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近代史人物论文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

中国近代史人物论文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

民族地区高师院校双语模式下“历史人物教学”——以《中国近代史》课程为例艾海提·斯拉木(新疆和田师专政史系 新疆和田 848000)[摘 要]《中国近代史》是高校历史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之一,也是民族地区高师院校实施双语教学模式以来最早采用双语教学的专业课之一。

目前双语模式下的《历史》课程教学存在的一些普遍性的问题使得其教学缺乏活力,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本文依据《中国近代史》课程的性质与特点,探讨了历史人物教学在民族地区高师院校《中国近代史》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并总结了历史人物教学的有关经验。

[关键词]中国近代史;历史人物;教学《中国近代史》是民族地区高校历史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也是民族地区高校成功实施双语教学模式以来最早采用双语模式讲授的专业课之一。

教育专家称:“所谓教学模式,就是在一定理论或教学思想的指导下,通过教学实践,抽象、概括而形成的教学活动,相对稳定的基本结构或范型。

它不同于纯粹理论,也不同于具体的教学方法。

从本质上看,它是实施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一种方法体系。

”在教学当中,教学模式的确立是至关重要的。

它是直接关系到整个教学效果的好与坏、成功与失败的重要因素,也是培养人才的关键。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学目标发生改变,教学模式也将随之改变。

“以育人为本”是民族地区高师院校采用双语模式实施双语教育的最根本目标之一。

众所周知;历史活动离不开历史人物,不讲历史人物的历史课肯定是空洞乏味。

目前我们所使用的《中国近代史》教材是采用“以事系人”的办法介绍历史人物。

所谓“以事系人”就是教材讲到或提到的历史人物是随着历史事件出现的。

作为教材,要求简明扼要,不像史话体裁,可以对历史人物作较多的叙述和刻画。

但作为民族地区历史教师,需要通过成功地双语教学经验和方法,有意识地强化历史人物来弥补教学内容使历史双语教学气氛进一步活跃,要运用正确的观点,采用恰当的方法以使民族地区学生对历史课程及历史人物有正确的认识,提高学习兴趣从而受到深刻的教育。

1.《中国近代史》课程性质与特点《中国近代史》课程是历史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培养学生系统学习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知识,了解近代中国社会如何由封建的、独立主权国家,一步步演变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掌握在这个变化过程中的基本线索、史学理论和学习方法,深刻认识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特点及对现代、当代中国社会的影响,为历史教育领域和社会的发展培养出全方位合格的人才。

《中国近代史》课程不仅具有历史课程的一般特点,它还是一门,具有鲜明的德育课程特点。

它是通过历史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一门重要课程。

历史事件可以带给我们宝贵的经验和教训,而历史人物又为后人提供了人生定位的标杆。

实践证明:通过历史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基本素养教育不仅必要,而且可行。

2.历史人物教学的重要性与作用2.1重要性。

历史人物是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主体,历史人物是历史的四要素之一。

任何历史事件、历史现象都是人类的活动,历史教学必然要讲授历史人物。

《中国近代史》课程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出现的许多杰出人物,和精忠报国的爱国者,息息相关,而这些历史人物又和近代社会发生的大小历史事件有内在联系。

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认真了解中国近代社会的历史人物就对《中国近代史》课程的清晰掌握大有帮助。

为此使《中国近代史》课程真正成为学生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

本人主张,应该加强历史人物教学的分量,抓住历史人物教学这个关键环节,使《中国近代史》课堂进一步活跃起来,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课程的兴趣,实现《中国近代史》课程的应有功能,以此进一步推动对高校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与思想教育工作。

[1]以往一些观点认为,讲述历史要以叙事为中心,历史人物只是讲述历史事件的点缀。

多数历史教材的编写都深受这种观点的影响。

现行《中国近现代史》教材就是这种情况,它将人物介绍以事件为线索编排,对众多历史人物大多只单纯介绍他们典型的政治行动以及由此带来的行为结果,使人感到缺少了什么。

其实,这是一种偏见。

正所谓“时势造英雄”,任何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归根结底是时代的产儿,总和一定的时间、地点和事件相联系。

司马迁的历史名著《史记》中就既有叙事为中心的体例,也有记人为中心的体例。

正是因为记叙了大量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才使《史记》更具有迷人的魅力。

有些历史教师认为:“阅读《史记》,二、三千年的历史,不因历史事件的繁芜复杂,不因历史线索的纵横交错,不因时空的距离遥远,历史人物宛若眼前,历史面貌跃然纸上。

由此给历史教育带来的启示是,要化解学生学习历史的障碍,可以让历史人物穿越时空隧道走近学生,让学生亲近历史人物,理解历史人物。

[2]”在中国近代史的教学中,通过加强历史人物的教学,从历史人物的身上,我们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做人,使历史人物教学的过程成为教育学生具备崇高品德和情操的过程。

那些在历史活动中留下深深烙印的优秀人物,本身所具备的光彩是值得后人称道和学习的。

我们的素质教育强调德育渗透,而在历史人物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历史人物教学便于引领教育学生以人为鉴、以史为鉴、追求真理、树立远大理想、刻苦学习、严谨治学,进而让学生从历史人物的成败得失中获得启迪和借鉴。

2.2作用。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中国近代社会》中出现的历史人物生动感人的言行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的革命传统教育。

大学生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阶段,又是确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重要时期。

学生学习历史,首先得到的是具体的历史知识,通过掌握具体的历史知识,给人启迪,潜移默化,达到鉴古知今,知人论世的作用。

其次,在教学中重视用历史人物生动的言行,可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历史教材中记载了大量历史人物的爱国名言,例如,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祸福避趋之”、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

在教学过程中,紧扣教材,结合这些名言,以情动人,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心,报国之志。

其次,历史人物的行为和事迹也是很好的道德教育素材。

近现代史上关天培、邓世昌以身殉国,谭嗣同舍身变法,李大钊英勇就义,董存端舍身炸碉堡等事迹,都是很好的素材。

这些英雄行为及~~~~~~~~~~~~~~~~~~~~~~~~~~~~~~~~~~~~~~~~~~~~~~~~~~~~~~~~~~~~~~~~~~~~~~~~~~~~~~~~~~~~~~~~~~~~~~~~~~~~~~~~~~~~~~~~~~~~~~~~~~~~~~~~~~~~~~~~~~~~~~~2002.[6]朱刚.Twentieth Century western critical Theories[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7]Encyclopedia America. Vol.6 American Corporation 1986.The mad woman in Yellow WallpaperAbstract: The example of Perkins Gilman is The Yellow Wall-paper. In The Yellow Wall-paper, a female is victimized by the confining male-dominant society, symbolized by the yellow wall-paper. “The rest cure” innuendos the female weakness and resignation imposed on them by the society. It reveals the predicament of female survival, and female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destruction in the male power culture and society.Key words: The yellow wallpaper; mad woman; feminize; freedom作者简介:康淑萍(1970-),女,新疆艺术学院教师。

收稿日期:2010-07-29221其坚强的信念,惊天地,泣鬼神,堪为万代楷模,学生们对此喜闻乐见,运用得好可使其感奋,树立起为国家繁荣富强而努力拼搏的远大理想。

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历史人物中的德育资源,并体现时代特色,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这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去参与教育内容,同时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的发展。

历史人物教学同时还可以教育学生追求真理、树立远大理想;刻苦学习,严谨治学;牢记革命传统;从历史人物的成败得失中获得启迪和借鉴;从反面人物身上接受历史的教训。

因此,历史人物教学在中国近代史课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有的高校老师甚至认为,历史活动离不开历史人物,不讲历史人物的历史课肯定是空洞乏味,死气沉沉的。

在一定意义上,历史教学就是历史人物教学。

运用“以事系人,以人察史”的历史人物教学,是引导学生走进历史,并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3]再一方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学习,因为有故事可讲,所以容易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恰恰是他们获得新知、发展能力不可或缺的心理素质。

教师完全可以在历史人物教学中用精炼的情节、生动的历史语言、灵活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走进历史。

因为历史本身是生动具体的,当教师运用了生动形象的历史语言进行人物教学时,历史场面得以再现,人物风采得以展示,抽象道理得以浅出,学习历史的兴趣便油然而生。

历史是一面镜子,学生可以从历史人物身上领会到人性的真、善、美和假、恶、丑,让学生在不断地探索学习中,逐步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利益观,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陶冶。

可以说,历史人物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良好道德情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的方法。

3.历史人物教学应注意环节第一,要增加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美国和德国为摆脱危机,选择不同方式走上不同发展道路的原因之一是“领导者个人素质的不同”。

此时可以插入罗斯福和希特勒伦个人情况:罗斯福出生于百万富翁家庭,先毕业于哈佛大学,后又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法律系,任纽约州州长时,多方结交有自由主义倾向的各类专家、学者和法律工作者,形成他的智囊团,为其解决危机出谋划策,如实行“以工代赈”取得了一定成效。

他是一个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家。

而希特勒只受过初中教育,自认为有美术天才,但两次报考美术院校未被录取。

后从军参加一战,后又打入德意志工人党并控制该党,然后将其改名为“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纳粹党),他成为纳粹党的党魁,法西斯头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