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周第1次课(9月24日)第2次课(9月25日)
第3次课(9月26日)第4次课(9月27日)
(2)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一一氨基酸
(3)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的连接方式
8、课堂答疑(5分钟)。
三、参考资料:
1、使用教材:张又良、郭桂平主编《生物化学》,第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11月出版.
2、参考资料:
(1)吴梧桐主编《生物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8月出版.
(2)仲其君、陈志超主编《生物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年7月出版.
四、教学反思
注:教案按每次课填写,每次课均在课前填好本表,重复班级授课可不另填写。
第七周第1次课(10月8日)第2次课(10月9日)
第3次课(10月10日)第4次课(10月11日)
示、仿真等)I实验室等)
教学目标:
掌握:蛋白质的分子组成、结构、基本单位,蛋白质的变性。
熟悉: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的连接方式,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了解:蛋白质的紫外吸收性质和分类。
运用: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蛋白质相关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蛋白质变性、沉淀等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蛋白质的元素组成及特点;蛋白质理化性质。
难点: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及理化性质。
教学内容、过程及时间安排(含讲授、课堂讨论、练习等环节):
一、基本内容
1、提问回顾上节课内容(5分钟)。
二、讲解内容
1、讲解蛋白质的基本结构(5分钟)。
2、重点讲解蛋白质的空间结构(20分钟)。
3、讲解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20分钟)。
(1)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2)空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4、讲解蛋白质的理化性质(25分钟)。
(1)蛋白质的两性解离和等电点
(2)蛋白质的高分子性质
(3)蛋白质的变性
(4)蛋白质的沉淀与凝固
(5)蛋白质的紫外吸收性质
5、讲解蛋白质的分类(10分钟)。
6、课堂答疑(5分钟)。
三、参考资料:
1、使用教材:张又良、郭桂平主编《生物化学》,第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11月出版.
2、参考资料:
(1)吴梧桐主编《生物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8月出版.
(2)仲其君、陈志超主编《生物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年7月出版.
四、教学反思
注:教案按每次课填写,每次课均在课前填好本表,重复班级授课可不另填写。
第八周第1次课(10月15日)第2次课(10月16日)第3次课(10月17日)第4次课(10月18日)
7、课堂答疑(5分钟)。
三、参考资料:
1、使用教材:张又良、郭桂平主编《生物化学》,第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11月出版.
2、参考资料:
(1)吴梧桐主编《生物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8月出版.
(2)仲其君、陈志超主编《生物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年7月出版.
四、教学反思
注:教案按每次课填写,每次课均在课前填好本表,重复班级授课可不另填写。
第九周第1次课(10月22日)第2次课(10月23日)
第3次课(10月24日)第4次课(10月25日)
示、仿真等)I实验室等)
教学目标:
掌握:掌握维生素的概念,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B1的生理功能及缺乏。
线粒体呼吸链的组成、氧化磷酸化及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因素。
熟悉:维生素的命名和分类。
生物氧化的概念及特点,ATP的生成方式、能量代谢相关内容。
了解:体内其他氧化体。
运用:学生能够运用维生素知识在临床工作中进行营养指导。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维生素的概念;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缺乏症;呼吸链的组成。
难点:氧化磷酸化的过程及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因素。
教学内容、过程及时间安排(含讲授、课堂讨论、练习等环节):
一、基本内容
1、提问回顾上节课内容(5分钟)。
二、讲解内容
1、讲解维生素的概念(5分钟)。
3、讲解维生素缺乏症发生的原因(10分钟)。
4、简单讲解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5分钟)。
5、其余内容课下自学
5、讲解线粒体的氧化体系(50分钟)。
(1)呼吸链的组成
(2)氧化磷酸化
(3)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因素
(4)ATP与能量代谢
6、其他氧化体系(10分钟)。
7、课堂答疑(5分钟)。
三、参考资料:
1、使用教材:张又良、郭桂平主编《生物化学》,第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11月出版.
2、参考资料:
(1)吴梧桐主编《生物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8月出版.
(2)仲其君、陈志超主编《生物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年7月出版.
四、教学反思
注:教案按每次课填写,每次课均在课前填好本表,重复班级授课可不另填写。
第十周第1次课(10月29日)第2次课(10月30日)第3次课(10月31日)第4次课(11月1日)
注:教案按每次课填写,每次课均在课前填好本表,重复班级授课可不另填写。
第十一周第1次课(11月5日)第2次课(11月6日)
第3次课(11月7日)
注:教案按每次课填写,每次课均在课前填好本表,重复班级授课可不另填写。
第十二周第1次课(11月12日)第2次课(11月13日)
第3次课(11月14日)
注:教案按每次课填写,每次课均在课前填好本表,重复班级授课可不另填写。
第十三周第1次课(11月19日)第2次课(11月20日)
第3次课(11月21日)
注:教案按每次课填写,每次课均在课前填好本表,重复班级授课可不另填写。
第十四周第1次课(11月26日)第2次课(11月27日)
第3次课(11月28日)
注:教案按每次课填写,每次课均在课前填好本表,重复班级授课可不另填写。
第十五周第1次课(12月3日)第2次课(12月4日)
第3次课(12月5日)
注:教案按每次课填写,每次课均在课前填好本表,重复班级授课可不另填写。
第十六周第1次课(12月10日)第2次课(12月11日)
第3次课(12月12日)
注:教案按每次课填写,每次课均在课前填好本表,重复班级授课可不另填写。
第十七周第1次课(12月17日)第2次课(12月18日)
第3次课(12月19日)
注:教案按每次课填写,每次课均在课前填好本表,重复班级授课可不另填写。
第十八周第1次课(12月24日)第2次课(12月25日)
第3次课(12月26日)
注:教案按每次课填写,每次课均在课前填好本表,重复班级授课可不另填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