搏——心音及大动脉搏动消失,血压测不出;
3、无呼吸——面色苍白或紫绀,呼吸停止或濒死叹息样呼吸。
三、心脏骤停的心电图表现——四种心律类型
1、心室颤动:心电图的波形、振幅与频率均不规则,无法辨认QRS波、ST段与T波。
2、无脉性室速:脉搏消失的室性心动过速。
注:心室颤动和无脉性室速应电除颤治疗!
3、无脉性电活动:过去称电-机械分离,心脏有持续的电活动,但是没有有效的机械收缩。
心电图表现为正常或宽而畸形、振幅较低的QRS波群,频率多在30次/分以下(慢而无效的室性节律)。
4、心室停搏:心肌完全失去电活动能力,心电图上表现为一条直线。
注:无脉性电活动和心室停搏电除颤无效!
四、心脏骤停的治疗——即心肺复
心肺复的五环生存链
心肺复:是指对早期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通过采取人工循环、人工呼吸、电
除颤等方法帮助其恢复自主心跳和呼吸;它包括三个环节:基本生命支持、高级生命支持、心脏骤停后的综合管理。
《2010 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及心血管急救指南》将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链由2005年的四早生存链改为五个链环:
一、早期识别与呼叫
二、早期心肺复
三、早期除颤/复律
四、早期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
五、新增环节——心脏骤停后的综合管理
一、早期识别与呼叫
二、早期心肺复
2010年新指南心肺复操作顺序发生了变化:由A-B-C改为C-A-B,即:(一)C(compression)胸外按压
(二)A(airway)开放气道
(三)B(breathing)人工呼吸
(一)胸外按压
只要判断心脏骤停,应立即进行胸外按压,以维持重要脏器的功能。
1、体位:患者仰卧位于硬质平面上。
患者头、颈、躯干平直无扭曲。
2、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交界处或双乳头与前正中线交界处。
3、按压方法:按压时上半身前倾,双肩正对患者胸骨上方,一只手的掌跟放在患者胸骨中下部,然后两手重叠,手指离开胸壁,双臂绷直,以髋关节为轴,借助上半身的重力垂直向下按压。
每次抬起时掌根不要离开胸壁,并应随时注意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