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有效教学策略,构建和谐物理课堂
作者简介:宋振平(1969.6-),男,汉族,河北承德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物理教学。
摘要:实施有效教学、构建和谐课堂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大势所趋。
本文论述了实施有效教学、构建和谐课堂的策略:创设情景、激发兴趣策略,课堂教学民主、和谐化策略,教师指导过程化策略,结果评价策略。
关键词:物理;有效教学;策略
初中物理课程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体实现。
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老师和学生都不满意,学生们说:“老师上课讲的内容枯燥乏味,我们一点也不感兴趣。
”面对学生们的抱怨,老师也道出了自己的苦水:“每天我精力充沛地上学校,回家时却累得半死。
我曾经在课堂上试着对全部的学生一视同仁,可是我很快发现我的意识并不能控制自己的态度。
我就受不了那些调皮捣蛋的、目中无人的学生。
我想他们也需要引导,可是我感到我对他们无能为力。
”学生们和老师们的话,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同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是有效的?那么,我们究竟如何去实施呢?根据这几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提高物理教学有效性,实现和谐的课堂有以下几点策略:
一、对有效教学的认识
有效教学理论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
它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
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其内涵及标准,广泛认可的观点为“三高”教学,即用最少时间取得最大效果的高效率教学;让学生有较多得益的高效益教学;能在师生心理、人格、思维、情感等方面能产生了深刻的变化,使原来的课堂从“知识课堂”走向“生命课堂”,从“独白”走向“对话”,从“封闭”走向“开放”,从“预设”走向“生成”。
二、实施有效教学、构建和谐课堂的策略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策略
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往往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被充分激发起来有关。
①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创设物理情境。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利用生活实例创设情境,将物理概念、规律还原到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中,就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唤起学生原有的认知与生活体验。
②利用实验,创设物理情境。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不仅能让学生感知物理学规律,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适当而巧妙地运用实验手段来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实验环境中,发表看法,参与讨论,对提高教学效果会有极大的帮助。
③利用各种图形图象,创设物理情景。
美国科学家蒂恩说:“如果一个特定的问题可以转化为一个图形,
那么,思想就整体地把握了问题,并能创造性地思索问题的解法。
”在物理教学中,图形常常被用于创设物理情景,经常应用的有示意图、矢量图和模型图等。
2.课堂教学民主、和谐化策略
物理教育需要建立一种人格平等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强调课堂必须成为师生互动的动态场景,让知识在互动交流中不断生成,同时教学过程应当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尊重的话语送给每一位学生、把温馨的微笑洒向每一位学生,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
用这种平等新型的良好师生关系让课堂飘溢轻松、和谐和愉悦,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互动中来。
我们要善于培植学生的兴奋点,要用教学的智慧、科学的评价去捕捉、点击学生能够兴奋、愿意兴奋的关键点,来激发引导他们参与问题的讨论、争辩、探索。
在动态的课堂学习、探究和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随时对同伴、同组或对老师提出自己的疑问,进而在第一时间内消除学习中的障碍。
在学习了“固体压强等于压力除以受力面积”以后,有的同学提出这样的疑问:压力是否就是重力?有何联系?面对这样的质疑,教师应该意识到学生已把压力与重力混为一谈。
此时,教师要让学生画出生活中各种情形的压力,让学生与自己对问互答,通过引导,解决疑问,这样就营造了和谐的学习气氛。
让学生享受学习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动力,让老师的赞扬成为学生再学习的“加油站”。
3.教师指导过程化策略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新课程探究性教学中提倡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但这种放手绝对不是放羊式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具有会学的能力。
怎样指导学生的学习呢?
①信息资料的收集方法
告诉学生信息的获得途径可以是查阅资料、采样测量、实验操作、数据处理、结果讨论、综合分析、观察、体验、访问调查、回忆实验等,并交给学生工具书和现代网络技术的使用方法。
如“重力”一节,教师可以这样指导学生收集资料,内容如:影像类——神州系列飞船遨游太空、通信卫星绕地球、航空站内宇航员的工作、生活情况;图片类——太空搭载的农作物实验的生长,如西红柿、青椒、水稻;文字类——学生将和失重、超重有关的信息资料整理成材料。
②指导学生领会例题编排意图,掌握学习方法。
中学物理教材中,新知识的公式教学基本上都有相应的例题,教学时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指导学生掌握自学例题的方法。
如教材中很多例题的教学不是一步到位,而是分层逐步呈现解题过程,学生根据解题思路自己去思考;有的概念、法则、结论等用黑体字表示,要让学生清楚这是重点内容;有的例题中的示意图和操作程序是为突破难点安排的,要让学生懂得根据图示顺序去分析、推想,从而掌握物理学习的思考过程。
③指导学生运用渗透、迁移规律学习新知识的方法。
初中物理教材的编排,前后知识联系比较紧密,特别是力、电两大知识块,几乎每一个新知识点的学习都是运用旧知迁移过来的。
教学中必须十分重视训练学生养成利用渗透迁移规律学习新知的习惯。
如:学到“浮力”之后,可要求学生尝试计算推导浮力产生的原因,学生则能主动利用旧知,渗透、迁移规律学习新知识。
4.结果评价策略
在新的评价观念指导下,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结合,构建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即关注学生是怎么学的,它包括学生在课堂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等,以促进学生的全面提高。
课改,任重而道远。
让我们每位教师直面“新课改”,切实做到从学生的发展出发,在实践中思考,并思考着实践,做到安静与活跃、热烈与深沉、宽松与严谨有机统一,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教师自身的魅力和情感充分感染学生,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地位,让生活走进物理,让物理走进社会,从而使得教师的教更具有实用性,学生的学更具有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制订.《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2] 崔允漷.《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
[3] 黎奇主编.《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首都师大出版社.2006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