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家信息技术服务标准工作组

国家信息技术服务标准工作组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国家信息技术服务标准工作组
篇一:it信息技术服务标准浅析
it服务之信息技术服务标准浅析
20XX年4月2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服务业司在京成立信息技术服务标准工作组(itss,以下简称:工作组),该标准工作组的主要任务是根据我国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
现状和趋势,研究提出信息系统建设、信息技术运维、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信息技术治理、软件即it服务(saas)、软件应用服务等方面的标准需求,研究并建立信息技术服务标准体系,制定信息技术服务领域的相关标准。

itss是国内it服务业首个自主创立的服务标准,权威性很强。

标准的制定和应用示范将有效地引导和规范我国it 外包服务市场的成长,推动服务国家化、产业国际化进程,对产业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itss基本特点:
1、全面覆盖:itss全面覆盖了it服务外包的组成要素、it服务的全生命周期,同时也覆盖了咨询、设计与开发、信息系统集成、数据处理和运营等it服务的不同业务类型;
2、统筹规划:itss是一套体系化的标准库,其研发过程是从体系的规划设计着手,并按照“急用先行、成熟先上”原则而制定的;
3、科学权威:itss是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的要求,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而研究制定的系列国家标准,用于指导信息;
4、技术服务行业的健康发展;
5、全面兼容:itss是在充分吸收质量管理原理和过程改进方法精髓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由行业主管部门主导、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联合研发的,同时与itIL、cmmI、cobit、escm、Iso/Iec20000、Iso/Iec27001等国际最佳实践和国际标准兼容。

总的来说,itss可确保:标准化的it服务、可信赖的it服务。

篇二:信息技术服务-分类与代码(编制说明)
信息技术服务分类与代码
编制说明
信息技术服务标准工作组基础标准组
二○○九年七月
一、编制背景
“十五”是我国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成长期。

其中2000
年国务院发布了18号文,为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商业模式从普遍服务提升到增值服务。

进入“十一五”后,我国的信息技术服务业在政策和环境方面得到了不断优化,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完善,但是完整的可持续改进信息技术服务的标准体系尚未构建,受行业管理、监管体系、法制建设等制约。

同时,随着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信息技术服务的内容和服务形式也在不断的发展,现行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代码》中对计算机服务业及软件业的分类难以对这些活动进行准确和全面
的反映。

其次,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涉及信息技术领域服务的国际合作与国际比较随之增加,这更需要一个既能准确、全面、系统反映我国现阶段信息技术服务活动的状况,又能与国际分类相衔接的信息技术服务产业的分类。

特别是在当前金融危机逐渐向实体经济蔓延,对信息技术服务业也有较明显影响,因此如何引导和推动信息技术服务业已成为政府、企业等关注的重点内容之一。

二、编制目的和意义
信息技术服务分类标准的制定,为界定、规范我国信息技术服务产业提供了参考,丰富和完善了《国民经济行业分
类代码》中计算机服务业及软件业的服务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信息技术服务分类的分类原则和方法,为信息技术服务分类提供了分类方案,为信息技术服务体系的建立和维护提供了依据,为行业主管部门
对信息技术服务企业的分类提供了指导。

通过分类跟踪,行业主管部门可以更好的为信息技术服务企业提供全方位
支持。

本标准以国内信息技术服务发展的需求为指导,以推动和促进信息技术服务产业的健康发展为目的进行编制,为完善我国信息产业服务统计制度和开展信息技术服务产业国
际交流奠定了基础。

三、编制原则
本标准的编制从信息技术服务需方和信息技术服务供
方两个对应维度,以解决信息技术服务需求为准则,从信息技术服务供方角度将信息技术服务进行分类和界定。

信息技术服务需求包括纵横两个维度的内容,一是横向的由管理体系、人员、信息资源、技术支撑等组成的信息化体系要素,二是纵向的系统生命周期过程,即系统的概念、开发、生产、使用、支持、退役等六个阶段。

应对需方信息技术服务需求的各项内容,在供方层面产生了八项信息技术服务业务,包括咨询服务、培训服务、数据处理服务、软件开发和部署服务、测试服务、集成服务、
IT运维服务和租赁服务。

这八种信息技术服务应对需方信息技术服务需求全部要素的同时,也涵盖了系统生命周期过程的全部六个阶段。

信息技术服务框架如图1所示。

图1:信息技术服务框架图
图1中,八类信息技术服务业务与信息技术服务需求的基本对应关系如下:?咨询服务,包括规划、设计、管理咨询和监理,应对于需方信息技术服务需求中
的管理体系、人员、信息资源,以及技术支撑中的概念和开发等阶段;?运维服务,应对于需方技术支撑需求中的运营和优化阶段;
?软件开发与部署服务,应对于技术支撑需求中规划、设计及实施阶段;?测试服务,应对于需方技术支撑需求中的实施、运营和优化阶段;
?数据处理服务,应对于需方信息资源需求;
?集成服务,应对于需方技术支撑需求中的规划、设计及实施阶段;
?培训服务,应对于需方人员能力需求;
?租赁服务,应对于需方技术支撑需求;
四、编制过程
20XX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服务业司成立信息技术服务标准工作组,组织开展信息技术服务相关标准的制定
工作。

按照整个标准制修订工作进度的安
排,依据“急用先行,成熟先上”的标准制修订原则,在信息技术服务标准体系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开展了信息技术服务分类与代码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

本标准的起草工作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工业标准化
研究所(电子四所)牵头,参与标准起草的单位主要有赛宝认证中心、浪潮软件、太极集团、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北京经信委、河北省软件评测中心、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单位。

电子四所于20XX年2月开始着手查阅和收集信息技术服务分类相关的资料,并加以整理。

收集到的国内外有关信息技术服务分类的定义请参见附件一。

通过对信息技术服务的基本特征、业务需求、服务提供内容、服务提供方式,以及国内外信息技术服务产业发展现状的研究,结合对上述收集到的各种资料的分析,20XX年4月初,完成了本标准草案的初稿。

初稿中,对信息技术服务的定义、信息技术服务的内容及分类做了初步定义。

随后在20XX年4月到6月,将此初稿在标准工作组组长单位范围内征集意见,并邀请相关专家进行研讨,重点针对信息技术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定义进行了意见征求。

在此基础上,20XX年6月中旬,标准工作组基础标准组
的主要成员集中进行了标准的编制工作,于20XX年6月19日完成了本标准草案的征求意见稿,此稿中对分类进行了细化,并对每种分类给出了定义或说明。

20XX年7月2人,基础标准工作组邀请国家统计局、标研院等单位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信息编码、统计等方面的专家对标准草案再次进行研讨。

会后,针对专家的意见对标准草案进行了修改。

20XX年7月17日,发布《信息技术服务分类与代码》征求意见稿。

五、存在的问题
在本标准草案的编制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如下:
1、国内外缺乏对信息技术服务的确切定义。

通过我们的资料收集工作,发现国内外包括wTo、欧盟、《大英百科全书》、联合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科技问题研究专题报告》等在内的国内外权威机构或文献中,均无对“信息技术服务(InformationTechnologyservice)”的定义。

同时,对信息技术服务所涵盖的范围,也没有统一的意见。

特别是一些信息技术服务同电信增值服务、以及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提供的其他服务(如远程教育、电子商务等等)很难进行区分。

2、国内外缺乏权威的分类标准和定义,且相关分类方法各不相同。

通过我们收集到的资料可以看出,各个国家、组织对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