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族元素重难点及其解析
一. 重点、难点:
1. 掌握氮族元素及氮族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及性质变化规律。
2. 掌握氮元素的重要化合物NH3及氧化物硝酸、硝酸盐的重要结构与性质、用途。
3. 了解氮的氧化物对大气的污染
4. 了解磷及磷的化合物的性质
三. 具体内容:
(一)氮族元素的结构及性质逆变规律
氮族元素包括N、P、As、Sb、Bi五种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V A族。
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5个,它们的原子半径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大而逐渐增大。
它们在原子结构上的异同处决定了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单质的物理性质递变规律有:从氮到铋、单质的密度逐渐增大;固态氮和红磷、白磷均属分子晶体,熔沸点逐渐升高;锑和铋的金属性已较显著,熔、沸点的递变规律与碱金属单质相仿,逐渐降低。
砷较特殊,灰砷已呈现一定金属性,但常压下,它在6130C时能升华,加压下测得的熔点是氮族元素的单质中最高的。
氮族元素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相似性递变性
最外层上均为5个电子,均能
获得3个电子而达到稳定结构。
在最高价氧化物中化合价都是
+5价,化学式为R2O5
在气态氢化物中,都显-3价,化学式为RH3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3RO4或HRO3 氮、磷、砷、锑、铋的单质从非金属过渡到金属。
氮、磷与氧气反应的条件不同
(难化合)
(难化合)
氮、磷与H2反应的条件不同
而磷与H2很难直接化合成PH3
所以氧化性N>P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NH3、PH3、AsH3、SbH3
稳定性逐渐减弱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
HNO3、H3PO4、H3AsO4、H3SbO4
酸性逐渐减弱
说明:①氮族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数是5,但主要为+3、+5价。
②氮族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通式为H3RO4,但硝酸为HNO3比通式少一个水分子。
原因是氮原子半径小。
(二)N2单质的结构性质
1. 结构特点:
电子式:,结构式:。
分子中三键键能大,分子稳定,化学性质不活泼,但要注意,N2一旦吸收能量变为N原子则性质较活泼。
2. 物理化学性质:
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与空气密度相近。
在高温或放电时可与某些物质反应,N表现为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1)与H2的反应:
(2)O2的反应
2NO+O2=2NO2 2NO2 N2O4
(无色)(红棕色)(无色)
3NO2+H2O=2HNO3+NO
4NO2+O2+2H2O=4HNO3
4NO+3O2+2H2O=4HNO3
(3)与某些金属的反应:
3Mg+N2 Mg3N2(第ⅡA族金属都可发生类似反应)
(镁在空气中生成微量Mg3N2,镁跟氮气反应比镁跟氧气反应要难得多。
因此mg Mg 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所得固体的质量小于m× g,氮化镁为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Mg2+[:N:]3-Mg2+[:N:]3-Mg2+)
(4)固态:
N游离态N的化合态(生物固氮)
(三)氮的氢化物——氨
1. 结构:
电子式:
结构式,空间呈三角锥形,键角107°18′
物理化学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易液化(与Cl2,CO2相同),极易溶于水(1:700),形成氨水。
与水反应:
NH3+H2O NH3•H2O NH4++OH-,水溶液呈弱碱性。
氨水的成分是:
NH3、H2O、NH3•H2O(NH3的主要存在形式)、NH4+、OH-、H+(极少)
注:氨水中含大量NH3•H2O,但表示浓度时用NH3的多少(mol,g,%)
2. 与酸反应:
NH3+HCl=NH4Cl(白烟)
2NH3+H2SO4=
实质是NH3+H+=NH4+
3. 与非金属反应:
4NH3+5O2 = 4NO+6H2O+Q
8NH3+3Cl2=6NH4Cl+N2
4. NH3的制法:
(1)工业制法:
H2的来源:
C+H2O(气)CO+H2
(2)实验室制法:
注:NH3不能用CaCl2,浓H2SO4干燥,可用碱石灰干燥,防止NH3与空气对流,便于收集纯净的NH3。
(3)检验,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现象是变蓝,或用沾有浓HCl的玻璃棒,接近有白烟。
(四)铵盐:
1. 物理性质:无色晶体,易溶于水
2. 化学性质:受热易分解:
NH4HCO3 NH3↑+CO2↑+H2O
NH4Cl NH3↑+HCl↑(在容器上部重新结合生成NH4Cl)
NH4NO3,(NH4)2SO4受热分解产物复杂,NH4NO3不能撞击
3. NH4+的检验
用碱液与铵盐共热,放出氨气,NH4++OH-=NH3 +H2O,然后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试纸变蓝,证明有NH4+
(五)氮的氧化物
包括N2O、NO、N2O3、NO2、N2O4、N2O5
1. 一氧化氮
无色有毒,不溶于水的气体,能与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2NO+O2=2NO2
NO+NO2+2NaOH=2NaNO2+H2O(除硝酸厂尾气)不能单独与碱作用生成盐,为不成盐氧化物。
制法:实验室:Cu和HNO3(稀)制NO(只能用排水法收集)
工业上:NH3和O2制NO(氨催化氧化法)
2. 二氧化氮:
(1)物性:红棕色有毒,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化性:与水反应:3NO2+H2O=2HNO3+NO
(3)转化:2NO2 N2O4(由于是无条件转化,只要有NO2,就有N2O4)
(4)氧化性:NO2是一种强氧化剂,能将I-、SO2、H2S等氧化
2KI+4NO2=2KNO3+I2+2NO
SO2+NO2=NO+SO3
H2S+NO2=S+NO+H2O
制法:Cu和HNO3(浓)反应
Cu+4HNO3(浓)=Cu(NO3)2+2NO2 ↑+2H2O
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工业上:NH3→ NO→NO2(制硝酸)
3. N2O5:白色固体,极不稳定,是硝酸的酸酐,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N2O5+H2O=2HNO3
(六)硝酸(HNO3)
1. 物理性质:
纯HNO3为无色液体,易挥发,形成白雾,有刺激性气味。
挥发性随浓度增大而增强,98%以上的为发烟硝酸。
浓HNO3与浓盐酸体积比1:3的混合物叫王水,能溶解金和铂。
2. 化学特性
由于HNO3=H++NO3-,所以具有酸的通性,但与金属反应不生成H2。
遇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①不稳定性
4HNO3=4NO2↑+ O2↑+ 2H2O
生成NO2溶于酸中可使酸呈黄色,所以HNO3应存放在棕色瓶中。
②强氧化性:无论浓、稀HNO3都有氧化性,浓度越高,氧化性越强。
③与金属反应
常温下,浓HNO3与Fe、Al钝化。
硝酸与金属的反应复杂,一般硝酸越浓,被还原为NO2;浓度稀,被还原为NO;金属越活泼,N还原的价态越低,可使HNO3还原为N2O、
N2或NH3。
3Cu+8HNO3(稀)= +2NO↑+4H2O
Cu+4HNO3(浓)= +2NO↑+2H2O
4Zn+10HNO3(较稀)=4Zn(NO3)2+N2O↑+5H2O
4Zn+10HNO3(极稀)=4Zn(NO3)2+NH4NO3 +3H2O
与非金属反应
一般浓HNO3被还原为NO2,稀HNO3被还原为NO,非金属常被氧化为最高价含氧酸或高价氧化物:
C+4HNO3(浓)=CO2↑+4NO2↑+2H2O
S+6HNO3(浓)=H2SO4+6NO2↑+2H2O
3P+5HNO3(稀)+2H2O=3H3PO4+5NO
3. 与还原性化合物反应
3FeO+10HNO3=3Fe(NO3)3+NO↑+5H2O
3Na2S+8HNO3=6NaNO3+3S+4H2O+2NO
4. 与有机物反应
C6H6+HO-NO2 C6H5-NO2+H2O
5. 硝酸的制法
(1)工业制法——氨氧化反应
阶段氨氧化氧化、吸收
反应原理
4NH3+5O2 4NO+6H2O
2NO+O2=2NO2 3NO2+H2O=2HNO3+NO
设备氧化炉吸收塔
注意:
①循环氧化,相当于NH3全部氧化为HNO3
② 50% HNO3 96%HNO3
③尾气吸收
(2)实验室制法:
NaNO3(固)+H2SO4(浓)NaHSO4+HNO3 ↑
硝酸盐的性质:
物理性质:多数为无色晶体,极易溶于水
化学性质:
盐的通性。
一般在盐溶液中NO3-不具有强氧化性,当溶液中有强酸时,表现强氧化性。
不稳定性
在高温时,是强氧化剂,受热放出O2。
分解规律:
K~Na:生成亚硝酸盐和O2
Mg~Cu:生成金属氧化物(低价盐变高价氧化物)NO2,O2
Hg~Ag:生成金属单质、NO2、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