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少阳胆经与腧穴
2020/8/16
• 肩井 【定位】在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
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处。 【功效】散风清热,消肿止痛。 【主治】 1.颈项强痛,肩背痛,手臂不举。 2.乳痈,乳汁少,难产,滞产,疝气
。
2020/8/16
• 【配伍】 –配肩髃、天宗,有活血通络止痛的作用 ,主治肩背痹痛。 –配乳根、少泽,有消炎通乳止痛的作用 ,主治乳汁不足,乳痈。 –配合谷,三阴交,有活血利气催胎的作 用,主治难产。
–【操作】直刺0.5~0.8寸,深部为肺尖, 慎不可深刺,孕妇禁针刺;可灸。
2020/8/16
环跳 • 【定位】在股外侧部,侧卧屈股,当股
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 1/3与中1/3交点处。 • 【功效】祛风化湿,疏通经络。 • 【主治】 • ①腰腿疾患:下肢痿痹、腰痛、半身不 遂 • ②风疹
2020/8/16
• 【配伍】 –配太阳、风池、外关,有祛风止痛的作 用,主治偏头痛。 –配颧髎、颊车、合谷,有祛风活血通络 的作用,主治面神经麻痹。 –配睛明、太阳,有清热止痛的作用,主 治目赤肿痛。
【操作】向下平刺0.3~0.5寸,或向下透 鱼腰;可灸。
2020/8/16
风池 【定位】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 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
痒的作用,主治荨麻疹。 • 【操作】直刺1~2寸;可灸。
2020/8/16
• 阳陵泉 • 【定位】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
凹陷处。 • 【功效】疏肝利胆,舒筋镇痉。 • 【主治】 • 1. 胁肋痛,口苦,呕吐,黄疸。 • 2. 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膝肿痛
。 • 3. 小儿惊风。
2020/8/16
风市 • 【定位】在大腿外侧部的中线上,当腘
横纹上7寸,或直立垂手时,中指尖处。 • 【功效】祛风化湿,疏通经络。 • 【主治】 • 1. 下肢痿痹,麻木,半身不遂。 • 2. 遍身瘙痒,脚气。
2020/8/16
• 【配伍】 • 配阳陵泉、悬钟,有舒筋活络止痛的
作 热病:黄疸,口苦。
• 外经病:肩痛,胁痛,腰腿痛,下肢 痿痹。 2020/8/16
(四)腧穴:本经共44个腧穴:起穴瞳子髎 ,止穴足窍阴16穴。
• 瞳子髎 • 【定位】在面部,目外眦旁,当眶外侧缘
处。 • 【功效】平肝熄风,明目退翳。 • 【主治】 • 1. 目痛,目赤,目翳等各种目疾。 配睛
十一、足少阳胆经与腧 穴
2020/8/16
(一)经脉循行 •起于目外毗,上抵额角,下耳后,经颈、肩部,向后会大椎, 向前入缺盆。
•其支者:从耳后进入耳中,经过耳前,达目外眦后方。
•其支者:从目外眦下行到大迎,再向上到颧骨部,下行经颊车 、经颈部至缺盆,进入胸中,通过横膈,络肝,属胆,经胁肋 内,至气街,绕阴部,至髋关节部。
• 其支者:从足背分出,沿第一、第二跖骨之 间,出于大趾端。穿过趾甲,回过来到趾甲 后的毫毛部。接足厥阴肝经。
2020/8/16
• (二)联系脏腑器官 • 属胆,络肝,与目、耳有联系。 • (三)脏腑经络病候举要: • 头面五官疾病:头痛,耳鸣,耳聋,
目赤肿痛,口眼歪斜,齿痛,咽喉肿 痛。
• 神志病:癫狂痫,多梦,惊悸。
•其直者:从缺盆下经腋、侧胸、季肋部,合于髋关节,再向下 沿着大腿外侧下行到外踝前至足背至于第四趾外侧端。
•其支者:从足背分出,沿第一、第二跖骨之间,出于大趾端。 穿过趾甲,回过来到趾甲后的毫毛部。接足厥阴肝经。
2020/8/16
• 其直者:从缺盆下经腋、侧胸、季肋部,再 向下沿着大腿外侧下行到外踝前至足背至于 第四趾外侧端。
用,主治口眼歪斜。
2020/8/16
• 【操作】 • 向对侧口角或向鼻尖方向斜刺0.8-
1.2寸,针尖不可朝上(向对侧眼球 方向),以免刺入枕骨大孔,刺伤椎 动脉或延髓,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或 呼吸、心跳骤停。进针0.5寸后缓慢 推进,若针尖有搏动感即退针,出针 后观察半小时。或平刺透风府穴。不 宜直接灸或温针灸,易助热上扰,致 头晕脑胀。
2020/8/16
• 【配伍】 • 配殷门、阳陵泉、委中、昆仑,有疏通
经络,活血止痛的作用, 治坐骨神经痛 。 • 配居髎、委中、悬钟,有祛风除温散寒 的作用,主治风寒湿痹证。 • 配风池、曲池,有祛风活血止痒的作用 ,主治遍身风疹。 • 【操作】直刺2~3寸,(有麻感向下肢 放射);可灸。
2020/8/16
• 【操作】微张口,直刺0.5~1.0寸;可 灸。
2020/8/16
听会 听宫
下关
耳鸣,耳聋,聤 耳
耳鸣,耳聋
齿痛,口 歪,面痛
齿痛
牙关紧闭,下颌关节痛, 口歪,面痛,齿痛
治疗耳疾为主
治疗面部疾病为主
2020/8/16
阳白 【定位】在前额部,当瞳孔直上,眉上1寸。 【功效】疏风清热,清头明目。 【主治】 1.头痛,眩晕。 2.目赤肿痛,眼睑瞤动,眼睑下垂,口眼 歪斜。
• 【配伍】 • 配环跳、风市、委中、悬钟,有活血通
络,疏调经脉的作用, 治半身不遂,下 肢痿痹。 • 配阴陵泉、中脘,有和胃理气止痛的作 用,主治胁肋痛。 • 配人中、中冲、太冲,有祛风镇静解痉 的作用,主治小儿惊风。 • 【操作】直刺1~1.5寸;可灸。
明、丝竹空、攒竹 。 • 2. 头痛,口眼歪斜。配头维、印堂、太冲
。
2020/8/16
听会 【定位】在面部,当耳屏间切迹的前方,
下颌骨髁状突的后缘,张口有凹陷 处。
【功效】疏风清热,开窍聪耳。 【主治】1. 耳鸣耳聋,聤耳。
2. 头痛,面痛,齿痛,口眼歪斜。
2020/8/16
• 【配伍】 –配听宫、翳风,有清热泻火,聪耳的作 用,主治耳鸣、耳聋。 –配颊车、地仓、阳白,有通调经络的作 用,主治面神经麻痹。 –配太阳、率谷、头维,有疏风止痛的作 用,主治偏头痛。
处。 【功效】平肝熄风,清热解表,聪耳明目
。 【主治】 1. 头痛,颈项强痛,感冒,热病。 2. 眩晕,中风,高血压,口眼歪斜。 3. 目赤肿痛,鼻塞,鼻渊,耳鸣。
2020/8/16
• 【配伍】 • 配大椎、后溪,有祛风活络止痛的作用
,主治颈项强痛 • 配睛明、太阳、太冲,有明目止痛的作
用,主治目赤肿痛。 • 配阳白,颧髎、颊车,有行气活血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