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说理议论类(知识点思维导图+习题训练)一、(2022·山西·中考真题)王某曰:古之学者,虽问以口而其传以心虽听以耳而其受以意。
故为师者不烦,而学者有得也。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①不发,举一隅②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夫孔子岂敢爱其道,骜③天下之学者,而不使其蚤④有知乎!以谓其问之不切,则其听之不专;其思之不深,则其取之不固。
不专不固,而可以入者,口耳而已矣。
吾所以教者,非将善其口耳也。
[注释]①悱:想说而说不出来。
②隅:角落。
③骜:通“傲”,傲慢。
④蚤:通“早”。
1.请用“/”标出文中画横线语句的停顿处。
(标3处)2.学习的时候专注,获取的知识牢固,是学习的理想状态。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学习上的“专”与“固”呢?请阅读选文,作出回答。
二、(2022·江西·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胡澹庵①见杨龟山,龟山举两肘示之曰:“吾此肘不离案三十年,然而于道有进。
”张无垢谪横浦,寓城西宝界寺。
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②,辄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如是.者十四年。
泊③北归,窗下石上,双趺④之述隐然,至今犹存。
前辈为学,勤苦如此。
然龟山盖少年事,无垢乃晚年,尤难也。
高适五十始为诗,为少陵⑤所推。
老苏⑥三十始读书,为欧公⑦所许。
功深力到,无早晚也。
圣贤之学亦然,东坡诗云:“贫家净扫地,贫女巧梳头。
下士晚闻道,聊以拙自修。
”朱文公⑧每借此句作话头,接引穷乡晚学之.士。
(选自《江西古文精华丛书》)[注]①胡澹庵:人名。
后文杨龟山、张无垢均为人名。
②昧爽:天将亮未亮时。
③泊(jì):思维导图 习题训练及。
④趺(fū):同“附”,足背。
这里指脚。
⑤少陵:即杜甫。
⑥老苏:指苏洵。
⑦欧公:指欧阳修。
⑧朱文公:即朱熹。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执( )(2)是( )(3)之(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张无垢谪横浦,寓城西宝界寺。
(2)老苏三十始读书,为欧公所许。
3.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悟出的道理。
2022年天津市立德中学九年级二模语文试题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题目。
鸟雀近人苏轼吾昔少年时,所居书室,前有竹柏杂花,丛生满庭,众鸟巢其上。
武阳君①恶杀生,儿童婢仆,皆不得捕取。
鸟雀数年间皆巢于低枝,其鷇②可俯而窺也。
又有桐花凤③四五,日翔集其间。
此鸟羽毛至为珍异难见,而能驯扰④,殊不畏人,闾里⑤间见之,以为异事。
此无他,不忮⑥之诚,信于异类也。
有野老⑦言:“鸟雀去人太远,则其子有蛇鼠狐狸鸱鸢之忧。
人既不杀,则自近人者,欲免此害也。
”由是观之,异时鸟雀巢不敢近人者,以人为甚于蛇鼠之类也。
苛政猛于虎,信哉!(节选自《闲雅小品丛书》)【注释】①武阳君:苏轼母亲程氏,武阳君是她的封号。
①鷇(kòu):初生的小鸟。
①桐花凤:鸟名,以暮春时栖集于桐花而得名。
①驯扰:驯服。
①闾(lǘ)里:乡里。
泛指民间。
①忮(zhì):加害。
①野老:村野老人。
①鸱鸢(chī yuān):鹞鹰和老鹰。
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的含义。
(1)武阳君恶.杀生恶:__________。
(2)欲.免此害也欲:____________。
2. 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又有桐花凤四五,日翔集其间。
3.请用自己的话简述你从文中获得的启示。
四、【2021年浙江省中考真题】穷鱼赋[唐]卢照邻余曾有横事①被拘,为群小所使,将致之深议②,友人救护得免。
窃感赵壹穷鸟③之事,遂作《穷鱼赋》。
常思报德,故冠之篇首云。
有一巨鳞,东海波臣。
洗净月浦,涵丹锦津。
映红莲而得性,戏碧波以全身。
宕而失水④,届于阳濒⑤。
渔者观焉,乃具竿索,集朋党,凫趋雀跃,风驰电往,竟下任公之钓⑥,争陈豫且之网⑦,蝼蚁见而甘心,獱獭闻而抵掌。
于是长舌利嘴曳纶争钩拖鬐挫鬣抚背扼喉。
动摇不可,腾跃无繇⑧,有怀纤润,宁望洪流。
大鹏过而哀之,曰:“昔余为鲲也,与是游乎。
自余羽化,之子其孤。
”俄抚翼而下,负之而趋,南浮七泽,东泛五湖。
是鱼也已相忘于江海,而渔者犹怅望于泥途。
(选自《全唐文》(注释)①横事:遭遇横祸。
横祸指作者因为诗歌《长安古意》得罪权贵,被直接下狱。
②深议:从重论罪。
③赵壹穷鸟:东汉词赋家赵壹,曾遭诬枉下狱,获释后写了《穷乌赋》。
④失水:搁浅。
⑤阳濒:北岸水滨。
⑥任公之钓:指巨大的钓钩。
⑦豫且之网:指巨大的渔网。
⑧繇:同“摇”,动摇。
1.解释下列各组划线词。
①(具)A.乃具.竿索 B.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②(过)A.大鹏过.而哀之 B.人恒过.,然后能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用“/”给文中画线句断句。
(限断3处)于是长舌利嘴曳纶争钩拖鬐挫鬣抚背扼喉3.参考词典解释,联系全文,题目《穷鱼赋》中的“穷”字,应选择哪个义项?请简述理由。
4.文中,“大鹏”和“渔者”、“蝼蚁”等对待“穷鱼”的态度对比鲜明,结合全文并联系《北冥有鱼》,分析作者写作的深意。
(以下是《北冥有鱼》的片段,供参考)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五、【2021·浙江温州中考真题】书柳子厚《牛赋》①后[宋]苏轼岭外②俗皆.恬杀牛,而海南为甚。
客自高化③载牛渡海,百尾一舟,遇风不顺,渴饥相倚以死者无数。
牛登舟皆.鸣出涕,既至海南,耕者与屠者常相半。
病不饮药,但杀牛以祷,富者至杀十数牛。
死者不复云,幸而不死,即归德于巫。
以巫为医,以牛为药,间有饮药者,巫辄云:“神怒,病不可复治。
”亲戚皆.为却药,禁医不得入门,人牛皆.死而后已。
地产沉水香,香必以牛易之黎④,黎人得牛皆.以祭鬼,无脱者。
中国⑤人以沉水香供佛燎帝求福,此皆.烧牛肉也,何福之能得?哀哉!余莫能救,故书柳子厚《牛赋》以遗琼州僧道赟⑥,使以晓喻其乡人之有知者,庶几⑦共少衰乎!庚辰三月十五日记。
(选自《苏长公小品》)(注解)①《牛赋》,柳宗元被贬永州后所作。
赋以牛自喻,谓牛有耕垦之劳,虽有功于世而无益于己。
②岭外:指今广东、广西、海南等地。
③高化:指广东的高州和化州。
④黎:海南土著少数民族;⑤中国:古称汉族活动的中原地区。
⑥僧道赟:一个叫道赟的僧人。
⑦庶几:或许。
1.请根据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文言词语的意思。
2.作者眼中,牛的不幸遭遇....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3.文中画线句中都有“皆”字,其主语不尽相同。
你从中读出了作者的哪些情感?请加以概述。
4.本文在为牛“鸣不平”,而韩愈的《马说》在为马“鸣不平”。
两篇文章的写作目的有何不同?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
04 说理议论类(知识点思维导图+习题训练)一、(2022·山西·中考真题)王某曰:古之学者,虽问以口而其传以心虽听以耳而其受以意。
故为师者不烦,而学者有得也。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①不发,举一隅②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夫孔子岂敢爱其道,骜③天下之学者,而不使其蚤④有知乎!以谓其问之不切,则其听之不专;其思之不深,则其取之不固。
不专不固,而可以入者,口耳而已矣。
吾所以教者,非将善其口耳也。
[注释]①悱:想说而说不出来。
②隅:角落。
③骜:通“傲”,傲慢。
④蚤:通“早”。
1.请用“/”标出文中画横线语句的停顿处。
(标3处)2.学习的时候专注,获取的知识牢固,是学习的理想状态。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学习上的“专”与“固”呢?请阅读选文,作出回答。
【答案】1.虽问以口/而其传以心/虽听以耳/而其受以意2.只有问得恳切,思考得深入,才能做到学习上的“专”与“固”。
【解析】1.考查断句。
句意为:学生们虽然用嘴来提问,但他的传授却是通过心进行的;学生们虽然用耳朵来聆听,但他要让学生能够接受,一定要通过意会的办法。
“虽问以口而其传以心”与“虽听以耳而其受以意”在语义上构成了并列关系,中间应断开。
“而”是表转折的连词,字前应断开。
故断句为:虽问以口/而其传以心/虽听以耳/而其受以意。
2.考查筛选信息。
“以谓其问之不切,则其听之不专;其思之不深,则其取之不固”意为:我认为,孔子的意思是说,因为他们问得不恳切,听得就不专注,他们思考得不深入,得到的知识也就不牢固。
由此可知,只有问得恳切,思考的深入,才能到学习上的“专”与“固”。
思维导图 习题训练【点睛】参考译文:王某人说:古代的学者,学生们虽然用嘴来提问,但他的传授却是通过心进行的;学生们虽然用耳朵来聆听,但他要让学生能够接受,一定要通过意会的办法。
所以说,作为老师要不厌烦,学生们才能有所收获。
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要说出来却不知怎么说的时候,不去启发他。
教给他的知识,却不知道通过这一点来推想其他的方面,这样的学生也就可以不必再教他了。
”孔子难道敢于专爱他的道理,就在天下的学生面前摆架子,不愿他们早一点儿觉悟吗?我认为,孔子的意思是说,因为他们问得不恳切,听得就不专注,他们思考得不深入,得到的知识也就不牢固,不专注又不牢固,那么知识只是进入了他们的口、耳而已。
而我所要教的并不只是要求他们会说、会听啊。
二、(2022·江西·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胡澹庵①见杨龟山,龟山举两肘示之曰:“吾此肘不离案三十年,然而于道有进。
”张无垢谪横浦,寓城西宝界寺。
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②,辄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如是.者十四年。
泊③北归,窗下石上,双趺④之述隐然,至今犹存。
前辈为学,勤苦如此。
然龟山盖少年事,无垢乃晚年,尤难也。
高适五十始为诗,为少陵⑤所推。
老苏⑥三十始读书,为欧公⑦所许。
功深力到,无早晚也。
圣贤之学亦然,东坡诗云:“贫家净扫地,贫女巧梳头。
下士晚闻道,聊以拙自修。
”朱文公⑧每借此句作话头,接引穷乡晚学之.士。
(选自《江西古文精华丛书》)[注]①胡澹庵:人名。
后文杨龟山、张无垢均为人名。
②昧爽:天将亮未亮时。
③泊(jì):及。
④趺(fū):同“附”,足背。
这里指脚。
⑤少陵:即杜甫。
⑥老苏:指苏洵。
⑦欧公:指欧阳修。
⑧朱文公:即朱熹。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执( )(2)是( )(3)之(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张无垢谪横浦,寓城西宝界寺。
(2)老苏三十始读书,为欧公所许。
3.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悟出的道理。
【答案】1.拿这样的2.(1)张无垢被贬谪到横浦,寄宿在城西的宝界寺。
(2)苏洵三十岁才开始读书,被欧阳修赞许。
3.(1)学习贵在坚持,(2)学习没有开始(起步)早晚。
【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辄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句意为:他就拿着书站在窗下,就着亮光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