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语文学科课程纲要第三模块(主题)本册教科书“阅读鉴赏”部分所选的课文,有中外小说,古代诗歌,古代议论性及科普说明文。
“表达交流”中的写作部分主要训练议论文的写作,口语交际专题为讨论。
“梳理探究”设计的专题为:交际中的口语应用,文学作品中的个性化解读,语文学习的自我评价。
“名著导读”介绍了曹雪芹的《红楼梦》和巴尔扎克的《高老头》。
一、课标要求对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必修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达到以下几点要求:1、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
2、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
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更具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3、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4、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和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诵读古代实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5、在表达和交流活动中,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6、书面表达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想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
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
7、进一步提高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
8、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
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
45分钟能写800字左右的文章。
课外练笔不少于2万字。
9、注意口语的特点,能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和交际目的,恰当地进行表达。
借助语调和语气、表情和手势,增强口语交际的效果。
10、学会演讲,做到观点鲜明,材料充分、生动,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力求有个性和风度。
在讨论或辩论中积极主动地发言,恰当地应对和辩驳。
朗读文学作品,能准确把握作品内容,传达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感情倾向,具有一定的感染力。
二、学习目标(一)、小说单元学习目标:1、从分析小说的环境、情节、人物三个要素入手,学习鉴赏小说的方法。
2、欣赏小说的人物形象。
注意人物的成长变化、人物的性格的形成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3、熟悉每篇小说的故事情节,从故事情节与矛盾冲突的发展中全面把握人物性格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祥林嫂、桑地亚哥,他们的性格都是在一系列的事件中,一个个的矛盾冲突中表现出来的。
4、品味小说语言,要注意品味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同时把握不同作家的不同的语言叙述风格。
5、学习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等刻画人物的方法,尤其要注意侧面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6、全面深入地理解小说的主题。
(二)、古典诗歌单元学习目标:1、了解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的生平及创作成就,初步领略四位大诗人不同的艺术风格。
2、了解唐诗的基本特征及主要的表现手法,了解作品的相关背景,便于分析理解作品。
3、阅读鉴赏的重点是熟读并背诵诗歌原文,仔细品味诗中的意境,领会古人的独特审美情趣,在鉴赏中提高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旨趣的感悟能力。
(三)、古代议论性散文单元学习目标:1、识记积累重要词语和特殊句式。
2、鉴赏学习文章的论证艺术。
3、注意训练质疑解难的能力。
4、认真诵读,通过诵读体会议论文散文的语言妙处。
5、体会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提高自身修养。
(四)、科普说明文单元学习目标:1、培养筛选整合文章关键信息的能力。
2、体会文艺性说明文语言科学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特点,培养鉴赏科普语言特殊美感的能力。
3、感受科学家在探求真理中所表现的人格魅力,激发探求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科学趣味和科学精神。
三、学习评价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学习评价要以课程目标作为评价的基准,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不同兴趣、不同表现和不同学习需要。
根据当前“评价主体多元化”的理念和方向,开展学生自我评价,鼓励同伴、家长参与评价,激发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热情,便于教师发现学生学生学习上的优势和不足,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所教内容,采用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还可以采用同步检测、单元检测、模块考试等方式来评价,以提高评价效率,达到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四、学习资源1.音像资源:录音带,视频、音频材料。
2.书本资料:⑴课本,教辅资料。
⑵参考书目:①《红楼梦》②《高老头》③《鲁迅全集》④《老人与海》⑤《李太白全集》⑥《白氏长庆集》⑦《孟子》⑧《昌黎先生集》4 多思善想(作文) 1《表达交流--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并掌握多角度立论后选取最佳角度的方法,形成相应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材料的揣摩,了解多角度立论后选取最佳角度的方法;通过对文中有关延伸性思考题的研讨,初步掌握方法的运用;通过课堂迁移训练和课外作业形成和巩固这些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形成优秀的思维品质。
【重点与难点】从多个角度中选取最佳角度和围绕题目作多角度分析思考。
【学习过程】一、情景创设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多层次的、多侧面的,而我们认识事物也可以有正面、反面、侧面等不同的角度。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所以我们对同一事物、同一问题就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和认识。
例如对于项羽这个历史人物,历来就有不同的看法和评价。
司马迁认为项羽“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充分肯定了项羽的成就;李清照也对项羽作了充分肯定:“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而毛泽东同志则批评项羽沽名钓誉,他在七律诗《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说我们“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温故知新,根据教材“话题探讨”中“滥竽充数”的例子进行多角度的思考,主要有哪些角度呢?二、讨论思考讨论后,小结并明确:正面思考:批评南郭先生不懂装懂。
侧面思考:批评齐宣王的“大锅饭”制度,给滥竽充数者有机可乘;表扬齐湣王不墨守先王之法,厉行改革,使无能者无藏身之地。
反面思考:南郭先生最后逃走,没有继续硬占位子,还算有点自知之明。
从人物角度方面分析:南郭先生:不求上进,弄虚作假。
齐宣王:大锅饭制度,在上面听,不联系群众。
齐湣王:不墨守成规,锐意改革,能够深入群众。
队长:失职,不注重管理,用人不当。
队友:应帮助南郭先生,发挥集体主义、团队精神。
三、方法导引根据讨论的情况和小结,思考一下:对一个事物或材料作多角度思考主要有哪些角度呢?思考讨论后总结如下:1、一个事物或材料,至少可以从“正面”(肯定)和“反面”(否定)两个角度去审视;2、多人或多物的材料,有几“人”或几“物”就有几个审视角度;3、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因”,就有几个审视角度;4、一个事件,针对不同的背景、写作目的,审视的角度就不同。
四、课堂训练1、阅读课后《写作练习》训练二,根据下面的材料,思考写作角度。
提示:我们先把材料内容分解成几个小问题去分析、理解,就不难把握这段文字的含义,不妨设立几个问题入手。
思考讨论解决:泰勒斯观望星辰的目的是什么?探索宇宙的奥秘,进行自己的研究。
他为什么会掉进坑里?只顾钻研,一心探索,没看脚下。
假如他既看天空又顾脚下该怎样?不会掉进坑里,也不会得出“明天有雨”的结论。
由此可以确立这样的观点:目中无“坑”恰恰是心中有“星”的表现;而唯有这样的“痴迷”才能成就大事……2、根据下边材料,联系实际,运用辩证思维,看能提炼出几个观点。
在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地神盖娅的儿子安泰在和敌人赫拉克勒斯格斗时,只要脚不离大地,便可源源不断地从母亲那里汲取力量,击败任何强大敌手。
但不幸的是,这个奥秘被对手发现,安泰被诱骗到空中,离开大地的安泰因得不到能量而被扼死。
(提示:从三个人物入手。
)从安泰角度分析,失败是因为离开了大地母亲,失去力量的来源。
据此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⑴个人只有紧紧依靠集体,才能有所作为;⑵党只有紧密依靠群众,才能立于不败之地;⑶决定问题不能盲目行动,必须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⑷时刻不忘中国母亲的栽培。
从母亲的角度分析,可以提炼出:⑸适当给予是必要的,但重要是培养孩子自立的能力;⑹让“安泰”们早些独立;⑺看起来是爱,其实是害。
从敌人赫拉克勒斯的角度分析:⑻知己知彼,百战不殆:⑼出奇才能制胜;⑽要讲究方法。
如果运用求异思维,进行假设推理,假如安泰知道自己离开母亲便失去力量,他就不会被对手骗到空中,由此可以提炼出:⑴要有自知之明,才能无往而不胜;⑵做什么事要扬长避短,方能百战百胜;⑶要不断完善自我。
五、迁移延伸选择最佳角度立意训练:一个题目或材料虽然常常可以从多个角度立意,但并不是每个角度都可以写出好文章的。
原因在于:1、我们并不是对每个角度所涉及对内容都是熟悉的。
2、有些角度很一般,写出的文章难免人云亦云,平平淡淡。
另外,有些材料本身就有鲜明的情感价值趋向,并不能多角度地多向立意。
那么,选择议论角度的要领有哪些呢?写作应选取的角度是:1、题目或训练要求限定的角度。
2、能触及题目或材料主旨的角度。
3、有时代感、针对性的角度。
4、具有新颖性的角度。
5、最适合自己的角度。
(最能发挥自己水平的角度。
)六、活动探究1、根据下面材料,作多角度立意后选择最佳角度训练。
19世纪法国著名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一生写了104部科幻小说。
当初他的第一部科幻小说《气球上的星期五》接连被15家出版社退回。
他当时既痛苦又气愤,打算将稿子付之一炬。
他妻子夺过书稿,给他以鼓励。
于是他尝试着走进第16家出版社。
经理赫哲尔阅读后,当即表示同意出版,还与儒勒.凡尔纳签订了为期20年的写作出版合同。
这则材料叙述时没有一定的中心,属于开发性材料,分析材料中人物、人物关系、故事的不同侧面,可以从不同角度得出结论:角度立论凡尔纳1、成功在于不懈努力妻子2、鼓励给人信心促人成功赫哲尔3、从事一项事业需要胆识凡尔纳与赫哲尔4、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凡尔纳与赫哲尔5、伟人背后总有无名英雄辨析:以上立意都是正确的,下一步就是选取最佳立意。
总体分析可以得出,1、2、4、5立论比较一般,很多人都容易选这几个角度来写,3立论深刻新颖,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