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企业:企业是指从事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为满足社会需要和获取盈利,依照法定程序成立,进行自主经营,独立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经济组织。
企业是一个经济性组织、社会性组织、合法性组织、自主经营系统企业的经营要素1.土地:土地对农业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商业企业的地利决定着其效益大小,工业企业的选址也是重要影响因素。
2.资金:资金的重要性表现为:一是数量,二是质量。
3.劳动力:包括管理人员、生产人员、技术人员、销售人员……4.信息:网络时代、信息时代更要做到“叶落而知秋”5.技术:土地+资金+劳力+技术+信息=企业生产力(土地+资金+劳力)×(技术+信息)=企业生产力企业经营目标1.企业经营目标的含义:企业经营目标,是在一定时期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要达到的成果,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目的性的反映与体现。
企业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经营目标是其全部经营活动所追求的目的,并在客观上制约着企业行为。
2.企业经营目标的作用企业经营目标是价值评估的基础。
不同的企业其经营目标是不同的。
不同的经营目标反映了不同的企业制度。
企业经营目标是战略体现。
企业经营目标是企业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
3.企业经营目标的类型(1)利润最大化利润最大化是指企业通过对经营活动的管理,不断增加企业利润。
企业利润历经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两个不同阶段。
利润最大化曾经被人们广泛接受,在西方微观经济学的分析中就有假定: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
(2)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由股东出资形成的,股东创办企业的目的是扩大财富,他们是企业的所有者,企业的发展应该追求股东财富最大化。
在股份制经济条件下,股东的财富由其所拥有的股票数量和股票市场价格两方面决定,在股票数量一定的前提下,当股票价格达到最高时,股东财富也达到最大,所以股东财富又可以表现为股票价格最大化。
股东财富最大化优点:一是利用股票市价来计量,具有可计量性,利于业绩考核; 二是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因素;三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克服企业在追求利润上的短期行为,因为股票价格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缺点:一是非上市公司很难适用; 二是由于股票的分散和信息的不对称,经理人员为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有可能损失股东的利益。
(3)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指充分利用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的关系,保证将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摆在首位,强调在企业价值增长中应满足各方利益关系,不断增加企业财富,使企业总价值达到最大化。
企业价值最大化宗旨是把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放在首位,着重强调必须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最大限度地兼顾企业各利益主体的利益。
企业价值,在于它能带给所有者未来报酬,包括获得股利和出售股权换取现金。
一、企业制度的演变(一)业主制企业主个人投资,个人经营,个人管理,个人承担风险,个人独享利润。
其他成员是被雇佣者,只是得到工资。
(二)合伙制合伙人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同管理,共担风险,共享利润。
合伙人都具有“剩余索取权”。
(三)公司制二、现代企业制度的含义现代企业制度(modern enterprise system),是指以企业法人制度为基础、企业产权制度为核心,由若干具体制度组成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一种企业制度。
1.现代企业制度指的是企业制度的现代形态2.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是企业法人制度3.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产权制度4.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形式是公司制不是也不可能把所有企业都建成企业,并非把企业改成了公司形式就建成了现代企业制度三、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1.产权清晰2.权责明确依法以其全部法人财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照章缴税,确保资产保值增值,并承担社会责任3.政企分开政资职能分开:政府行政职能属于行政权力,面对全社会;资产管理职能是所有权职能,政府只能针对国有资产行使。
政企职能分开:政府对全社会行使宏观经济管理职能,对国企行使投资者权利;企业行使微观经营管理职能,依法独立经营。
4.管理科学四、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容(一)法人产权制度终极所有权和法人财产权分离,所有者享有终极所有权,企业享有法人财产权。
法人财产,是指由出资者向企业认缴的全部资金以及企业在经营中负债所形成的全部财产。
法人财产权,是指企业法人对法人财产拥有的独立支配权利。
(二)有限责任制度出资者以出资为限、企业以法人财产为限对债务承担有限责任。
(三)组织领导制度(四)内部管理制度劳动用工制度、人事分配制度、财务会计制度、民主管理制度……(五)企业破产制度企业形象战略(CIS)1.CIS 的含义CIS(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直译“企业识别系统”(音译为“司肖”),指企业为树立良好企业形象、增强社会公众认同意识和企业员工归属意识,通过企业形式的设计和宣传而建立的一个完整体系。
CI的出现,是工业时代企业的大量涌现,以及相应的激烈市场竞争的结果。
早在20世纪初,意大利企业家密罗·奥利威蒂开设工厂生产打字机,为了提高自己产品的竞争力,他一方面重视企业标识的设计,并使其商标不断完善,另一方面他还开设了托儿所,以此举提升企业形象。
CI正式发轫于20世纪40-50年代的美国。
在此期间,美国先后有三家企业采用CI设计:CBS公司,IBM 公司和西屋电器公司,其中以IBM公司的标志设计最为著名,成为CI创立的标志。
司肖的导入使很多企业取得了良好的经营业绩。
1970年可口可乐公司导入了司肖,改造了世界各地的可口可乐标志,结果在世界各地掀起了司肖的热潮。
日本紧随美国潮流,60-70年代引入并发展了司肖,它发展和强化了“理念识别”,不仅创造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司肖实践,而且对司肖的理论作出了贡献。
中国CIS发展历史划分为三个时期:引进期、推广期和成长期。
引进期:起源于1988年8月太阳神集团公司首开先河成功导入CIS战略。
大批广东民营企业、乡镇企业纷纷引进开发CIS,以新产品上市创立名牌为目标,通过CIS策划自创品牌,除了太阳神还有健力宝、TCL、科龙、美的、万家乐、华帝、康佳、三九等等。
CIS在中国成为征战市场一大行销利器,企业开始普遍关注CIS魔力。
推广期:1995年到2000年,这一时期CIS潮流开始向东部较发达沿海地区和内地推广。
宝钢、杉杉、嘉陵、中国电信、建设银行、茅台、海尔、新飞、七匹狼、联想等开始抓质量,塑品牌。
企业开始由CIS初期以视觉为主导的“表象性CIS”走向深入,更注重整体形象的提升与重塑,经营理念(MI)和行为规范(BI)的全面导入。
成长期:从2001年开始,CIS向纵深发展。
其典型特征是以品牌为导向和核心,将导入CIS的着力点集中建立和培育国际知名品牌,实施品牌战略,提高市场竞争力这一主线上。
2.CIS的构成MIS:理念识别系统,包括经营哲学、企业精神、价值取向BIS:行为识别系统,在经营理念指导下形成的行为特征VIS:视觉识别系统一、经营战略的内涵及内容(一)经营战略的内涵经营战略:企业以未来为基点,在分析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现状及其变化趋势的基础上,为寻求和维持持久竞争优势而做出的有关全局的重大筹划和谋略。
首先,未来的生存和发展问题是制定企业经营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
其次,战略应为企业确定一个简单、一致和长期的目标。
第三,企业战略应是在经营活动之前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应体现一种主动精神。
第四,战略的实质是帮助企业建立和维持持久的竞争优势,即帮助企业保持一种强大而灵活的态势。
(二)经营战略的内容:战略方针、业务范围、成长方向、战略对策战略方针:是指导经营战略制定和实施的原则性思想,对战略方向、战略对策等起统帅作用。
主要包括:系统原则,市场原则,顾客原则,竞争原则。
业务范围:是指企业业务所在的行业或产业类型,企业在其市场范围内所处的位置和竞争优势。
业务归核化和业务聚焦日益成为企业战略调整的主要方向。
成长方向:即企业发展的方向和路径。
首先,成长方向包含了企业的战略目标,其次,按照安索夫的观点,企业发展方向的选择取决于产品和市场的组合,因此他提出的安索夫矩阵包括了四个发展方向:战略对策:是为实现战略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而采取的重要措施和手段。
(三)经营战略的层次公司层战略:称企业总体战略,代表了公司最高管理层为企业制定的长期目标和发展方向。
业务层战略:竞争战略,指企业的战略业务单元(SBU)根据公司层战略所开展的业务发展战略。
职能层战略:是一种对职能活动进行管理的计划。
二、经营战略的特征全局性:企业经营战略是以企业全局为对象,根据企业总体发展的需要而制定的。
它所规定的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总体目标与行为,追求企业的总体效益最大化。
长远性:经营战略立足未来,是企业谋取长远发展和长期利益要求的反映,是企业对未来较长时期内(一般5年以上)如何生存和发展的通盘筹划。
竞争性:企业经营战略的构建基础是对手间的竞争。
经营战略制定与实施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帮助企业在与竞争对手抗衡中取得优势地位,保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
参与性:早期战略管理理论认为战略管理只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责任,这种对于战略的认识主要由于把战略管理等同于制定长期规划。
风险性:环境总是处于不确定的、变化莫测的趋势中,企业经营战略都存在一定的决策风险。
稳定性与动态性:一方面一定时期内具有稳定性,才能指导企业经营的具体实践;另一方面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经营效果受环境的影响很大,当环境发生变化时,企业就应不失时机地做出反应,对经营战略做出适当的调整,以适应环境进而可能改变环境,充分体现了经营战略的动态性。
三、农业企业经营环境分析(一)经营环境的含义:经营环境是指影响企业经营战略的各种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条件因素的总和。
前者称为外部环境,主要包括企业微观和宏观环境。
后者称为内部条件,指企业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具备的内在客观物质条件和主观工作状况。
(一)经营环境的含义经营环境分析的内容:农业企业外部环境分析:宏观环境分析、产业环境分析农业企业内部环境分析:企业资产分析、企业价值活动能力分析、企业核心能力分析、企业现有产品结构分析(二)外部经营环境分析企业外部环境可被进一步细分为两层:宏观环境分析和产业环境分析。
靠近企业内部环境的被称为产业环境,组成产业环境的因素与力量会对企业经营产生直接的影响;最外部的被称为宏观环境,其组成要素更多是通过影响产业环境因素间接影响企业。
(二)外部经营环境分析1.宏观环境分析宏观环境分析的目的或任务主要有两点:一是通过分析、考察,预测与某一行业和企业有重大关系的宏观环境因素将发生怎样的变化;二是评价这些变化将会给行业及企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以便为企业制定战略奠定基础和提供依据。
英国学者格里·约翰逊(Gerry Johnson)和凯万·斯科尔斯(Kevan Scholes)提出PEST分析法(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目前分析宏观环境的一个重要工具是SPENT分析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