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当前失业问题的研究
一 、我 国 失 业 问 题 的 现 状 和 特 征 ( 一) 我国失业问题的现状 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是长期 以来困扰世界各国政府的一个重要问题。 根 据 国 际 劳 工 组 织 ( ILO) 的 定 义 , 失 业 是 指在某个年龄以上, 在特定考察期内没有 工作能力, 并且正在寻找工作的人。而我 国国家统计局的失业统计标准与此存在 明显的差异, 失业人员是指非农户口, 在 一定年龄, 有劳动能力, 无业而要求就业, 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求职登记的 人员。因而, 我国的失业统计仅仅包括城 镇经济, 无农村经济; 仅限于有城市户口 的经济活动人口, 没有包括来自农村但实 际常住城市的劳动力对象; 仅包括在就业 服务机构求职登记的人员, 遗漏了没有正 式登记的人员; 同时也没有包括下岗人 员。然而, 只是从近年来官方公布城镇登 记失业人数和失业率的数字看来, 我国的 失业状况也正在逐渐恶化。 另外, 根据 2006 年 官 方 统 计 的 数 据 , 我国公开的城镇失 业 人 口 达 833 万 人 , 失 业 率 为 4.2%, 与 2005 年 基 本 持 平 。 总 体 看来, 我 国 的 失 业 人 口 从 1995 年 的 519.6 万增加到 2006 年 的 833 万 人 , 失 业 率 从 1995 年 的 2.9% 增 加 到 2006 年 的 4.2% ,
2 中国集体经济 2007
15
中国集体经济
经济观察
就业方面就是建立健全的以劳动力价格 即 工 资 调 节 机 制 的 劳 动 力 市 场 。随 着 改 革 的进一步深化, 劳动力市场基本形成, 市 场失灵问题开始出现。从市场角度看, 改 革的深化对国有企业、集 体 经 济 单 位 存 量 冗 员 挤 出 效 应 增 强 , 就 业 强 势 主 体 的 “职 业 搜 索 ”阶 段 延 长 , 用 人 单 位 因 为 信 息 的 不对称而宁愿支付较高 的 “效 率 工 资 ”也 不 愿 雇 佣 价 格 较 低 的 就 业 弱 势 群 体 。二 元 劳动力市场基本形成, 两个市场由于劳动 力素质不同,劳动力价格不同很难沟通,导 致结构性失业问题明显。
( 二) 我国失业问题的特征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结构 调整的不断加快, 市场机制在劳动力资源 配置过程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不断加强, 就业问题深层次矛盾也日益突出, 使失业 现象呈现以下特征: 1、经济高增长与 失 业 率 高 增 长 并 存 , 就 业 弹 性 系 数 开 始 下 降 。所 谓 就 业 弹 性 系 数是指由国民经济变动带来的就业量的 比例, 20 世纪八十年代, 我国的就业弹性 系数是 0.303, 即经 济 每 增 长 一 个 百 分 点 , 就可以带动 303 万人就业。2005 年, 我国 的就业弹 性 系 数 下 降 为 0.105。 这 是 与 传 统的周期性失业现象不同的。 2、失业率不断上 升 , 再 就 业 率 的 不 断 下降, 失业回滞开始出现。失业回滞是指 由于失业率长时间居高不下, 自然失业率 开 始 上 升 的 现 象 。前 面 已 经 叙 述 过 我 国 的 失业现状, 仅城镇公开登记失业率就呈逐 年上升的趋势, 而再就业率却逐年走低, 从 1998 年的 50%下降至 2002 年的 15%, 近 年 来 仍 处 于 下 降 趋 势 。失 业 率 上 升 与 再 就业率下降的共同作用导致就业弱势群 体 的 出 现 。处 于 就 业 弱 势 的 劳 动 者 由 于 长 期 失 业 或 者 频 繁 失 业 , 最 终 形 成 “失 去 信 心的劳动者”, 从而使得 自 然 失 业 率 上 升 , 成为解决我国失业问题的一大障碍。 3、失业与空位并 存 , 结 构 性 矛 盾 空 前 突出。一方面劳动力总量上明显供大于 求, 另一方面, 高级管理人 员 、技 术 工 人 等
4、不 断 完 善 失 业 保 险 制 度 。完 善 失 业 保险制度, 必须改变目前失业保险覆盖 面, 经费来源单一, 统筹范围小, 基金提取 比例低等问题。国家应该采取以下政策: 首先, 要扩大失业保险的覆盖面, 其范围 应 包 括 全 民 集 体 、个 体 、私 营 及 三 资 企 业 的所有劳动者; 其次, 应扩大失业保险基 金的来源。从长远看, 应强化基金筹集, 进 行社会统筹, 实行国家、用 人 单 位 、个 人 三
2、保 持 适 当 的 经 济 增 长 速 度 。经 济 增 长速度越快, 企业对劳动力需求就越大, 增加的就业机会也就越多; 反之, 企业用 工越少, 失业率上升。我国面临的巨大就 业压力, 客观上要求有一个合理较快的经 济增长速度, 这是解决失业问题的根本出 路。
3、发挥我国劳动 力 资 源 的 比 较 优 势 , 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 创 造 就 业 岗 位 。 在企业规模上, 扩大就业还是要靠发展中 小企业。一是经济类型上, 注重发展非公 有制经济是中国经济发展客观现实的选 择 。发 展 劳 动 密 集 型 企 业 、中 小 企 业 、非 公 有制经济一是要清除体制性障碍, 使这些 企 业 在 税 收 、投 融 资 、土 地 使 用 和 对 外 贸 易等方面, 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 并 鼓励有条件企业做强做大; 二是提供政策 支 持 、税 收 支 持 等 等 , 解 决 小 企 业 融 资 担 保难的问题, 建立其贷款主渠道, 地方财 政对小企业应实施减免政策, 以促进其发 展。在技术服务, 信息咨询和人员培训方 面加大扶持力度。在就业方式上, 注重采 用灵活多样的形式, 开拓出巨大的就业空 间。完善就业服务体, 加强职业教育和技 能培训, 帮助特殊困难群体就业, 是正确 处 理 效 率 与 公 平 的 关 系 。帮 助 特 殊 困 难 群 体就业是政府基本职能之一, 政府一方面 解决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保障, 另一方面 通过培训, 帮助他们尽快重返劳动力市 场。
三 、解 决 现 阶 段 就 业 政 策 的 对 策 分 析 通过以上分析, 我们认识了我国的失
业 现 状 、失 业 问 题 的 成 因 , 那 么 应 该 采 取 怎样的对策加以解决呢? 本文将从六点进 行阐述。
1、就业优先。在当前这一特定期间 内, 劳动力市场的培育要优先于其他要素 市场的培育, 劳动者利益要适度优先于资 本利益, 有利于促进就业和完善社会保障 方面的政策成本要优先于其他财政支出 给予安排, 降低失业率的调控政策要优先 于反通货膨胀的调控政策, 就业岗位的增 加要优先于社会收入水平的增加。
技术型劳动力则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 结构性失业的存在造成了企业扩大再生 产的障碍, 进而大大削弱了企业进一步吸 收就业的能力。
4、知 识 型 失 业 出 现 并 普 遍 化 。我 国 高 知识群体失业的现象主要出现在上世纪 九十年代中后期。据统计, 我国高校毕业 生 就 业 率 在 1996- 2005 年 分 别 为 93.7%、 97.1% 、76.8% 、79.3% 、82.0% 、90.0% 、 80.0%、70%、73%、72.%, 如 此 大 差 距 , 使 很 多 大 学 生 毕 业 就 意 味 着 失 业 。高 校 的 扩 招, 高学历的劳动力不断增加, 原来基本 均衡的供求关系被打破, 高学历低工资, 高学历低就业,家的失业问题变得更加 棘手, 更加复杂。
失业人口, 失业率都在不断的增加与提 高。如果从世界范围来讲, 4.2%左 右 的 失 业率应该说是不高 的 , 而 833 万 失 业 人 口 对 一 个 13 亿 多 的 人 口 大 国 来 说 也 无 大 碍; 但这些官方公布的失业人数仅限于城 镇登记的公开失业者, 那些农村的, 没有 去登记的, 没有合同单位的, 下岗的, 以及 新增的许多劳动力等等都没有包括其中, 如 此 看 来 , 我 国 的 失 业 人 口 、失 业 率 恐 怕 要比 4.2%多的多,再就业问题已成为 我 国 跨世纪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 内容。
二 、当 前 我 国 失 业 问 题 的 成 因 现代西方经济学说的失业理论始终 围 绕 人 口 、市 场 、经 济 体 制 和 政 府 政 策 四 个领域展开讨论, 本文也将从这四个方面 入手, 分析我国现阶段失业问题的成因。 1、劳 动 力 供 给 人 口 的 扩 大 。劳 动 力 供 给量的迅速扩大是我国现阶段失业问题 的基础原因。人口众多, 劳动力资源丰富 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2000 年我国劳动年龄 人 口 达 到 8.7 亿 , 每 年 新 增 数 量 不 少 于 1000 万。据国家发改委网站发布“就业形 势分析”称 2006 年 是 中 国 劳 动 年 龄 人 口 峰值年。经 济 学 家 斯 诺 预 测 到 2020 年 我 国适龄劳动人口将达到 9.4 亿。从另外一 个角度看,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 入, 近几年还将有数百万国有企业职工下 岗; 部分国有企业由于资源枯竭等问题不 得不退出生产经营, 同时又导致几万多职 工 退 出 劳 动 岗 位 。如 此 “开 源 节 流 ”的 劳 动 力供给对我国的就业造成, 长期总量压 力, 成为我国失业问题的基础原因。 2、经 济 体 制 改 革 的 不 断 深 化 。经 济 体 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是我国失业问题的直 接 原 因 。经 济 体 制 改 革 的 深 化 指 的 是 对 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健全, 表现在
4、政 府 在 部 分 政 策 安 排 上 的 偏 差 。政 府在部分政策安排上的偏差是我国失业 问题的政策原因。在投资政策方面, 由于 受到传统体制惯性支持 的 “所 有 制 偏 好 ” 的影响, 国有集体所有制企业及联营经济 等 是 具 有 较 高 就 业 劳 动 力 的 经 济 部 分 。学 者胡鞍钢认为, 产业经济的垄断政策, 特 别是“国有经济长期垄 断 服 务 部 门 不 仅 阻 碍 经 济 增 长 、制 度 创 新 和 技 术 创 新 , 还 极 大的阻碍了创造就业机 会 。 ”另 外 在 教 育 政策上, 仅仅单方面实行大学扩招, 只能 将就业压力推迟, 并没有彻底的解决就业 问题。
经济观察
关于我国当前失业问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