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心悸
习题
一、选择题
(一)单选题
1.心悸的病名首见于下列何医著()
A.《素问》
B《金匮要略》
C.《医学正传》
D.《丹溪心法》
E.《伤寒论》
2.张仲景在《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中治疗心悸的常用方剂为()
A.小青龙汤
B.归脾汤
C.桂枝汤
D.炙甘草汤
E.天王补心丹
3.下列何项不是心悸的病因()
A.体虚劳倦
B.饮食、外邪
C.七情所伤
D.心阳衰弱
E.药物中毒
4.下列何项不是心悸的临床特点()
A.心中悸动
B.心悸不能自主
C.与气候变化有关
D.与情绪波动有关
E.阵发性或持续不止
5.心悸病位在心,其发病与下列哪组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A.脾肾肝胆
B.肺脾肾胆
C.肝肾脾胃
D.心脾肝肾
E.脾肾肺肝
6.下列何项为心阳不振型心悸的主症之一()
A.心烦失眠
B.形寒肢冷
C.浮肿尿少
D.胸脘痞闷
E 食少纳呆
7.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治疗心悸的主要功效是()A温补心阳
B.振奋心阳
C.补益心气
D.滋阴养心
E.养心安神
8.阴虚火旺型心悸的特点是()
A.心悸遇劳而发
B.心悸易惊,心烦少寐
C.心悸,咽干口燥
D.心悸,头晕目眩
E.心悸,胸闷气短
9下列除哪项外,均为心血不足型心悸的主症()
A.心悸头晕
B.面色无华
C.倦怠乏力
D.心悸易惊
E.健忘少寐
10.振奋心阳,化气行水法适用于下列何证型心悸()
A心阳不振
B.痰火扰心
C.心血瘀阻
D.心血不足
E.水饮凌心
11.心悸之心阳不振证的代表方是()
A.苓桂术甘汤
B.桃仁红花煎
C.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
D.归脾汤
E.安神定志丸
12.心悸之痰火扰心证的代表方是()
A.黄连温胆汤
B.桃仁红花煎
C.苓桂术甘汤
D.归脾汤
E.安神定志丸
13.阴虚火旺型心悸的代表方是()
A.苓桂术甘汤
B.桃仁红花煎
C.黄连温胆汤
D.归脾汤
E.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
14.归脾汤最适宜治疗何型心悸( )
A.心虚胆怯
B.心血不足
C.心阳不振
D.阴虚火旺
E.水饮凌心
15.心悸,胸闷不适,心痛时作,痛如针刺,唇甲青紫,首选下列何方治疗( )
A.桃仁红花煎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B.血府逐瘀汤
C.丹参饮
D.瓜蒌薤白白酒汤
E.归脾汤
16.心悸不宁,善惊易恐,坐卧不安,少寐多梦而易惊醒,食少纳呆,恶闻声响,苔薄白,脉细略数或细弦,应属何型心悸( )
A.心血不足
B.阴虚火旺
C.心虚胆怯
D.痰火扰心
E.心阳不振
(二)多选题
17.心悸属本虚标实之证,其标是指( )
A.气滞
B.血瘀
C.痰浊
D.水饮
E.湿热
18.阴虚火旺型心悸的主症是( )
A.心悸易惊
B.心烦失眠
C.五心烦热
D.口干盗汗
E.脉细数
19.心悸的预后转归取决于下列哪些方面( )
A.邪实的轻重
B.脏损多少
C.治疗当否
D.脉象变化
E.本虚的程度
20.心悸的实证应予以()
A.化痰
B.涤饮
C.行瘀
D.祛湿
E.清火(热)
二、填空题
1.心悸的病位主要在。
其基本病机是亏虚,心失所养;或
阻滞心脉,邪扰心神,心神不宁。
2.心悸的病理性质为证。
3.心悸多虚实相兼,虚者是指,实者多指之类。
4.心悸心虚胆怯证的治法是,;方用加减。
三、判断是非题
1.惊悸日久亦可形成怔忡。
()
2.心悸的发生与感受外邪无关。
()
3.心悸的辨证应首选分清气血阴阳。
()
4.心悸的病理性质主要有虚实两个方面,初起以实证为主。
()
5.治疗心悸水饮凌心证的代表方是苓桂术甘汤。
()
四、名词解释
1.心悸
2.怔忡
五、简答题
1.简述心悸的基本证候特点。
2.简述心悸的病因病机。
3.惊悸与怔忡如何鉴别?简述之。
六、论述题
试述心阳不振型心悸的证候、主要病机、治法和方药。
七、病案分析
张某,男,65岁, 2009年6月15日就诊.
主诉:反复心悸,肢冷,关节酸痛半年。
病情加重,伴四肢浮肿1周。
现病史:半年来反复心悸,少气不足以息,易汗出。
近1周来因劳累过度以而致病情加重,整天心悸不止,动则气短息促,夜卧之际呼吸急迫,常须端坐方才得以缓解。
小便减少,四肢浮肿,困倦乏力,精神不振,四肢不温,关节酸痛,步履失健,已卧床不起。
2001年8 月21日,心电图示:①窦性心率;②心肌劳损。
现症见:心悸眩晕,胸闷痞满,渴不欲饮,小便短少,下肢浮肿,形寒肢冷,伴恶心、欲吐、流涎, 舌淡胖,苔白滑,脉象沉细而滑。
要求写出:诊断(中医病名、证型)、主要病机、治法、方药。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 D 3 D 4 C 5 E 6 B 7 A 8 B 9 D 10 E 11 C 12 A 13 E
14 B 15 A 16 C 17 ABCD 18 ABCDE 19 ABCDE 20ABCE
二、填空题
1. 心气血阴阳痰浊瘀血
2.本虚标实
3.气血阴阳亏虚痰饮、瘀血、火热
4. 镇惊定志养心安神安神定志丸
三、判断是非题
1√2×3×4×5√
四、名词解释
1.心悸是指气血阴阳亏虚,或痰饮疲血阻滞,致心失所养,或邪扰心神,导致心中悸动,惊惕不安,不能自主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
2.怔忡是由内因引起,以自觉心中惕惕,动摇不定而无休止,稍劳即发为特征,病来虽渐但病情较重,以虚证为多或虚实夹杂。
五、简答题
1. 心悸的基本证候特点是自觉发作性心慌不安,心跳剧烈,不能自主,或一过性、阵发性,或持续时间较长,或一日数次发作。
常兼见胸闷气短,神疲乏力,头晕喘促,甚至不能平卧,以致出现晕厥。
其脉象表现或数或迟,或乍疏乍数,并以结脉、代脉、促脉、涩脉尤为常见。
2. 心悸的发病原因主要有感受外邪,七情所伤、饮食不节、体虚劳倦、药物中毒等。
其主要病机为气血阴阳亏损,心神失养或痰浊察血内停,痹阻心脉,邪扰心神,心神不宁。
3.惊悸为心悸的轻症,多为功能性,多与情绪因素有关,可由骤遇惊恐,忧思恼怒,悲哀过极或过度紧张而诱发,多为阵发性,病来虽速,病情较轻,实证居多,可自行缓,不发时如常人。
怔忡为心悸的重症,多为器质性,多由久病体虚,心脏受损所致,无精神等因素亦可发生,常持续心悸,心中惕惕,不能自控,活动后加重,多属虚证,或虚中夹实。
病来虽渐,病情较重,可兼见脏腑虚损症状。
惊悸日久不愈,亦可形成怔忡。
六、论述题
心阳不振型心悸的证候:心悸不安,胸闷气短,动则尤甚,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虚弱或沉细无力。
主要病机:心阳虚衰,无以温养心神。
治法:温补心阳,安神定悸。
方药: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加减。
桂枝、炙甘草、生龙骨、生牡蛎、人参、附子。
七、病案分析
诊断:心悸(水饮凌心证)
主要病机:脾肾阳虚,水饮内停,上凌于心,扰乱心神。
治法:振奋心阳,化气行水。
方药:苓桂术甘汤加味。
泽泻白术车前子茯苓桂枝炙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