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言虚词专题复习学案

文言虚词专题复习学案

文言文---文言虚词学案【使用说明】认真阅读本学案内容,完成自主学习部分。

【学习目标】 1.了解高考文言文虚词考点的基本要求。

2.掌握常见文言文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3.提高文言知识的迁移能力。

【学习重点】掌握18个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学习难点】准确辨析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注重积累。

【教学课时】本专题共12课时。

其中讲读课6节,练习课4节,讲评课2节。

【真题体验】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2012年高考语文山东卷)阴兴字君陵,光烈皇后母弟也,为人有膂力。

建武二年,为黄门侍郎,守期门仆射,典将武骑,从征伐,平定郡国。

兴每从出入,常操持小盖,障翳风雨,躬履涂泥,率先期门。

光武所幸之处,辄先入清宫,甚见亲信。

虽好施接宾,然门无侠客。

与同郡张宗、上谷鲜于不相好,知其有用,犹称所长而达之;友人张汜、杜禽与兴厚善,以为华而少实,但私之以财,终不为言:是以世称其忠乎。

第宅苟完,裁蔽风雨。

九年,迁侍中,赐爵关内侯。

帝后召兴,欲封之,置印绶于前,兴固让曰:“臣未有先登陷阵之功,而一家数人并蒙爵士,令天下觖望,诚为盈溢。

臣蒙陛下、贵人恩泽至厚,富贵已极,不可复加,至诚不愿。

”帝嘉兴之让,不夺其志。

贵人问其故,兴曰:“贵人不读书心邪?'亢龙有悔。

'夫外戚家苦不知廉退,嫁女欲配侯王,取妇眄睨公主,愚心实不安也。

富贵有极,人当知足,夸奢益为观听所讥。

”贵人感其言,深自降挹,卒不为宗亲求位。

十九年,拜卫尉,亦辅导皇太子。

明年夏,帝风眩疾甚,后以兴领侍中,受顾命于云台广室。

会疾廖,召见兴,欲以代吴汉为大司马。

兴叩头流涕,固让曰:“臣不敢惜身,诚亏损圣德,不可苟冒。

”至诚发中,感动左右,帝遂听之。

二十三年,卒,时年三十九。

兴素与从兄嵩不相能,然敬其威重。

兴疾病,帝亲临,问以政事以群臣能不。

兴顿首曰:“臣愚不足以知之。

然伏见议郎席广、谒者阴嵩,并经行明深,逾于公卿。

”兴没后,帝思其言,遂擢广为光禄勋;嵩为中郎将,监羽林十余年,以谨敕见幸。

显宗即位,拜长乐卫尉,迁执金吾。

永平元年诏曰:“故侍中卫尉关内侯兴,典领禁兵,从平天下,当以军功显受封爵,又诸舅比例,应蒙恩泽,兴皆固让,安乎里巷。

辅导朕躬,有周昌之直,在家仁孝,有曾、闵之行,不幸早卒,朕甚伤之。

贤者子孙,宜加优异。

其以汝南之鲖鲖阳封兴子庆为鲷阳侯,庆弟博为氵隐强侯。

”博弟员、丹并为郎,庆推田宅财物悉与员、丹。

帝以庆义让,擢为黄门侍郎。

庆卒,子琴嗣。

建初五年,兴夫人卒,肃宗使五官中郎将持节即墓赐策,追谥兴曰翼侯。

琴卒,子万全嗣。

万全卒,子桂嗣。

[注]贵人:即光武皇后,明帝生母。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躬履涂泥,率先期门躬:弯腰B.犹称所长而达之称:称赞C. 兴叩头流涕,固让曰固:坚决D. 兴素与从兄嵩不相能能:和睦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以为华而少实我腾跃而上B. 卒不为宗亲求位你为击破沛公军C.欲以代吴汉为大司马但以刘日薄西山D. 兴皆固让,安乎里巷其闻道也固先乎吾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阴兴美德的一组。

①兴每从出入,常操持小盖,障翳风雨②是以世称其忠平③富贵已极,不可复加,至诚不愿④人当知足,夸奢益为观听所⑤臣不敢惜身,诚亏损圣德,不可苟冒⑥应蒙恩泽,兴皆固让,安.乎里巷A.①②⑤ B.①④⑥ C. ②③⑥ D. ②④⑤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阴兴跟随光武帝平定天下,随从护驾恪尽职守,举荐人才不以个人好恶,得到了光武帝的认可和世人的称赞。

B. 阴兴认为自己蒙受皇上、贵人的恩宠已经非常多了,身为皇亲国戚应该知足、谦让、因此谢绝了皇帝的封赏。

C. 光武帝答应了阴兴的请求,在阴兴去世后,提拔席广为光禄勋,阴嵩为中郎将。

阴嵩监管羽林军十多年。

D. 明帝认为阴兴军功显著,为人正直,仁义孝顺,于是封他的两个儿子为侯。

阴兴后代相继为侯数世。

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光武帝所幸之处,辄先入清宫,甚见亲信。

(4分)译文:。

(2)帝嘉兴之让,不夺其志。

(3分)译文:。

(3)至诚发中,感动左右,帝遂听之。

(3分)译文:。

【考点分析】一、综合概述:高考“大纲”规定应掌握的18个文言虚词:而、何、乎、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则、者、之、与。

文言虚词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六类。

(一)代词:1、人称代词——之、其、而(通假)、若、乃2、指示代词——之、其、或、然3、疑问代词——安、焉、何(二)副词:1、范围副词——则、犹2、时间副词——既、已、且3、语气副词——其、何、遂(三)介词:于、以、为、因、乎(四)连词:而、且、以、其、或、乃、则、然、但、为、故、若、虽、因、遂(五)助词:1、结构助词:之、者、所、然2、语气助词:也、矣、焉、耳、哉、乎(六)叹词:唉、嘻、呜呼、嗟乎、噫吁嚱二、词类分析:(一)代词1、人称代词①第一人称:吾、予、余、我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项脊轩志》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

《鸿门宴》为白尚书,出听我言。

《段太尉逸事状》余于仆碑,又以悲乎古书之不存。

《游褒禅山记》②第二人称:女、汝、若、尔、乃、子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静女》(女通“汝”)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子治而乱,子退而自察也。

《晏子治东阿》某所,而母立于兹。

《项脊轩志》(而通“尔”)③第三人称:之、其、彼、厥、渠。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师说》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

《六国论》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

《孔雀东南飞》④复数:属、辈、侪、类、徒若属且皆为所虏。

《鸿门宴》2、指示代词①近指代词:是、此、斯、兹、之、然——这、这个、这里、这样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赤壁赋》某所,而母立于兹。

《项脊轩志》②远指代词:彼、夫、其——那、那个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岳阳楼记》③无定指代词:或、莫——有的、有的人;没有谁、没有哪一个或师焉,或不焉。

《师说》。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张衡传》④辅助性代词:所、者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劝学》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劝学》3、疑问代词①代人:谁、孰——谁、哪一个吾孰与徐公美?②代事物、处所:何、胡、奚、曷、安、恶(乌)、焉——什么、哪里、在哪里彼且恶乎待哉!《逍遥游》彼且奚适也?”《逍遥游》蹈死不顾,亦何故哉?《五人墓碑记》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二)副词1、时间副词①表过去:既、业、已、曾、尝、适、初、曩、昔、向、乡——已经、过去、刚才,从前适得府君书。

《孔雀东南飞》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桃花源记》②表现在:方、会、适——正、正好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鸿门宴》③表将来:且、将、欲、行、垂——将、将要彼且奚适也?”《逍遥游》第- 1 - 页共13 页④表短暂:斯须、俄而、旋、暂、寻、未几、须臾、无何,猝、乍、暴、忽——不久、一会儿、突然坐须臾,沛公起如厕。

《鸿门宴》银瓶乍破水浆迸。

《琵琶行》⑤表持久:常、雅、素——经常、时常、平素、一向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张衡传》素昧平生、素不相识。

(成语)2、否定副词①表否定:不、弗、莫、毋、无、未、匪、非、靡、勿、微——不、没有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氓》曰:“毋从俱死也。

”《鸿门宴》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②表禁止:毋、勿、莫、无——不要、别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氓》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孔雀东南飞》3、范围副词①表全部:俱、毕、凡、皆、咸、举、悉、尽、都、具、共、率——全、都,凡是、大凡,总共、共,大都、大致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桃花源记》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桃花源记》悉以咨之。

《出师表》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六国论》②表部分或个别:但、唯、止、仅、独、徒、特、第、直——只、仅、只是,几乎、将近、差不多达到但见悲鸟号古木。

《蜀道难》技止此耳。

《黔之驴》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逍遥游》君第重射,臣能令君胜。

《孙子吴起列传》4、程度副词①表深度:少、殊、很、极、甚、绝、至、良、酷、孔、稍、微、略、颇——很、太、极、特别、非常、分外,稍微、略微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赤壁赋》吾至爱汝。

《与妻书》②表比较:益、弥、尤、愈、加、滋——更加、尤其、更、越圣益圣,愚益愚。

(《师说》)入之愈深,其进愈难。

(《游褒禅山记》5、情态副词。

①表方式:俱、并、闲、微、窃、固——一起、暗中、坚决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出师表》窥父不在,窃发盆。

《促织》②表速度:暂、遽、卒(猝)、立、即、旋、稍、——突然、匆忙、急迫、急促、逐渐如听仙乐耳暂明。

《琵琶行(并序)》乱花渐欲迷人眼。

《钱塘湖春行》③表频率:数、亟、屡、累、仍、复、辄、每——多次、重复、又、总是、常常范增数目项王。

《鸿门宴》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满井游记》6、语气副词①表确认:即,必、定,诚、信,果——就是,一定,实在、的确,果真即此爱汝。

《与妻书》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邹忌讽齐王纳谏》烟涛微茫信难求。

《梦游天姥吟留别》②表委婉的揣度、商榷语气:其、盖、殆,盖——大概(是)、恐怕(是)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游褒禅山记》殆有神护者。

《项脊轩志》③表意外的惊异:曾——竟然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触龙说赵太后》④表祈使:其——可、要汝其善抚之。

《与妻书》⑤表反诘:岂、其、庸、巨(讵)、宁——难道、哪里、怎么岂若吾乡邻。

《捕蛇者说》其可怪也欤。

《师说》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王后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三)助词1、音节助词:有、其(词头)、然、焉、如、乎(词尾)——不译;……的样子乃不知有汉,无论晋魏。

《桃花源记》或师焉,或不焉。

《师说》2、句首助词:夫、盖、维、惟、唯——表要发议论等,不译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

《答司马谏议书》3、句中语气:盖、也、与——表停顿,不译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

《黄生借书说》4、句末助词:①陈述语气:也、矣、焉、耳、已——不译;罢了,了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赤壁赋》②疑问语气:乎、诸、与(欤)、邪(耶)夫、兮——呢、吗而又何羡乎?《逍遥游》③感叹语气:哉、乎、也、夫、兮——呢、啊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鸿门宴》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鸿门宴》(四)连词1、表并列:与、及、暨/且、而、以/且…且…/载…载…——和/又/又…又…/一边…一边…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迢迢牵牛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氓》2、表承接:而、则、因、乃、遂/而后/若夫——于是、就、便/然后/至于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