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总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总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有民族共同语。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标准、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汉语作为一种语言,具有一切语言共同的属性。

即从结构上说,它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从功能上说,它是人们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2.现代汉语规范化:就是确立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明确的、一致的标准,并用这种标准消除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存在的一些分歧3.语言: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4.-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5.文学语言:是经过加工、规范的书面语,是民族共同语的高级形式。

现代汉语的文学语言不仅包括文艺作品语言,也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著作的语言。

文学语言主要在书面上,也在口头上为民族文化生活和社会活动的各方面服务,它对民族语言的健康发展有极大地推动作用。

6.方言:是语言内部的地方变体,是语言的地域分支。

7.次方言:由于在同一方言内部仍存有语言分歧现象,常常把一种大方言再分列若干方言片,又称次方言。

8.地点方言:次方言下再分成一些小的方言点称作“土语”,即地点方言。

9.共同语:人类社会统一体所通用的语言。

6 能记:是能为人们以某种方式(如视觉、听觉)感知得到的外在形式7 所记:是符号形式所表示的意义或内容;的交际职能能以实现的物质手段,语言必须凭借语音这个物质载体才能表达出来。

一切语音都具有三方面的性质,即物理性质、生理性质和社会性质。

2.出的声音就高;反之,声音就低。

汉语的音调有高低升降的变化,主要是音高的变化。

3.的幅度大,声音就强;反之,声音就弱。

普通话语音的轻声和非轻声音节的主要区别就是音强的不同。

4.反之,声音就短。

在普通话中,轻声音节的音长要比非轻声音节短一些。

5.,指的是声音的个性、本质、特色,是一种声音区别于另一种声音的本质特征,是用来区别意义的最重要的要素。

音色是由发音体振动的不同形式(包括发音体的不同、发音方法的不同、发音时共鸣器形状的不同)决定的,只要其中有一项因素改变,就可以形成不同的音。

6.出的就是音素。

音素可以分为元音音素和辅音音素两大类,普通话语音共有32个音素。

7.塞音:发音时发音部位的某两个部分完全闭合,从肺部出来的气流积聚在受阻碍部分,阻塞部分突然打开,气流迸裂而出,造成爆发色彩的音。

8.擦音:发音时发音部位的某两个部分靠近,形成缝隙,气流从缝隙挤出,造成摩擦音。

9.07/05塞擦音:发音时发音部位的某两个部分完全闭合,阻住气流,然后逐步放开,形成一条窄缝,让气流从窄缝挤出,造成塞擦音。

汉语里的塞擦音有j q zh ch z c10.鼻音:发音时软腭下垂,鼻腔通路打开,口腔里形成阻碍的两部分完全闭合,气流不能从口腔通过,转道鼻腔流出,发出鼻音。

11.(口音):说话时,有时软腭、小舌上升,鼻腔通路关闭,气流在口腔发生共鸣,成为口音。

12.(鼻化音):如果口腔无阻碍,气流同时从鼻腔和口腔呼出,发出的音在口腔和鼻腔共鸣,就叫做鼻化音,也叫半鼻音或口鼻音。

13.边音:发音时舌尖和上腭的某一点接触,形成阻碍,舌的两边松弛、自然,气流沿舌的两边(或一边)流出,造成边音。

14.门时要振动声带,气流在口腔中不受到发音器官的任何阻碍,只受口腔的调节。

元音发音都比较响亮。

普通话语音中共有10个元音:7个舌面元音,2个舌尖元音,1个卷舌元音。

15.少数辅音要振动声带。

不振动声带的是清辅音,振动声带的是浊辅音。

普通话音节中一共有22个辅音。

16.清音:发音时声带不颤动的是清音。

17.浊音:发音时声带颤动的是浊音。

18.送气音:塞音、塞擦音发音时,阻碍气流的两个部分要完全闭塞,使口腔中的气流不能流出,当发音器官突然打开时有一股很强的气流呼出,这样的音叫送气音。

19.零声母:有一些音节的开头不是辅音而是元音,这就是说,它们的声母是“零”,所以把不用辅音充当声母的字称为“零声母字”。

20.带,声音不响亮。

普通话声母共21个。

21.音结合而成;有些韵母由元音加辅音韵尾组成。

韵母中不能缺少元音,所以发音响亮;韵母可以独立自成音节。

普通话有39个韵母,按结构可分为单元音韵母、复元音韵母和带鼻音韵母。

22.10个单韵母,分为舌面单韵母、舌尖单韵母和卷舌韵母。

舌面单韵母都可以单独成为一个音节,但拼写时要按照《汉语拼音方案》的规定。

23.况快速滑向乙元音,但是这种变化是逐渐的,不是突变的、跳动的,中间有一串过渡音。

按照元音数量,复元音可以分为“二合元音”和“三合元音”;按照韵腹的位置,复元音韵母可以分为:前响复元音韵母、中响复元音韵母和后响复元音韵母24.16个鼻韵母。

根据鼻韵母韵尾的不同,可以把鼻韵母分为两类,韵尾是舌尖中音n的,叫舌尖鼻音韵母,又叫前鼻音韵母;韵尾是舌根鼻音ng的,叫舌根鼻音韵母,又叫后鼻音韵母。

25.韵腹:是韵母的主干,比起韵头、韵尾来,声音最清晰响亮,所以也叫“主要元音”。

26.音片断。

从发音来说,是发音过程中肌肉一次从紧张到松弛的过程。

汉语中一个汉字读出来往往就是一个音节,但普通话语音中的儿化韵,如“盖儿”(gair),写下来是两个汉字,但读音上是一个音节。

音节一般包括声母、韵母、声调三部分,普通话音节结构最齐全的包括声母、韵头、韵腹、韵尾、声调五个部分,每个音节至少包括韵腹和声调两个部分。

普通话的音节有400个左右。

27.音位有区别意义的作用,是语音社会属性的表现。

由音素成分构成的音位叫音质音位;由其他特征构成的音位叫非音质音位,如从声调中归纳出来的声调音位,主要由音高特征构成。

音位和音素不同,音素不辨义意义。

例如:饱了/p/跑了/p’/,出现在同样的环境中,/p/和/p’/区别意义,是辨义对立,所以是两个音位。

ian /e/ ao/a/中,/e/和/a/呈互补分布,不辨义对立,所以只是一个音位的两个变体,表现为音素。

28.位变体”,音位和音位变体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29.06体和条件变体。

如n 和l在有些方言里可以任意替换而不改变意义,属于自由变体,而ian /e/ ao/a/中的ian 和ao里的a由于受到前后音的影响,发生了音色的改变,但是不区别意义,是条件变体30.自由变体:没有环境限制,可以自由替换而不影响意义的音位变体叫自由变体31.押韵:是把两个以上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放在诗句的同一位置上,使声音和谐悦耳的情况。

韵脚指各句押韵的字。

32.05叠韵:叠韵指两个汉字的韵部相同。

如现代汉语普通话“苗条”[miɑu t‘iɑu],是叠韵,韵母都是[iɑu]。

所谓韵部相同,指韵腹韵尾相同,韵头的有无或有什么样的韵头可以不论,如普通话“蓝天”[lan t‘ian]两字中,一个有韵头[i] ,一个没有韵头,可是韵腹和韵尾相同,也是叠韵。

两个字是不是叠韵,不同方言区或不同时代的人认识并不完全一样。

如闽南方言“屡次” [lu 堭‘u],“轮船”[lun 堭un] 都是叠韵,普通话则不是叠韵。

又如“拙劣”,从《广韵》音系来说,拙,职悦切,劣,力辍切,都在薛韵,两个字是叠韵,但现代汉语则不是叠韵。

33.1调值主要由音高构成2构成调值的相对音高在读音上是连续的,渐变的34.35.因此声音不能延长,听起来特别短促。

36.话时音节在一串语流中的读音变化;在共时语流音变中,主要是连读音变,普通话常见的音变有变调、轻声、儿化、“啊”字变读等。

37.变调:在语流中,因为受后一个音节的影响,有些音节的声调起了一定的变化,与单读时调值不同,这种变化叫变调;汉语普通话中主要有上声变调、去声变调、“一、不”变调、“七、八变调”和形容词重叠变调。

38.特殊音变。

但是有一定的规律性,同词汇、语法都有密切的关系。

39.-儿化:指一个音节中韵母带上卷舌音色的一种特殊音变现象。

这种卷舌化了的韵母就叫做“儿化韵”,原来的非儿化韵韵母可以叫做平舌韵。

40.er”跟韵母结合并使这个韵母发音时带有卷舌色彩的语音现象。

韵母er的音节很少,只有“而、二、耳、儿”等几个。

但er可以跟韵母结合起来,使这个韵母发音时带有卷舌色彩,这就是儿化韵。

它不是单纯的语音现象,从词汇、语法方面说,具有区别词义、词性的作用,从修辞方面说,表示细小、可爱的色彩。

41.声调:贯穿整个字音的高低升降,这就是声调,汉语的一个音节基本上是一个汉字,所以声调也叫字调。

42.语调:指句子里用来表达意思和感情的抑扬顿挫的调子,主要有停顿、重音和升降。

停顿指说话或朗读时,段落之间,语句中间、后头出现的间歇;重音指语句中念得比较重,听起来特别清晰的音;升降指语句的高低升降,也称句调,属于超音段成分。

43.逻辑重音两种。

44.语法重音:在不表示什么特殊的思想和感情的情况下,根据语法结构的特点而把句子的某些部分重读的,叫做语法重音,也叫自然重音。

45.-强调重音:为了表示特殊的思想和感情而把句子的某些地方读得特别重的现象,可以叫做强调重音,也叫逻辑重音。

46.06:是我国传统音韵学上按有无韵头及韵头的不同对韵母所作的分类,即把韵母分为为开口、合口两类,每类又分洪音、细音两种。

开口洪音称开口呼,细音称齐齿呼;合口洪音称合口呼,细音称撮口呼。

以四呼为标准,普通话韵母分为下面四类:1)开口呼韵母,没有韵头,而韵腹又不是I U U的韵母;2)齐齿呼韵母,韵头或韵腹是I的韵母;3)合口呼韵母,韵头或韵腹是U的韵母;4)撮口呼韵母,韵头或韵腹是U的韵母。

47.1958年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正式通过。

一共有五个部分组成,即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和隔音符号。

48.隔音符号:以a o e开头的音节连接在其他音节后面的时候,如果音节的界限发生混淆,用隔音符号(,)隔开。

49.里把发辅音时发音器官形成阻碍的部分叫发音部位。

普通话语音的声母共有7种不同的发音部位,即双唇音、唇齿音、舌尖前音、舌尖中音、舌尖后音、舌面音和舌根音。

50.语音学里把发辅音时发音器官形成阻碍和除去阻碍的方法叫做发音方法。

21个声母共有5种不同的发音方法,即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和边音。

另外,根据发音时气流强弱的不同,声带振动与否的不同,将声母分为送气音和不送气音,清音和浊音等不同的类别。

.2.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汉族人的祖先在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创造出来的,是一种表意体系的文字。

3.表音文字:记录音素、音节的叫音素文字、音节文字,可合称为表音文字。

4.表意文字:记录语素、词的叫语素文字、表词文字,可合称为表意文字。

5.所以叫甲骨文,是目前所见最早而又成批和成熟的汉字。

6.7.代通行于六国的其他文字。

狭义的大篆专指春秋战国时秦国的文字。

大篆一般以镏文和石鼓文为典型代表,小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大篆的基础上加以整理而成的秦朝标准字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