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一、积累运用(20分) 1、看拼音写汉字或根据划线的汉字注拼音(2分 ) 石榴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招来了蜜蜂的鄙薄:“笑不露齿!”石榴不屑置辩的样子让蜜蜂恼羞成怒,蜜蜂奋袖出臂,但石榴仍然若无其shi地信守自己沉默是金的信条,一旁观看的蝴蝶们交头jie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由它去吧!”蜜蜂仿佛听懂了蝴蝶的议论,伏在石榴叶上追悔。

2、根据课文填上完整的诗句(4分)李白在《宣州谢�I楼饯别校书叔云》采用比喻修辞手法写的诗句其中的一句是;《渔家傲》中暗含对比手法的诗句是《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引用典故的诗句是〈无题〉一诗中采用象征手法的诗句是3、仿句(2分)例如:人如水中之鱼,游在记忆的长河之中,无时无刻不在感受命运碰撞所引起的心灵的微微跳动。

仿句:4、名著阅读(3分)(1)大闹飞云浦、中州劫法场、风雪山神庙等故事的主人公分别是。

(1分)(2)“万卷经书曾读过,平生机巧心灵,六韬三略究来精。

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

谋略敢欺诸葛亮,陈平岂敌才能。

略施小计鬼神惊。

” 这首诗赞美的是哪位好汉?请你用简洁的文字写出一个与他有关的情节。

(1分,空0.5分)人物:情节:(3)原文:鲁达又道:“老儿,你来!洒家与你些盘缠,明日便回东京去,何如?”……鲁达只把这十五两银子与了金老,分付道:“你父女两个将去做盘缠,一面收拾行李。

俺明日清早来发付你两个起身,看那个店主人敢留你!” 金圣叹点评:写鲁达为人处,一片热血直喷出来,令人读之,深愧虚生世上,不曾为人出力。

请根据选文,针对鲁达的为人写点点评(不能仿写)。

(1分)5、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 A、“思乡情怀”、“演出成功”“格外漂亮”都是偏正短语。

B、“激动了一夜”、“笑得很勉强”、“大三寸”都是补充短语。

C、6月1日,胡锦涛在中国科技馆新馆与少年儿童一起唱少年先锋队队歌。

一句中的主语是“胡锦涛”,谓语是“一起”,宾语“唱少年先锋队队歌”。

D、句子成分歌谣是这样说的:主谓宾定壮补,主干枝叶分清楚,定语必居主谓前,宾语前壮又后补(宾语前边一般是状语,后边是补语)6、修改下面的“启事”(3分)关于举办有奖征文活动的启事为丰富中学生活,活跃校园文化,激发师生热爱读书的学习风气,特决定面向全校师生举办第一届有奖征文比赛,请大家踊跃参加。

征文具体事项如下:一、征文主题:以“读一本好书”为主题,只要是你读过的一本好书,有所感有所得,才可以拿来与大家分享。

二、征文要求 1、紧扣主题,立论正确,观点鲜明,文笔流畅; 2、所有作品均需写明作者姓名、所在班级和联系方式。

三、征文评选及设奖由学校组织教师对作品进行评选。

暂设特等奖1名、一等奖3名、二等奖8名、三等奖15名及纪念奖若干名。

各奖项实际名额将根据作品实际水品评比来确定。

此致敬礼 2011年5月30日���中学(1)启事中两语病请在文中划出来,并用规定符号改正在原文中。

(1分)(2)征文至少有一个地方没有说清楚,请写在下面。

(1分)(3)格式上有两处错误请修改在下面横线上。

(1分) 7、某班准备开展一次办手抄报活动,手抄报的主题是“我眼看热点”,拟分工男生开展市场新商品调查,女生开展语文学习的十二个一活动利与弊的调查。

(4分)(1)请就你了解或调查的新商品向大家作个推荐(可以是书,可以是玩具,可以是新电器或其他)。

(1分)(2)请代女生为语文学习十二个一活动拟订一个调查表格反映活动的利与弊。

(十二个一活动即每天记一句名言、一个小故事、十个好词语、4页课外书、300字摘抄、每节课前听记一篇好文章、每周背一篇佳作、每天一张靠帖训练作业、每周背诵一首古诗、每周写1-2篇周记、每周背诵半篇文言文、每单元学生自出一套试题(“丹江口教研网”)(2分)(3)如果要你办一张相关内容的手抄报,请你拟订4个栏目,每个栏目采用同一类型的短语。

请将栏目写在下面。

(1分)二、阅读(34分)(一)课内文段阅读(9分)①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了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跤跌倒,牙关紧咬,不省人事。

②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

③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众邻居都吓了一跳。

④走出大门不多远,一脚在塘里,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一身的水。

⑤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

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

”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

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

当下众邻居有拿鸡蛋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背了斗米来的,也有捉两只鸡来的。

娘子哭哭啼啼,在厨房下收拾齐了,拿在草棚下。

邻居又搬些桌凳,请报录的坐着吃酒,商议他这疯了,如何是好。

报录的内中有一个人道:“在下倒有一个主意,不知可以行得行不得?”众人问:“如何主意?”那人道:“范老爷平日可有最怕的人?他只因欢喜狠了,痰涌上来,迷了心窍。

如今只消他怕的这个人来打他一个嘴巴,说:‘这报录的话都是哄你,你并不曾中。

’他吃这一吓,把痰吐了出来,就明白了。

”众邻都拍手道:“这个主意好得紧,妙得紧!范老爷怕的,莫过于肉案子上胡老爹。

好了!快寻胡老爹来。

他想是还不知道,在集上卖肉哩。

”又一个人道:“在集上卖肉,他倒好知道了;他从五更鼓就往东头集上迎猪,还不曾回来。

快些迎着去寻他。

” 7、文段中空缺处,依次应填的一组词是哪几个词?这段话主要描写了什么场面?(2分)8.描写范进发疯的过程中,贯穿始终的动作是,表情是。

(1分)9、“好了!我中了!”这句话道出了热衷功名的范进此时什么样的心态呢?请简要说明。

(不超过40字)(3分)10第二段中写报录人出主意打范进一个嘴巴说明了什么?作者安排这一情节有何用意?。

众邻居劝说的话,称范进为范老爷,又主动提出要拿鸡蛋酒米,联系全文说说这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3分)(二)文章二(12分)神奇的群体智慧在一些动物社会里,个体微不足道,群体却充满智慧:没有领导,没有组织者,所有的分工却秩序井然。

我们过去常常认为,蚂蚁一定明白自己在做什么。

当一群蚂蚁雄赳赳穿越厨房餐桌的时候,它们看起来是如此自信,想必它们“心中早已有谱”,知道要去哪儿和做什么。

否则,它们怎可能造起精巧的巢穴,进行浩浩荡荡的捕食活动呢? 不只蚂蚁如此。

成百上千的蜜蜂就能够迅速决定把蜂房筑在哪里,即使这决定遭到许多蜜蜂的反对;成群的鸽子在城市的广场上憩息,突然间,似乎有什么事情惊扰了它们,所有的鸽子同时飞了起来。

这些鸽子并没有一个领导者,没有鸽子告诉别的鸽子做什么,每只鸽子只是遵循简单的规则:1.尽量靠近邻近的鸽子;2.要避免挤撞邻近的鸽子;3.与邻近鸽子的飞行方向保持一致。

就这么简单的几条,鸽子的行动就达到了惊人的一致。

不仅天空的鸟群,海洋中的鱼群,陆地上的动物,它们的群体协调能力都令人瞠目结舌。

一些鱼类或陆生动物经常要成群结队地迁徙,沿途会时时遭到捕食者的攻击,对这些动物而言,能否协调行动关系生死存亡。

在海洋中,当几千条鱼在一起游动时,总比一条鱼更容易发现危险。

危险到来的信息很快会在一群鱼中传播开来,因为鱼通过它周围邻居的行动来感知发生了什么事情。

这样,一个虎视眈眈的捕食者就很难隐蔽了。

它刚一现身攻击,得到信息的鱼群就会在一瞬间像爆炸似的散开,在捕食者周围形成一团游动的泡泡,或者裂成多个“碎片”,然后又汇聚回去并游走。

陆地上的动物更是如此。

北美驯鹿长途跋涉迁徙时,看起来很像一片云影掠过田野,或者像一堆多米诺骨牌顷刻倒塌,好像每一只动物都知道它的邻居要做什么,而且一个紧随着一个,依次类推。

没有预先的推测或者反应,也没有原因和目的,只是如此这般赶路而已。

一个积雪的冬日,当鹿群以漏斗状的队形穿越溪谷的时候,一只狼悄悄地靠了上来,鹿群很快作出了典型的群体防御反应,就好像在整个鹿群里掀起了一阵波浪。

后来,所有驯鹿都奔跑起来。

狼追逐了一只又一只,一次次失利。

最后,鹿群越过了山脊,留下那只倒霉的狼在气喘吁吁地吞咽着积雪。

对每一只驯鹿来说,没有比这个时候更危险的了,但整个鹿群逃跑的动作是那么精确,看不出有什么恐慌。

每一只驯鹿都知道什么时候跑,以及往哪个方向跑,即使它并不很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做。

没有领导者负责协调它们的行动。

相反,每只动物都只是遵循数千年来在面对饿狼的攻击时进化出来的一套简单规则。

这就是群体智慧的迷人之处。

不论我们是在谈论蚂蚁、蜜蜂、鸽子还是驯鹿,群体行为的基本要素―没有指挥中心,只对局部的信息作出反应,遵循简单的经验规则―整合起来导致了应付复杂情况的高明策略。

关于集体智慧,最重要的是行动,即使我们并不知道为什么。

比如说我们也许并不知道少用一个塑料袋,对保护地球环境有什么意义,但只要你、我、他都一起行动,拒用塑料袋,白色污染自然就会减轻。

一只蜜蜂并不比你我更了解全局的情况。

我们没有一个人知道社会作为整体需要什么,但假如我们环顾四周,寻找并去做我们能做的事情,就会创造出一个更加有效率的社会。

11、文章以外的动物群体智慧的例子两个。

(3分)12、划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3分)13、体智慧的迷人面纱,我们可以看出动物的群体智慧都有两点:第一点是--------------------------------------- 第二点是----------------------------------------------------------。

(3分) 14、群体智慧给人类那些启示?至少两点(3分)文章三:(13分)“21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葛优在电影《天下无贼》里的这句台词广为流传。

毋庸置疑,我国是人力资源大国,英才辈出,精英荟萃,但是还应该看到,由于体制性障碍等种种因素,在人才使用上,并未用当其时、用当尽才,整个社会也并未完全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氛围。

美国《科学》期刊曾将清华、北大比作“最肥沃的美国博士培养基地”,不少精英在学成后并未回国。

不回国的原因自然非三言两语所能说清,但不可回避的一大原因是,他们认为留在国内不如留在国外更能释放自己的能量。

在笔者看来,要实现中央所提出的人才发展目标,需从四方面着手。

一是破除武大郎思维。

武大郎开店――高我者不用。

有的单位领导视野窄得看不到地平线,心眼小过针眼,算盘打得贼精,他们在对待人才上,是从来不招、不用比自己强的。

不敢用水平比自己高的人,是害怕这些人“抢”了他们的饭碗,对他们的地位构成威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