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三化学物质推断题专题训练

初三化学物质推断题专题训练

初三化学物质推断题专题训练1、常见固体物质颜色红色铜(紫红色具有金属光泽)三氧化二铁(红褐色粉末)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高锰酸钾(紫黑色)黄色硫磺(黄色粉末)蓝色五水硫酸铜氢氧化铜黑色碳铁粉氧化铜二氧化锰氧化铜绿色碱式碳酸铜白色绝大多数固体2、常见溶液颜色淡黄红褐含铁离子的溶液:氯化铁溶液硫酸铁溶液硝酸铁溶液淡绿含亚铁离的溶液:蓝色含铜离子的溶液:3、常见沉淀BaSO4、AgCl、CaCO3、BaCO3(白色);Cu(OH)2(蓝色);Fe(OH)3(红褐色)4、火焰颜色:S在O2中燃烧(蓝紫色);S、H2在空气中燃烧(淡蓝色);CO、CH4在空气中燃烧(蓝色)。

二、初中常见物质的特殊性质1、二氧化碳能使清石灰水变浑浊:注意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时不行2、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3、银离子和氯离子互检,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互检。

4、碳酸根碳酸氢根和氢离子反应生成气体5、铵根离子和氢氧根反应生成氨气6、在初中阶段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固体只有氯化银和硫酸钡7、能使白色无水CuSO4粉末变蓝的气体是水蒸气8、在空气中燃烧生成CO2和H2O的物质是有机物,如CH4、C2H5OH等9、能使黑色CuO变红(或红色Fe2O3变黑)的气体是H2或CO,固体是C三、特殊反应CO2+NaOH CO2+Ca(OH)2 R Cl+AgNO3 R SO4+BaCl2 C+CO2四、熟悉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规律置换酸+金属金属+盐溶液复分解酸+碱酸+盐酸+金属氧化物可溶性碱+可溶性盐可溶性盐+可溶性盐其它:还原剂+金属氧化物碱+酸性氧化物氧气制法五、其它(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

(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N。

(4)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是C。

(5)相对分子质量最小,密度最小的气体是H2。

(6)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

(7)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是金刚石。

(8)最简单的有机物是CH4。

(9)最常用的溶剂是H2O。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H2O。

解题规律:1养成标图的习惯2、寻找有效的突破口题目的直接已知有特殊颜色的物质特殊的反应想象特殊的反应条件(通电点燃高温)最后考虑催化剂3、从突破口向两边依次推断,可以利用一般反应规律,特别常用复分解反应阴离子换位子的反应规律推出物质中的某个离子。

4、代入检验。

推断在正常情况下是一种不能保证对,但可保证不错的试题,在没有时间的情况下猜也是一种策略。

1.(南昌)下图中的各物质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

请根据图示关系回答:(1)甲物质中的元素共有种;(2)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为;(3)若常温下乙为无色液体,则A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

2、(南昌)A、B、C、D、E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C为金属单质,E为非金属单质,下图是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请回答:(1)反应①的基本反应类型是;(2)C的化学式为;(3)写出物质E和B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右图转化中产生无色气体E的原因是:(南昌) A~H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已知B为黑色固体,D为红色固体单质,F为红色固体,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请回答:(1)物质B的化学式为;(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写一个能实现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3)某兴趣小组利用反应③在实验室制取物质G。

根据所得的物质G的质量,可求得参加反应的物质E的质量,但实际消耗的物质E的质量远远超过计算值,其原因可能是(从实验过程分析,任意答两点)(南昌) 下图表示的是物质A-H相互间的关系(“→”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

A、C都是单质,气体C常用于灭火,F是一种蓝色溶液,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请你回答:(1)C的化学式,H可能是;(2)写出标号①、②、③、④的化学方程式:一、叙述式推断题1. 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硫酸钠、碳酸钠、硫酸铜、氯化钡、硝酸钡、硝酸钾中的几种物质组成。

做下列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1)将此固体粉末加入足量水中,得到白色沉淀,上层清液无色。

(2)向(1)中加入足量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并产生无色气体。

(3)滤出(2)中的沉淀,向滤液中滴加3AgNO 溶液,又有白色沉淀生成。

根据以上现象推断:该粉末中一定含有 ,一定不含有 ,可能含有 。

2. 某实验室的废液中,可能含有氯化铁、硫酸、硫酸钠、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和硝酸钡中的一种或多种。

初三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废液进行了如下实验:(1)取废液观察,为无色溶液;(2)取少量废液,向其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继续加入稀硝酸,无明显现象;(3)另取少量废液,向其中加入铁粉后,产生大量气泡。

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可推断:废液中肯定含有 ,肯定不含有 ,不能确定是否含有 。

二、表格式推断题3.现有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钡、碳酸钠4瓶失去标签的溶液,分别编号为A 、B 、C 、D 。

每次取少量溶液两两混合,所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下表中(“—”表示无明显现象;“↓”表示有沉淀生成;“↑”表示有气体生成)。

由此推断4瓶溶液中的溶质的化学式分别为:A . ;B . ;C . ;D .写出上述实验过程的有关反应方程式:A+B ,C+D 。

4.有失去标签的硝酸钾、碳酸钠、硝酸银、硝酸钙和稀盐酸五瓶溶液。

将其任意编号:A 、B 、C 、D 、(1A ,B ,C ,D ,E 。

(2)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E B+E三、连线式推断题5、已知A 、B 、C 、D 、E 、F 为常见物质,其中A 、B 含有相同的元素,B 、E 为氧化物,C 、D 、F 都为单质。

它们相互转化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图中反应条件略去)。

(1)X 在反应①中起 作用。

(2)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A 、C 。

(3)若F不溶于稀硫酸,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__。

与D具有相同化学性质,并能与E发生反应,且反应基本类型与③相同的物质有。

6.下图中的A、B、C、D、E、F分别表示石灰水、硫酸铜溶液、碳酸钠溶液、氯化钡溶液、盐酸和金属铁,它们之间的连线表明相邻的两种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

试根据图中关系确定A、B、C、D、E、F各物质的化学式。

四、框图式推断题7、市场上有一种用于预防和治疗缺氧症状的便携式制氧器,利用过碳酸钠固体A(化学式为2Na2CO3·3H202)和灰黑色固体B(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反应制得氧气,某同学对A、B两种物质进行探究,实验步骤及现象如下图所示:另做实验发现,B在①、③反应前后质量均不变,且可重复使用。

请回答下列问题:(1)第②步分离混合物的方法是。

(2)B在①、③反应是可能起作用。

(3)写出D、E两种物质的化学式:D ;E 。

8.有A、B、C、D、E、F六种化合物,它们在水溶液中反应关系如下:(1)试推断各物质的化学式:A B CD E F(2)写出A溶液与AgNO3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近几年中考化学试题汇编(推断题)1.(20年汕头)右图是常见酸、碱、盐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1) 写出图中相应物质的化学式:酸 、碱 。

(2)写出图中反应②和④的化学方程式:②④(3)总结化学反应的规律是我们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

请根据上图总结出酸、碱、盐相互反应的规律(写2点) 、 。

2.(200 8年河北省)A ~H 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14所示。

A 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E 是一种常见的食品干燥剂。

请回答:(1)A 的化学式为 ;(2)反应③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 。

3.(20年宜昌市)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下图是关于盐酸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 ”表示一种物质转化成另一种物质,A 、C 属于不同类...别.的化合物。

完善这个知识网络:(1) 写出A 、B 、C 的化学式:A 45 ;B 46 ;C 47 。

(2) 根据自己得出的知识网络写出一个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 484.(20年临沂市)已知,A 、B 、C 、D 四种物质之间存在以下转化关系。

其中C是单质,D 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试回答(1)写出A 、C 、D 三种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C_________、D_________。

浅绿色溶液B 中溶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

(2)写出C →D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年泰安市)今年年初,我国南方出现了大面积的冰雪灾害,在除雪过程中,融雪剂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某公司生产的融雪剂是由氯化钠、硝酸钠、氯化镁、硫酸铜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

小佳同学为探究其成分,设计并完成了以下实验:请你根据以上设计过程,完成下列空白:(1)该融雪剂中一定含有(写化学式,下同),一定不含有,可能含有;(2)加入硝酸银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6.(20年苏州市)小彤的一副眼镜戴了一段时间后,发现铜质镜架上出现了一墨绿色物质,他想将其除掉。

经查阅资料得知:铜在一定条件下会锈蚀生成一种绿色物质,其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俗称铜绿),于是他和几个同学按如下方案进行了实验。

试填空(1)实验①是向铜绿中加入适量常见无色液体B,再加热至沸,沉淀仍然不变色。

实验②、③中C是一种常见的无色气体,B的化学式为▲。

为满足实验③反应所需的外界条件,应该使用关键仪器名称是▲。

(2)写出实验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在此过程中,判断铜绿没有完全反应的现象是▲。

(3)将A的溶液5~9滴滴入5m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得到蓝色絮状沉淀,稍加热即变黑色沉淀D。

写出蓝色絮状沉淀转变为D的化学方程式▲。

(4)已知2Ca(HCO3)==== CaCO3↓+ H2O+CO2↑,则热稳定性CaCO3> Ca(HCO3),由此推理上述实验中铜绿、蓝色絮状沉淀、物质D三种化合物热稳定性由强至弱的顺序是:▲ > ▲ > ▲ (均写化学式)。

(5)经过讨论.同学们建议小彤可以用▲除去镜架上的绿色物质。

7.(20年肇庆市)实验结束时,同学们将含有CuSO4、ZnSO4、FeSO4的废液倒在废液缸里,如果将废液直接排放就会造成水污染。

于是几位同学利用课余处理废△液,回收工业重要原料硫酸锌和有关金属。

实验过程如下:(1)滤液A和滤液B含有相同的溶质,其名称是;固体B 的化学式为。

(2)写出步骤①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步骤④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要检验步骤④中加入的稀硫酸是否足量的方法是。

(4)若实验过程中的物质损失可以忽略,要计算该废液中硫酸锌的质量分数,必须称量:废液的质量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