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和足少阳胆经的
胆经的警告信息
经络症:口苦口干,偏头痛,白发,脱发,怕冷怕 热,沿经脉所过处的膝、踝关节疼痛,坐骨神经痛 等。 脏腑症:胸胁苦满,胆怯易惊,不欲饮食,失眠, 易怒,皮肤萎黄,便秘等。 亢进热症:口苦,胸胁胀,颈、下颌、喉咙不适, 失眠,头痛,便秘,髀或腿膝颈踝外侧痉挛疼痛, 足下热等。 衰弱寒症:虚弱,关节肿胀,下肢无力,目黄,吐 苦水,嗜睡,夜汗,惊物积滞找胆经
胆和胆经的作用
胆者中正之官,具有清理人体一切痰湿瘀毒, 生理废物的作用。 《黄帝内经》讲:“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 若胆虚则优柔寡断,实则妄断易怒。 胆禀受肝经之余气,贮藏和排泄胆汁。胆汁有 助于疏泄肠道积滞及修复肠道疾病的作用。
胆汁 胆
帮助食物消化 疏泄肠道积滞 修复肠道疾患
阳陵泉——口苦口干阳陵泉 作用:阳陵泉,意为经气如泉涌流。胆囊有 疾,胆汁会沿经上泛引起口苦口干,故本穴 主治口苦口干及下肢萎弱无力,脚气,神经 性皮炎等。 部位:腓骨小头前缘与下缘交叉处有一凹陷, 即是本穴。歌诀:腓骨头前阳陵泉。
悬钟——耳聋眼朦找悬钟 作用:悬钟是髓之会穴。有两方面作用:一 是能治老化所致耳聋眼朦;二是能治与骨髓 有关的肢体瘫、痿、痹证。 部位:有外踝尖直上量四横指,当腓骨前缘 处,即是本穴。歌诀:踝上3寸悬钟寻。
足临泣——腰倦带下足临泣 作用:足临泣是八脉交会穴之一,是胆经主 治经气凝滞的穴位,能主治“湿气重”而致 的多种疾患,如肥胖症,妇科带下,腰膝酸 软,容易疲劳等。 部位:脚背第四、五趾纹头后方量1.5寸处为 本穴。歌诀:临泣4趾本节扪。
胆经的循行
起于童子髎;上行至额角,环绕侧头部,向 下循行止于第四趾外侧端的足窍阴穴。 晚上11点至凌晨1点胆经当值,此时卧床休息 就是对胆最好的保养。
足 少 阳 胆 经
胆经的主要穴位
风池——一切头痛风池通 作用:风池为治风病的要穴。对气血不畅引 起的风寒头痛;风热充盛引起的风热头痛; 湿邪蒙闭引起的风湿头痛或肝阳上亢引起的 肝胆头痛等,皆有较好疗效。 部位:歌诀:风池耳后发际标。
肩井——乳房胀痛肩井松 作用:本穴能疏通气血,行瘀散结,对气血 不畅引起的肩周炎,上肢痹痛,情志抑郁, 乳房疾患等有明显疗效。 部位:大椎与肩峰最高点连线之中点。歌诀: 肩井缺盆上寸半。
日月——日月主治胆疾病 作用:日月是胆的募穴,是胆腑精气在胸腹 部汇集之处,以治疗胆囊炎,胆结石,胆绞 痛等疾患为主。 部位:乳头直下第三肋间隙中与肋弓上缘之 交点。歌诀:日月乳下三肋逢。
环跳——坐骨神经环跳通 作用:本穴是胆经和膀胱经的会穴,为下肢 的枢纽。可治下肢病症如坐骨神经痛,下肢 麻痹等,还对痛经,卵巢囊肿,子宫肌瘤等 有效。 部位:歌诀“环跳髀枢陷中间”。
风市——防治中风拍风市 作用:风市为治疗内风的常用穴。对中风偏 瘫或风寒、风热、风湿引起的下肢痹痛,风 疹,血压不稳,头晕头痛、两鬓白发等均有 效。 部位:两手下垂,大腿外侧正中线上,当中 指尖端所到之处,即是本穴。歌诀:风市垂 手中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