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科学研课标说教材演说稿

小学科学研课标说教材演说稿

小学科学研课标说教材演说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研课标说教材的容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光。

下面我将从课标、教材、建议三个方面进行演说,说课标包括课程目标与容标准,说教材包括教材的编写特点,编写体例,容结构以及知识的立体式整合,说建议包括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课标(一)课程目标1、首先说课程总目标,课标从三方面进行描述,1)科学知识,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科学探究,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的看问题想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数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与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2、课程分目标,课标也是从三方面描述的,1)科学探究方面课标总共提出了八条,简单的归纳为在科学探究过程中,首先要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能提出问题,做出猜想,制定活动计划,实验探究,通过查阅获得科学资料,能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做出自己的解释和结论,敢于表达交流提出质疑。

2)情感态度价值观,课标共提出六条,总的归纳为学生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要乐于探究,乐于合作与交流,珍爱并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明白科学不能迷信权威,形成用科学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与社会的发展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消极影响。

3)科学知识,课标共提出四条,总的归纳为学习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三大领域中浅显的、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与研究方法,并能尝试于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二)容标准下面说容标准。

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光这章的教学,1、在科学概念方面,1)要求学生掌握影子产生的条件、光源的概念、影子的特点。

2)掌握光的传播路线,光的反射以及反射原理的应用。

3)了解凹面镜和凸透镜的聚光原理,物体的吸热本领与什么有关。

4)太阳能热水器的结构和原理。

2、科学探究方面,1)学会探究影子产生的条件。

2、会观察和总结一天中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

3、学会物体升温的快慢与什么有关。

4、学会制作简易的潜望镜和太阳能热水器。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1)形成对光研究的兴趣。

2)认识到数据的重要性。

3)认识到自然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和规律的。

二、说教材(一)编写特点科学课程最常用的两个版本的教材,人教版和教科版,人教版和教科版教材的编写具有一定的共同点,我归纳为了四条:1、都以探究学习为主,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都发展趣味学习,培养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

3、提倡自主学习,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4、引入拓展容,增加学生学习的空间。

我县统一采用的是教科版教材,光这章在教科版教材的五年级上册,在人教版教材的四年级下册,教科版教材与人教版教材相比有了一些突出的特点,容上更加丰富,更具有时代意义。

把容由四节扩展到八节,比如新增了太阳能等知识,能够与时代接轨。

教科版教材结构的编写更具趣味性和贴近生活。

比如教科书新增一些人物对话,更吸引学生得眼球,引发学生的思考。

书中增加了更多举例图片,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形象直观。

对于某些知识的研究,鼓励学生到教室外实验,增强了教学的开放性。

教科版教材更加注重学生对实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比如,在第六节中,要求学生将物体的颜色和吸热本领所得的实验数据绘制成一图表,提升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此外还增加了很多动手制作的活动,比如本章的制作简易潜望镜和太阳能热水器。

一方面学生能对它们的结构原理理解得更加透彻,一方面也提升了学生的科学动手能力。

(二)编写体例接下来说教材的编写体例,首先说单元体例,教科版教材和人教版教材在每个单元的前面都设有一个单元主视图,随后有一个单元导语,这两图片分别是教科版和人教版教材的单元主视图,它们的作用都是一样的,把学生带入本单元将要学习的情境。

这两图片分别是教科版和人教版教材的单元导语,单元导语告诉学生在情境中我将要学习哪些知识解决哪些问题,从整体上对本章的容有一个初步认识。

两个版本不同的是教科版教材在每个单元的最后有一个资料库,补充一些相关的课外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

下面说分课体例,教科版教材每一课的编写,尤其是探究课,都遵循一条主线,即学生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制定实验方案-实验探究-分析总结拓展。

比如“光是怎样传播的”这课中开头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清晨,太阳出来,房间洒满了;黑夜,灯光照亮了前面的路,然后提出问题:“当光照亮周围的物体时,我们是否想过它从哪里来?又是怎样到达被照亮的物体上的?然后是人物对话,光是直直往前照吗?光向四面八方射出,像什么呢?然后学生制定实验计划,进行实验探索,最后得出结论知识拓展。

人教版教材的分课体例也是先提出问题,然后以活动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得出结论,比如在光的来源和传播这一课先提出问题,光是从哪里来的?然后是活动1)了解光的来源2)给光源分类3)探究光在空气中的传播方式。

有的课在探究活动后还设有拓展活动,目的也是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此外两个版本的教材都运用了大量的图片和表格,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三)容结构下面说五年级上册光这章的容结构,光这章总共分为八节,第一节光和影这一节的知识点包括影子产生的条件,光源的概念,影子的特点。

第二节下的影子,学生通过观察一天中铅笔影子的变化,总结出一天中影子的变化规律。

第三节光是怎样传播的,通过实验观察光的传播路线,由光沿直线传播,解释影子是怎样产生的。

第四节,光的反射,认识光的反射现象,以及运用光的反射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第五节光和热,了解光的强弱与温度的关系,以及凸透镜与凹面镜的聚光原理。

第六节,通过实验探究物体的颜色与吸热关系以及直射、斜射与物体吸热的关系。

第七节做个太阳能热水器,主要是了解太阳能热水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第八节,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注意评价时的注意事项。

(四)知识与技能的立体式整合先说横向整合,在光这一章,第一到四课研究光的传播特点,研究光的传播特点从观察光和影的关系开始,包括第一课“光和影”,第二课“下的影子”,因为影子的产生和其特点正好反映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

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推测和验证光的传播特点,即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然后回过头去解释影子的成因。

光的反射是第三课的延续,光的传播特点还包括光遇到传播物体会反射,这是前四课在横向上的一个联系。

第五课是在第一课学习光源的基础上,探究光的强弱与温度的关系,第六课“怎样得到更多的光与热”这一课紧接上一课的容,研究光的强弱与热的关系。

第七八课,是本章所学知识的一个应用,在前面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设计,制作,评价,改进学生们的太阳能热水器。

接下来说纵向整合,科学知识分为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三大领域,光这章属于物质世界中能量的表现形式这部分容,从三年级的磁铁开始,到四年级上册的声音,下册的电,以及五年级上册的光与下册的热,六年级的能量。

一直贯穿着这条学习主线,都属于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

五年级上册的光与下册的热也有一定的联系,光能产生热量,这是光这部分容在整个学段中的纵向整合。

三、说建议(一)教学建议教学建议,先说课标建议,课标共提出了七条教学建议,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使每一节课成为聚沙成塔的沙,滴水穿石的水。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要从儿童身边的自然事物开始学习活动,形成对自然进行探究的态度、技能和获取关于自然的知识。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教育强调,以学生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

4、让探究成为学习科学的主要方式,科学探究活动应掌握由简单到复杂,由教师扶着走到逐步放开,由模仿到半独立再到独立的过程逐步进行。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太小的空间里,教室外才是学生学科学用科学大有作为的更广阔天地。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需要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活动中实际发生的事件,有效地推动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创造性地驾驭课堂。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为今天的教学开拓了广阔的天地。

在一切有条件的地方,科学课程的教学应尽可能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比如各种音像资源,计算机软件,网络等提高学习效率。

对于光这章,提出了几条我的教学建议,1、实验探究,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探究中来,比如研究光的传播路线,光的反射等实验中,一定要让学生亲手实验,让学生在做中学,那么学习就变成一件轻松的事了。

2、游戏教学,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影子产生的条件时,让学生在讲台上玩手影游戏,在玩的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就能体会到影子产生的条件,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学生活动教学过程中遇到一些动手操作的活动,要积极组织学生实践,在本章有两个实践活动,制作简易的太阳能热水器和潜望镜,组织学生进行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开放教学,需要在室外做的实验,比如本章观察一天中影子的变化规律,要用心组织学生实验,不要把学生只局限于教室,一味得灌输知识。

5、讨论教学,在遇到某些问题或分析实验数据时,组织学生讨论,各抒己见,取长补短。

6、信息搜集,每学完一节后鼓励学生搜集与之相关的科学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7、运用多媒体技术,多媒体给农村孩子带来了一个新的视野,增大了课容量,对一些知识的理解更加形象直观。

(二)评价建议首先说教材的评价建议,课标从三方面进行描述的,1、充分明确评价的目的,科学课程的评价,其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习。

这样的评价不同于传统的评价,只看重学生成绩,而应该是全面的,对学生进行评价,表现为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评价时机的全程化。

2、准确把握评价的容,科学课程从三方面对学生评价,科学探究方面应重点评价学生动手动脑“做”科学的兴趣、技能、思维水平和活动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重点评价小学生科学学习的态度。

科学知识方面重点评价最基本的概念和技能的理解过程和应用情况。

3、灵活运用评价方法,充分利用所有正常的课堂教学活动和课外实践活动,全面反映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

下面说我的评价建议,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明确评价的目的,公平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需要尊重,以下是我在教学过程中一些具体评价方式。

在评价方法上,我采用教师评价,我校通过学生的过程性评分记录表和学生成长记录,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秀表现,促进学生进步。

学生自评,主要是上完一节课,学生通过填写自我评价表,对自己一堂课的表现做出总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