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产品防护和交付控制程序(含表格)

产品防护和交付控制程序(含表格)

产品防护和交付控制程序
(IATF16949:2016)
1.0范围
1.1 为了确保原材料及产品的固有质量,避免因搬运、包装、使用或交付前受到损坏变质,并按规定的要求交付给顾客,特制定本程序。

1.2 本程序规定了搬运、包装、贮存、防护、交付的管理职责、内容和方法。

1.3 本程序适用于本企业的原材料、外协外购件、顾客提供的产品、半成品、成品的搬运、包装、贮存、防护和交付的管理。

2.0术语
本程序引用IATF16949:2016标准中的有关定义。

3.0职责
3.1 生产科负责采购品、半成品、成品的搬运、包装、贮存、防护和交付管理。

3.2 技术科负责制订顾客要求的《产品包装标准》、《产品包装作业指导书》部等。

3.3 各相关部门负责本部门产品的搬运、包装、贮存、防护管理以及过程中发生的产品质量问题的分析及措施的制定实施。

3.4 办公室负责组织对有关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

3.5 工作流程:按作业指导书执行。

4.0程序内容
4.1 包装和搬运要求
4.1.1 原材料、外协外购件的搬运要求:原材料、外协外购件进厂后不得随意存放,采用适宜的搬运工具合理搬运、防止原材料磕碰破损,入库后码放整齐。

4.1.2 半成品搬运的要求:半成品要使用合理工具搬运,防止搬运中半成品落地,采用分类堆放整齐,由各班组负责管理。

4.1.3 产品搬运的要求
4.1.3.1 搬运时,要轻拿轻放,严禁抛投。

4.1.3.2 运输时,车辆要安全行驶避免紧急刹车、蛇行急转弯等动作, 防止机械损坏及物品掉落。

4.1.3.3 运输时不许与其它物品混装,遇雨天必须用防水布覆盖,包装物不得受潮。

4.1.3.5 运输时必须注意安全,保护好产品标识。

4.1.4 包装
4.1.4.1 技术科要按顾客要求制定《产品包装标准》及《产品包装作业指导书》。

4.1.4.2 生产科要根据技术科的设计要求采购包装箱。

4.1.4.3 包装箱外标识要按顾客要求填写齐全(例如:产品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制造厂家等)。

4.1.4.4 包装要牢固、符合规范,一经顾客认可不得随意更改。

4.1.5 包装不合格及运输损坏的处理
4.1.
5.1 包装不合格及运输损坏(包括内部、外部)时,应由责任部门组织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制定改进措施并实施。

具体执行《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4.1.
5.2 各类产品(包括原材料、外协外购件、半成品、成品)在搬运、包装过程中,应有适用的产品标识。

4.2 贮存与防护要求
4.2.1 原材料与半成品的贮存及防护
4.2.1.1 原材料、外协外购件、半成品必须在经检验合格后,经仓库管理员核实名称、数量,办理入库手续,做分类台帐,出库要办理出库手续。

4.2.1.2 出入库的原材料和半成品本着先进先出的原则,由仓库管理员指定码放,分批发放,做好标识。

4.2.1.3 原材料和半成品入库后做到防火、防盗、防变质,并在每月盘点时进行质量检查,填写“库存品盘点及质量状况表”,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具体执行《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和《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4.2.1.4 原材料和半成品出入库,应逐笔做帐,并保证帐、物、卡一致,严禁无手续出入库。

4.2.1.5 库房货物堆放整齐、分类清楚、保持通风,执行《原料库管理制度》
与《半成品库管理制度》。

4.2.2 成品的贮存及防护
4.2.2.1 仓库管理员核对产品规格、品种、数量与实物相符后方可办理入库手续。

成品一经入库必须保证帐、物、卡相符,并确保先进先出。

4.2.2.2 入库的成品,必须符合包装要求,必须确保其安全稳固,按配套厂家区域存放,禁止任何倾斜摇晃的存放。

4.2.2.3 仓库管理员每月盘点时要检查成品质量状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以防发生短缺、损坏,并填写“库存品盘点及质量状况表”。

4.2.2.4 成品入库后,按标准高度码放,执行包装和码放标准,具体执行《成品库管理制度》。

4.2.2.5 成品出库必须办理出库手续。

4.2.3 各库房要保持干燥、通风、清洁、整齐。

4.2.4 优化库存措施
4.2.4.1 要规定原材料、外协外购件、成品的合理库存量,根据“库存品限量标准”合理安排采购及生产。

4.2.4.2 每季度对储备定额进行一次评价,根据市场情况、生产节拍、供方供货情况进行评价,必要时对储备定额进行调整。

4.3 交付要求
4.3.1产品交付的保护措施
4.3.1.1 产品交付前由仓库管理员按产品出库要求检查发送产品数量、型号、产品标识等是否齐全、是否有产品质量保护措施。

4.3.1.2 生产科(仓库)做好”产品交付记录”,当合同规定产品交付有保护措施时,这种保护措施应延续到交付用户的目的地,对此要求必须包括运输过程在内的保护措施,保证100%按期交付,并在交付记录中表现出来。

4.3.2 交付能力的监控
4.3.2.1 必须保证100%向顾客交付,要通过供应准备、运输准备、应急计划的实施、合理库存,严格控制前置期等措施确保100%交付。

4.3.2.2 生产科要对各工序之间交付情况进行监控,对不能满足100%交付的环节,要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整改。

4.3.2.3 成品如不能按期交付,生产科应及时通知顾客并保存相应的“沟通和纠正措施记录”,同时采取纠正措施,改进交付能力。

4.3.2.4 与顾客进行交付方面的沟通,了解顾客的需求,按顾客要求实施。

4.3.2.5 做好“超额运费记录单”,作为进行改进的分析依据。

4.3.3 产品的发运及与顾客的联系
4.3.3.1 按顾客的要求(必须要有顾客的书面证明)建立接收顾客的生产计划及发送装运提前通知的电子联络系统,包括计算机联网、电话、传真等。

4.3.3.2 运输路线、运输方式及包装箱要按顾客最新要求实施。

5.0相关文件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产品包装标准》
《产品包装作业指导书》《原材料库管理制度》
《半成品库管理制度》
《成品库管理制度》
6.0质量记录
库存品盘点及质量状况表
原物料盘点表.doc库存品质量状况检
查表.doc
库存品限量标准
安全库存一览表格
式.xls
超额运费记录单
供方超额运费记录
表.doc
产品交付记录
产品交付记录表
(2).doc
沟通和纠正措施记录
纠正措施记录.doc。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