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历史阶段试题 2016.10.14(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50分)命题:马正美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20分)请注意:考生须将31~50题所选答案填涂到答卡上,答在试卷上无效!31. “它创立了一种世俗主义的、以人为中心的文化模式,引发了14—17世纪欧洲社会各个领域的重大变革”。
这里所说的“它”是指A .百家争鸣B .文艺复兴C .启蒙运动D .浪漫主义32.法国卢浮宫博物馆珍藏着一幅人物肖像画,画家摆脱宗教题材的束缚,以一位世俗少妇“神秘的微笑”对人和人性作了生动的刻画。
这幅肖像画是A .《最后的晚餐》B .《蒙娜丽莎》C .《向日葵》D .《格尔尼卡》33. 右图为1492年开辟的一条新航路示意图,此次航海活动的结果是A. 到达了印度B. 发现了美洲C. 实现了环球航行D. 证明了地圆学说 34. “在16世纪和17世纪,由于地理上的发现而在商业上发生的并迅速促进了商人资本发展的大革命,是促进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一个主要因素。
”材料主要强调新航路开辟A .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B. 推动欧洲思想文化的繁荣C .成功探寻前往东方的航路 D. 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35. 14~17世纪,世界历史在欧洲的推动下,开始迈入近代社会的门槛。
下列相关的历史信息中,搭配不正确的是A .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著名的文学家——莎士比亚B .开始把世界连成一个整体——新航路的开辟C .从以神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文艺复兴D .发现美洲新大陆——麦哲伦36. 抓关键词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
与“17世纪80年代”“社会上层政变”“不流血”等关键词相吻合的历史事件是A. 英国“光荣革命”B. 美国独立战争C. 日本明治维新D. 俄国农奴制改革37.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英国终于确立起“君主立宪”的政治体制,这一体制在当时代表的是A. 教会和国王的利益B. 新贵族和资产阶级的利益C. 国王和贵族的利益D.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利益38. 英军统帅盖奇1774年给伦敦的报告中惊呼:“遍及整个美洲大陆的激情把所有的人联合在一种共同的事业中……全体人民达到这样的狂热程度,以致准备进行疯狂的尝试。
”报告中“共同的事业”是指A .维护国家统一 B. 摧毁封建专制统治C .确立君主立宪制D .推翻英国殖民统治39. 《人权的发明:一部历史》一书开篇提到: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被视为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三份人权文献……。
因为它们都A. 反对君主专制,倡导民主平等B. 对民主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C. 反对殖民压迫,争取民族独立D. 强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40.如果把“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则这个单元的主题是A.西欧古代社会的辉煌B.跨入近代社会的门槛C.近代社会的确立与动荡D.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41. 恩格斯对工业革命的一项发明评价很高,指出,这是从根本上改变英国工人状况的第一个发明。
恩格斯评价的这一发明是A.珍妮纺纱机 B. 凯伊发明的飞梭C.瓦特研制的改良蒸汽机 D. 富尔顿建造的汽船42. “机械化生产取代古老的手工操作,大工厂把小作坊远远抛在后面;铁路与轮船取代马车和帆船。
”这一巨变把人类带入到崭新的A.蒸汽时代B.电气时代C.网络时代D.信息时代43.一场战争使美国废除了黑人奴隶制,战争的胜利又扫清了它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又一大障碍,并为其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它是A.美西战争B.美国独立战争C.美国南北战争D.第一次世界大战4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旧制度所显示的破产导致旧制度的变革。
第一个变革是解放农奴……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工厂工人的数目从1865年的381000人上升到1890年的1620000人……”材料显示这次改革A. 使俄国走上了对外侵略的道路B. 使俄国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C. 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D. 推翻了俄国沙皇专制统治45. 19世纪中后期,日本以纺织业为重点的轻工业发展特别迅速,到1890年,日本已从棉纺进口国变为棉纺出口国。
这主要得益于A. 实施殖产兴业政策B. 推行文明开化政策C. 废除封建等级制度D.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46.“日本人最终认识到,锁国政策并不可行,遂开始研究西方的方式,并加以改变……取得了非凡的成功。
”此后,日本开始A.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B.建立军部法西斯专政C.成为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D.实行“科技立国”政策47.与俄国1861年改革相比,日本明治维新影响的特殊之处是A.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B.是其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C.避免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命运D.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48.动力革命是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动力变革的先后顺序是A.水力—电力—蒸汽B.蒸汽—水力—电力C.水力—蒸汽—电力D.电力—水力—蒸汽49.下列发明,到20世纪前期最可能成为西方发达国家大众化的交通工具的是A.轮船B.火车C.汽车D.飞机50. 提高社会生产力的有效途径,下列任务与创新成就搭配正确的是A.史蒂芬孙——火车 B. 爱迪生——汽车C.莱特兄弟——电灯 D. 富尔顿——飞机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30分)51.(8分)马克思说革命是历史发展的火车头。
17-18世纪是资产阶级革命兴起和发展的时代,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jian,超越)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国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1) 据材料一指出《权利法案》制定的主要目的。
它的颁布有什么标志性意义?(2分)材料二:谁会相信……居然会产生出今天世界上可能是最完美的政府呢?人们已经看到,当国王专权的时候,骚扰、内战、无政府状态、贫困使得全国不安。
在这里,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却无力为非作歹……只有当国王并不专断独裁的时候,和平、富饶、幸福才会统治着英国。
——伏尔泰《巴比伦公主》(2) 据材料二概括,伏尔泰怎样看待英国新确立的政治制度?在他看来,这种制度有何好处?(2分)材料三:“在美洲大陆北部,有一个飘扬着星条旗的国家……这个国家出现,……演绎了大国兴起的罕见奇迹。
” ——摘自电视片《大国崛起》解说词(3)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这一大国的出现开始于哪一场战争?(1分)请写出宣告“这个国家出现”的法律文件名称。
(1分)材料四:“在权利方面,宣扬人们生来就死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
”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科书(4) 材料四的内容源于法国的什么文献?它在财产方面作出了怎样的规定?(2分) 52.(7分)19世纪60年代,日俄两国通过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成为世界大国。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年,沙俄同英法进行的战争)的失败对俄罗斯的民族主义者来说是一个严重打击,因为事先许多人就警告俄罗斯会因其没能跟上近代西方的脚步而将遭到失败……实际上,这场失败的确暴露了旧制度的腐败和落后。
——摘编自《全球通史》(1) 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中的“旧制度”和“西方的脚步”分别指什么?(2分)材料二: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农民缴纳的巨额赎金为发展大工业增添了新的资金来源;获得解放的2000多万农民为大工厂提供了充足的自由劳动力;农村自然经济的进一步瓦解扩大了国内市场。
——摘编自《世界史》(2) 领导俄国进行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沙皇是谁?据材料二指出俄国这场改革为其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2分)材料三:日本新领导人……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加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
……他们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
——《全球通史》(3) 据材料三,概括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
简述这些举措在解决民族危机方面的重大作用。
(2分)(4) 综合上述材料,日本、俄国成为世界性大国的共同原因是什么?(1分)53. (7分)“一个国家总有一些仰望星空的人”。
政治家雄韬大略,平治天下;思想家真知灼见,彪炳千古;科学界聪明睿智,造福万代……历史的进程往往因杰出人物而发生变化。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恩格斯说:“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伟大人物为标志的。
”(1) 材料一中的“伟大人物”是谁?请写出他的一部代表作品。
(2分)材料二:“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40次胜仗,滑铁卢一战抹去了关于一切的记忆。
但是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忘记的,它将永垂不朽——那就是我的《民法典》”(2) 材料二中的“我”指的是谁?写出《民法典》在世界史上的地位。
(2分)材料三:独立和自由根植于美利坚灵魂深处,为此它不惜与母邦兵戎相见……南北对峙,国家面临分裂,一位伟大的总统将它从危机中拯救。
(3) 材料三中涉及到“美利坚”的两次革命战争有什么共同影响? “伟大的总统”的功绩是什么?(3分)54.某校九年(1)班同学开展“工业(科技)革命”的专题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8分)【成果回顾】材料一:马克思说:“蒸汽和新的工具把工场手工业变成了现代化的大工业,从而把资产阶级社会的整个基础革命化了。
工场手工业时代的迟缓的发展进程变成了生产中真正的狂飙时期。
”(1) 根据材料一,说出英国工业革命的标志性成就与工业革命后的主要生产方式。
(2分)材料二图一爱迪生和他发明的灯泡 图二卡尔·本茨和他制造的汽车(2) 图一中的发明是哪种新能源的应用?图二中的发明是哪种新动力的应用?(2分)【论从史出】材料三:1870-1913年美、德、英、法工业产值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变化表。
(3) 依据材料三的史实,你能得到的主要信息是什么?(2分)【学法运用】材料四:王明、李建、张红同学对“工业革命”的评价。
(4) 写出材料四中对工业革命的评价方法不正确的同学姓名,并说明理由。
(2分)答题纸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济川中学初三历史阶段试题2016.10.14参考答案31-35BBBAD 36-40ABDBB 41-45AACCA 46-50ACCCA51. (1)目的:限制王权。
意义: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政治体制。
(2分)(2)看待:最完美。
好处:国王不能为非作歹;国家和平、富饶、幸福。
(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2分)(3)美国独立战争《独立宣言》(2分)(4)《人权宣言》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2分)52. (1)农奴制资本主义工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