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编制依据1.1 GB50300-200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1.2 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1.3《昌江核电工程技术规格书》2 工程概况2.1 WX厂房为满足预应力施工的需要,施工图纸将WX厂房部分区域设为二次浇灌。
根据预应力施工的准备条件,在筒体两个扶壁柱范围需留出长16m、宽 2.5m (筒体切线偏移2.5m),即可满足水平预应力(穿束、张拉、灌浆)施工需要,因此,为减轻后期工程施工的压力,将WX厂房分为两个阶段施工,即:预应力施工前将预应力张拉区以外的结构先施工;待水平预应力张拉完成后,再施工剩下的区域。
WX分别存在于KX、LX、8NR、8NL厂房中, LX与8NR、8NL已封顶, KX主体正在施工,先施工LX过渡区和8NR、8NL厂房过渡区域,再施工KX厂房所在的过渡区域,共三个施工区,见附图一。
2.2 LX厂房过渡区楼板标高有-4.15 m、-3.7 m、-0.05 m、3.75 m、11.45 m、24.0 m、26.8m; KX厂房过渡区楼板主要标高有-3.4 m、±0.00m、6.00m、10.0m、14.5m、21.2m;8NR、8NL过渡区楼板标高有-0.05、3.75m、5.95m、7.450m、9.950、11.45、13.1m、21.9m;过渡区域楼板主要有450、550、600、800、1000mm厚,墙体有500、600、800、1000mm厚,柱子截面尺寸700×400mm。
RC筒体水平预应力钢束导管的凹凸段预留有排气孔、排水孔和注浆孔,这些预留孔在预应力灌浆时需连接相关导管及施工设备,WX区主体先施工后有可能被隔墙或楼板结构所挡住或距这些结构太近,影响操作,结构施工时若出现此类情况应作特殊处理。
3 施工准备3.1 技术准备3.1.1 WX厂房所在的电气厂房、燃料厂房、核辅助厂房,其该施工区域施工图纸分别在LX、KX、8NR、8NL子项的相关图册中,由于跨越时间长,必须将相关的施工图纸、变更或修改单、联系单等全面清点、熟悉并审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并请设计明确。
3.1.2 按照进度计划中各工序的开工时间,原材料的采购,半成品的提制、钢筋等加工计划。
3.1.3 编制质量计划并报送监理设置质量控制点,做好主要工序施工技术、安全技术交底的准备工作。
3.2 材料准备3.2.1 工程用材料:所用各种材料应严格按编制的物项采购技术规格书和月材料需用计划中的要求进行采购。
进场材料应有质量保证书,材料进场后按规定进行现场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3.2.2 施工用材料:周转工具及材料齐全,利用相应子项的屋面作为堆场,堆放整齐,不得集中堆放。
过渡区二次浇灌墙大部分受预留的钢筋和墙体很短影响,楼板承重架采用碗扣脚手架或扣件钢管脚手架,施工所用周转材料如钢管、扣件、模板、木枋、跳板等应提前组织到位,保障供应,满足施工所需。
3.2.3 施工用辅助材料如钢筋垫块、预制混凝土垫块运进现场后,应分规格进行妥善保管,以防丢失。
3.2.4 过渡区域砼强度等级按图纸要求为C40级。
3.2.5 将止水带与筒体连接处的预留插筋凿出,并调整好钢筋的位置。
筒体预埋的排水管、排气管、补浆孔等需封闭好,并标识。
墙体、楼板施工前,先将砼施工缝进行凿毛处理。
3.3 人员准备:进场人员进行三级安全教育、质保培训,并持证上岗。
劳动力计划及责任见表1:4 施工部署4.1 施工层划分LX过渡区-7.00~-3.7(-4.6)m墙体划分为一施工层,-4.15(-3.7)m楼板划分为一施工层,-4.15(-3.7)m~-0.5m墙划分为一施工层,-0.05m楼板划分为一施工层,-0.05~3.45m墙体划分为一施工层,3.75m楼板划分为一施工层,3.75~6.95m墙体划分为一施工层,6.95~11.00m墙体划分为一施工层,11.45m楼板划分为一施工层,11.45~15.0m墙体划分为一施工层,15.45m楼板划分为一施工层,15.45~23.7m墙体划分为一施工层,24.5m楼板划分为一施工层,24.5~26.0墙体划分为一施工层,26.80m屋面板划分为一施工层。
KX过渡区-7.00~-3.9m墙体及柱划分为一施工层,-3.4m楼板划分为一施工层,-3.40~-0.6m墙体及柱划分为一施工层,±0.00m楼板划分为一施工层,±0.00~5.00m墙体及柱划分为一施工层,6.00m楼板划分为一施工层,6.00~9.4(9.5)m墙体划分为一施工层,10.0(11.0)m楼板划分为一施工层,10.0(11.0)~13.9m墙体划分为一施工层,14.5m楼板划分为一施工层,14.5~20.8m墙体划分为一施工层,21.2m屋面板划分为一施工层。
8NR、8NL过渡区-0.5m楼板划分为一施工层,-0.5~3.20m墙体划分为一施工层,3.75m楼板划分为一施工层,3.75~5.40(6.90)m墙体划分为一施工层,5.95m、7.450m楼板划分为一施工层,5.95~9.4(10.9、12.55)m划分为一施工层,9.950、11.45、13.1m楼板划分为一施工层,9.95(11.45、13.1)m~20.9(12.55)m墙划分为一施工层,21.9m楼板划分为一施工层。
考虑到分散施工材料及工具挪位不便,必要时同一段的楼板和墙同时施工。
4.2 施工段划分各厂房又分为两个施工段,第一施工段为此次浇灌的区域、第二施工段为预应力施工所占用的区域见附图二。
4.3 施工工艺流程墙体施工工艺流程:施工缝处理→定位验线→墙体钢筋绑扎→预埋件安装→模板支设→隐蔽验收→混凝土浇筑→养护→模板拆除。
楼板施工工艺流程:下层墙体施工缝处理→承重脚手架搭设→底模安装→放线→底面埋件安装→楼板钢筋绑扎→其他埋件安装→侧面模板支设→隐蔽验收→混凝土浇注→养护→模板拆除4.4 材料运输WX厂房所有材料运输主要利用1#及3#塔吊垂直运输和人工水平运输,将材料分布至所用地点。
5 主要施工方法5.1 钢筋工程钢筋施工流程为:施工准备→钢筋制作→钢筋运输→钢筋绑扎→检查验收5.1.1 绑扎工具:钢筋钩、撬棍、倒链、管钳、石笔等。
材料:钢筋、套筒、绑扎丝、水泥砂浆垫块等。
5.1.2 墙体钢筋绑扎——墙体钢筋绑扎顺序:预留钢筋矫正→墙体预留插筋长度范围以内的水平钢筋绑扎→立筋绑扎→其余水平钢筋绑扎→墙拉结筋、洞口加筋绑扎→钢筋工程隐蔽验收。
——过渡区域钢筋接接头是在第一次砼施工留出的,并已进行防腐处理,施工之前将钢筋表面防腐物清理干净,及弯曲的钢筋进行调直,再进行施工。
——墙体钢筋应在楼板混凝土浇筑后、模板安装前进行绑扎。
绑扎前必须依据墙体轴线和边线仔细核对钢筋的位置,不符合要求的进行调整,以确保墙体钢筋位置准确,调整时必须控制搭接筋弯折坡度不大于1:6。
——预留钢筋矫正完毕后,即进行墙体预留插筋长度范围以内的水平钢筋绑扎,然后进行墙立筋绑扎,立筋一次绑扎高度按层高进行,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另行确定。
立筋固定可采用在绑扎高度方向靠上部位,用φ48×3.5mm钢管设置定位横梁,每根立筋均应绑扎在定位横梁上,以确保钢筋成型后的整体位置正确。
立筋绑扎完成后,即进行其余水平钢筋绑扎,最后进行墙拉结筋、洞口加筋绑扎及混凝土保护层垫块的挂放,垫块数量每平米不少于1个。
——注意墙体插筋与楼板网片筋的安装顺序,避免出现插筋施工因难的现象,另需注意KX过渡区、LX过渡区、8NL过渡区与8NR过渡区相交处墙体、楼板钢筋的安装,以防钢筋遗漏。
——墙体钢筋连接:墙体钢筋与楼板插筋间的连接,当预留插筋与上层墙体钢筋直径相同时,优先采用剥肋滚轧直螺纹连接接头,或采用冷挤压套筒连接接头,具体操作详见《钢筋剥肋滚轧直螺纹接头工作程序》和《钢筋冷挤压套筒接头施工工作程序》。
在接头前将污染物去除后方可进行连接。
当直径不同时,采用搭接连接。
接头的搭接长度、接头位置及同一截面接头百分率必须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详见下表。
表3 钢筋锚固长度La、搭接及错开长度表每500个接头为一检验批,每批抽检3个,如有一个试件不合格,应再取6个试件进行复检,连接接头的抗拉强度应符合JGJ107-2003《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中要求。
——现场钢筋连接时用扳手拧紧,拧矩用力矩扳手进行检查,扳手响3下,或者钢筋直径D≤25mm时力矩值达到230N.m;28mm≤D≤32mm时力矩值达到300N.m为合格。
外观检查时连接头套筒每端外露的完整丝扣数不超过2扣为合格。
钢筋验收检查:墙体钢筋绑扎完成后,及时通知质检、监理验收,以便进行下道工序。
钢筋绑扎允许偏差见表4。
表4 钢筋骨架绑扎检查允许偏差表——楼板钢筋绑扎顺序:板底层钢筋位置划线→放置保护层垫块→底层钢筋绑扎→钢筋支架或钢筋撑脚安装→上层钢筋绑扎→拉筋、预留插筋绑扎→钢筋工程隐蔽验收。
——楼板钢筋绑扎前,楼板底模上根据钢筋施工图纸划出底层钢筋位置线,然后按线摆放钢筋,底层钢筋网片施工完毕后,按要求垫好底板混凝土保护层垫块,保证板的保护层厚度,垫块数量每平米不少于2个,然后进行钢筋撑脚或支撑架的安装。
当板厚h=300mm时上、下层钢筋网片间设置C12mm钢筋撑脚,按@1×1m梅花形布置。
当板厚≥500mm时,上下层钢筋网片间设置钢筋支架及剪刀撑,支撑架根据上层钢筋规格、数量及层间高度,采用C16钢筋焊接制作,沿底板按间距为@2.0m通长设置,支撑架高度为底板上下层网片钢筋间的净距,每排相邻的钢筋支撑架间用剪刀撑连接,剪刀撑一般选用C16mm钢筋,按@1.5 m梅花形布置。
支撑架安装好后,绑扎上层钢筋网片,上层钢筋位置以与下层钢筋网片对齐为准。
上层钢筋绑扎完毕后,即进行拉筋、预留插筋绑扎。
——楼板钢筋接头:当直径D≥25mm优先采用剥肋滚轧直螺纹连接接头,当直径D<25mm时,宜采用冷挤压连接或搭接连接。
绑扎接头的锚固长度、搭接长度及错开长度与墙体相同,楼板钢筋机械连接的检查方法也与墙体相同。
5.1.4 预留孔洞处钢筋处理当钢筋遇洞口时,洞口宽度≤300mm时,钢筋绕过洞口不切断;当洞口宽度大于300时,除图中注明者外,钢筋采取现场气割的方法将洞口钢筋切断,并按设计图纸要求进行洞口加筋;若遇较大孔洞时,钢筋在配料时断开,并按设计图纸要求进行洞口加筋。
5.1.5 二次浇灌墙体预留钢筋处理预应力张拉二次浇灌楼板及墙体按要求先预留钢筋头,为防止因混凝土浇筑而使预留钢筋移位,应采取用临时钢筋绑扎固定或用钢筋支撑固定的方法,以保证其位置准确。
——预应力导管排气孔、排水孔、补浆孔与结构发生矛盾的特殊处理办法:水平预应力钢束导管上预留的排气孔、排水孔、补浆孔若被过渡区提前施工部分的隔墙或楼板结构挡住或距这些结构距离小于300mm时,采用在过渡区结构楼板上预留出二次浇灌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