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光的折射(教案)

光的折射(教案)

[课题]第四章光现象
第4节光的折射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了解光的折射现象;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培
养学生在学习中的交流、团结和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光的折射和光的折射规律的推导
【教学难点】光的折射规律的应用
【课前准备】激光光学演示仪器、三角板、激光笔、水槽、烧杯、筷子
【教法学法】讨论法,多种感官协同法。

【教学手段】启发式教学、讲授法、探索发现法。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小烧杯中盛水,观察没有
盛水和盛有水的烧杯底深浅的
变化,以及斜插入水中的笔在
水中部分有什么变化。

师:为什么烧杯中倒入水
后,烧杯底深度会看起来变浅,
水中的笔看起来向上弯折,这
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学生仔细观察,分享所
见。

通过实物激发学生
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入
新课。

新课内容1.光的折射现象及定义
打开激光光学演示器,不放
任何配件,一束激光沿直线射
出,再放上平面镜,学生观察现
象;
更换成玻璃砖,继续观察。

师:这种现象就是我们今天
要研究的内容,光的折射。

提问:结合现象给光的折射
下一个定义。

板书光路图,给出折射定
义,说明入射光线、折射光线、
法线、入射角、折射角。

发现激光束照在平面镜
上时发生了反射,透过玻璃
砖,方向发生了偏折。

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折
射定义。

学生记笔记、理解
引导学生善于观察。

引导学生学会总结
新课内容2.光的折射规律(空气水
中或玻璃)
调节激光光学演示器,使玻
璃砖和纸盘上的某条直线垂直,
保持玻璃砖和该直线位置不变,
那么该直线始终是界面的法线。

教师引导学生找准入射光线、折
射光线、入射角、折射角、法线。

教师操作,使纸盘和玻璃砖
一同转动,让光线从不同角度射
入。

师:入射光线靠近(远离)
法线时,折射光线?
师:看来,入射光线靠近法
线(入射角减小)时,折射光线
也靠近法线(折射角也减小),
远离(入射角变大)时,折射光
线也远离(折射角变大),此时
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相等
么?
教师板书规律,并且强调折
射角与入射角的逻辑关系
教师继续转动纸盘和玻璃
砖,使激光束垂直入射
3.折射光路可逆
师:如果我使光线从折射光
线的方向射入,会从哪儿射出
呢?(教师用绿色激光笔沿折射
光线方向射入)
4.解释折射现象
师:在实际情况下,光通常
不是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直线传
播的,所以折射现象存在于很多
地方。

接下来我们一起回到实际
仔细观察,入射光线、法
线、折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
面?法线、入射光线和折射光
线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
学生观察入射光线和折
射光线相对于法线的位置变
化情况以及入射角和折射角
的大小变化关系
学生回答“也靠近(远
离)”
学生回答“不相等,折射
角小于入射角”
引导学生一起总结:光线
垂直入射时,光的传播方向不
变。

(此时教师将定义中的“射
入”补充完整,强调是“斜射
入”)
学生观察现象并发言看
到的现象,得到结论:折射时
光路也是可逆的
学生补充完整的光线由
水中经空气射入人眼的光路
图,练习绘画折射光路图)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
折射规律,突破重点。

新课内容应用,试着用光的折射原理解释
一些现象。

①筷子放入水中,为什么会折
“断”?
(教师将筷子底端某一点反射
的两条光线画出)
结合图像,得到结论:筷子向上
偏折。

拓展:水里的一切看起来都比实
际的浅。

安全提醒:不能轻易进入清澈见
底的河里游泳
②鱼在哪儿?
师:鱼看起来比实际的浅,
那么如果你去河里叉鱼,你应该
对着看到的“鱼”的哪个方向
叉?
③播放视频:海市蜃楼现象及解

仿照例题①,学生练习作
图,再教师板书,得到结论:
对着看到的“鱼”的下方
观看视频
通过画图,进一步熟
悉并且掌握折射规律
理论应用于实际,培
养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
于生活的意识
通过视频,直观的认
识光的折射现象
课堂总结学生积极发言:今天我学到了什么?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

课堂练习PPT展示题目:1~8题
作业布置《学法大视野》4.4光的折射
【板书设计】
4.4 光的折射
一、定义:光由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
二、光的折射规律(空气其他介质)
1.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三线共面)
2.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法线居中)
3.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两角不等)
注:光线垂直入射时,传播方向不变
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三、应用(图略)
1.筷子折断
2.水里东西看起来比实际的浅
3.海市蜃楼
【教学反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