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等教育投资的成本收益分析_基于个人人力资本投资的视角_杜丽霞
高等教育投资的成本收益分析_基于个人人力资本投资的视角_杜丽霞
假设二:大学毕业生 A 和 B 的期望薪酬均 为 5000 元 , 薪 酬 底 线 为 3000 元 。
由此,我们不难看 出 同 质 大 学 毕 业 生 A、B 应聘者正在面临一个 “囚徒困境”。
由于信息不对 称,A、B 同 学 并 不 知 道 对 方 的选择;即使他们能交谈,还是未必能够尽信对 方。正如博弈论的其他案例一样,在理性经济人 假定前提下,每个大学毕业生都寻求最大自身利 益,而不关心另一同学的利益。
表1 1999年~2012年大学投资的成本收益表 (单位:元)
毫无疑问,教育的人力资本投资,肯定是要 求回报的。高等教育亦不例外,那怎样的回报是 合理的呢,可以引入贝克尔的人力资本理论进行 分析。他认为纯收入是潜在收入与总成本的差 额,即 W = MP0 -C, 其 中, W 表 示 纯 收 入, MP0 表 示 潜 在 收 入,C 表 示 总 成 本, 总 成 本 包 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学费、书费、住宿费、 交通费等为直接成本,大学生因接受高等教育而 不能在高中毕业后进行工作损失的收入为间接成 本。[5]既然投 资 净 收 益 W 取 决 于 毕 业 后 的 收 入 MP0 与成本 C, 那 么 有 必 要 分 析 收 入 MP0 与 成 本 C的变化趋势。
3.我 国 银 行 存 款 利 率 由 1999 年 的 0.99% 变 化至2012 年 的 0.35%,[7]为 简 便 起 见, 参 照 利 率便取 其 平 均 数 0.67%, 即 净 现 值 计 算 时 的 必 要 报 酬 率 以 0.67% 计 算 。
按照预定的假设,并运用贝克尔的人力资本 理论中 W=MP0-C 公式进行计算,最终求得大 学投资净收益 W,以 下 的 大 学 投 资 成 本 收 益 的 趋 势 分 析 数 据 与 净 现 值 分 析 数 据 皆 基 于 表 1。
因此,在劳动力市场供给大于需求的大背景 之下,会有很多同质的 (接受相同专业教育,拥 有相同或相似的能力)大学毕业生去应聘某一领 域或行业的职位,而对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 来说,更希望能够降低企业的用人成本,所以大 学生不得 不 降 低 自 己 的 期 望 薪 酬 以 获 得 就 业 岗 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大学毕业生越多,竞争 越激烈,取得的收入越低。
收 稿 日 期 :2013-03-16 作者简介:杜丽霞 (1982-),女 (汉),山西忻州人,硕士,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研究。
杜 丽 霞 : 高 等 教 育 投 资 的 成 本 收 益 分 析 ——— 基 于 个 人 人 力 资 本 投 资 的 视 角
591
是 “民工荒” 的现象,难道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 已达到饱和,技术工人才是社会需要的人才,家 长们没 必 要 付 学 费 让 孩 子 再 接 受 高 等 教 育? 因 此,笔者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立足于个人对人 力育人力资本投资提供借鉴。
一、高等教育投资的人力资本理论分析
最早把教育投资看作是一种可以获得利润的 投资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他认为学 习 一 种 才 能 , 须 接 受 教 育 , “固 然 要 花 一 笔 费 用 , 但这种费用可以得到偿还,赚取利润。”[3]英 国 经 济学家马歇尔把对教育投资的认识提到一个新的 高度, 他 提 出 “一 个 伟 大 的 工 业 天 才 的 经 济 价 值 , 足 以 抵 偿 整 个 城 市 的 教 育 费 用 ”。[4]
二、高等教育投资的成本收益实证分析
由 于 我 国 高 校 自 1999 年 开 始 大 规 模 的 扩 招 , 因此本文的 数 据 分 析 亦 始 于 1999 年, 同 时, 还 引入高校数 量 最 多 的 城 市———北 京 市 进 行 分 析, 并且作如下假设:
1.若高 中 毕 业 后 不 读 大 学 便 就 业, 由 于 其 知识水平有限,获得的收入较低,假设为北京市
592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第12卷 (第6期)2013年
变化趋 势 代 入 公 式,C 增 涨, MP0 下 滑, 很 明 显 W 也呈负增长的趋势。也就是说,高校大学 生人数逐年递增,读大学成本不断飙升,但毕业 生就业收入却慢慢萎缩,高等教育作为重要的人 力资本的投资,其收益趋势不容乐观,但这只能 说明大学投资的净收益在缩水,并不足以说明读 大学不值得。那么大学究竟是否值得家长们去投 资呢?这还需要进行成本收益的具体分析。
最低工资的标准,即大学间接成本以北京市最低 工资的标准计算;而大学毕业后的待遇水平则假 设为北京市平均工资水平,且大学一毕业便可就 业,即大学毕业 收 入 MP0 以 北 京 市 平 均 工 资 水 平计算。
2.大学 直 接 成 本 假 设 只 考 虑 学 费, 且 大 学 学费每四年变化一次,收费标准以重点高校一般 专业收费标准计算。
(一) 收入变化趋势的理论分析 当今社会有观点认为高校毕业生自视甚高, 其预期收入高出市场的承受能力,但就算待业也 不愿降低身价就业;还有一种观点认为面对庞大 的毕业生基数,有限的就业机会,大学生不得不 在激烈地竞争面前低头。那大学生们的收入走势 究竟是上涨还是下降呢?根据理性经济人假设, 个人采取一切行为决策都是企图在特定约束条件 下实现自身预期利益的最大化,大学生的择业决 策也不例外。[6]此 时 运 用 博 弈 论 的 基 本 原 理 进 行 分析。 假设一:应聘同一岗位的刚毕业的大学生都 是同质的,即他们所拥有的知识和技能都足以胜 任这份工作。现在运用逻辑演绎原理把此次博弈 归结为两 个 同 质 的 大 学 毕 业 生 A 和 B, 他 们 在 为获得他们都能胜任的工作而进行竞争博弈。
摘 要:面对近几年兴起的 “新读 书 无 用 论” 观 点、 重 庆 万 人 放 弃 高 考 的 事 件, 以 及 就 业 难 与 “民 工 荒 ” 并 存 的 现 象,不得不让人重新审视高等教育的人力资本投资对个人而言是否仍有价值。笔者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立足于个人 人力资本投资的视角,运用博弈论、投资决策的现值法等基本原理,理论联系实证分析了高等教育的成本收益,为当 今高等教育是否值得个人人力资本投资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等教育;人力资本投资;成本收益;净现值 中图分类号:C9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16X (2013)06-0590-05
(二) 成本变化趋势的理论分析 如前所述,高等教育人力资本投资的总成本 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包括学费、 书费、住宿费等,其中最重要的成本为学费,由 于我国的物价部门对学费做出了严格的监控,我 国大学学费自 2000 年 定 价 后 就 没 有 再 涨 过, 书 费、住宿费、交通费亦变化不大。 读大学损失的工作收入则为间接成本,高中 毕业后就业的学生比大学生提前4年参加工作, 就业的竞争压力较小,容易就业于低端技术类工 作,由于其 经 验 累 积 的 工 作 熟 练 度 比 知 识 更 重 要,所以开始就业时收入可能并不高,但工作熟 练后便可逐渐增加收入,增加到一定程度后上涨 空间有限。而且因为高等教育的普及,这类技术 型的人力资源的匮乏,其收入呈上涨的态势。 综上所述,高等教育人力资本投资的直接成 本变化不大,但是间接成本上涨,故而总成本增 加,与其相对应的收入却下降,那么我们将这种
Cost-benefit Analysis of Investment in Higher Education: ———Based on a Perspective of Individuals'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 DU Li-xia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Xinzhou Teachers College,Xinzhou Shanxi 034000,China) Abstract:The growing popular concept of" Education has no use" ,the incident of hundreds of thousands students quit- ting entrance examination to college in Chong Qing and employment difficulty and migrant workers shortage forced people to re-examine the value of individuals'human capital investment in college education.This paper,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nomics and from the angle of individuals'human capital investment,making use of theories of Game Theory and the present value approach of Investment Decision,analyzed the cost and benefit of college education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future researchers. Key words:Higher education;Investment of human capital;Cost-Benefit;NPV
从人力资本思想的产生到人力资本概念正式 被纳入经济学,再到人力资本投资的研究,其间 经历了漫长的两千多年。人力资本理论的开创者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奥多·舒尔茨主张把教 育当作一种对人的投资,把教育所带来的成果当 作人力资本。[1]人 力 资 本 理 论 的 主 要 推 动 者 贝 克 尔从微观角度对人力资本进行研究,他认为接受 高等教育是一种重要的人力资本投资,上大学能 给个人及家庭带来较高的收益。著名经济学家保 罗·萨缪尔森分析了高等教育人力资本投资与经 济增长的关系,认为高等教育培养的高素质人才 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是实现现代经济发
那么 “困境” 中 两 名 同 学 会 如 何 作 出 选 择: 若 B 同学选择5000元,A 同学选择3000元的薪 酬,则 A 同学肯定会获得就业机会,并获得 3 000元的收 入; 若 B 同 学 选 择 3000 元,A 同 学 选择5000元 的 薪 酬, 那 么 A 同 学 将 面 临 失 业。 二人面对的情况是一样的,所以二人的理性思考 都会得出 相 同 的 结 论———选 择 3000 元, 因 为 获 得 3000 元 的 薪 酬 总 比 失 业 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