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内分泌系统

内分泌系统

内分泌系统以上是下丘脑——垂体——靶腺轴。

负反馈调节很主要,尤其是定位诊断如甲状腺素高,而TSH低→提示病变在甲状腺甲状腺素高,而TSH也高,TRH低→提示病变在垂体,负反馈抑制下丘脑如都高→提示病变在下丘脑诊断:(一)多阴多尿>2500ml/日①糖尿病:由于尿糖浓度高,液体逸出②尿崩症:尿量多(>4000ml/日)、尿比重低(1.001~1.005)。

尿渗透压低③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保水钠、排钾、高血压。

高钠→口渴多阴→多尿④甲旁亢:高钙、低磷⑤精神性多饮(二)身材①身材过高:巨人症(生长激素分泌过高)、性功能减退、马方综合症②身材矮小:矮小症(生长激素分泌过少)、甲减(呆小症—矮、傻)、佝偻病(矮、傻)甲状腺疾病甲状腺滤泡旁细胞:分泌降钙素→血钙↓、血磷↓;甲状旁腺:血钙↑、血磷↓甲亢时儿茶酚胺分泌过多→迷走神经张力增加→胃肠排空和蠕动快甲亢概论甲状腺本身病变→合成分泌甲状腺素过多。

表现为甲状腺肿大及高代谢。

甲亢时摄碘率131I,2小时>25%分类:原发性甲亢、继发性甲亢、高功能腺瘤。

原发性甲亢:最常见,甲状腺肿大同时出现甲亢症状。

如Graves;继发性甲亢:先有结节性甲状腺肿多年,后出现亢进症状,肿大两侧不对称,无突眼。

治疗多手术,药物无效高功能腺瘤:甲状腺腺瘤多为单发结节或囊肿,伴有血清T3、T4升高,核素影像为单发热结节。

亚临床甲亢:无症状,TSH降低,往往早于T3、T4升高甲状腺毒症:甲状腺激素释放入学过多。

两种原因①甲亢,②甲状腺炎(合成正常,释放多)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Graves症)发病机制为自身免疫功能异常和遗传易感性(一)临表甲状腺毒症;甲状腺肿大;眼病(相对于甲亢众多原因,为Graves病特异症状)1.甲状腺毒症①高代谢症状:怕热、多汗、体重减轻②易激动、焦虑、双手平举及伸舌细震颤2.甲状腺肿大:弥漫性、对称性肿大,柔软,可闻及杂音,触及震颤。

3.眼病良性突眼:可完全恢复。

①Stellwag-瞬目减少②Graefe-眼球下转时眼睑不能相应下垂③Mobious-集合运动减弱④Joffroy-上视时无额纹出现恶性突眼:(浸润性):眼球活动受限、畏光、流泪、视野缩小4.颈前粘液性水肿5.甲亢性心脏:心衰、心律失常,脉压差增大,水冲脉、枪击音、杜氏二重音甲状腺毒症危象:体温≥39°,心率≥140次/分,大量出汗、恶心、休克、焦躁、谵妄,甚至昏迷(二)实验室检查:TT3、TT4—总的T3、T4;FT3、FT4—游离的1. TT3TT4:甲状腺功能最基本的筛查试验。

敏感性不如FT3、FT4。

TT3早于、重于TT4升高2. FT3、FT4及TSH:诊断甲亢首选,直接反应甲状腺功能。

TSAB(+)可确诊3. r T3(复发时首先出现);T3抑制试验;TRH兴奋试验:判断复发4.TRAB或TSAB转阴:停药参考指标。

5.甲状腺摄131I率:摄碘率增高,伴高峰前移。

(三)药物治疗可引起白细胞↓,若白细胞<3×109或中性粒<1.5×109必需停药处理。

1.抗甲状腺药物:适用于年龄<20岁、症状轻、孕妇、年老体弱、无法耐受手术。

但疗程长>1年半硫脲类:甲基硫氧嘧啶(MTU);丙基硫氧嘧啶(PTU)咪唑类:甲硫咪唑;卡比马唑2.放射性131I治疗:治疗前必需检查甲状腺131I摄碘率适应症:>25岁Ⅱ°以上;不愿长期服药;治疗后复发;结节性甲状腺肿伴甲亢;甲亢性心脏病禁忌症:<25岁;妊娠或哺乳;肺结核;近期心梗;严重肝肾功能不良;WBC<3×109;甲亢危象;浸润性突眼3.碘剂和β-阻:只用于术前准备和甲状腺危象4.甲亢危象治疗:首选PTU(首剂600,以后200/次,3次/日)5.外科治疗:适应症:①中度以上原发性甲亢、继发性甲亢、高功能腺瘤②腺体较大有压迫症状,或胸骨后甲状腺肿禁忌症:①青少年②症状轻③老年人、严重器质性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①硫脲类和嘧啶类换成碘剂1~2周后→再手术②碘剂,2~3周症状得以控制→手术切除腺体80~90%,切除峡部,但保留腺体背面,以防损伤旁腺损伤:饮水呛咳——喉上神经内支损伤;音调低——喉上神经外支损伤声音嘶哑——喉返神经单侧损伤;窒息——喉返神经双侧损伤低钙手足抽搐——甲状旁腺受损结扎:甲状腺上动脉——紧贴甲状腺上极甲状腺下动脉——远离甲状腺背面,近主干结扎术后48h内,最需注意最危机的并发症是呼吸困难和窒息术后旁腺受损→抽搐,注射葡萄糖酸钙手术治疗后复发:用药物治疗,若过敏,换另一种药物甲减:引起继发性甲减最常见的病因是希恩综合征。

甲状腺发育不全或不发育最易造成先天性甲减,始于新生儿期。

临表:成人型:疲乏、淡漠、嗜睡、粘液性水肿;小儿型(呆小病):发育迟缓、智力障碍、粘液性水肿甲减昏迷:多发于老年人。

体温低<35°,血压降,四肢松弛,反射减弱或消失,甚至昏迷诊断:①TSH增高最敏感。

TT3、TT4、FT3、FT4、rT3降低②亚临床甲减时,仅TSH增高鉴别原发与继发:TSH↑FT4↓→提示原发病变在甲状腺;TSH↓→提示垂体或下丘脑治疗:长期左甲状腺素治疗,起始剂量25μg。

调整剂量判断疗效看TSH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桥本病):为碘富足区域最常见的—甲状腺肿大性甲减的原因特点:甲状腺弥漫性肿大,尤其是狭部锥体叶肿大考虑此病,晚期出现甲减表现确诊:血清甲状腺抗体TPO―Ab(+)、TG―Ab(+)可确诊。

治疗:甲状腺激素治疗:甲状腺明显肿大;有压迫症状、TSH↑亚急性甲状腺炎(巨细胞性甲状腺炎):甲状腺肿大(质硬、无震颤及杂音);疼痛(出现疼痛首选考虑此病)治疗:中度——非甾体抗炎药重度——激素单纯性甲状腺肿:弥漫性甲状腺肿大,而无甲状腺功能异常。

治疗:多吃含碘多的食物。

甲状腺结节的诊断:青年男性、单发结节——恶性可能性大女性多发——良性可能性大;冷结节——恶性可能性大甲状腺恶性肿瘤①甲状腺肿块,质硬、固定、表面不平,颈淋巴结肿大②压迫症状③放射扫描—冷结节;X线—沙粒样钙化糖尿病胰岛素作用:降血糖,抑制脂肪动员,促进蛋白质合成临床表现:“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胰岛α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D细胞分泌——生长抑素诊断标准:正常:空腹(3.9~6.1)餐后2h(<7.8)糖尿病:空腹(>7.0)餐后(>11.0)特异性糖尿病:青年发病,但Ⅱ型症状并发症: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渗性昏迷;微血管并发症—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1)酮症酸中毒:胰岛素缺乏→血糖利用少→脂肪动员→酮体生成过多呼吸有烂苹果味1.诱因:感染最常见,摄入大量碳水化合物、创伤、手术等2.临表:轻度—仅有酮症,无酸中毒中度—头痛、恶心、烦躁、嗜睡重度—各种反射消失,昏迷3.实验室检查:血糖多在17~33,血酮体多>4.8,尿糖,尿酮体4.治疗:补液和胰岛素最关键,补钾①补液:第一个半小时补1000ml,接下来半小时、1个小时、2个小时各补500ml②胰岛素:小剂量0.1U/Kg·小时静脉③补钾:见尿补钾(二)非酮症高渗性昏迷:老年人最常见1.诱因:同上2.临表:严重脱水(皮肤干燥,眼球凹陷);神经症状(上肢拍击样粗震颤、抽搐、昏迷)3.实验室检查:血糖更高33~66;血钠>155,血浆渗透压>350;肌酐尿素氮↑4.治疗:也是大量补液、补胰岛素、补钾补液:首选等渗,1000~2000ml,若仍血钠>155,血浆渗透压>350——给予低渗溶液(三)大血管病变:多脏器同时受累较多。

糖尿病肾病又称肾小球硬化症,Ⅰ型主要死因。

(四)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Ⅰ期:微血管瘤;Ⅱ期:硬性渗出;Ⅲ期:棉絮状渗出;Ⅳ期:新生血管形成,玻璃体积血;Ⅴ期:玻璃体机化;Ⅵ期:视网膜脱落,失明。

治疗:目标值:空腹6.4/餐后7.8。

若药物治疗下发生糖尿病性神经损害或糖尿病足——加用胰岛素1.磺脲类:胰岛素促分泌剂。

用于非肥胖的Ⅱ型糖尿病,其降糖作用有赖于机体保存相当数量有功能的胰岛β细胞。

禁忌症:Ⅰ型;合并严重感染;合并妊娠分娩;肝肾功能不全;大手术前后。

磺脲类最易引起低血糖2.双胍类:增加外周摄取糖,抑制糖异生,无低血糖症,主要用于Ⅱ型肥胖病人3.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抑制糖与糖酶结合,从而延缓糖转化,降低餐后血糖,与进餐同时。

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预防一级预防:针对正常人,预防糖尿病发生二级预防:针对Ⅱ型糖尿病,预防并发症三级预防:Ⅱ型糖尿病已有并发症,预防残障率和病死率。

低血糖:<2.5。

常见病因胰岛素β细胞瘤,反应性低血糖、胰岛素过量等。

临表:心慌、出冷汗、皮肤苍白、手足震颤,严重抽搐、昏迷。

治疗:口服糖块,严重者葡萄糖静注Somogyi效应指夜间低血糖未察觉,晨起胰岛素拮抗激素↑,继而低血糖;黎明现象指无夜间低血糖但清晨拮抗激素↑胰岛素β细胞瘤:Whipple三联征:①空腹或运动低血糖②血糖<2.5③补糖后缓解。

确诊靠血糖和C肽释放测定下丘脑——垂体疾病垂体腺瘤:其中泌乳素瘤最常见占50~55%。

微腺瘤≤1cm,大腺瘤>1cm。

可出现偏盲型视野缺损。

泌乳素瘤:是高泌乳素血症最常见的病因。

女性多见。

长期不予治疗会出现甲状腺、肾上腺、性腺功能减退。

临表:典型为“闭经、泌乳、不孕”,可有局部压迫症状①头痛、恶心、癫痫②视野缺损、眼睑下垂诊断:泌乳素PRL>100高度怀疑,PRL>200确诊:RI诊断本病很有意义治疗:首选多巴胺激动剂溴隐亭生长激素分泌腺瘤:青少年发病→巨人症;成人发病→肢端肥大症诊断:有肢端肥大症体征,CT和MRI有垂体肿瘤表现,血中GH水平升高。

CH兴奋试验可确诊儿童身材矮小病因。

治疗:首选手术切除。

不能耐受者溴隐亭、奥曲肽等药物治疗。

中枢性尿崩症:抗利尿激素(ADH)或称血管加压素(AVP)分泌不足引起。

最易出现尿渗透压↓临表:突然多尿,尿比重1.001~1.005(正常是1.015~1.025);尿渗透压<200(正常280~320)诊断:垂体后叶素阳性治疗:①去氨加压素:目前最理想的抗利尿剂②氢氯噻嗪:肾性尿崩症唯一有效的药物,但长期用可引起低钾肾上腺疾病库欣综合征Cushing综合症:肾上腺皮质分泌过多的糖皮质激素,而醛固酮增多症是分泌过多盐皮质激素库欣综合征:也称皮质醇增多症。

为各种病因造成肾上腺分泌过多糖皮质激素(主要是皮质醇)所致病症的总称病因:最多见为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分泌亢进引起的临床类型,称为库欣病。

临表:向心性肥胖,满月脸,水牛背,紫纹,痤疮,高血压诊断: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判断是否有Cushing综合症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鉴别Cushing病和Cushing综合症治疗:(一)Cushing病:微腺瘤者首选经蝶窦微腺瘤垂体切除术;大腺瘤开颅手术(二)肾上腺皮质腺瘤:首选手术切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主要的病因是肾上腺皮质腺瘤,绝大多数是一侧、单个腺瘤临床表现:保水保钠排钾→导致高血压、低血钾治疗:腺瘤→补钾后手术嗜络细胞瘤:起源于肾上腺髓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