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一、单选题
1.人体内O2、CO2和NH3进出细胞膜是通过:
A. 单纯扩散
B. 主动转运
C. 易化扩散
D. 出胞作用
E. 入胞作用
2.大分子蛋白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是:
A. 出胞作用
B. 主动转运
C. 易化扩散
D. 入胞作用
E. 单纯扩散
3.参与细胞膜易化扩散的膜蛋白质是:
A. 泵蛋白
B. 通道蛋白
C. 受体蛋白
D. 糖蛋白
E. 免疫蛋白
4.关于载体介导扩散,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A. 能产生竞争性抑制
B. 有高度的特异性
C.有饱和现象
D. 具有时开放、有时关闭的特点
E. 葡萄糖可通过这种方式进行膜转运
5.葡萄糖顺浓度梯度跨膜转运依赖于膜上的:
A. 受体蛋白
B. 通道蛋白
C. 紧密连接
D. 载体蛋白
E. 脂质双分子层
6.Na+跨膜转运的方式是:
A. 主动转运
B. 单纯扩散
C. 易化扩散
D. 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
E. 单纯扩散和主动转运
7.单纯扩散、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的共同点是:
A.需膜蛋白质的帮助
B. 细胞本身都要消耗能量
C. 转运的物质都是大分子物质
D. 转运的物质都是离子或小分子物质
E. 均是从高浓度侧向低浓度转运
8.运动神经纤维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属于:
A. 入胞作用
B. 主动转运
C. 易化扩散
D. 单纯扩散
E. 出胞作用
9.Na+由细胞内移到细胞外是:
A. 出胞作用
B. 单纯扩散
C. 载体介导转运
D. 主动转运
E. 通道介导转运
10.下列哪项不是影响离子通过细胞膜的直接因素:
A. 膜两侧的渗透压差
B. 膜对离子的通透性
C. 膜两侧的电位差
D. 膜上离子泵的活性
E. 膜两侧的浓度差
11.细胞内外正常的Na+和K+浓度差的形成和维持是由于:
A. 膜上ATP的作用
B. 膜在兴奋时对Na+通透性增加
C. Na+和K+易化扩散的结果
D. 膜上Na+-K+泵的作用
E. 膜在安静时对K+通透性大
12.主动转运不同于被动转运的是:
A. 经过通道蛋白作用
B. 顺浓度梯度和电位梯度转运
C. 需要消耗细胞能量
D. 转运脂溶性物质分子
E. 转运离子、小分子水溶性物质
13.细胞内外离子浓度差的维持:
A. 不需耗能
B. 需要耗能
C. 需要通道蛋白质
D. 需要受体蛋白
E. 需要浓度梯度、电位梯度转运
14.关于钠泵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其化学本质是钠离子—钾离子依赖式ATP酶
B. 它是一种镶嵌在膜脂质双层中的特殊蛋白质
C. 能转运钾离子入细胞,转运钠离子出细胞
D. 它能顺浓度梯度转运离子
E. 主动转运钠离子、钾离子,需要耗能
15.静息电位是指细胞在静息状态时存在于:
A. 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电位差
B. 细胞膜两侧内正外负的电位差
C. 细胞膜内表面各点之间的电位差
D. 细胞膜两侧内负外正的电位差
E. 细胞膜外表面各点之间的电位差
16.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
A. 钾离子外流
B. 氯离子内流
C. 钠离子外流
D. 钠离子内流
E. 钾离子内流
17.安静状态下,细胞内K+外流属于:
A. 主动转运
B. 出胞作用
C. 单纯扩散
D. 依靠载体转运的易化扩散
E. 依靠离子通道转运的易化扩散
18.当达到K+平衡电位时,细胞膜两侧:
A. 电位梯度为零
B. K+浓度梯度为零
C. 膜外K+浓度大于膜内
D. 膜内较膜外电位相对较正
E. 膜内侧K+净外流为零
19.关于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A. 接近K+平衡电位
B. 膜外为正极,膜内为负极
C. 膜内电位趋向正时称超极化
D. 是mV级电位
E. 在多数细胞是膜两侧稳定的电位差
20.极化状态的形成是由于:
A. 钠离子外流
B. 钾离子外流
C. 钠离子内流
D. 钾离子内流
E. 钠离子内流和钾离子外流
21.大多数细胞产生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是:
A. 细胞内高K+浓度和安静时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
B. 细胞内高Na+浓度和安静时膜主要对Na+有通透性
C. 细胞外高K+浓度和安静时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
D. 细胞内高K+浓度和安静时膜主要对Na+有通透性
E. 细胞内高Na+浓度和安静时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
22.动作电位产生过程中,膜内电位由负向零电位变化称为:
A. 极化
B. 去极化
C. 反极化
D. 复极化
E. 超极化
23.细胞膜去极化达到什么水平时,膜的钠离子通道大量开放:
A. 锋电位
B. 静息电位
C. 阈电位
D. 动作电位
E. 零电位
24.以下关于可兴奋细胞动作电位的描述,正确的是:
A. 不同的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值都相同
B. 动作电位的大小随刺激强度和传导距离而改变
C. 动作电位是细胞受刺激时出现的快速而不可逆的电位变化
D. 动作电位的幅值接近于静息电位绝对值与Na+平衡电位之和
E. 动作电位的去极相,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
25.下列关于跨膜电位的论述,错误的是:
A. 静息电位近似于钾离子平衡电位
B. 峰电位上升到峰顶时近似于钠离子平衡电位
C. 动作电位上升相是钠离子迅速内流引起
D. 动作电位下降相是由于钠泵将钠离子泵出所形成
E. 复极化后膜内外离子分布的恢复有赖于钠-钾泵的活动
26.关于动作电位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动作电位是兴奋产生的标志
B. 动作电位包括上升相和下降相
C. 动作电位可沿细胞膜迅速扩布
D. 膜内电位由内正外负迅速转变为外正内负
E. 上升相由钠离子内流引起,下降相由钾离子外流形成
27.神经纤维的膜内电位从+30毫伏变为-70毫伏的过程称为:
A. 去极化
B. 反极化
C. 复极化
D. 超极化
E. 极化
28.动作电位复极过程的离子转运主要是:
A. 钾离子外流
B. 钠离子内流
C. 钠离子外流
D. 钠离子-钾离子泵作用
E. 钠离子内流和钾离子外流
29.关于动作电位传导,错误的是:
A. 可以双向性传导
B. 相对不疲劳性传导
C. 具有“全或无”现象
D. 动作电位幅度随传导距离增大而减少
E. 动作电位传导是局部电流流动的结果
30.关于受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受体是载体
B. 受体就是感受器
C. 受体均分布在细胞膜上
D. 受体是细胞与信息物质结合的一类特殊的蛋白质
E. 绝大多数受体分布在细胞质中
31.肌肉收缩和舒张的基本功能单位是:
A. 肌丝
B. 肌小节
C. 肌纤维
D. 肌原纤维
E. 肌纤蛋白
32.兴奋一收缩耦联中起关键作用的离子是:
A. k+
B. Fe2+
C. Ca2+
D. Na+
E. Cl-
33.关于肌丝滑行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肌节长度缩短
B. 横桥分解ATP并释放能量
C. 横桥ATP酶活性迅速增高
D. 横桥能与肌钙蛋白迅速结合
E. 细肌丝向粗肌丝的M线方向滑行
34.骨骼肌发生强直收缩主要取决于:
A. 刺激频率
B. 强度变率
C. 刺激强度
D. 刺激性质
E. 刺激持续时间
35.当连续刺激的时距短于单收缩的收缩期时,骨骼肌出现:
A.一次单收缩
B.一连串单收缩
C.不完全强直收缩
D.完全强直收缩
E.无收缩反应
细胞的基本功能
1.A
2.D
3.B
4.D
5.D
6.D
7.D
8.E
9.D 10.A
11.D 12.C 13.B 14.D 15.D 16.A 17.E 18.E 19.C
20.B
21.A 22.B 23.C 24.D 25.D 26.D 27.C 28.A 29.D 30.D
31.B 32.C 33.D 34.A 35.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