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靠性试验规范-试验方法目次1 范围 (1)2 术语和定义 (1)2.1 实验室环境(Laboratory environment) (1)3 试验项目 (1)3.1 A 组环境可靠性试验 (1)3.2 B 组结构可靠性试验 (10)4 记录 (17)附录 A 外观检查项目 (18)附录 B 功能检查项目 (19)附录 C 射频检查项目 (20)图表目录表1 外观检查项目 (18)表2 功能检查项目 (19)表3 射频指标检查项目 (20)可靠性试验规范-试验方法1 范围2 术语和定义2.1 实验室环境(Laboratory environment)温度T = 20 –25 ℃ ,相对湿度RH = 40 –60 %。
3 试验项目3.1 A 组环境可靠性试验3.1.1 气候环境试验3.1.1.1 低温运行a) 试验目的:验证样品在低温环境下使用的适应性。
b) 试验参数:1) 温度要求: -30℃ (CDMA 手机, Gota 产品,车载产品);-20℃(便携式手机);-10℃(网卡、接入盒、固定台、监视终端);2) 持续时间: 16H (温度稳定后开始计算);3) 电压拉偏:在开机电压下进行试验(如在 3.5 V 进行电压拉偏试验);4) 测试样机数:不小于 5 台。
c) 测试设备:综合测试仪,温度试验箱d) 试验步骤:1) 在室温下检查待测试验样机的结构,外观及电性能。
2) 将待测样机放进温度试验箱,连接好充电器,开机,样机处于充电待机状态。
3) 温度试验箱内温度以1℃/min 的速率从常温下降到设定的温度。
4) 温度达到稳定后持续运行 4 小时,对试验样机进行在线射频监测。
量测时,样机不应从试验箱中取出。
5) 接着,使样机的处于开机电压(例如 3.5 V)下进行电压拉偏试验,拉偏作用时间为 4 小时,然后对样机的射频性能按附录 B 进行测试。
量测完成后,温度试验箱内温度以1℃/min 的速率从低温恢复到常温。
3.1.1.1.1 例图 1:低温运行曲线6) 将样机从箱内拿出来即将按附录A 和附录 B 进行外观功能测试。
e) 判断标准:1) 外观结构满足附录 A 要求2) 性能指标满足附录 B 要求。
3) 射频指标满足附录 C 的要求。
3.1.1.2 高温运行a) 参考标准: GB/T 2423.2-2001 试验 B:高温GB/T 4797.1-2005 温度和湿度GB/T 4798.7 携带和非固定使用b) 试验目的:验证样品在高温环境下使用的适应性。
c) 试验参数:1) 温度要求: 60℃2) 持续时间: 16H (温度稳定后开始计算);3) 电压拉偏:在开机电压下进行试验(如在 4.2 V 进行电压拉偏试验);4) 测试样机数:不小于 5 台。
d) 测试设备:综合测试仪,温度试验箱e) 试验步骤:1) 在室温下检查待测试验样机的结构,外观及电性能。
2) 将待测样机放进温度试验箱,连接好充电器,开机,样机处于充电待机状态。
3) 温度试验箱内温度以1℃/min 的速率从常温上升到设定的温度。
4) 温度达到稳定后持续运行 4 小时,对试验样机进行在线射频监测。
量测时,样机不应从试验箱中取出。
5) 接着,使样机的处于开机电压(例如 4.2 V)下进行电压拉偏试验,拉偏作用时间为 4 小时,然后对样机的射频性能按附录 B 进行测试。
量测完成后,温度试验箱内温度以1℃/min 的速率从高温恢复到常温。
例图 2:高温运行曲线6) 将样机从箱内拿出来按附录 A 和附录 B 进行外观功能测试。
f) 判断标准:1) 外观结构满足附录 A 要求2) 性能指标满足附录 B 要求。
3) 射频指标满足附录 C 的要求。
3.1.1.3 低温存储a) 试验目的:验证样品在低温环境中运输、存储的适应性。
b) 试验参数:1) 温度要求: -40℃2) 持续时间: 24H (温度稳定后开始计算);3) 测试样机数:不小于 5 台。
c) 测试设备:综合测试仪,温度试验箱d) 试验步骤:1) 在室温下检查待测试验样机的结构,外观及电性能。
2) 将待测样机以关机状态放进温度试验箱。
3) 温度试验箱内温度以1℃/min 的速率从常温下降到-40℃。
4) 温度达到稳定后持续运行 16 小时后,温度试验箱内温度以1℃/min 的速率恢复到常温。
5) 将样机在常温中恢复 2 小时后按附录 A、附录 B 和附录 C 进行外观、功能和射频指标测试。
e) 判断标准:1) 外观结构满足附录 A 要求2) 性能指标满足附录 B 要求。
3) 射频指标满足附录 C 的要求。
3.1.1.4 高温存储a) 试验目的:验证样品在高温环境中运输、存储的适应性。
b) 试验参数:1) 温度要求: -85℃2) 持续时间: 24H (温度稳定后开始计算);3) 测试样机数:不小于 5 台。
c) 测试设备:综合测试仪,温度试验箱d) 试验步骤:1) 在室温下检查待测试验样机的结构,外观及电性能。
2) 将待测样机以关机状态放进温度试验箱。
3) 温度试验箱内温度以1℃/min 的速率从常温上升到+85℃。
4) 温度达到稳定后持续运行 16 小时,温度试验箱内温度以1℃/min 的速率恢复到常温。
5) 将样机在常温中恢复 2 小时后按附录 A、附录 B 和附录 C 进行外观、功能和射频指标测试。
e) 判断标准:1) 外观结构满足附录 A 要求2) 性能指标满足附录 B 要求。
3) 射频指标满足附录 C 的要求。
3.1.1.5 温度冲击a) 参考标准: GB/T 2423.22-2002 试验 N:温度变化b) 试验目的:验证样品经受急剧温度变化的能力。
c) 试验参数:1) 温度要求: - 40 οC / + 85 οC,温度交变时间< 3 min2) 持续时间: 10 个循环, 1 个循环= 1H 低温/1H 高温3) 恢复时间: 2 小时4) 测试样机数:不小于 5 台。
d) 测试设备:综合测试仪,温度冲击试验箱e) 试验步骤:1) 在室温下检查待测试验样机的结构,外观及电性能。
2) 将待测样机以关机状态放进温度冲击试验箱。
3) 样机先在低温箱-40℃中保持一小时后,迅速转移到高温箱,并在+85℃中保持 1 小时,此为 1个循环。
温度交换时间小于 3 分钟。
4) 重复温度变化 10 个循环后,温度试验箱恢复到常温条件。
5) 样机在温度冲击箱内以常温状态恢复 2 小时后,取出样品按附录 A、附录 B 和附录 C 进行外观、功能和射频指标测试。
f) 判断标准:1) 外观结构满足附录 A 要求。
2) 性能指标满足附录 B 要求。
3) 射频指标满足附录 C 的要求。
3.1.1.6 恒定湿热a) 参考标准: GB/T 2423.3-2022 试验 Cab:恒定湿热试验GB/T 4797.1-2005 温度和湿度GB/T 4798.7 携带和非固定使用b) 试验目的:确定样品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的使用、存储和运输的适应性。
c) 试验参数:1) 温度:(+55±2)℃2) 湿度:(95±3) %RH3) 持续时间: 48H (在湿热试验箱内滞留时间)4) 测试样机数:不小于 5 台d) 试验设备:环境试验箱,综合测试仪e) 试验步骤:1) 在室温下检查待测试验样机的结构,外观及电性能。
2) 将待测样机以待机充电状态放进温度试验箱。
3) 温度试验箱内温度以1℃/min 的速率从常温上升到+55℃。
温度稳定后,在 1 小时内试验箱相对湿度升高到 95%RH。
4) 工作空间内的温度和相对湿度达到规定值并稳定后持续保持48 小时,温度试验箱内温度以1℃/min 的速率恢复到常温。
5) 将样机在常温中恢复 2 小时后按附录 A、附录 B 和附录 C 进行外观、功能和射频指标测试。
f) 判断标准:1) 外观结构满足附录 A 要求。
2) 性能指标满足附录 B 要求。
3) 射频指标满足附录 C 的要求。
3.1.1.7 交变湿热a) 参考标准: GB/T 2423.4-93 试验 Db:交变湿热试验b) 试验目的:确定样品在温度循环变化的湿热条件下的使用、存储的适应性。
c) 试验参数:1) 温度: (+25/+55)℃2) 湿度:(95±2) %RH3) 持续时间: 6 天4) 测试样机数:不小于 5 台d) 试验设备:环境试验箱,综合测试仪e) 试验步骤:1) 在室温下检查待测试验样机的结构,外观及电性能。
2) 将待测样机以待机充电状态放进温度试验箱。
3) 温度试验箱内温度在 3 小时内从常温上升到+55℃。
相对湿度约93%-95%。
4) 温度在+55℃保持9 小时后,在 3 小时内下降到+25℃,湿度保持在(95±2) %RH。
5) 温度在+25℃保持9 小时。
此为一个测试循环,共 24 小时。
6) 重复测试 6 个循环,共 6 天。
温湿度曲线如下:例图 3:交变湿热运行曲线7) 将样机在常温中恢复 2 小时后按附录 A、附录 B 和附录 C 进行外观、功能和射频指标测试。
f) 判断标准:1) 外观结构满足附录 A 要求。
2) 性能指标满足附录 B 要求。
3) 射频指标满足附录 C 的要求。
3.1.1.8 盐雾试验a) 参考标准: GB/T 2423.17-93 试验 Ka:盐雾GB/T 4797.6-1995 尘、沙、盐雾b) 试验目的:确定样品抗盐雾腐蚀的能力。
c) 试验参数:1) 盐雾浓度: 5%; PH 值在 6.5~7.2 之间。
2) 温度条件:35℃;3) 持续时间: 24H;4) 样机数量:不小于 3 台;d) 测试设备:盐雾试验箱,综合测试仪e) 试验步骤:1) 在室温下检查待测样机的结构,外观及电性能。
2) 试验样机以关机状态放入盐雾试验箱,放置位置需使受试面与垂直方向成30°角。
3) 试验样机不得相互接触,样机的间隔距离应是不影响盐雾能自由降落在试验样机上,以及一个试验样机上的盐溶液不允许滴落在其他试验样机上。
4) 试验设备的工作试验空间内的温度为 35 士2℃。
在工作空间内任一位置,用面积为 80 cm2 的漏斗采集连续雾化 20 h 的盐雾沉降量,平均每小时采集到 1.0ml 的溶液。
5) 试验结束后,用干布擦去试验样机表面盐沉积物,并用离子风枪清洁吹 10 分钟,然后在常温下恢复 4 小时。
6) 恢复后的试验样机应及时按附录A、附录 B 和进行外观功能测试。
f) 判断标准:1) 样机功能正常,满足附录 B 要求2) 拆机进行观察,主板和连接器无明显的腐蚀,连接充电器能正常充电。
3) 塑胶件:浮现腐蚀的变色点在 3mm 以内都算合格,但是如果氧化点的面积比较密集,面积超过10mm×10mm (两点间距为小于等于 1mm)时,试验结果不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