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庄子二则》ppt
庄子故事
1.宁做自由之龟 一天,庄子正在涡水垂钓。楚王委派的二位 大夫前来请他:“吾王久闻先生贤名,欲以国事 相累。深望先生欣然出山,上以为君王分忧,下 以为黎民谋福。”庄子持竿不顾,淡然说道; “我听说楚国有只神龟,被杀死时已三千岁了。 楚王珍藏之以竹箱,覆之以锦缎,供奉在庙堂之 上。请问二大夫,此龟是宁愿死后留骨而贵,还 是宁愿生时在泥水中潜行曳尾呢?”二大夫道: “自然是愿活着在泥水中摇尾而行啦。”庄子说: “二位大夫请回去吧!我也愿在泥水中曳尾而行 哩。”
天然形成的池子。
记载
怪异的事情。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
这里指鹏鸟奋飞而起双
盘旋飞翔。
翼拍打水面。
冥也,水击三千里,抟(tuán)扶摇而上者九万
气息,此处指风
旋风
往上飞
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
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空中游尘。
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
部分来自《点拨》
读一读字音
háo
tiáo
濠梁
鯈鱼
xú
循其本
(一)古今异义 循其本 古义:追溯。今义:遵守;依照;沿袭。
(二)一词多义
1.固: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固然)
子固非鱼也
(本来)
2.之:庄子往见之 (指惠子)
是鱼之乐也
(的)
子之不知鱼之乐 (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可不译)
3.全: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完全,肯定是这样)
3.“野马” “尘埃”的运动依靠的是什么?写它们有什么作用?
“野马”“尘埃”的运动也必须依靠气息,“生物之以息相吹
也”。在想象中进行对比,作者列举“野马”“尘埃”等“小”
的形象,和鹏相比,以大小对立阐述万物皆有所倚的道理(世 上的万物无论大小,都受到不同的限制,处在不同的束缚之中,
看似逍遥,其实并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
原意为 奇怪
,在文中意思为 怪异的事物 。
4. 古今异义
(1)怒而飞 古义: 奋发
,义: 生气,发怒 。
(2)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古义 海动
,今义: 泛指海上运输 。
(3)天池也 古义: 天然形成的大水池,今义: 高山湖泊名 。
(4)野马也
古义: 春天林泽中的雾气。
今义:
野生的马
。
5. 一词多义
去以六月息者也
大风
。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气息
。
第1层:描述鲲鹏形象
形体硕大无比 变化神奇莫测 奋飞气势壮美
第2层: 鹏鸟奋飞:必须凭借强大的风力。 水雾尘埃:要靠气息相吹。
根据上面分析,可以归纳第一部分大意如下:
阐明世间万事万物,大至鹏鸟,小至尘埃,它们 的活动都“有所待”(待,依靠),都是没有绝 对自由。
整体感知课文 1.文章标题为北冥有鱼,后来怎么又写鸟了?
鸟是由鱼变化而来的。鲲的体积有几千里,变成鸟 后,鸟的背部不知有几千里。说明庄子想像力丰富。
2、大鹏的形象如何呢?作者又是怎样描写这一形象的 呢?
鲲鹏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气势壮
美。在想象中夸张,“不知其几千里也”言其形,
“若垂天之云”言其翼,“北冥”“南冥”“九万里” 言其活动天地,极言鲲鹏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 测、奋飞时气势壮美,给人以浩大的声势和广阔的意
部分来自《点拨》
4.从文中可以看出两人的思想和性格差异是什么? 【答案】惠子好辩,对于事物更多的是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 态度,缺乏美学意义上的欣赏与关照。而庄子偏于美学上的 观赏,能从自由活泼的生命中由衷地感受到轻松、闲适、愉 悦,让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并为之深受感染。
【难点探究】5、《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中庄子为什么坚 持认为鱼是快乐的? 【答案】庄子的一些思想对我们理解他所说的“鱼之乐”不无启发。 庄子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认为鱼“乐”, 其实也就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庄子还推崇“自然”,反 对“人为”,鱼在水中自由自在地嬉游,这是符合庄子的思想的 ,由此,他断定鱼“乐”是理所当然的事。
作者在文中表明自己的观点:世间万物 都是由所凭依的,是不自由的。就连宏大的鲲 鹏也不例外,这就让我们意识到,自由是相对 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只有遵守法纪, 懂得自律的人,才会有自由的空间和生活。
. 你敬佩鲲鹏吗?谈谈你的理由。(4分)
示例一:我敬佩鲲鹏,因为鲲鹏入深海,翔九 天,胸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搏击长空,纵横 大海,就像范仲淹、诸葛亮、毛泽东等历史人 物,他们以天下苍生为己任,推动历史向前发 展。
朗读课文
北冥míng有鱼,其名为鲲(kūn)。鲲 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 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 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xǐ 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xié 者,志
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 水击/三千里,抟/(tuán)扶摇而上者/九 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 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 色邪yé?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 亦若是则已矣。
垂: 悬挂
。
徙: 迁移
。
击: 拍打
。
抟: 环绕而上
。
去: 离开
。
已: 停止 罢了 。
2. 通假字
(1)北冥有鱼
冥 通 溟 , 意思 海
。
(2)其正色邪 邪 通耶 ,
意思
语气词,呢,吗
。
3. 词类活用
(1)方位名词作状语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原意为方位名词,在文中意思为 向上
。
(2)形容词作名词
志怪者也
—
莫万 能方其 先,文 也晚汪 。周洋
诸辟 子阖 之, 鲁作仪 迅,态
写作背景
庄子生活的年代,正是我国古代社会 大变革、大动荡、大战乱的时代,其时周 王朝名存实亡,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愈演 愈烈,战争也空前残酷。庄子对这样的社 会现实及统治者深为不满,时时进行尖锐 的批判,发出沉痛的抗议;他对自己无力 改变这样的社会现实心有不甘,想用自己 的一套思想和人生观来影响和改造人们。 这正是庄子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和主观原 因。
【答案】庄子不正面回答惠子的问题,而采用反问的方式回 答,以“非我”者“不知我”,推论“不知我”者不知“我 知鱼”,足见庄子的机智。
3.庄子是如何摆脱惠子的追问的? 【答案】庄子返回争论的起点,回转话题,偷换概念,把惠 子的“安知”解释成“哪里知道”,机智而巧妙地化解了惠 子的发难。庄子的机智灵活跃然纸上。
庄子视富贵荣华如敝屣,其高洁的生活情趣,使他很难找到知己。惠子 就是庄子的一个谈得来的朋友。他们都好辩论,辩才犀利无比;他们亦很博学, 对于探讨知识有浓厚的热情。庄子与惠子由于基本观点的差异,在讨论问题 时,便经常互相抬杠,通常情况下,庄子都是站在自己的哲学观点上,而他 最大的用意,则在于借惠子来抒发己意。他们两人在现实生活中固然有距离, 在学术观念上也相对立,但在情谊上,惠子却是庄子的挚友。《庄子与惠子 游于濠梁之上》一文中这个历史上最有名的论辩,便是他们散步时引发的。
庄子的生死观
庄子快要死的时候,他的弟子们准备厚葬自 己的老师。庄子知道后用幽默的口气说:“我死 了以后,大地就是我的棺木,日月就是我的连璧, 星辰就是我的珠宝玉器,天地万物都是我的陪葬 品,我的葬具难道还不丰厚么!你们还能再增加 点什么呢?”学生们哭笑不得他说:“老师呀! 要那样的话,我们还不是怕乌鸦老鹰把老师吃了 么?”庄子说:“扔在野地里你们怕乌鸦老鹰吃 了我,那埋在地下就不怕蚂蚁吃了我么?你们把 我从乌鸦老鹰嘴里抢走送给蚂蚁,为什么那么偏 心眼呢?
全石以为 (整个的)
(三)成语积累
濠梁观鱼:形容悠然自得,寄情物外。
讲授新课
桥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
这 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
怎么
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
固然 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
本来
完全,确定是
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示例二:我不敬佩,因为我喜欢知足常乐, 淡泊名利,就像普通的劳动者,他们爱岗敬业, 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贡献。
1.根据文下注释,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重点)
2.品味重点语句的特殊含义,体会庄子语言的感情色
彩和风格特点。
(难点)
3.学习庄子的机智、风趣、巧妙的论辩技巧,培养学
生能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的喜怒哀乐。
而以无气所息相至互极吹邪而飘?得其。视深下蓝也色,。 亦用 择若在,是选是择…则疑…已问,句还矣中是表…。示…选
尽头 它(指大鹏)向下俯视。
罢了
通“耶
知识梳理
一、重点词语积累 1. 重点实词 (1)其翼若垂天之云 (2)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3)水击三千里 (4)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5)去以六月息者也 (6)亦若是则已矣
北海,因海水深黑而得名。冥,
通“溟”,指广阔幽深的大
大鱼
海。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kūn)。鲲之大,不知
传说中的大鸟。
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
振奋,这里指用力鼓 动翅膀。
悬挂。
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
迁徙。
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指海啸。形容海 动风起之时。
“逍遥游”的含义是无依无靠,无所羁绊,悠然 自得,自由自在。在本文中,作者借大鹏乘风翱翔, 雾气、尘埃等漂浮的现象,说明作为形体的生命,是 没有绝对自由的,也不可能有;而人的精神,是应该 绝对自由的,表达了作者对精神自由地追求。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 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
现实意义:
讲授新课
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