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细胞的基本功能--生理学

细胞的基本功能--生理学

细胞的基本功能二.填空题33.人体和其它生物体的最基本的功能单位是。

34.机体的每个细胞都被一层薄膜所包被,称为。

35. 细胞膜主要有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糖等组成;从重量上看:膜中与脂质在膜内的比例大约在4:1~1:4之间;功能活跃的膜,膜中比例较高。

36. 液态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是:以液态的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分子结构、因而也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

37. 脂质双分子层在热力学上的和它的 ,使细胞膜可以承受相当大的张力和外形改变而不致破裂,而且即使膜结构有时发生一些较小的断裂,也可以自动融合而修复。

38. 体内靠进出细胞膜的物质较少,比较肯定的是氧和二氧化碳等气体分子;它们进出的量主要受该气体在膜两侧的影响。

39.根据参与的膜蛋白的不同,易化扩散可分为:由和由介导的易化扩散。

40.人体最重要的物质转运形式是;在其物质转运过程中,是电-化学梯度进行的。

41. 钠泵能分解使之释放能量,在消耗代谢能的情况下逆着浓度差把细胞内的移出膜外,同时把细胞外的移入膜内,因而形成和保持了不均衡离子分布。

42. 继发性主动转运可分为和两种形式;与其相应的转运体,称之为和。

43. G蛋白的共同特点是其中的亚单位同时具有结合或的能力和酶活性。

44. 膜学说认为生物电现象的各种表现,主要是由于细胞内外分布不均匀和在不同状态下,细胞膜对不同离子的不同。

45.静息电位是由形成的,峰电位的上升支是形成的。

46. 在刺激的以及不变的情况下,刚能引起细胞兴奋或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度;也就是能够使膜的静息电位去极化达到电位的外加刺激的强度。

47. 动作电位的幅度决定于细胞内外的浓度差,当用河豚毒阻断通道后,则动作电位不能产生。

48.神经髓鞘在进化过程中的出现,既增加了神经纤维的又减少了这一过程中的。

49.每个囊泡中储存的Ach量通常是相当恒定的, 释放时是通过作用,以为单位倾囊释放。

50. 横管系统的作用是将肌细胞膜兴奋时出现的沿T管膜传入细胞内部; 纵管系统的作用是通过对的储存、释放和再聚集,触发肌节的收缩和舒张。

每一条横管和两侧的终池构成,它是兴奋-收缩耦联的关键部位。

51.横桥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和细肌丝上的呈可逆性的结合;具有的作用,可以分解ATP而获能量,供横桥摆动。

52.站立时对抗重力的肌肉收缩是收缩,这种收缩因无位移,而没有做功;其作用是保持一定的,维持人体的位置和姿势。

53. 若每次新的收缩都出现在前次收缩的舒张期过程中,称为收缩;若每次新的收缩都出现在前次收缩的收缩期过程中,称为收缩。

肌肉发生复合收缩时,出现了收缩形式的复合,但引起收缩的电位仍是独立存在的。

54. 肌肉收缩前已存在的负荷, 称为 ;其使肌肉在收缩前就处于某种被拉长的状态,使其具有一定的长度,称为。

55.根据兴奋传导的特征将平滑肌分为两大类,一类称为,其类似于骨骼肌细胞;另一类称为,类似于心肌细胞。

56.无论哪种平滑肌,都可以产生两种形式的收缩:和;根据平滑肌的收缩形式,也可将平滑肌分为:和两大类。

57.G-蛋白通常由、和 3个亚单位组成,亚单位通常起催化作用。

58内分泌腺细胞把激素分泌到细胞外液中,属于形式的跨膜物质转运;血浆中脂蛋白颗粒、大分子营养物质等进入细胞的过程,属于形式的跨膜物质转运。

59.有机磷农药和新斯的明对有选择性的抑制作用,阻止已释放的的清除,引起中毒症状。

60.美洲箭毒和α-银环蛇毒可以同Ach竞争性地与终板膜的形成牢固结合,从而阻断传递,使肌肉失去收缩能力;有类似作用的药物被称为。

三、选择题A型题61.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膜是一个具有特殊结构和功能的半透性膜B.细胞膜的结构是以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C.细胞膜是细胞和它所处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必经场所D.细胞膜是接受细胞外的各种刺激、传递生物信息,进而影响细胞功能活动的必由途径E.水溶性物质一般能自由通过细胞膜,而脂溶性物质则不能62.细胞膜脂质双分子层中,镶嵌蛋白质的形式是A.仅在内表面........ B.仅在外表面C.仅在两层之间........ D.仅在外表面和内表面E.靠近膜的内侧面、外侧面、贯穿脂质双分子层三种形式都有........63.对单纯扩散速度无影响的因素是:A.膜两侧的浓度差........B.膜对该物质的通透性C.膜通道的激活........D.物质分子量的大小E.物质的脂溶性........64.产生生物电的跨膜离子移动是属于A.单纯扩散........ B.原发性主动转运C.经通道易化扩散........ D.经载体易化扩散........E.入胞65.肾小管液中的葡萄糖重吸收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是通过A.单纯扩散........ B.易化扩散C.原发性主动转运........ D.继发性主动转运E.入胞66.肠上皮细胞由肠腔吸收葡萄糖是通过A.原发性主动转运........ B.继发性主动转运C.易化扩散........ D.单纯扩散E.入胞67.葡萄糖进入红细胞属于A.原发性主动转运........ B.继发性主动转运C.经载体易化扩散........ D.经通道易化扩散E.入胞68.Na+的跨膜转运方式是A.出胞和入胞........B. 经载体易化扩散和继发性主动转运C. 经载体易化扩散和原发性主动转运D. 经通道易化扩散和继发性主动转运E. 经通道易化扩散和原发性主动转运69.人体内O2和CO2跨膜转运的方式是:A.单纯扩散........ B.经通道易化扩散C.经载体易化扩散........ D.出胞E.入胞70.安静时细胞膜内K+向膜外移动是通过A.单纯扩散........ B.经通道易化扩散C.出胞........ D.经载体易化扩散E.入胞71.运动神经纤维末梢释放ACh属于A.单纯扩散........ B.原发性主动转运C.继发性主动转运........ D.出胞E.入胞72.下述哪项不属于经载体易化扩散的特点A.结构特异性........ B.具有电压依赖性C.有饱和性........ D.有竞争性抑制E.与膜通道蛋白质无关........73.不属于第二信使的物质是A. cAMP........B.三磷酸肌醇(IP3)C. 二酰甘油(DG)........D.cGMPE.肾上腺素74.cAMP作为第二信使,它的主要作用是激活:A.腺苷酸环化酶........B.G-蛋白C. 蛋白激酶A........D.蛋白激酶CE. 蛋白激酶G........75.以神经和肌细胞为例,正常时膜内K+浓度约为膜外浓度的A.12倍........B.30倍C. 50倍........D.70倍E. 90倍76.以神经和肌细胞为例,正常时膜外的Na+浓度约为膜内浓度的A.2倍........B.5倍C. 10倍........D.20倍E. 30倍........77.关于钠泵生理作用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钠泵能逆着浓度差将进入细胞内的Na+移出胞外B.钠泵能顺着浓度差使细胞外的K+移入胞内C.由于从膜内移出Na+,可防止水分子进入细胞内D.钠泵的活动造成细胞内高K+,使许多反应得以进行E.钠泵的活动可造成膜两侧的离子势能储备........78.在一般生理情况下,每分解一个ATP分子,钠泵能使A.2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3个K+移入膜内B.3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2个K+移入膜内C.2个Na+移入膜内,同时有2个K+移出膜外D.3个Na+移入膜内,同时有2个K+移出膜外E.2个Na+移入膜内,同时有3个K+移出膜外79.一般细胞用于钠泵转运的能量大约占其代谢所获得能量的A.3%........B.6%C. 33%........D.66%E. 10%........80.细胞膜内外正常Na+和K+浓度差的形成和维持是由于A.膜在安静时对K+通透性大B.膜在安静时对Na+通透性大C. Na+、K+易化扩散的结果D.膜上Na+-K+泵的作用E.膜兴奋时对Na+通透性增加........81.按照现代生理学观点,兴奋性为A.活的组织或细胞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B.活的组织或细胞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过程C.动作电位就是兴奋性D.细胞在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E.细胞在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82.通常用作判断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A.阈电位B.阈强度C.基强度D.刺激强度对时间的变化率E.动作电位的幅度83.组织兴奋后,处于绝对不应期时,其兴奋性为A.零B.无限大C.大于正常D.小于正常E.等于正常84.可兴奋细胞包括A.神经细胞、肌细胞B.肌细胞、腺细胞C.神经细胞、腺细胞D.神经细胞、肌细胞、腺细胞E.神经细胞、肌细胞、骨细胞85.神经细胞在接受一次阈上刺激后,兴奋性周期变化的顺序是A.相对不应期—绝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B.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低常期—超常期C.绝对不应期—低常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D.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E.绝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相对不应期86.刺激阈值指的是A.用最小刺激强度,刚刚引起组织兴奋的最短作用时间B.保持一定的刺激强度不变,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适作用时间C.保持一定的刺激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不变,引起组织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D.刺激时间不限,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适刺激强度E.刺激时间不限,能引起组织最大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87.当达到K+平衡电位时A.膜两侧K+浓度梯度为零B.膜外K+浓度大于膜内C.膜两侧电位梯度为零D.膜内电位较膜外电位相对较正E.膜内侧K+的净外流为零88.关于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下述哪项是错误的A.它是膜外为正、膜内为负的电位B.接近于钾离子的平衡电位C.在不同的细胞,其大小可以不同D.它是个稳定的电位E.相当于钠离子的平衡电位89.关于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形成机制,下述哪项是错误的A.细胞外的K+浓度小于细胞内的K+浓度B.细胞膜对Na+有点通透性C.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D.加大细胞外K+浓度,会使静息电位绝对值加大E.细胞内的Na+浓度低于细胞外Na+浓度90. 增加细胞外液K+的浓度,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将A.增大B.减小C.不变D.先增大后减小E.先减小后增大91.细胞膜内电位负值(绝对值)增大,称为:A.极化 B.去极化C.反极化 D.复极化E.超极化92.安静时,细胞膜外正内负的稳定状态称为A.极化 B.超极化C.反极化 D.复极化E.去极化93.刺激引起兴奋的基本条件是使跨膜电位达到A.阈电位B.峰电位C.负后电位D.正后电位E.局部电位94.各种可兴奋组织产生兴奋的共同标志是A.肌肉收缩 B.腺体分泌C.神经冲动 D.动作电位E.局部电位95.用直流电刺激神经干,通电时的兴奋是发生在A.阴极下方B.阳极下方C.阴极下方或阳极下方均可D.阴极或阳极之间E.阴极或阳极以外的地方96.峰电位由顶点向静息电位水平方向变化的过程称为A.极化B.去极化C.超极化D.复极化E.反极化97.估计神经纤维每兴奋一次,进入膜内的Na+量大约只能使膜内的Na+浓度增高A.1/800B.1/8000C.1/80000D.1/800000E.1/800000098.阈电位是指A.细胞膜对K+通透性开始增大的临界膜电位B.细胞膜对Na+通透性开始增大的临界膜电位C.细胞膜对K+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D.细胞膜对Na+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E.细胞膜对Na+、K+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99.具有“全或无”特征的电信号是A.终板电位B.感受器电位C.兴奋性突触后电位D.抑制性突触后电位E.锋电位100.神经细胞在产生动作电位时,去极相的变化方向是朝向下列哪种电位的变化方向?A.K+的平衡电位B.Na+的平衡电位C.Ca2+的平衡电位D.Cl-的平衡电位E.有机负离子的平衡电位101.动作电位的“全或无”特性是指同一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度A.不受细胞外K+浓度的影响B.不受细胞外Na+浓度的影响C.与刺激强度和传导距离无关D.与静息电位无关E.与Na+通道的状态无关102.下列关于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描述,正确的是A.刺激强度小于阈值时,出现低幅度的动作电位B.刺激强度达到阈值时,再增加刺激强度,则动作电位的幅度随之增大C.动作电位一旦产生,可沿细胞膜作电紧张传播D.动作电位的大小随着传导距离的增加而变小E.不同可兴奋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度和持续时间可以不一样103.对于单根神经纤维来说,在阈强度的基础上将刺激强度增大一倍时,动作电位的幅度有何变化A.增加一倍B.减少一倍C.增加二倍D.减少二倍E.保持不变104.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上升支是由于A. K+内流B. K+外流C. Na+内流D. Na+外流E. Cl-外流105.Na+通道的阻断剂是A.阿托品B.河豚毒C.美洲箭毒D.四乙基铵E.六烃季铵106.关于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下述哪项是错误的A.加大细胞外Na+浓度,动作电位会减少B.其除极过程是由于Na+内流形成的C.其复极过程是由于K+外流形成的D.膜电位除极到阈电位时,Na+通道迅速大量开放E.该动作电位的形成与Ca2+无关107.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组成是A.阈电位B.锋电位C.负后电位D.正后电位E.局部电位108.单根神经纤维动作电位中,正后电位出现在A.阈电位之后B.超射之后C.锋电位之后D.负后电位之后E.恢复到静息电位之后109.神经纤维上峰电位的持续时间若为2.0ms,则理论上每秒内所能产生和传导的动作电位数不可能超过A.100次B.200次C.400次D.500次E.1000次110.神经纤维中相邻两个锋电位的时间间隔至少应大于其A.相对不应期B.绝对不应期C.超常期D.低常期E.相对不应期和绝对不应期之和三、选择题111.以下关于可兴奋细胞动作电位的描述,正确的是A.动作电位是细胞受刺激时出现的快速而不可逆的电位变化B.在动作电位的去极相,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C.动作电位的大小不随刺激强度和传导距离而改变D.动作电位的传导距离随刺激强度的大小而改变E.不同的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值都相同112.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度接近于:A.钾离子平衡电位的绝对值B.钠离子平衡电位的绝对值C.静息电位绝对值与超射值之和D.静息电位绝对值与超射值之差E.超射值113.有髓神经纤维的传导特点是A.单向传导B.传导速度慢C.衰减性传导D.跳跃式传导E.离子跨膜移动总数多114.下列关于神经细胞兴奋传导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动作电位可沿细胞膜传导到整个细胞B.传导的方式是通过产生局部电流来刺激未兴奋部位,使之也出现动作电位C.动作电位的幅度随传导距离增加而衰减D.传导速度与神经纤维的直径有关E.传导速度与温度有关115.关于有髓神经纤维跳跃式传导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以相邻朗飞氏结间形成局部电流进行传导B.传导速度比无髓神经纤维快得多C.双向传导D.不衰减传导E.离子跨膜移动总数多、耗能多116.局部反应的产生是由于A.阈下刺激使细胞膜超极化B.阈下刺激直接使细胞膜去极化C.膜自身的去极化反应D.阈下刺激直接使细胞膜去极化和膜自身的轻度去极化叠加的结果E.阈下刺激激活大量Na+通道开放所致117.具有局部反应特征的电信号是A.终板电位B.神经纤维动作电位C.神经干动作电位D.锋电位E.后电位118.关于微终板电位的叙述,正确的是A.表现“全或无”特性B.有不应期C.是个别囊泡的自发释放在终板膜上引起的微小的电变化D.是大量囊泡的自发释放在终板膜上引起的较大的电变化E.是神经末梢单个动作电位引起的终板膜上的电变化119.关于终板电位的叙述,正确的是A.只有去极化,不出现超极化B.终板电位的大小与Ach的释放量无关C.终板电位是由Ca2+内流产生的D.有不应期E.是全或无的120.骨骼肌收缩和舒张的基本功能单位是A.肌原纤维B.细肌丝C.肌纤维D.粗肌丝E.肌节121.在体骨骼肌安静时肌节的长度通常约为A.1.5~1.7μmB.2.0~2.2μmC.2.5~2.7μmD.3.0~3.5μmE.4.0~4.2μm122.骨骼肌发生收缩时,能保持长度不变的是:A.明带B.暗带C.H带D.明带和H带E.暗带和H带123.安静时阻碍肌纤蛋白同横桥结合的物质是A.肌钙蛋白B.肌凝蛋白C.肌纤蛋白D.钙调蛋白E.原肌凝蛋白124.骨骼肌细胞中横管的功能是A. Ca2+的贮存库B. Ca2+进出肌纤维的通道C.营养物质进出肌细胞的通道D.将电兴奋传向肌细胞内部E.使Ca2+和肌钙蛋白结合125.肌细胞中的三联管结构指的是A.每个横管及其两侧的肌小节B.每个横管及其两侧的终末池C.横管、纵管和肌质网D.每个纵管及其两侧的横管E.每个纵管及其两侧的肌小节126.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不包括A.电兴奋通过横管系统传向肌细胞的内部B.三联管结构处的信息传递,导致终末池Ca2+释放C.肌浆中的Ca2+与肌钙蛋白结合D.肌浆中的Ca2+浓度迅速降低,导致肌钙蛋白和它所结合的Ca2+解离E.当肌浆中的Ca2+与肌钙蛋白结合后,可触发肌丝滑行127.当神经冲动到达运动神经末梢时,可引起接头前膜的A.钾离子通道开放B.钠离子通道开放C.钙离子通道开放D.氯离子通道开放E.氯离子通道关闭128.兴奋通过神经-肌肉接头时,Ach与受体结合使终板膜A.对Na+、K+通透性增加,发生超级化B.对Na+、K+通透性增加,发生去级化C.对Ca2+、K+通透性增加,发生超级化D.对Ca2+、K+通透性增加,发生去级化E.对Ach通透性增加,发生超级化129.神经-肌肉接头传递中,清除乙酰胆碱的酶是A.磷酸二脂酶B. ATP酶C.腺苷酸环化酶D.胆碱酯酶E.胆碱乙酰化酶130.有机磷农药中毒时,骨骼肌痉挛主要是由于A.Ach释放减少B.Ach释放增加C.胆碱酯酶活性降低D.胆碱酯酶活性增强E.终板膜上的Ach门控通道功能增强131.关于骨骼肌收缩机制,下列哪条是错误的A.引起兴奋-收缩耦联的离子是Ca2+B.细肌丝向粗肌丝滑行C. Ca2+与横桥结合D.横桥与肌纤蛋白结合E.肌节缩短132.在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离子是A. Na+B. K+C. Ca2+D. Cl-E. Mg2+133.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化学递质是A.肾上腺素B.乙酰胆碱C.多巴胺D. 5-羟色胺E.去甲肾上腺素134.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传递的阻断剂是A.阿托品B.胆碱酯酶C.六烃季铵C.四乙基铵E.α-银环蛇毒135.骨骼肌收缩时释放到肌浆中的钙离子被何处的钙泵转运?A.肌膜B.横管C.线粒体膜D.肌浆网膜E.粗面内质网136.神经-骨骼肌接头处兴奋传递的特点不包括A.双向传递B.时间延搁C.1对1的关系D.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E.易受药物的影响137.神经-骨骼肌接头处兴奋传递能够保持1:1的关系,与兴奋所释放的乙酰胆碱能够在多长的时间内被清除有关A.0.5msB.2msC.5msD.10msE.20ms138.肌肉的初长度取决于A.被动张力B.前负荷C.后负荷D.前负荷和后负荷之和E.前负荷和后负荷之差139.关于前负荷的描述,错误的是A.指肌肉收缩前已存在的负荷B.使肌肉在收缩前就处于某种被拉长的状态C.达到最适前负荷后再增加负荷,肌肉收缩力不变D.最适前负荷使肌肉能产生最大的张力E.是影响骨骼肌收缩的主要因素140.关于后负荷的描述,正确的是A.在肌肉开始收缩前遇到的负荷B.能增加肌肉的初长度C.不阻碍收缩时肌肉的缩短D.后负荷与肌肉缩短速度呈正比关系E.适度后负荷作功最佳三、选择题141.在复合收缩时,肌肉的动作电位A.幅值变大B.幅值变小C.发生复合D.仍独立存在E.频率变低142.肌张力最大的收缩是A.等长收缩B.等张收缩C.单收缩D.不完全强直收缩E.完全强直收缩143.后一个刺激落在前一个刺激引起收缩的舒张期内,所引起的复合收缩称为A.等长收缩B.等张收缩C.单收缩D.不完全强直收缩E.完全强直收缩144.短时间的一连串最大刺激作用于肌肉,当相继两次刺激间的时距小于绝对不应期,后一刺激则出现A.一连串单收缩B.一次单收缩C.无收缩反应D.不完全强直收缩E.完全强直收缩145.平滑肌中与Ca2+结合并引起肌丝滑行的蛋白质是A.肌钙蛋白B.肌凝蛋白C.肌纤蛋白D.钙调蛋白E.原肌凝蛋白146.多单位平滑肌的主要特点是A.静息电位不稳定B.具有自律性C.不受外来神经的支配D.不受化学递质的影响E.各细胞活动时各自独立147.平滑肌细胞被刺激时,钙离子来自A.钙调蛋白B.肌钙蛋白C.肌浆网D.细胞外液E.肌浆网和细胞外液148.下列哪项不是平滑肌的特性A.横桥激活的机制需要较长时间B.细肌丝中含有肌钙蛋白C.活动所受的调控多种多样D.肌浆网不发达E.肌丝结构不像骨骼肌那样整齐、规律和有序B型题A.脂质B.糖类C.蛋白质D.糖脂E.胆固醇149.功能活跃的细胞膜组成中,占重量百分比最多的是150.在细胞组成中,分子数最多的是151.在质膜中含量约为2%~10%的物质是152.在膜结构中主要起屏障作用的是A.单纯扩散B.经通道易化扩散C.原发性主动转运D. 继发行主动转运E.出胞153.Na+、K+逆浓度差的跨膜离子移动是属于154.安静时细胞膜内K+向膜外移动是通过155.氧由肺泡进入血液是156.内分泌腺分泌激素属于157.甲状腺细胞的聚碘作用A.受体B.G-蛋白C.二酰甘油(DG)D.肾上腺素E.磷脂酶C158.可以起第二信使作用的物质是159.可以起第一信使作用的物质是160.属于膜效应器酶的是161.在一定条件下能激活膜效应器酶的物质是A.5倍B.10倍C.15倍D.30倍E.60倍162.以肌细胞为例,正常时膜外的Na+浓度约为膜内浓度的163.以神经细胞为例,正常时膜内的K+浓度约为膜外浓度的A.K+B.Na+C.Ca2+D.Mg2+E.Cl-164.细胞膜在安静时通透性最大的离子是165.在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离子是166.能与钙调蛋白结合的是A.极化B.去极化C.反极化D.复极化E.超极化167.细胞膜内电位负值(绝对值)增大,称为168.细胞受刺激而兴奋时,膜内电位负值(绝对值)减小,称为169.动作电位产生过程中,K+离子外流引起170.安静时细胞膜两侧所保持的内负外正的状态,称为A.K+外流B.Na+内流C.Ca2+内流D.K+平衡电位E.Na+平衡电位三、选择题171.神经纤维动作电位所能达到的超射值接近于172.可兴奋细胞静息电位的数值接近于173.神经纤维峰电位上升支的形成是由于174.神经纤维峰电位下降支的形成是由于A.阈电位B.峰电位C.负后电位D.正后电位E.局部电位175.可兴奋细胞受刺激后,首先可出现的是176.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组成是177.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复极相K+外流至膜外,可暂时阻碍K+进一步外流,结果形成178.生电性钠泵可使膜暂时发生超极化,出现A.阿托品B.河豚毒C.美洲箭毒D.四乙基铵E.六烃季铵179.选择性阻断Na+通道的物质是180.选择性阻断K+通道的物质是181.能阻断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传递的物质是A.一连串单收缩B.一次单收缩C.无收缩反应D.不完全强直收缩E.完全强直收缩182.当连续刺激的时距短于单收缩的收缩期时,肌肉出现183.当连续刺激的时距大于单收缩的时程时,肌肉出现184.肌肉受到一次阈下刺激时,出现185.肌肉受到一次阈上刺激时,出现186.正常体内骨骼肌收缩几乎都属于A.肌钙蛋白B.肌凝蛋白C.肌纤蛋白D.钙调蛋白E.原肌凝蛋白187.组成粗肌丝的蛋白质分子主要是188.能和横桥呈可逆性结合的蛋白质分子是189.构成细肌丝主干的蛋白质分子是190.在骨骼肌中能与Ca2+结合的蛋白质分子是191.在安静时阻碍横桥与收缩蛋白结合的蛋白质分子是A.阈电位B.阈强度C.动作电位A.静息电位B.局部电位192.判断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通常是用193.用膜本身去极化的临界值来描述动作电位产生条件的是194.细胞兴奋的标志是产生195.终板电位是A.肌原纤维B.肌节C.明带D.暗带E.H带196.肌肉收缩和舒张的最基本单位是197.肌肉收缩时,长度无变化的是A.前负荷B.后负荷C.肌肉收缩能力D.前负荷和后负荷之和E.前负荷和后负荷之差198.肌肉的初长度取决于199.肌肉内蛋白质或横桥功能特性的变化,能影响X型题200.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膜主要有脂质、蛋白质等组成B.在膜的脂质中以磷脂类为主,其次是胆固醇及少量的鞘脂类C.膜脂质都是一些双嗜性分子D.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及含量越多,其功能越复杂E.脂质双分子层包含的自由能最高,故最为稳定201.对于细胞膜来说,正确的是A.细胞膜是一个具有特殊结构和功能的半透性膜B.细胞膜中镶嵌着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C.细胞膜是细胞和它所处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必经场所D.细胞膜是细胞外的各种刺激影响细胞功能活动的必由途径E.大分子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也能通过细胞膜202.对单纯扩散速度有影响的因素是A.膜通道的激活B.膜对该物质的通透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