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九年级山水画的意境精选试卷练习(含答案)1

部编版九年级山水画的意境精选试卷练习(含答案)1

部编版九年级山水画的意境精选试卷练习(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字词书写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作者对描画的物件,必须要有深入的研究,有严格的选择、充沛.的感情、高度的加工。

绝不能把描写物件变成说明性的图解或地理志,使观者看了suǒ然无味、无动于zhōng,这样当然谈不上什么意境。

没有意境或意境不鲜明,绝对创作不出引人入胜的山水画。

意境的创造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我在画水墨山水时,感觉到自己就像进入战场,在枪林弹雨中。

因为画在宣纸上不能涂改,所以一点疏乎差错都不行。

每一笔都要解决形象问题,感情问题,远近虚实、笔墨浓淡等问题。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充沛.()suǒ()然无味无动于zhōng()(2)选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正确写法是“”。

(3)“引人入胜”中“胜”的意思是()A.胜利 B.比另一个优越C.优美的景物或境界 D.能够承担或承受(4)把画线句改为反问句。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做到“全马在胸”“胸有成竹....”“白纸对青天”“造化在手”的程度,才能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

胸有成竹:__________。

(2)两个礼拜就画了一百多张,这当然只能浮光掠影....,不可能深刻认识对象,更不可能创造意境。

浮光掠影:__________。

(3)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经过画家思想感情的夸张渲染..,意境会更鲜明。

渲染:__________。

(4)我们看颐和园风景,则是富丽堂皇..,给人金碧辉煌的印象。

堂皇:__________。

3.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惆怅..(______)真zhì(______)浮光掠.影(______)暮ǎi(______)渲.染(______)朝.朝暮暮(______)二、选择题4.下面语段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记得苏州有四棵古老的柏.树,名叫“清”“奇”“古”“怪”,经历过风暴、雷击,有一棵大树已横.倒在地下,像一条巨龙似.的,但是枝叶茂盛,生命力强,使人感觉很年轻的样子。

……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经过画家思想感情的夸张渲染,意境会更鲜.明。

A.bó héng sì xiǎnB.bó hèng shì xiǎnC.bǎi héng shì xiānD.bǎi hèng sì xiān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故宫的建筑富丽堂皇....,气魄雄伟,布局严整,达到了我国建筑史上的艺术高峰。

B.中考前夕,晨报记者采访我校唐校长,校长胸有成竹....地说:“中考,我相信我们一中的老师们和孩子们!”C.爸爸上班的地方离家较远,每天早出晚归,朝朝暮暮....,从不迟到。

D.它们的叶子和花都不一样,各有各的解为人知....的秘密,可惜我知道得太迟了。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这里包含着朋友惜别的稠帐....的情景。

..,使人联想到依依送别B.过去见一位作者出外写生,两个礼拜....。

..就画了一百多张,这当然只能浮光谅影C.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

....,长期观查D.为了激发表演者真挚..气氛。

..情感的流露,舞台现场常用干冰制造白雾以渲染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描写了送别友人时的自然景象,没有直接抒写情感,情寓于景,读者能够体会诗人的深厚感情。

B.五代画家荆浩画松“凡数万本,始得其真”,而有位画家写生十几天就画了一百多张。

可见,画作的数量影响着意境的创造。

C.中国山水画画家并不注重表现“光”,而是注重准确表现景物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木然地画画,客观景物就会成为标本。

D.齐白石对虾的精神状态熟悉极了,才让虾在他的笔下活起来。

可见,画家只有对客观对象有深刻的认识、感悟,画出的画才能传神。

三、综合性学习8.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8年伊始,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在央视纪录频道开播,10集过后,口碑爆棚。

该片每集5分钟,共100集。

一集就是下班路上两站地铁的动态。

看完五集,一顿晚饭也吃完了。

短小的体量适应了当下快速浏览、信息碎片化的特点,为碎片时间提供了一个精致的文化选项。

材料二传统的国宝类纪录片,庄重威严有余而亲近感不足。

《如果国宝会说话》将国宝与流行元素联系在一起,辅以动画、网络热词等最鲜活的表达形式进行讲述,降低了国宝欣冒的门槛,让年轻人也比较容易体会到中华文明的大美。

材料三每部短片,都为国宝的自身亮点独家定制了场景与叙事,让每件宝贝都有自己的“语气语调”。

一连儿集下来,每件国宝都面目清晰,观众也不会陷入审美疲劳。

(1)阅读以上材料,请概括《如果国宝会说话》口碑爆棚的原因。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以下是该纪录片相关文物的宣传海报,结合上面阅读材料的相关信息,请你对这些海报在图文设计上的共性特点加以赏析。

(80字左右)图一甲骨文图二三星堆铜人像图三太阳神鸟金箔图四三星堆金面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学完本课,班里开展“李可染作品欣赏”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为下面一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

中新社北京6月3日电在3日北京保利春拍近现代书画拍卖夜场中,著名画家李可染的《万山红遍》以2.9325亿元人民币成交,刷新其个人作品拍卖纪录,目前是今春拍卖场上单品成交额最高的中国艺术品。

作为今年保利春拍的领衔之作,该画此前预展时估价2.8亿元人民币,引起众多收藏家的兴趣。

今晚正式拍卖时以1.8亿元起拍,经过数轮竞价,最终以2.55亿元落槌,加上佣金,成交价达到2.9325亿元。

(2)李方搜集了一些关于《万山红遍》的资料,准备介绍给同学,抄写时出现一些问题,请你帮助修改。

国画大师李可染于1962年至1964年间,[甲]围绕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的名句“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为主题创作了七帧画作,每件作品的尺寸、章法和景观不一,但基本格局相同。

[乙]该系列作品画工独特,扣人心弦,充分显现了李可染山水画艺术的精华。

画作均为巨碑式丰满构图,采用了大量得自故宫内府的朱砂,运用大量浓密朱砂点,使画面通红一片,在静谧中包含无限喜悦;同时以浓厚的墨色为底,形成冷暖对比,层次丰富。

林间白墙、山上飞瀑和山下流泉互相衬托,极具气势,而前景溪涧则为庄严壮观的画面增添了动感。

①[甲]处画线句中存在句式杂糅的问题,请提出修改意见:。

②[乙]处画线句中存在搭配不当的问题,应将“”改为“”。

(3)李方听说美术馆正在举行“李可染画作展览”,想去参观,但他妈妈想让他在家好好学习,请你帮忙劝说李方的妈妈。

四、语言表达10.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本文探讨山水画的意境,作者先提出“意境就是______;写景就是______”的观点;再以人们熟悉的中国诗词为例,阐明了景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然后,分析获得意境的方法是______;最后,指出画画要有意境,还要注意运用好的表现方法——意匠,使论述更全面。

五、作文11.微写作本文在探讨山水画的意境时多引用古诗词,如对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赏析,还引用了一些人们耳熟能详的词句,如杜甫的“语不惊人死不休”等,起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充分表达了意境的内涵。

请你引用自己熟悉的古诗词,写一段文字,赏析古诗词中的意境美。

150字左右。

情境预设:①李白《望庐山瀑布》②王维《使至塞上》③贺知章《咏柳》六、现代文阅读阅读《山水画的意境》,回答问题。

12.下列关于山水画意境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画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现深厚的思想感情,山水画如果没有了意境,也就没有了灵魂。

B.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源于画家对客观事物身临其境地长期观察和全面、深刻的认识。

C.意境在于有情趣有画意,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那些追求自然的画作说不上有意境,难以打动人。

D.山水画创作中,画家只有对所描绘的景物充满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有表达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愿望,才能创造别具一格的意境。

13.作者要说的是山水画的意境,为什么要在开头大篇幅分析诗歌的意境?14.作者是如何论述“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这一观点的?你认为这个观点正确吗?请结合生活实际简要说明。

15.你如何理解“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一句的深刻含意。

16.在摄影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山水画是否会被取代?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小题关于“文明旅游”(事件回放)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公民出境人数激增,2017年中国内地居民出境超过1.3亿人次,2018年中国内地居民出境共1.4亿人次。

随着中国人出境游的不断增多,一些游客乱丢垃圾、大声喧闹、不守规矩、入乡不随俗等不文明行为也逐渐成为中国游客的专属“标签”。

每逢假期过后,凡是出境游归来的人首先不是描述那个地方有多么好,而是会抒发一句感慨:人真多。

紧跟着的一句话十有八九会是:中国人真多。

假日一到,世界各国的旅游胜地便被中国人包围。

在很多中国人看来,旅游就是到一个地方拍张照片,证明“到此一游”。

至于旅游地的风光到底好在哪儿,那里有什么文化底蕴和特色,此番旅游的目的是什么,很多时候被无意识地忽略掉了。

比拍照更让世界瞠目的,是中国游客的疯狂购物能力。

不知从哪个黄金周开始,总是会看到中国游客将某品牌店抢购一空的新闻,他们一边看着中国游客排队抢购名牌包,一边不住咂舌“中国人真是挺有钱的”,视中国人为“暴发户”。

(摘自《城市快报》)(数据调查)近日,某网站进行了一项“文明出境游”调查,盘点出国民心目中“最不文明的出境游行为”。

“最不文明的出境游行为”调查表(观点碰撞)观点一 20世纪80年代,日本游客曾被视为“暴发户”,出境旅游疯狂购物,大声喧哗。

被贴有“暴发户”标签的还有俄罗斯人,他们几乎能吃光所有的自助餐食物,甚至掏出小塑料袋将食物偷偷带走,对酒店工作人员大呼小叫。

此外,法国游客缺乏礼貌、态度傲慢,爱挑剔等行为同样招致非议,而美国游客也贴有“粗鲁”说话声音大的标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