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题11 化学实验基础答案

专题11 化学实验基础答案

1.【答案】B
停止加热,在氢气的氛围中冷却,等待W冷却后再关闭活塞K,C错误;D.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制备氯气的反应需要加热,而启普发生器不能加热,所以不能用于该反应,D错误。

答案选B。

【名师点睛】该题通过氢气的制备以及性质检验考查学生的化学实验基本素养,明确实验原理和相关物质的性质是解答的关键,注意化学实验的考查今后仍然是以常见仪器的选用、实验基本操作为中心,通过是什么、为什么和怎样做重点考查实验基本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及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答案】A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本题的难度不大,注意利用反应的实质,有无杂质对实验的干扰,进行分析判断,如本题的D选项,甲烷和氯气反应是取代反应,除有氯甲烷的生成外,还有HCl的生成,从而得出混合气体能使湿润石蕊试纸变红的原因是产生了HCl,体现考生对平时基础知识的积累的程度。

3.【答案】C
氧化剂,被还原,故B说法正确;C、碳酸氢铵受热分解,NH4HCO3NH3↑+CO2↑+H2O,氨气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而不是碳酸氢铵缘故,故C说法错误;D、产生黄色沉淀,说明生成AgI,AgI和AgCl形式相同,因此溶度积小的更易沉淀,即
K sp(AgCl)>K sp(AgI),故D说法正确。

【名师点睛】考查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本题的难度不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的能力,体现了化学素养。

4.【答案】B
【解析】A.最大刻度到尖嘴部分还容纳有盐酸,所以滴定管中盐酸体积大于20.00 mL,故A错误;B.碘易溶于酒精,可用酒精清洗碘,又由于酒精与水互溶,再用水清洗即可洗净,故B正确;C.湿润pH试纸相当于稀释溶液,会造成醋酸钠溶液pH偏低,故C 错误;D.容量瓶是定容容器,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KMnO4固体,故D错误。

答案选B。

【名师点睛】考查实验基本操作的评价,涉及酸式滴定管的结构、碘的物理性质、pH试纸的使用和盐类水解及溶液的配制操作等,易错点为选项C,使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溶液pH,水稀释了被测溶液,如果溶液为中性则没有影响,如果溶液显酸性,则pH测定值偏大,如果显碱性,测定值偏小,即使用湿润的pH试纸测溶液pH的操作不规范,测试结果可能有误差;另外滴定管的0刻度在上方,最大刻度在下方,但最大刻度到尖嘴部分仍有一定的体积无法确定,容易忽视。

5.【答案】D
体是还原产物,C正确; D、由于空气中含有氧气,因此红热的木炭可能与氧气反应产生了CO2,且③中木炭和浓硝酸并没有接触,因此不能说明木炭一定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D错误。

答案选D。

【名师点睛】这是一组探究性题型,明确浓硝酸的性质,例如浓硝酸的挥发性、不稳定性和强氧化性等是解答的关键。

解题时需要将题目中产生红棕色气体NO2的两种可能性综合分析,另外还需要注意反应在空气中进行,因此就必须考虑空气中氧气对实验的干扰。

平时复习要掌握信息的提取能力,突出知识迁移的能力。

6.【答案】D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评价,为高频考点,涉及物质的分离、提纯与鉴别及物质的制备等知识点,明确实验基本操作方法、物质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注意C项重结晶法提纯苯甲酸的步骤。

7.【答案】B
【解析】A.铜和稀硫酸不反应,A错误;B.二氧化硫可使品红溶液褪色,B正确;C.二氧化硫密度比空气大,应将进气管伸到瓶底,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错误;D.二氧化硫在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中溶解度很小,不可用于吸收尾气,D错误。

【名师点睛】本题以二氧化硫的制备、性质验证、收集及尾气处理为背景,考查学生对常见气体的制备的实验装置图的识别、实验原理的理解、实验基本操作的认识和实验条件的控制等方面知识的掌握水平和应用能力。

解题时首先要明确实验目的,再全面分析必需的试剂和仪器、合理的实验装置、规范的实验操作、科学的条件控制,有些实验还需要从绿色环保等方面进行分析
、8.【答案】B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了苯酚与浓溴水反应的性质实验、亚硫酸钠变质程度定性探究实验、蔗糖水解程度的定性检验实验及未知溶液的定性探究实验,A实验还考查了学生对相似相溶原理的认识。

4个实验中,实验现象都是正确的。

A、C两实验都是课本上的重要实验,因操作不正确导致实验结论不正确。

D实验只是实验结论错误,要求学生能知道有多种相似的溶液具有相似的性质。

解题时要首先分析实验操作所蕴含的实验原理及可能的干扰因素,然后明确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最后根据实验现象推理形成实验结论,思维要发散开,要考虑到多种可能性结论。

9.【答案】D
10.【答案】C
【解析】A.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浓氨水受热发生分解生成氨气,所以利用图甲装置可快速制取氨气,所以A是正确的;B.乙醇易溶于水,乙酸乙酯不溶于饱和碳酸钠溶液,所以可以利用图乙装置,乙醇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分离CH3CH2OH和CH3COOC2H5混合液,B正确;C.乙醇和浓硫酸混合加热到170℃时发生反应,生成乙烯,但是如果加热到140℃,生成的是乙醚。

图丙装置中缺少温度计控制反应温度,C不正确;D.浓硫酸可使蔗糖脱水碳化,这个过程放出大量的热,碳被浓硫酸氧化生成二氧化碳,浓硫酸被还原为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可使品红溶液褪色,可使酸性高锰钾溶液褪色。

所以利用图丁装置,可说明浓H2SO4具有脱水性、强氧化性,SO2具有漂白性、还原性,D正确。

11.【答案】C
12.【答案】B
【解析】加热氯酸钾、二氧化锰生成氧气,故A正确;氧气密度大于空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B错误;过滤法分离固液混合物,故C正确;蒸发结晶法制取KCl晶体,故D 正确。

13.【答案】D
14.【答案】B
【解析】A、甲装置制备SO2,发生Cu+2H2SO4(浓) CuSO4+SO2↑+2H2O,能够实现实验目的,故A错误;B、利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强氧化性,把SO2氧化成SO42-,体现SO2的还原性,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B正确;C、发生2Fe3++SO2+2H2O=2Fe2++SO42-+4H+,SO2表现还原性,能够实现实验目的,故C错误;D、生成淡黄色物质S,SO2中S的化合价降低,体现SO2氧化性,能够实现实验目的,故D错误。

15.【答案】A
16.【答案】B
【解析】A、钾能与乙醇反应,有关保存在煤油中,A错误;B、常温下铁在浓硫酸中钝化,常温下浓硫酸可存放在铁质容器中,B正确;C、氢氧化钠能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水,NaOH溶液应该保存在橡皮塞的试剂瓶中,C错误;D、铁离子能氧化金属铁生成亚铁离子,FeCl3溶液中不能加入少量还原铁粉存放,应该加入适量盐酸防止水解,D错误,答案选B。

点睛:明确相关化学试剂的性质是解答的关键,关于药品的存放需要注意:(1)按酸碱性及氧化性选择瓶塞:①玻璃塞:一般试剂可用玻璃塞,但碱及碱性物质的存放需用软木塞或橡皮塞。

②橡皮塞:强氧化性物质(如KMnO4、Br2、H2O2、浓H2SO4、浓HNO3等)及有机物(如苯、四氯化碳、汽油等)存放不可用橡皮塞。

(2)按稳定性选择瓶子的颜色:
①无色瓶子:存放一般试剂。

②棕色瓶子:存放见光或受热易分解的药品,并置于阴凉
处,如HNO3、AgNO3、卤化银、氯水、溴水、碘水等。

17.【答案】B
【解析】A、发生2Fe3++Cu=Cu2++2Fe2+,体现Fe3+的氧化性强于Cu2+,故A错误;B、根据现象,发生2Mg+CO22MgO+C,故B正确;C、利用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强氧化性,把SO2氧化成SO42-,体现SO2的还原性,故C错误;D、还原性:Fe2+>Br-,加入适量氯水,先氧化成Fe2+,因此不能用氯水除去FeCl2中FeBr2,故D错误。

18.【答案】B
Fe ——4HNO 3——Fe(NO 3)3,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05mol ,Fe 的物质的量为: =0.015mol ,故Fe 过量,反应生成的Fe 3+会与剩余的Fe 反应生成Fe 2+
,故最后溶液中有Fe 3+和Fe 2+,选项D 错误。

答案选B 。

0.8456/g g mol。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