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教学案例
5.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解决“怎么写”
6.引出王冕的《墨梅》,让学生从诗句中读懂什么。欣赏题画诗,提问,通过这首诗体现王冕的什么志向?齐读
7.就两首诗的学习进行质疑,指名说。
8.小结,欣赏历代书法名家及教师的书法作品。说说书法作品与平时的书写有什么不同?(竖着写、无标点、落款),学生练习书写诗歌。
《清平乐•村居》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一首描写乡村生活的词作。作者通过对乡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的描写,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他喜爱乡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整首词以白描的艺术手法,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语言浅显易懂,可供开发的文本资源非常丰富。这首词处于第二单元的开篇,在教材中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借助已有经验学习古诗词,积累语言,感受生活的情趣,开启本组“童年生活”之旅,故确定学习目标如下:
2014年首届青年教师小学语文教学观摩会
古诗教学课例
古诗两首《石灰吟》《墨梅》( 苏教版 六下)
执教:江苏 陈宏斌
教学过程:
1.直入课题《石灰吟》,复习背诵《游子吟》,理解“吟”的意思,体会诗歌题目的含义,就课题质疑:诗人是怎么赞美石灰的?为什么赞美石灰?赞美石灰是为了什么?
2.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指名朗读,评价音准及节奏。讲223解节奏,指名不同的节奏,交流完整的词语连在一起读,教师引读,男女合读,让学生感受这节奏样朗读的感觉。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词,(补充板书 清平乐)谁来读读课题?指导读题(解释词牌和题目)
师:“清平乐”就是我们今天学的词的词牌,村居便是这首词的题目。在读的时候注意在词牌后面稍作停顿。(师范读,学生学读)
3. 辛弃疾的这篇词作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样的画面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清平乐•村居》吧。
二、初读全词
『设计意图:小学阶段,学生接触的诗比词多,因此通过比较帮助学生感知词与诗的不同。』
三、品读全词
1.这是一首文字浅显易懂的宋词,老师相信你们能够借助自己的力量读懂。注意老师给你的提示:(课件)借助注释,结合插图读文,展开想象,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你读懂了什么?
2.学习小组合作交流。(交流时表达的方式:当我读到
3.想象诗歌画面朗读,读懂诗意。学生尝试一边自读一边写出诗意。
指名交流,教师适时点评,引导想象画面去朗读诗句:
“若等闲”为什么读得平常?真的平平常常吗?
“全不怕”体现石灰的顽强.
后两句体现石灰的,是为了什么?赞美石灰的坚强、不怕牺牲。解决了问题“为什么写?”
4.于谦这么写,引出文天祥的诗句,欣赏于谦的其他诗句,介绍于谦的人物形象及时代背景。加深体会诗句含义。教师语言讲述创设情境让学生诵读诗句。体会作者人物形象和心理,解决
3.全班交流,师随机指导。(预设重点词句的理解:“醉里吴音相媚好”、“无赖”、“卧剥”)
4.随着同学的描述,我们的眼前出现了一幅幅清新、美丽的画面,在看到这些画面的同时,我们也弄懂了词句的意思,这就叫做“词中有画、画中有词”,借助画面、理解词义。
5.发现线索:作者巧妙地运用一个景物把多个的画面融在一起,引导学生再来读文,找到线索。(整篇词作围绕着小溪,布置画面,展开人物活动,景中有人,景中有情。)
1.学生自由读:借助注释,读准字音。
2.师检查自读情况。(正音)
3.解决“剥”的读音:课件出示多音字剥 bāo bō, 正音之后指导书写。
4. 读出节奏。
(1)教师适时点拨:词分上阕和下阕,在诵读时,上下阕之间停顿时间稍长。(同时指出有些词不分上下阕)
(2)请同学圈出这首词押韵的字,再读出词作押韵的味道和节奏。
学习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正确书写本课“媚、剥”等四个生字。
2.通过借助注释、自主合作学习,正确理解这首词的意思,着力体会“醉”“无赖”等词语的情味。
3.通过反复诵读、插图辅助、想象画面、介入词人资料等方法感受词中描绘的田园生活美景,体会词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向往。
4.通过比较、发现,初步了解关于词牌及“词”这种体裁的知识。
教学重点:理解词的意思,体会词的意境,有感情朗读与背诵。
教学难点:图文结合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体会词人对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生活的喜爱和向往。
教学用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围绕诗词展开谈话交流。
一、导入新课
1.(过渡:高鼎的一首《村居》让我们看到清新的乡村风光,闻到了淡淡的泥土花香,感受到了在和谐中人们安居乐业的幸福。古诗这种文体是中国传统文化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这条长河中还有另一颗明珠——词。(出示:词是唐朝时候兴起的一种文体,到了宋代进入了全盛时期,因此我们有唐诗宋词之说。)『这部分谈话内容根据学情也许放在课前交流』板书:村居。
9.展示学生作品,教师点评。
10.总结: 我希望带给你们的文化精神之旅,桂林山水甲天下,中华学子甲天下。
清平乐•村居
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教研培训中心 刘方姝
教材分析:
《清平乐•村居》所在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主题是“童年生活”,本单元的读写重点有三:一是通过阅读,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美好,体会词句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是通过对比阅读,领悟文章的一些表达方法;三是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并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6.领悟词作特点。简单的几句话虽然极为通俗易懂,但却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描绘出耐人寻味的意境。尤其是 “卧”字用得极妙,它让小儿天真活泼的顽皮劲儿跃然纸上。下面就让我们为这首词谱上曲子,吟唱出来吧!
7.感情诵读,配乐吟唱。
过渡:词人辛弃疾在晚年创作了如此温馨、幸福的田园小词,其实他的词风是以豪放为主,让我们再一同来感受这位诗人的其它作品!
时,眼前浮现出 的画面。)(可以在书的空白处把自己喜欢的画面用文字表达出来)
『设计意图:通过图文对照读这首词,采用“以图画为先导,以语言描绘作引子”的方法,让学生在想象中朗读,朗读中想象,使文中之境成为学生心中之境、口中之言。让学生自由组合进行合作探究,借助“文下注释”来帮助理解本词,感受田园的意境。让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讨论,在读中探究,在读中感悟,同时进行书面练笔和口语表达的训练,有效突破重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