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汉语名词动化现象探讨

现代汉语名词动化现象探讨

现代汉语名词动化现象探讨
曾燕芳2015213797
在现代汉语中,实词类中的名词是表示人物或实地的词。

但是,在一定条件下,名词直接用作动词,具有动词的特性,表示与该动词有关的活动特点、性质特性的动作、行为和发展变化,这就是名词动化。

我们主要从语法、语义两个方面来探讨现代汉语中名词动化的特点与表现。

一、语法方面
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词,具有指称作用,可以充当主语、宾语。

充当谓语是动词的主要语法功能,名词动化后可以充当谓语,可以具有动词应有的功能。

如可以带宾语,可以带标记“着”“了”“过”,如:
1.父母都宝贝自己的孩子。

2.幸福着你的幸福。

“宝贝”“幸福”名词动词化后充当谓语,带了宾语“自己的孩子”“你的幸福”,以及表持续标记的“着”。

名词动化后可以受程度副词修饰,作为中心语可以一起组成状中短语,如:
1.结个婚真泪啊!
2.你为什么不电话我?
“泪”受程度副词“真”修饰,“泪”谐音“累”,加强了“累”的
程度,简洁明了地表达了结婚的辛苦,诙谐幽默。

“电话”表示“打电话”的意思,“电话”两个字表意体现了表达的经济性。

名词动化后可以带补语。

后面的补语可以是表示数量的“一个”“一下”,还可以是结果补语、状态补语、处所补语、时间补语等,如:
1.泪一个!国家司法考试终于通过了。

2.清凉一夏,微信一下。

3.主任了一辈子。

“泪”“飞信”“主任”分别带了表数量时间的补语,表示考试通过了让人高兴得想流泪,使用微信的频率,当主任的时间,形式新奇,能让人眼前一亮。

二、语义方面
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变化、发展的过程,用作句子的谓语。

名词动化前表指称关系,动化后表陈述关系,动作义增强。

如:
1.站在一旁的哥哥,脸钢着,鄙视着他弟弟。

2.半天不说话是想把客人冰了走。

“钢”作名词是铁合金的统称,它质地坚硬,含有动作僵硬的语义成分,动化后表示脸上没有表情,含有表示名词人或事物僵硬的特性。

“冰”带有冰冷的特性,动化后表示感到极冷待人冷淡,用冰冷的态度赶走不速之客。

名词动化后语义增值。

名词动化的优势在于言语使用者用两三个字就可以表达出一种甚至几种意思,引起人们的共鸣。

如:
1.你杭州了吗?
2.拜托,请别这么近视眼。

“你杭州了吗”与“你在杭州了吗”“你去杭州了吗”“你杭州旅游了吗”“你杭州上班了吗”等句子相比,简单却又含义丰富,容易引发人们的联想。

而“近视眼”比“鼠目寸光”“缺乏远见”“胸无大志”等结构更口语化,表达更通俗生动。

名词动化并不是只发生在现代汉语的名词里,古代早有名词活用作动词或其他性质的词类。

当然,在现代汉语里,不仅名词可以动化,动词也可以名词化,以及其他词类在一定条件下也会变化。

总之,词性的转变都是在一定条件下为更好地适应语境和表达语义而做的转变,没有一层不变的规则,只有灵活有度的现代汉语规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