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贵阳市第五届优质课比赛
初中物理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学校:贵阳二十八中
姓名:于茜
第四章第三节光的折射
课时:一课时
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物理课程标准》中要求体现“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要目标”;“满足每个学生的发展基本需求”;“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等,基于这样的指导思想,我在设计本节课时,努力做到以新课程标准为教学依据,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来完成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平等交流共同探索”的教学思想。

教材分析:
“光的折射”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物理》(沪科版)第四章第三节的学习内容,在之前有“光的传播”、“光的反射”之后有“光的色散”、“凸透镜成像”等学习内容,在本章的学习中确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是深入学习和了解多姿多彩的光的世界的必然知识准备。

同时“探究并了解光的折射规律”也是《课程标准》中的三级主题内容之一,对于八年级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应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的意义。

学情分析:
1.知识起点:在学习本课内容之前,学生对光的世界已有一定的视觉体验和感性认识,如:“反光”、“水池变浅”等,通过“光的传播”、“光的反射”等知识的学习,已逐步建构一定的理性知识基础以及科学探究自然规律的初步能力。

2.学习任务:通过对常见折射现象的介绍及认识,引导学生应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已有能力和方法探究出“光的折射规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常见有关折射现象的观察认识光在两种介质中传播时会产生不再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光的折射现象。

(2)通过体会对光的折射规律探究全过程的体验,总结出“光的折射规律”。

2.过程与方法
(1)再次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理解科学探究的内涵。

(2)逐渐形成设计实验方法、交流讨论及总结归纳的能力。

(3)体会演绎、归纳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激情。

(2)使学生能积极与本小组及其他小组同学交流,能客观分析和评价他人的观点,培养学生善于与人交流、合作互助的良好素养。

(3)能根据探究学习的成果去分析和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养成热爱科学、勇于探索、严谨治学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光的折射规律;
(2)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及对探究过程进行总结归纳得出结论的能力。

难点:(1)对光的折射规律探究实验的设计及探究过程;
(2)对光的折射规律的总结及对光的可逆原理的认识。

教学方式:
本课是以科学探究的方式寻找到光的折射规律为主要教学形式,故本课主要以探究、交流讨论为主要教学方式。

教学准备:
(1)有关光的折射现象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2)玩具激光笔、有机白板、水槽、水、梯形玻砖等;
(3)DV机、该课相关PPT。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教师活动:让学生观察笔斜插入水中的现象。

(设计思想:以生活实例展示光的折射现象的普遍性)
学生活动:观察并思考这个现象。

教师活动:
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笔折断的现象呢这是错觉还是与光有关的一种特殊现象呢
导入语:其实这些都是光的一种特殊现象——光的折射
二、新课教学:
(一)光的折射现象
教师活动:
1.既然是与光有关的特殊现象,那问题出在哪儿呢
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怎样传播的
3.什么是光的折射呢
(设计思想:通过层层递进式的提问,将学生的思考方向引向光的传播介质上来,而引发学生对光在两种不同介质中传播时会产生怎样变化的兴趣)
学生活动:思考并回应教师的问题,关注光在两种介质中传播会是怎样的现象
教师活动:
1.演示光在空气中(白板上)沿直线传播;
2. 演示光从空气斜射向水中时光发生折射;
3.引导学生总结出光的折射概念。

(设计思想: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根据所观察到的演示实验现象总结出折射概念,使其初步认识光在传播过程中的不同情况。

尽管学生的表达不一定十分准确,只要关注到不同介质,光的传播路径问题,就已经有了积极的意义)
学生活动:观察、思考、交流、总结
(二)光的折射规律
教师活动:
(1)提问:我们准备从哪些方面探究折射规律呢
(2)引导:那我们就像探究光的反射规律那样一步一步的来。

(3)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实验小组
(4)组织讨论部分小组的实验方案,引导全班进行评估。

(5)组织全班讨论探究结果
学生活动:
(1)设计实验方案,根据讨论结果进行修正、调整;
(2)相互配合做好实验并注意观察记录;
(3)本组内对实验结果进行归纳总结。

1.三线共面
教师活动:
(1)通过一个可以转折的光屏,演示三线共面的现象,让学生观察。

(2)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得到结论。

学生活动:
观察实验现象,通过思考、讨论得到结论。

2.折射角与入射角不等
教师活动:
(1)通过对光的反射规律的回顾,引导学生判断什么是入射角,什么是折射角。

(2)组织实验并巡视学生实验情况;
(3)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的初步结果——两角不等。

学生活动:
(1)实验并记录观察现象。

(2)总结出两角的大小关系。

3.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

教师活动:
(1)通过回顾光的反射规律,提出问题,让学生动手探究,观察现象。

(2)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学生活动:
(1)实验并记录现象。

(2)讨论并得到结论。

4.特殊现象。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找到光垂直于水面入射时的特殊现象,此时不发生折射。

学生活动:
(1)找到并观察现象。

(2)讨论并得到结论。

5.深入思考:折射角与入射角谁大
教师活动:
(1)提问:同学们已经得到了折射角与入射角不等的结论了,那么这两个角到底哪个大呢
(2)引导学生观察光从水中射向空气中的现象,交流讨论得到结论。

学生活动:
(1)思考两个角哪个大。

(2)观察光从水射向空气中的现象,交流讨论,记录结论。

6.折射现象只发生在水和空气之间吗
教师活动:
(1)折射现象只发生在水和空气之间吗
(2)演示现象:光从空气射向玻璃并射出。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得到结论。

学生活动:
(1)观察实验现象,交流讨论。

(2)得到结论:折射现象可以发生在任意两种不透明的物质当中,并也遵循光的折射规律。

7.实例分析:
(1)分析水中铅笔折断的现象,作出光路图。

(2)其他现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