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第一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第一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新中国的人民大宪章——《共同纲领》 共7章60条 “序言”和“总纲” “政权机关”
“军事制度”
“经济政策”
“文化教育政策”
“民族政策”
“外交政策”
三、开国大典的举行与中央人民政府机构的组建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
在天安门广场举行30万
军民参加的开国大典
组建中央人民政府机构
四、开辟中华民族历史新纪元

学科性质: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如何建立,由弱 到强,不断巩固和发展,以及如何探索和建设社 会主义的历史,反映的是国家的发展与进步的规 律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分期

1.从1949年10月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2.从1956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前 3.从1966年到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
六、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武装干涉 金日成首相于致函请求中国出兵支援 10月18日晚,毛泽东下达赴朝作战的正式命令
志 愿 军共毙伤俘敌71万余人,自身作战减员36.6万
余人,中国开支战费62.5亿元人民币,消耗作战物
资560余万吨
朝鲜战争是当时东西方两大阵营的一次严重对抗
(旗)人民政府
二、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

《关于接收官僚资本企业的指示》

《企业中公股公产清理办法》
《关于没收战犯、汉奸、官僚资本家及反革命分

子财产的指示》

国营经济建立,国家掌握国民经济命脉
三、清除匪患与镇压反革命运动
歼灭土匪特务武装和争取匪特投降自新260余万人
破获特务案件600余起,查清了很多反革命分子的政 治历史问题

第一,真正实现了民族独立
第二,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 第三,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


历史
第二节
民主革命任务的完成和新生 人民政权的巩固
一、中国大陆的统一与各级人民政权的建立 “迅速肃清国民党反动军队的残余,解放一切尚未 解放的国土” 新疆 海南 香港 澳门 西藏
5 个大行政区、 29 个省、 1 个自治区、 8 个省级行署、 13个直辖市人民政府、140个市人民政府及2283个县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1953 年,中国共产党正式提出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 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路线,并
把这条总路线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指针
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一化三改”、“一体两翼”的
总路线,主体任务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两
翼分别是对个体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以及
四、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1950年6月30日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铲除了中国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促进了农业的恢复和发展 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以及中国的工业化开辟了
道路
五、进行民主改革,清除旧社会遗毒 各国营厂矿废除封建把头制等旧制度 改革封建婚姻制度 扫清旧社会痼疾 对旧有社会组织也进行了集中改造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历史是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是一个民族凝聚力 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实事求是
吸收和借鉴历史知识
学习重要历史文献 立足社会实践
历史性转变
I.
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
的新社会
II.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为新中国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军事:歼灭国民党主力,解放中国大部分地区 政治:建立人民政府、巩固工农联盟、壮大统一战线
二、新中国初期经济工作的部署与策略方针的制定
中心任务: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恢复
国民经济,强调实现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
三个基本条件:土地改革完成;工商业合理调整;
经费大量节减 “我们不要四面出击”
三、合理调整工商业
调整公私关系、劳资关系和产销关系
公私关系,国营经济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是整


4.从1976年到1982年中共十二大召开前
5.从1982年到1989年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前 6.从1989年到2002年中共十六大召开前 7.进入21世纪,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
三、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 意义和方法

国史是中国历史知识体系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 分
第一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 生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1949—1956
导论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分期
三、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意义和方法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研究对象和 学科性质

研究内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民族、宗 教、军事、外交、生态环境等领域的历史发展 研究对象:历史进程
第三节
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
一、稳定物价与统一财经工作
发行公债、整顿税收、紧缩通货、成立统一的内外
贸易专业公司等,以加强国营经济力量。
《关于统一全国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
统一全国财政收支;统一全国贸易和物资调度;统 一全国现金管理
安定人民生活,恢复和发展工农业生产,全面恢复
和发展国民经济
毛泽东称其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
经济:土地革命,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
国际:民族解放运动和人民民主国家涌现、苏联支持
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与《共同纲领》
的制定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
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四项决议案:国都,纪年,国歌,国旗
农业方面,采取一系列经济政策和措施,充分调动
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在工业方面,重点恢复和发展矿山、钢铁、动力、 机械制造和化学工业,同时恢复和发展纺织工业和 其他轻工业 在交通运输方面,投资 17.7亿元,占全国基本建设 投资总额的22.6%
第四节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与社会 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建立
个调整工作的重点 劳资关系,是指调整私营企业内部的劳资关系 产销关系,主要是帮助私营工业根据市场的需要 进行生产,克服生产的盲目性
四、“三反”、“五反”运动的开展 反对贪污 反对浪费 反对官僚主义
反对行贿、偷税漏税、盗骗国家财产、偷工减料、盗
窃国家经济情报(通称“五毒”)的“五反”运动
五、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完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