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 光现象(较难)

第二章 光现象(较难)

1.若一个身高1.6m的人站在竖直挂置的大穿衣镜前0.5m处,则此人在镜中的像高是__________m,像到人的距离是__________m,若此人以1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走2s,则像高__________m,像到镜的距离是__________m。

2.小明将易拉罐的上部剪去,蒙上半透明纸,在罐底部开一个小孔,用它做小孔成像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小孔成像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B.它的成像原理是光的折射规律C.物体离小孔离得越远,像就越小D.在物体距小孔不变的情况下,半透明纸与小孔距离越大,像也越大3.与水平方向成60°的光线射到平面镜上,则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的夹角()A、150°B、60°C、30°D、15°4.雨后初晴的夜晚,地上有积水,当我们迎着月光走时,地上发亮处是积水,这是因为A.地上暗处是光发生镜面发射 B.地上发亮处是光发生镜面发射C.地上发亮处是光发生漫反射 D.地上发亮处和暗处都发生镜面反射5.如图所示的四个选项中,能正确表示光从空气进入水的是()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天上的明月是光源 B. 发光的荧火虫是光源C. 我们能看到的物体都是光源D. 只有太阳是光源7.下列关于凸透镜应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透过放大镜看到的是物体的正立、放大的实像B.使用投影仪时,通过凸透镜所成的是物体的倒立、放大的实像C.放电影时,屏幕上所成的是物体的正立、放大的虚像D.照相时,底片上成的是物体的正立、缩小的实像8.图是我们常见的生活现象,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9.下图为世博纪念邮票,为了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看清上面的图案文字,邮票到透镜的距离应A.大于10cmB.小于10cmC.大于20cmD.大于10cm小于20cm10.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11.2009年夏季,中国出现了日食奇观.小华借助小孔成像实验装置对“”形太阳进行观察,纸盒上扎有圆形小孔,则她在半透明光屏上看到像的形状是( )12.对于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我们可以通过如图所示的器材来进行探究。

回顾探究的过程,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将蜡烛、透镜、光屏放在同一直线上,是为了让像位于光屏的中央B.改变蜡烛到透镜之间的距离、透镜和光屏之间的距离,我们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不同的像C.在光屏上得到的像都是倒立的D.在光屏上得到的像都是缩小的13.如图所示,表示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正确的是()14.小强看远处的某点时,其光路如图4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B.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凹透镜做成的眼镜C.小强的眼睛是远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D.小强的眼睛正常,无须配戴眼镜15.如图2所示,关于国庆60周年大阅兵场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迎风招展的红旗呈现红色,是因为红旗折射红色光B.整个队列整齐划一,观众是通过光沿直线传播来判断的C.士兵帽子上的军徽熠熠发光,是因为军徽是光源D.士兵响亮的口号,是通过电磁波传入周围观众耳内的16.(多选题)下列关于光学仪器的作用,说法正确的是()A.平面镜能成等大的虚像B.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只能成放大的像C.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它对光起发散作用D.照相机照相时,底片成倒立缩小的实像17.小强看远处的某点时,其光路如图4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B.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凹透镜做成的眼镜C.小强的眼睛是远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D.小强的眼睛正常,无须配戴眼镜图图18.下列有关凸透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经凸透镜所成的像都可以用光屏接到B.凸透镜可以用来矫正近视眼C.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因而物体经凸透镜所成的像总是缩小的D.凸透镜既可以成正立的像,也可成倒立的像19.五一佳节,在常州紫荆公园月季花展上,小明将红色滤色镜(即红色玻璃)挡在照相机镜头前给一株绿叶黄花的月季拍照,照片上该花卉的颜色是A.绿叶黄花 B.黑叶红花 C.黑叶黑花 D.红叶红花20.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眼睛观察的物体。

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

那么在拿走近视眼镜后,下列操作能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像的是A.将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B.将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C.将光屏适当移近凸透镜或将蜡烛适当移近凸透镜D.同时将光屏和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2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调节凸透镜、光屏和烛焰,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并且大致在同一高度,当物距为20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等大、倒立的实像.当物距为25cm时,移动光屏,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的实像.当物距为5cm时,成▲像,在放大镜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22.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是23.如图所示的军事观察孔,人可以通过孔观察外面,现在在孔中嵌入玻璃砖后观察的范围将( )图A.变大B.变小C.不变D.无法确定24..如图所示,渔民在叉鱼时,为了能叉到鱼,鱼叉应对准()A.所看到的鱼 B.所看到的鱼的下方C.所看到的鱼的上方 D.无法判断25.2007年3月的《扬子晚报》有过一篇标题为《好个“见钱眼开”电子眼》的报道:一些公路每隔三五百米就安装一台电子眼,许多路段限速过低成为“罚款陷阱”,有些地方电子眼已演变成“创收工具”……如图,你认为这些“电子眼”是运用到了我们所学过的什么光学原理来反应这一社会现象的()A.平面镜成虚像B.凸透镜成实像C.显微镜D.凸透镜成虚像26.投影仪是教学中常用的仪器,如图10所示是投影仪的结构图,在水平放置的凸透镜的正上方有一与水平面成450角的平面镜,右边竖直放一屏幕,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和平面镜后,可在屏上成一清晰的像。

一教师在使用投影仪时,发现在屏幕上画面太小,正确的调节方法是〔〕A.减小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下调凸透镜,减小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B.减小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上调凸透镜,增大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C. 增大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下调凸透镜,减小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D.增大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上调凸透镜,增大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27.在图所示的光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28.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应用光的反射的是()29.由于阳光的照射常会看到树荫下的地面上有许多的光斑,这是()现象A.光的反射 B.光的直线传播 C.光的折射 D.平面镜成像30.如图所示,有一条光线从空气斜射到玻璃,其中入射光线是_____,反射光线是______,折射光线是_______。

31.如图所示,平面镜上方有一竖直挡板P,AB和CD是挡板左侧的发光点S经过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请在图上作出发光点S。

(要求留下作图痕迹)D岸水面BA32.如图所示,在一个水塘的表面均匀漂浮些鱼食,一只小鱼正在A处。

现在小鱼在A处出发到水面取一点食物后,要回到岸边的B洞口处,请利用光学作图的方法,画出小鱼在这一过程中游动的最短路径(请保留作图中必要的辅助线)。

33.安庆是一座沿江城市,有美丽的大湖,气候宜人。

大湖中映着岸边树木的倒影是由于光的__所形成;湖岸边绽放有各种颜色的花朵,其中黄花___(选填“吸收”、“反射”、“透过”)红色光。

34.阳光下车身看起来很“耀眼”,这是光的_________现象:小轿车的前窗玻璃倾斜安装,可以避免因_________成像而对司机的视线造成干扰。

35.人的眼睛相当于一个照相机,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胶片,物体在视网膜上成一个____________(填“倒立”或“正立”)、缩小的实像。

现在我区学生很多不注意用眼保健,以致近视眼越来越多,近视时就如下图8中的________图,而矫正后则变为图8中的________图。

(填“甲”或“乙”或“丙”或“丁”)36.真空中光的传播速度是 m/s。

如图所示,我们使用汽枪射击时,要用准星和标尺的缺口瞄准目标,然后轻扣扳机,就能击中目标。

其中的根据是利用_____________。

3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①现将凸透镜、蜡烛和光屏放在如图所示的光具座上进行实验。

若图中C位置上放置光屏,则B位置上应放置______。

②如图16所示,,现要在光屏上成缩小的像,蜡烛应向______移动,光屏应向_____移动。

(填“左”或“右”)38.正常的眼睛可以使远近不同物体的像都成在视网膜上。

而近视眼则将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前/后) ,可以在眼睛前加一个透镜来矫正。

39.如图,两平面镜MP、PN相交,夹角为60°,一束光线AO斜射到MP上,经两平面镜反射后与入射光线AO重合,但方向相反,则AO与MP夹角为__________。

40.如图所示,一束光经过一个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的点A,取掉透镜后,光会聚于B点,则该透镜起到________作用(填“会聚”或“发散”),是________透镜,由此说明,能会聚于一点的透镜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是凸透镜。

41.“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句话证明了光在均匀介质种是沿______________传播的规律,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_____ Km/s。

42.通过互联网发送电子邮件是以光速传播的。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_____m/s,若光在光缆中传播速度为2×108m/s,地球的周长约4×107m,电子邮件在光缆中绕地球一周大约需要 s。

43.“桂林山水甲天下,山中有水,水中有山……”。

从物理学角度看,山在水中的倒影是选填“虚”或“实”),像的成因是。

44.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黑板上的字,是由于光射到黑板上发生反射的缘故。

但有时黑板反光能“晃”着一些同学的眼睛,其原因是黑板局部发生反射。

45.光在____中传播的速度最大。

排纵队时,如果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队就排直了,这可以用__ __来解释.46.入射光线和平面镜的夹角为 150,那么入射角是___ ____度,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____________度.评卷人得分四、实验题(题型注释)47.小雨在吃烤肉串时,偶然发现了一个现象:通过烤炉上方看对面的人,感觉对面的人好像在晃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小雨根据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火炉上方的空气被加热后,变得不均匀,此时它的疏密程度会不断发生变化,光进入这种不均匀的热空气,传播方向就不一定是沿直线的了,因此看起来感觉对面的人在晃动.为了验证这种分析是否正确,回到家后,小雨利用一支激光笔、一个装有酒精的浅盘及火柴进行了如下的探究.(1)如图所示,将激光笔固定在小桌上沿水平方向照射,看到墙面上有一红色光点保持不动,这个现象▲(“能”或“不能”)说明此时光在均匀的空气中沿直线传播.(2)如果要让这束红光穿过不均匀的空气,接下来小雨的做法应该是:▲.(3)如果小雨的分析是正确的,他观察到的现象应该是:▲.4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我们需要让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这样做的目的是.(2)其中的一次实验情景如图所示,凸透镜的焦距是15cm,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透镜的方向移动(“远离”或“靠近”).49.(14分)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1)光具座上应放有凸透镜、光屏和蜡烛,应放在其它两种器材之间;为了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要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