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经营管理》试卷一、名词解释(
1市场机制[:是指市场总体内部各方面在市场交换中所建立的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内在有机联系形式,即市场主体在市场上进行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中所形成的价格、利率、竞争、供求、风险等方面的联系和制约方式。
]
2、农村产业结构: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农村各个产业部门构成的总体以及各产业所占比重和相互之间的比例关系。
]
3、农业劳动生产率:是指农业的劳动消耗与其创造的产品数量之间的比率,即单位劳动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或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
4、农产品营销渠道:是指农产品所有权和产品实体从生产领域转移到消费领域所经过的路线或通道。
5、集约经营:是指主要依靠科技进步、改进生产工艺、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提升经营管理效率来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
二、单项选择1、国民经济的基础是()A、农业 B、工业 C、服务业 D、制造业
2、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属于()经济。
A、公有制B、非公有制C、混合所有制D、以上都不对
3、调查人员当面向调查对象收集所需信息的市场调查方法是()。
A、实验法B资料分析法C观察法D、询问法
4、企业使用许多同类型的中间商来分销商品的分销渠道是()。
A、长渠道B、短渠道C、窄渠道D、宽渠道
5、商品在营销过程中的整理、分级、包装等加工,属于()。
A交易职能B生产职能C实体职能D辅助职能
6、土地承包者通过签订承包合同,对承包土地具有()。
A、所有权B经营权 C出租出售权D、作宅基地的权利
7、水资源是指( )。
A、地表水B、地下水C、地表水和地下水D、地表水和海水
8、农业中采用套作间作的生产布局,主要是()。
A地域平面布局B空间立体布局C时间时序布局D生态农业布局
9、我国农业现阶段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的基本经营方式()。
A、集体经营B企业经营C家庭经营D、股份经营
10、某农科所选育出一个小麦良种品系,比原品种性能略有提高,该企业在推广销售时,应采用()。
A、同一品牌
B、新的品牌
C、不用品牌
D、停止推销
三、多项选1、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原则()。
A、农民自愿接受
B、因地制宜,符合需要
C、组织统一提供物质和服务
D、实行有偿服务
E、政府扶持
2、土地配置的原理是()。
A、节约用地B、因地制宜C、用养结合D、砍林扩大耕地E、经济有效
3、农村产业结构形成的条件是()。
A、社会需求
B、自然条件和生产资源
C、文化科技水平
D、经济效益
E、社会制度和方针政策
4、自然资源包括()。
A、土地资源B、水资源C、气候资源D、生物资源E、矿物资源
5、在产品数量既定条件下,影响经济效益升降的因素是()。
A、产品质量
B、产品价格
C、产品销售成本
D、促进手段
E、产品包装
6、税收的特征是()。
A、强制性B、无偿性C、变动性D、自由性E 、固定性
7、公共关系的目标是()。
A、编织关系网 B、加深消费者对企业和产品的印象C、激励企业职工的进取性
D、提高企业知名度
E、与公众建立信任关系
8、农业经济法所调控的对象是()。
A、在国家宏观调控农业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 B、国家和市场主体之间具有农业经济内容的社会关系C、国家与市场主体之间在农业经济领域的权利义务关系 D、国家与国家的交往关系E、农户之间的互助关系
四、简答题1、简述经营管理的主要职能。
(1)取得成果→(2)放大试验→(3)示范宣传→(4)推广应用
2、如何推进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1)保障作用;(2)规范作用;(3)促进作用。
3、简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原则。
(1)兼顾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利益;(2)积累和消费兼顾;(3)按劳分配为主,与其他分配形式并存。
4、简述我国农业的具体发展目标。
(1)构成产品价格的生产成本、流通费用、税金、利润等因素升降变化,均会引起价格的上下波动。
(2)市场的供求变化,引起价格的上下波动。
(3)市场竞争影响价格的变动。
(4)国家的行政干预和调控手段,影响价格的变动。
五、计算题.某企业货币资产18万元,结算资金10万元,各种存货12万元,短期投资8万元,短期借款9万元,应付工资2万元,应交税金1万元,试计算(1)流动比率;(2)速动资产;(3)速动比率;(4)流动资产负债率?
(1)营业盈利=80-60=20(万元)(2)营业外收支净额=10-8=2(万元)(3)企业总利润=20+2+2=24(万元)
六、论述题(分析影响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因素,论述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的途径。
(1)引进科学技术的方法:①购买先进机器设备和原材料;②引进设计、流程、配方等“软件”技术;③引聘外国专家等。
(2)应注意的问题:①引进的应是最新的尖端的适用的技术;②以引进“软件”技术为主;
③“硬件”引进应以成套设备、生产线,并与软件引进相结合;④要防止重复引进;⑤要走“引进——消化——吸收——改革——创新”的路子。
(各要点需适当展开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