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支山歌过横排》教学内容:学唱《打支山歌过横排》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歌曲《打支山歌过横排》和欣赏“兴国山歌”了解其相关文化及其内涵,加深学生对兴国山歌的热爱。
2.引导学生用优美豪放的声音演唱《打支山歌过横排》,通过合作与交流的方法,来表现“兴国山歌”,进而表现、感受和体验“兴国山歌”的意境、情绪和风格。
3.拓展聆听不同的兴国山歌作品,了解兴国山歌音乐特点。
教学重点:学会用有感情、优美豪放的声音去演唱歌曲,采用合作与交流的方法来表现“兴国山歌”,进而感受和体验“兴国山歌”,的意境、情绪和风格。
教学难点:唱好歌头“哎呀嘞哎”,掌握歌曲中的装饰音和弱位起唱拍的演唱方法,唱出歌曲的特点、风格。
教学过程:一、导入1.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首歌,仔细听这首歌曲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情景?教师范唱歌曲《红军阿哥你慢慢走》一小段,提问同学们这首歌曲表现的是怎样的情景?(送红军)这是一首在江西井冈山战斗中红军战士间传唱的《红军阿哥你慢慢走》。
江西有个“红军县”那里曾因走出过50多位将军而得名“将军县”同学们知道是哪里吗?——兴国。
兴国除了是烈士县将军县而且那里还有一样民族的瑰宝——山歌,兴国县亦是"中国山歌之乡"。
明确山歌的概念。
回顾复习民歌的种类。
2.欣赏一首山歌那一句印象最深刻?“哎呀嘞哎”的吆喝声,这是山歌中常用的引腔。
客家人在山歌中以不同的语气音调表示不同的意思,有的激动豪放、有的温柔婉转、有的深沉、有的惊叹。
这也是兴国山歌特有的一种标志。
我们来唱一唱这一句,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演唱这句?(用高位、激情、圆润的声音来演唱)我们试着来唱一唱。
可用师生对唱和分组对唱的形式反复练习,把握演唱特点。
3.下面我们来唱唱这首《打支山歌过横排》,看看这首歌里都讲了什么?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绪特征?4.听歌曲(出示歌词)歌词发音与我们不同,同学们试着读一读。
注意这里的“横”在方言中读wang。
什么是“横排”?横排:两山之间崎岖的小路。
5.跟范唱方言模唱一遍。
二、歌曲《打支山歌过横排》1.听老师唱唱歌曲旋律又有什么特点?同学们轻声哼唱。
学生跟伴奏完整唱谱子。
注意开始的弱起节奏这段主旋律是612三音列的创作特点。
学生跟琴演唱乐谱。
加歌词演唱。
2.听老师演唱,注意后面两句旋律的变化。
练习解决装饰音——前倚音、上波音。
更体现出典型的山歌风格和特征。
3.再听范唱,听听比一比,哪几句的演唱比我们的演唱更有山歌的味道?看谱子这几句的尾音做了怎样的处理?知道这是什么符号吗?作用是什么?注意延长音的表现,旋律更悠长,使歌曲演唱情感表达更饱满。
4.回顾引腔,加装饰因完整跟伴奏完整演唱。
5.同学们演唱的真不错,著名歌唱家罗德成也演唱了这首歌,让我们来听一听原汁原味的兴国山歌是什么感觉。
6.再试一试我们也模仿歌唱家的感觉,更好地来表现一下这首兴国山歌。
跟伴奏演唱一遍。
三、拓展欣赏我们再来听两首兴国山歌《苏区干部好作风》《当兵就要当红军》,仔细对比他们有什么相似处?总结兴国山歌的特点:有音调高扬,声音绵长的“哎呀嘞哎”做引腔。
方言演唱,语言朴素生动;有衬词;节奏舒展自由,多使用装饰音。
旋律常使用三音列。
四、小结一声高亢的“哎呀嘞哎”带我们走进了山歌,感受了兴国山歌明快、豪放的山野气息,我国的山歌可谓丰富多彩,种类繁多,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种类,我们将在下一节课,和同学们再一起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多发现多了解,将我们的民族瑰宝传承!发扬!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学生在音乐知识、歌曲演唱技能方面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在日常的教学中,我观察到正处在变声期的学生对自己的演唱不是很自信。
尤其是在歌曲高音方面的演唱上,学生会出现喊音或者不敢唱的现象。
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歌唱气息的正确运用,用适当的力度,稳定的气息演唱歌曲。
歌曲演唱中情感的把握也是一个难点,八年级学生虽然积累了歌唱的经验和技能,但在音乐的歌唱表现方面还有欠缺,尤其像《打支山歌过横排》这样的山歌,在演唱中歌曲的情感内涵的表现会把握不到位,对演唱表演的积极性稍欠缺。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力求创设音乐课堂的轻松、活泼、和谐的课堂氛围。
对他们的表现及时评价鼓励。
设计多种活动激发学生对歌曲学习的兴趣和歌曲演唱的自信心。
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充分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爱好音乐的兴趣,对他们多鼓励多表扬,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同时引导他们加强音乐思维,以便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打支山歌过横排》效果分析:本节课通过聆听、模唱、视唱、小组探讨交流、歌曲表演等学习活动,各小组都能够积极参与音乐的各项实践活动中。
学生学习兴趣浓厚,顺利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基本上达到了预期效果,学生能完整演唱并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实践活动中来,通过听、唱等一系列实践活动,体验音乐的美并使情感得以升华。
在这节课中重点以教唱歌曲为主,主要通过三个环节来完成。
第一环节导入部分,通过欣赏《红军阿哥你慢慢走》,更直接的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对民歌基础知识的补充复习说明,为学习歌曲做好铺垫。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二环节歌曲学习,通过直接体验法,用“引腔”作为活动的体验,教师引导学生可在这句中加入不同的形式演唱。
如:“对唱”男女分组演唱,要求提高声音唱“引腔”,让学生充分体验山歌的特点,使音乐更具有感染力。
还通过对比观察自主学习法,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将本课的学习重点及难点一一解决。
如:方言演唱、装饰音和波音的演唱以及延音等。
第三环节是拓展欣赏,也是通过对比欣赏,让学生再次感受兴国山歌特点,并能通过小组讨论自己总结归纳出兴国山歌的特点。
总之,本课将音乐的审美教育体现在了整个音乐教学的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兴国山歌的特点。
教学目标达成度较高,完成课堂教学,效果良好!《打支山歌过横排》教学反思:《打支山歌过横排》是一首兴国山歌,全曲2/4拍,一段体歌曲,情绪高昂嘹亮,具有兴国山歌的特有风格,本节课对中国民歌中的山歌体裁进行教学为拓展学生的视野和资源的整合,故在教材内容中加入小调和劳动号子的知识进行补充说明。
本节课的教授学生是八年级的学生,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鉴赏能力,无论是从生理还是心理上也已经日趋成熟,故在课堂中不愿表现参与活动的能力就不够积极,因此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启发、引导和调动。
也就对教师在知识的传达准确度和掌控学生的能力上有更高的要求。
因此,在这节课中重点以教唱歌曲为主,主要通过三个环节来完成。
第一环节导入部分,通过欣赏《红军阿哥你慢慢走》,更直接的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对民歌基础知识的补充复习说明,为学习歌曲做好铺垫。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二环节歌曲学习,通过直接体验法,用“引腔”作为活动的体验,教师引导学生可在这句中加入不同的形式演唱。
如:“对唱”男女分组演唱,要求提高声音唱“引腔”,让学生充分体验山歌的特点,使音乐更具有感染力。
还通过对比观察自主学习法,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将本课的学习重点及难点一一解决。
如:方言演唱、装饰音和波音的演唱以及延音等。
第三环节是拓展欣赏,也是通过对比欣赏,让学生再次感受兴国山歌特点,并能通过小组讨论自己总结归纳出兴国山歌的特点。
不足:1. 由于学生的演唱水平参差不齐,在教唱中有很多的细节问题没有及时的给予纠正和疏导。
2. 在学生练习过程中练习的方法过于单一,容易让学生倦怠和疲劳。
《打支山歌过横排》教材分析:《打支山歌过横排》为一首兴国山歌,五声羽调式,属于非方整性的“四句头”结构。
整首歌给人以畅快明亮豪迈之感,其风格醇厚,山野气息十足。
歌曲以引腔“哎呀嘞哎”开头,这是一种以感叹语来提示对方歌唱即将开始的方式,强化了山歌的抒咏性,更是兴国山歌特有的一种标志。
引腔之后的段落基本上是即兴较强、非方整性的“四句头”结构,且每一乐句结束处的声调里经常作上扬或下滑的处理。
歌曲的旋律以羽和商为骨干音,乐句几乎都由具有兴国山歌旋律特点的“6 1 2”三音列构成。
歌曲在演唱中使用方言,并多用倚音、波音等装饰旋律,生动地体现了兴国山歌的特征。
《打支山歌过横排》评测练习:1、通过欣赏,找出最有特点,留下印象最深的一句,引腔“哎呀嘞哎”,通过师生对唱和分组对唱的形式反复练习,把握演唱特点。
2、通过对比观察,小组讨论,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将本课的学习重点及难点一一解决。
如:方言演唱、装饰音和波音的演唱以及延音等。
3、通过对比欣赏,小组讨论,让学生再次感受兴国山歌特点,并能通过小组讨论自己总结归纳出兴国山歌的特点。
4、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先引领学生跟随音响和老师集体学唱。
部分识谱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采用独立视唱。
5、用手划拍的方式掌握歌曲中弱位起唱拍的演唱方法,唱出歌曲的特点、风格。
5、以恰当的速度、力度及优美豪放的声音演唱《打支山歌过横排》。
《打支山歌过横排》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歌曲《打只山歌过横排》和欣赏“兴国山歌”了解其相关文化及其内涵,加深学生对兴国山歌的热爱。
2、引导学生用优美豪放的声音演唱《打只山歌过横排》,通过合作与交流的方法,来表现“兴国山歌”,进而表现、感受和体验“兴国山歌”的意境、情绪和风格。
3、拓展聆听不同地区的山歌作品,了解山歌音乐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