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经营环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战略管理和项目管理作为应对变化的有效手段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用,同时,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项目的数量和规模急剧扩增,企业中的项目越来越多,企业在面临众多项目而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组织好、协调好多个项目,同时又要使其与企业战略目标一致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项目组合管理架起了战略管理与项目管理的桥梁,它是帮助实现项目与企业战略相结合的有效理论和工具。

1 项目组合管理理论项目组合管理要对每一个项目进行商业价值和利益的评判,集合成项目组合的战略价值,去实现一定的组织目标和利益,项目组合不再是简单的进行多个项目的管理[1]。

项目组合管理是将一系列项目纳入到同一个组合当中,这个组合有独立的项目组合评审报告记录了各个项目的目标、成本、时限、专业技术水平、资源、风险和其他的关键因素。

然后项目执行主管便能从整体上把握该组合,恰当地配置资源和调整项目,以使部门的利益回报最大化[2]。

项目组合管理是将单个项目、活动和所需资源与公司战略相联系的过程,从而确保投入的有限资源具有最高的价值和最低的风险。

此外,这个过程允许贯穿整个组织的战略沟通,进而更好的选择和执行那些支持公司战略的项目和活动,同时剔除那些劣质项目[3]。

项目组合管理是对项目集进行选择、评价、策划、实施、管理的有效过程[4]。

PMI对组合管理的定义为[5]:项目组合管理不是简单地管理多个项目,每个项目组合都需要根据自身的商业价值和公司战略来评价,并且要实现一定的商业目标或商业利益。

PMBOK2004这样定义项目组合组织依据其具体的目标来管理项目组合。

项目组合管理的目标之一就是通过仔细审查组合中候选的项目,及时中止不符合组合战略目标的单个项目和群体项目,使组合的价值达到最大。

其它的目标还有平衡递增的和过度的投资,更有效地利用资源。

一个组织的项目组合管理职责通常由这个组织的资深管理者或团队来担当。

项目组合管理(PPM)多是在新产品开发(New Product Development,NPD)项目、R&D 项目以及IT 项目(Cooper 2001[6]、Mikkola 2001[7]、Linton 2000[8]、Kavadias2001[9]、Bonham 2005[10])中进行应用和研究的。

项目组合管理普遍被认为是联结组织战略与项目的桥梁(Combe 1999[11]、Dye 2000、Gareis 2000、Cooper 2001、Terry 2002[12]、Archibald 2003)。

Cooper(2001)指出项目组合管理的四个目标是:①最大化项目组合的价值;②平衡项目组合;③项目组合必须与战略目标相联结;④选择合适数量的项目。

项目组合管理的研究重点则集中在项目组合管理流程框架和项目组合选择方法的研究。

项目组和管理流程多集中在项目组合选择和项目组合的管理与控制阶段,但有些框架和模型把项目组合评估也包括了进去(Dye 2000)。

Archer 和Ghasemzadeh(1999)[13]两位学者在决策支持系统(DSS)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详尽的项目组合选择体系,这个体系由三个主要的项目选择阶段组成,这三个阶段是:战略研究阶段、个体项目评价阶段,项目组合选择阶段,并且还就项目组合选择建立了集成化框架体系选择过程。

Aalto(2001)[14]对Archer 和Ghasemzadeh 构建的这个框架进行了修改,在战略研究和新项目建议这两个步骤中间增加了一个“寻找新机会”的步骤。

Gardiner 和 Jim Carden(2004)[15]赞同 Aalto 的观点,并对其进行了发展,在项目组合管理前期增加了一个项目培养阶段并构建了一个项目培养模型来对潜在的项目进行描述和分析,从而使潜在的项目在进入项目组合之前可以通过战略指引、降低成本、增加投资等方法来进行优化。

关于项目组合选择的方法,许多学者(Pin-Yu Veronica Chu 1996[16]、Chinho Lin2004[17])利用数学规划模型或计算机算法来进行项目组合选择以及组合选择的优化,但是由于这些数学模型的复杂性以及数据获取的难度很大等原因,它们在实际中的应用往往很困难。

根据Cooper(2001)的调查,企业中常用的项目组合选择和排序的方法主要有财务方法(Financial Methods),其中包括净现值法、期望收益值法等;评分模型(Scoring Models)以及检查表法(Check List Models)等几种。

还有的学者将上述方法与数学规划模型或计算机算法综合起来使用,对项目组合选择进行优化(Bonham2005)。

西北工业大学的孙兆辉(2005)[18]在上述国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层次灰色方法构建了一个项目组合优选评价模型。

另外,针对项目组合与组织战略相联系的方法主要有 Strategic Buckets Model 和 Roadmap 等方法,用于项目组合平衡的方法主要有气泡图法、项目组合矩阵[19]等方法。

国内的一些学者和实践者对项目组合管理也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如白思俊(2003)[20]在其《现代项目管理》一书中对多项目管理进行了简单介绍,将多项目管理分为项目成组管理和项目组合管理两类;尉林巍(2004)[21]从项目管理学科发展的角度,对项目管理、项目化的管理、项目组合管理等概念作出了新的解释和说明;张立军(2004)[22]等人对组合管理思想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系统描述;同济大学的陈笑冬(2004)[23]对大型建设项目应用Program Management 的理论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大型建设项目应用 Program Managemet 的可行性以及 PMO 进行 Program Management的研究;目前国内已有一些实践者开始在其企业中应用项目组合管理和多项目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如李文(2004)[24]、龚少文(2004)[25]等2项目组合管理方法介绍项目组合管理经常要回答“我们应该做什么”和“我们应该放弃什么”,回答这些问题需要权衡一下战略需要和战术需要。

管理人员应该考虑组织有能力能做的项目(组织的能力)和组织需要做的项目(组织的目标),把项目组合与组织战略联系起来,做出最合适的项目平衡和组合,实现该项目组合的价值最大化[26-27]。

项目组合管理的方法,国内外专家和学者作了大量的研究,研究的重点放在项目组合选择和与战略相结合的方法上。

实际中常用的组合管理方法主要分为财务方法、战略方法、打分模型、气泡图、核对表方法五类,这些方法理解起来很简单,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却是很有效果[28]。

许多专家对利用数学模型和决策支持系统等方法来优化项目组合的选择,常用的方法有灰色关联修正的模糊综合评价法[29]、模糊整数线性规划法[30],但是,这些基于数学模型和决策支持的项目组合方法难以理解、不易操作等原因,实际中很少应用。

参考文献[1]Ou Lixiong,Jiang Jijiao.Integrated knowledge management model and system for construction projects[J].Application of Project Management in Marketing.2010.6[2] F. Herrera, J.L.Verdegay. Three models of fuzzy integerlin linear programming[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12) 581~593 [3]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 A Guide to 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M], Third Edition, 2004[4].Project Management in the 21st Century一Knowledge Econom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Western China[M], IPMF.2009.253~257[5] PMI.项目组合管理标准[M],许江林,刘景梅作.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6]Robert G. Cooper, Scott J. Edgett. Portfolio Management for NewProducts: Picking the Winners[J].Working paper ,2001,(10):19-25[7]Juliana Hsuan Mikkola. Portfolio management of R&D: projectsimplications for innovation management[J]. Technovation ,2001,(21):423-435[8]Jonathan D.Linton, Steven T. Walsh, Bruce A, Kirchhoff, selection of R&Dprojects in a portfolio[M],2000, IEEE[9]Stylianos Kavadias, Project Portfolio Selection and resource allocation inNew Product Development[D]. 2001,7[10]Stephen S. Bonham.IT Project Portfolio Management[J]. ARTECHHOUST INC,2005,(7):8-15[11]L. Kanapeckiene. Integrated knowledge management model and systemfor construction projects[J].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2010,(23):1201-1203[12]Terry Cooke-Davies. Portfolio Management Delivering business strategythrough doing the rightprojects[J].Project Management, 2002,(2):135-142 [13]NP Archer, F Ghasemazdeh. An integrated framework for projectportfolio selection[J]. International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1999,(12):207-216[14]Aalto T. Strategies and methods for project portfolio management[J].Project Management Association(PMA) ,2001,(8):1123-1135[15]Paul D.Gardiner, Jim Carden. The ‘benefit pipeline’approach to thestrategic implementation ofprojects[J]. Discussion Paper Series in Management, 2004,(10):258-266[16]Pin-Yu Veronica Chu, Yeh-Liang Hsu, Michael Fehling. A decisionsupport system for project portfolioselection[J]. Computers in Industry ,2008,(10):141-149[17]Chinho Lin, Ping-Jung Hsieh, A fuzzy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forstrategic portfolio management[J].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2004, (38:)83-389[18]孙兆辉,企业项目组合管理及项目组合评价研究,西北工业大学,2005 , 3[19]Morteza Shokri-Ghasabeh. From Construction Project Success toIntegrated Construction Project Selection[J]. Construction Research Congress,2010,(10):1021-1025[20]白思俊.现代项目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M].2003 , 1[21]蔚林巍.项目化的管理与项目组合管理[J],项目管理技术,2004,(1):116-123[22]张立军,赵莹华.组合管理思想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J].工程管理论文集 ,2004,(8):178-185[23]陈笑冬.大型建设项目应用Program Management 的理论研究[D].同济大学,2004 ,3[24]李文,李丹.企业多项目分级及信息管理[J].项目管理技术,2004, (1):67-78[25]龚少文.浅谈群组项目的管理[J],项目管理技术,2004,(6):88-96[26]D. Verma and K.K. Sinha. Toward a theory of project interdependenciesin high tech R&D environments[J]. 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 2002,20(5): 451-468.[27] 赵晓凤. 基于多项目管理的战略实施研究[D].天津,天津理工大学,2006,3[28]Robert G. Cooper, Scott J. Edgett, Portfolio Management for NewProducts: Picking the Winners[J],working paper ,2011(12):257-268 [29]周福洲. 战略导向的企业项目组合评价体系研究[D].兰州大学,2008,3[30] 伍洋. 项目组合管理的过程研究[D].天津大学,2006,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