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初三历史一、单选题。
1、我校图书馆的墙上贴有一幅孔子的画像,现在想在这副画像下面增加孔子的一句名言,你认为下面哪一句最合适?()A.人无远虑,必有近忧B.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2018孝感)某校七年级学生在学习了“百家争鸣”一课后,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围绕如何遏制校园内“损害公物”行为进行分组讨论,产生了若干观点。
这些观点虽然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其中哪个组的观点更为合理()A.墨家组:损害公物属于奢侈浪费行为,要提倡节俭B.法家组:损害公物属于犯罪行为,应依照法律条款惩处C.道家组:损害公物属于无意识行为,可以让学生闭门修炼自行解决D.儒家组:损害公物属于道德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说服教育解决3、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特征是()A.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B.在中央设丞相、御史大夫、太尉C.在地方实行郡县制D.国家一切大权集中在皇帝手中4、唐太宗的政绩中,最受后人称道的()A.革新政治,完善制度B.知人善任,虚怀纳谏C.轻徭薄赋,劝课农桑D.戒奢从简,力倡节俭5、“翻到,翻到,喝得醉来吐掉。
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
”徐来军的这首“调笑令”反映的是唐朝什么工具()A.筒车B.翻车C.水排D.耧车6、唐玄宗册封粟末靺鞨首领为()A.渤海郡王B.怀仁可汗C.云南王D.颉利可汗7、宋代元旦前后的习俗有()①祭祀祖先,迎神供佛②挂年画,贴“桃符”③守岁④燃放鞭炮,穿新衣,拜年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8、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曾多次出现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盛世局面,如唐朝时期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清朝前期的“康乾盛世”等。
对这些盛世局面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为盛世局面的出现作出了直接的贡献B.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是盛世局面出现的必要条件C.劳动人民在治世局面中过着没有剥削的幸福生活D.统治者的励精图治对盛世局面的出现其十分重要的作用9、中央电视台播放过的系列纪录片《幼童》,追述了清政府派出的第一批留学生的求学生涯。
片中幼童留学发生在()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变法时期C.新文化运动时期D.五四爱国运动时期10、学习了《甲午中日战争》一课,你认为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当时的国力虚弱,远远落后于日本B.清朝的军事装备落后C.清朝的军人消极避战,战斗力低下D.清政府腐败无能,一味妥协退让11、“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对它的本质含义的理解应该是()A.它是地主阶级改良运动B.它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C.它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D.它促进了官僚资本的发展12、下列报刊,发表李大钊的《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的是()A.《万国公报》B.《民报》C.《新青年》D.《每周评论》13、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是()①它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反封建主义的思想大解放运动②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③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④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⑤对东西方文化有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C.①③D.①②③④14、据史料记载,“邳县(今徐州邳州市)各界在县公共体育场召开万人大会,提出力争青岛、废除密约、惩办国贼等口号”。
当时邳县各界人士热烈响应的是()A.洋务运动B.五四运动C.新文化运动D.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5、1939年6月21日,在日本部队大举进攻下,汕头沦陷。
此时距离九一八事变爆发大约是()A.一年B.两年C.七年D.八年16、面对九一八事变,蒋介石采取坚决不抵抗的政策,其根本原因是()A.幻想国际干预,避免战争扩大B.要集中军事力量镇压国内革命C.借以削弱地方军阀的军事力量D.摄于日本的军事实力,惧怕战争17、在卢沟桥事变中牺牲的中国将领有()①佟麟阁②赵登禹③申仲明④杨靖宇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18、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胜利的相同意义是()①沉重地打击了日寇②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③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④是国民党正面战场上的一次重大胜利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9、建国初期,毛泽东指出:“现在我们能做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这说明当时我国必须()A.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B.加速实现手工业合作化C.优先发展重工业D.逐步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20、新中国直接改变“蜀道难”,并使蜀地“天堑变通途”的成就,是由于建成()①鹰厦铁路②宝成铁路③武汉长江大桥④川藏公路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D.②④21、穿越时空隧道,我经商来到古希腊雅典,这里正在召开公民大会,人们纷纷涌向会场,当我想进入会场时却被拒之门外,你认为被拒之门外主要是因为我是()A.商人B.妇女C.外邦人D.成年男性公民22、新航路开辟最深远的影响是()A.引起了欧洲的社会革命B.是欧洲贸易中心发生转移C.加速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D.是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23、在欧洲殖民者贩卖黑人奴隶的过程中形成的“三角贸易”,成为人类历史上悲惨耻辱的一页,持续了400多年。
在“三角贸易”中遭受灾难最深重的地区是()A.亚洲B.非洲C.欧洲D.美洲24、一位科学家的墓碑上镌刻着这样的铭文:“他以神一般的力量,……第一个说明了行星的运动和图像。
”这位科学家应该是()A.达尔文B.爱因斯坦C.伏尔泰D.牛顿25、下列关于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伏尔泰是文艺复兴的先驱B.两次运动中心都在意大利C.但丁是启蒙运动的杰出代表D.都是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26、20世纪20年代,体现苏俄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是()A.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斯大林的两个“五年计划”D.新经济政策27、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A.大力兴建公共工程B.调整农业,补贴农民B.C.调整工业,加强计划 D.整顿银行,恢复信誉28、2018年6月5日欧洲外电报道,进行了15年的俄罗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有望于年底结束,这反映了()A.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B.俄美对抗C.跨国公司影响增大D.欧盟扩张二、综合题。
29、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纵观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光辉历史,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是炎黄子孙共同的心愿。
维护统一,巩固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题。
结合所学知识,请共同探究有关祖国统一的问题:(1)列举至少四个我国古代史上实现过大统一的封建王朝。
(2分)说说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的建立有何重大意义。
(2分)(2)唐太宗认为“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在西藏问题上,他是如何做的?(2分)(3)清朝前期,哪一件事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这一件事说明了什么?(2分)此外,清朝为了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还在西北地区采取了哪些措施?(2分)(4)近代史上收复新疆,为维护祖国统一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是谁?他还有什么事迹?(2分)(5)目前面对台独分裂势力的活动猖獗的态势,对如何完成我国的统一大业,谈谈你的看法.(2分)30、某地新华中学的同学围绕“中日交往”准备召开一次主题班会。
小明同学搜集到以下材料,请你帮助整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日友好源远流长。
在绵延二千多年的交往中,中华民族和日本民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促进了各自的进步与发展。
……众所周知,中日两国长达二千多年的友好交往曾被近代50多年那一段惨痛不幸的历史所阻断。
──摘自温家宝总理在日本国会上的演讲材料二:2006年10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华,被称为“破冰之旅”,标志着中日关系开始打破政治僵局;2018年温家宝总理访日的“融冰之旅”,2018年胡锦涛总书记的“暖春之旅”,进一步增强了两国人民对未来发展的信心。
材料三:中日两国交往一览表(1)日本发动了哪些侵华战争酿成了“近代50多年那一段惨痛不幸的历史”?(2分)不屈的中国人民通过哪次战争的胜利最终摆脱了这段“不幸的历史”?(1分)这一胜利给中国社会产生的主要影响是什么?(2分)(2)结合日本对侵华战争的认识,谈谈近年来中日政治关系结“冰”的原因是什么?(2分)(3)据材料三,用一句话概括中日关系的发展状况。
(1分)(4)请结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帮小明同学为即将召开的主题班会拟定一个最贴切的题目。
(2分)下初三历史第二次月考答案一、BDDBA AACAD BCBBD BBACD CDBDD DCA二、29、(1)秦.西汉.东汉.隋.唐.元.明.清(至少回答对四个)(2分)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的分裂割据,顺应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大一统的局面,使统一成为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2分)(2)送文成公主入藏,密切唐蕃友好关系。
(2分)(3)土尔扈特部重返祖国。
说明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2分)措施: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
(2分)(4)左宗棠(1分),组织参与洋务运动,兴办了福州船政局(1分)(5)首先要发展经济,国家昌盛富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争取用“一国两制”的方式实现和平统一,不放弃使用武力等.(符合题意即可2分)30、(1)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31年开始的日本侵华战争;抗日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的完全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转折点。
(2)日本的领导人,头脑中仍然存在着军国主义思想,他们否认日本所犯下的侵略罪行。
(或提到日本修改教科书事件、参拜靖国神社事件等)(3)中日两国的经济友好往来日益密切。
(意思符合即可)(4)牢记历史,继往开来(符合题意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