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中考17首古诗阅读欣赏题及答案

2015中考17首古诗阅读欣赏题及答案

14首古诗阅读欣赏题及答案(2015年乐山中考命题范围)一、七年级上(2首)1、《次北固山下》解读:这首写景诗描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

一二句写青山与绿水掩盖不住旅途忧郁的情怀;三四句写江水浩渺、视野开阔的景色;五六句写景致的缺憾——残夜中的海日和旧年中的江春,使人顿生惆怅之情;七八句抒写思乡之情。

这首写景诗的特色是借助长江风景的描写,写出诗人的乡愁乡思,即景生情。

考点梳理1、默写①,风正一帆悬。

②,江春入旧年。

③诗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诗句是:,。

(写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美景的诗句。

)④诗中流露出诗人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的诗句是:,。

⑤在写景叙事中表现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的诗句是:,。

(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

或借时序的交替,让诗人顿生思乡之情的诗句。

)⑥借“雁足传书”的故事来寄托乡思愁绪的诗句是:,。

⑦你学过的古诗中与“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蕴含哲理一致的诗句有:。

2、理解:①“风正一帆悬”以“一帆悬”之小景,非常形象地写出了之大景的神韵,为后人所称道。

②“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③“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不少于20个字)④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是本诗的特色,诗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⑤诗中能点明主旨的诗句是,它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3、选择:①“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其哲理意味着()a.当残夜还未消失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还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

具有新事物必然寓于旧事物之中的道理。

b.“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的匆匆不可待,表达一种“时不待我”的紧迫感。

c.作者将“日”“春”放在“生”“入”之前,并且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

d.全诗妙在描写景物节气之中,蕴涵着一种自然理趣,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力量。

②对“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理解,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这两句的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失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现出了春意。

b.日出残夜表示地域的交替,春入旧年表示了时序的交替。

c.把“日”与“春”当作美好事物的象征。

“生”与“入”使景色拟人化了。

d.在描写景物和时令的变化中,提示了自然规律,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2、《钱塘湖春行》解读:“孤山寺北贾亭西”,起笔交代了诗人的观景的处所,“水面初平云脚低”,写出了春天湖面的特点,春水初涨。

颔联用“莺争暖树”“燕啄春泥”写出了一种充满活力的动态美。

颈联写初春的花草也充分写出了春天的特色,“乱花渐欲迷人眼”,“乱花”写出了春花盛开的景象,“迷人眼”则写出了春花的鲜艳美丽。

“浅草才能没马蹄”,以形象的笔墨写出了春草刚刚高过马蹄。

尾联是写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在湖东绿杨深处的白沙堤上漫步是诗人的“最爱”,因在这里看到的景象更加美好,给人以言已尽,意无穷的享受。

考点梳理1、诗中抓住早春特点从仰视角度描写禽鸟的优美诗句是“、”从俯视角度描写花草的优美诗句是“,”。

2、诗中写早春特色,表现春的活力,展示动态美的两个动词是“”、“”。

3、本诗第二句至第六句,一句一景,在动态的描写中写出了西湖景色的清丽明快、生机勃勃,这些景物依次是:春水、、燕啄春泥、乱花迷眼、。

4、白居易的这首脍炙人口的春行诗,除了结构、描写、意境写的具有特色之外,用字用句也十分准确生动,其中“几处早莺争暖树”句中“争”用得好,是因为。

5、下列各项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颔联的朗读节奏划分应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b.颈联暗示蓬勃的春意正在急剧发展中。

c.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描绘了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机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之情。

d.全诗结构巧妙,前两联先写所写之景,再写观景之处;后两联先写观景之处,再写所见之景。

全诗首尾呼应,体现了一种结构美。

6、在前六句中,诗人已经把西湖春色描绘得十分美丽,在结尾处却说自己“最爱”湖东的白沙堤,至于白沙堤怎么可爱,除点明“绿杨阴里”外诗人未做任何解释,你觉得诗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二、八年级上(3首)3、《望岳》解读:全诗无一“望”字,却处处写望见的泰山的景物:由远而近,由大到小,由望岳而想象到将来登岳的情景。

胸怀宏博,用笔不凡。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首句设问,总括泰山的的全貌,而突出其雄伟高大的山势。

作者是以距离之广远烘托出泰山之高峻,这既是作者的亲身体验,也是他“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高超诗才的体现。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写近望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这是以“昏晓分割”来衬托山势的高大。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这是由远观而近看。

层云缭绕不已,故心胸为之激荡;由于细看甚久,以致眼眶都有破裂的感觉。

虽然如此,诗人仍然在望,表现了诗人对大好河山无限眷恋和热爱的感情。

“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两句诗,是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愿望。

充分体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后世多引用此联,来抒发这样的情怀。

考点梳理1、的《望岳》诗共有三首。

一首是咏的,一首是咏的,一首是咏的。

这首《望岳》是咏的。

2、?齐鲁青未了。

3、荡胸生层云,。

4、诗中写近望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的巍峨高大的形象的诗句是,。

5、充分体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的气概的诗句是,。

6、诗中由远观而近看,表现了诗人对大好河山无限眷恋和热爱的感情的诗句是,。

7、诗中表明作者登山决心和崇高思想境界的诗句是,。

8、《望岳》全诗无一“”字,却处处写的的景物:由而,由到,由而想象到将来的情景。

9、《望岳》诗句开篇,总括泰山的,而突出其的山势,作者是从烘托出。

10、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人通过泰山而望的感受,描绘出了一幅苍茫开阔的“泰山图”,字里行间洋溢首青年杜甫那种蓬勃朝气。

b.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

距离是由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想到登岳。

c.“造化钟神秀”,一个“钟”字,把大自然写得有情,突出了大自然的神奇伟大,鬼斧神工。

d.“阴阳割昏晓”中的一个“割”字,写出了泰山的山高所产生的同一时间里泰山有阴有阳,有明有暗的奇妙景象;这个很普通的字的神奇作用,正显示出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写作作风。

4、《使至塞上》解读:是王维边塞诗中的力作。

首联交待出使的经过。

写奉使出征,独当重任,到边疆去察看,过居廷属国。

颔联“征蓬出汉塞,归燕入胡天”,描写边塞的情势。

因和胡人只有一箭之隔,风吹蓬草即过边塞,北飞的大雁也从头顶飞入胡地的上空。

可见诗已到了边关前沿。

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写落日时分边关所见。

“大”写边疆沙漠,浩瀚无边;“孤”是写其景物的单调;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那横贯其间、渺无尽头的黄河,惟有“长”字才能表达出给人的视觉印象;落日,又加上“圆”字,给人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受。

一“长”一“直”又一“圆”,似几何图形一样展现在天地间,大气浩瀚又沉寂壮美,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以其写景壮观,气势流畅,被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尾联照应诗题和开头。

作者此行目的是慰边,但在萧关遇到侦察的骑兵,得知都护还在前线。

可见虽然打了胜仗,都护并没有放松警戒。

诗句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

它能传诵千古,主要在于颈联写得太好,意境深远,可见警句在一首诗中的作用。

考点梳理1、这是一首王维奉命出使边塞慰问将士们的边塞诗,具体表现边塞特色景物的诗句是,具体表现边塞地域地点的词语是。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被誉为千古名句。

该诗句表现了怎样的意境?请结合具体词语作分析。

具体分析:3、判断正误。

错的打×,对的打√。

①“使至塞上”的“使”是“使者”的意思,因此“使至塞上”是主谓短语。

()②首联交待出使的经过。

奉命出征,独当重任,到边塞去察看,过居延属国。

()③颔联描写边塞情势。

风吹蓬草即过边塞,北飞的大雁也从头顶飞入胡地的上空。

可见诗人已到了边关前沿。

()④颈联写落日时分,边关所见。

写景壮观,气势流畅。

()⑤尾联照应诗题和开头。

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

()5、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1、《登岳阳楼(其一)》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岳阳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另外两座是:3、诗的尾联,顾影自怜,以无限悲凉的身世之慨收束全篇。

其中“风霜”一次的深刻含义是什么?4、比较杜甫的《登高》,谈谈你对“陈与义诗宗杜甫”的理解。

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三、八年级下(5首)6、《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解读:“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诗之首紧接白诗尾,点明自己在巴山楚水这荒凉地度过了二十三年之久,表现了诗人之间推心置腹的亲切关系。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这两句通过用典,表现出了诗人十分复杂的心情。

阔别已久,今朝归来,人事全非,抒发了无限惆怅的心怀。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以“沉舟”“病树”自喻,固然不无惆怅,却也颇为豁达。

本联含有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

这一联,突然振起,一变忧伤低沉的情调,尾联“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便乘势而下,表现刘禹锡在朋友的热情关怀下,振作精神,投向生活,表现了诗人坚忍不拔的意志。

考点梳理1、解释加点的字词:①酬乐天初逢席上见赠.()②到乡翻似烂柯.人()③二十三年弃置..身()④暂凭杯酒长.精神()2、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后四句,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3、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并提示诗句的含义。

4、这首诗首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遭遇?5、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

请结合颈联作简要分析。

6、写诗人用异常达观的态度来应付世变,含有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哲理的诗句是7、通过用典,表现诗人十分复杂心情的诗句是8、“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乐天”指谁?9、诗的首联与白诗的尾联相应和,表现了什么?10、颔联表现了诗人十分复杂的心情,具体指的是什么?11、颈联刘禹锡以“”和“”自喻,固然无不(),却也()。

1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中,诗人为什么把自己比作“沉舟”和“病树”?14、对颈联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颈联展望未来风光,形象壮丽,显出了慷慨昂扬的气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