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一、课外阅读。
蜜蜂与排雷有些动物天赋的生理机制和特殊本领,可利用来造福人类。
科学家发现,经过特殊训练的蜜蜂可以在污染控制和环境监测上大显身手。
美国蒙大拿大学研究人员还发现,蜜蜂在寻找地雷以及其他爆炸物方面同样具有非凡的能力。
与警犬相比,蜜蜂除了容易训练且工作起来更吃苦耐劳外,在寻找“猎物”(各类爆炸物品)的准确性方面也显得高出一筹。
目前世界各地约有1.1亿颗地雷等待排除,每年约有2.6万人因触雷而死或致残。
小小蜜蜂可以为搜寻这些重大隐患开辟新路并做出贡献。
为什么蜜蜂能有这种本领?因为蜜蜂在长期生存竞争中形成的嗅觉十分敏锐,可以识别出狗无法分辨的许多种细微气味。
加之这种昆虫经常是群体出动,因此在搜索同样面积的情况下,它们的工作远远比狗更有效。
科学研究表明,这些“探雷蜜蜂”只需要接受短短几天训练,就可以适应搜索地雷的要求。
1.从短文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经过特殊训练的蜜蜂可以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方面大显身手,本文重点介绍了___________这一方面。
2.本文第2自然段告诉我们,蜜蜂探雷比警犬探雷“高出一筹”,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
3.善于捕捉关键词,有助于把握主要信息,快速理解语意。
文中画线句子的关键词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4.利用动物本能或运用仿生学造福人类的事例有很多,我们学的《蝙蝠和雷达》一课就向我们介绍了科学家运用蝙蝠______________定位的原理,研制出雷达。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老师的教诲小学的学习生活给我留下了许许多多美好的回忆。
我忘不了那美丽的校园;忘不了那情投意合的同学;更忘不了郑老师对我的教诲。
记得有一段时间,由于我连续几次考出好的成绩,受到老师和同学的称赞,有些飘飘然了,产生了骄傲的情绪。
于是,我上课为专心了,作业也马虎了。
有一次上活动课时我们正玩着拐脚捉人的游戏郑老师忽然把我叫到她跟前领我到操场边坐下“怎么,最近是不是有些自满啦?”郑老师亲切地问我。
我惭愧地低下了头,脸上滚烫滚烫的,心里想:这下完了,肯定要被郑老师批评一顿了。
谁知道郑老师不但没有批评我,反而亲切地给我讲起了“龟兔赛跑”的故事。
她还教导我说:“智慧是宝石,如果用谦虚镶边,就会更加灿烂夺目。
中国有句古话:‘满招损,谦受益’,要记住这句话。
不要忘记兔子是怎么输给乌龟的呀!”听了老师语重心长的话语,我说:“老师,您的教诲,我终生难忘。
”此后,“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永远铭刻在我心中。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教诲”的近义词是(______),“骄傲”的反义词是(_______)。
2.用波浪线在文中划出一个排比句。
3.给文中第三自然段中没有标点符号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
4.写出文中第二自然段的段落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与第一自然中“更忘不了郑老师对我的教诲”相照应的句子是哪一句?请用“—”在文中画出。
6.为什么我终生难忘老师的教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近年来,各种塑料制品走进了我们的生活,给我们带来了方便。
可是,它也给我们带来了危害。
瞧,一刮风,马路上随处可见像风筝一样到处飘飞的塑料袋。
风停以后,这些飘飞的塑料袋就挂在树枝上,停在屋顶上,落在草坪上,或是聚在墙角处,成了影响环境卫生的塑料垃圾。
这些塑料垃圾常给人们带来不便。
有一次,我们镇上的一条地沟不通了,污水外溢,臭气熏天。
人们花了很大气力才疏通了地沟,从地沟中掏出了造成堵塞的“坏蛋”——各种形状的塑料制品:有塑料瓶,有塑料盒,当然还有很多塑料袋……怎样处理越来越多的塑料垃圾呢?有人主张焚烧,但塑料燃烧时会放出难闻的有毒气体。
这些气体会污染空气,危害人的健康。
有人主张埋掉塑料垃圾,但事实证明,塑料垃圾很难在地下腐烂。
照这样下去,工厂不断生产塑料产品,塑料垃圾又难以处理,我们将要被塑料垃圾包围了!塑料垃圾这个魔鬼将要使我们的生活环境受到严重破坏!有些发达国家已停止生产塑料袋,用一次性纸袋代替。
我们国家什么时候也能用一次性纸袋来代替塑料袋呢?1.给短文加上恰当的题目__________。
2.概括出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三自然段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省略号表示__________。
4.阅读短文,说一说塑料垃圾的危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对于减少塑料垃圾,保护环境,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呢?写一写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课内阅读。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节选)新学年开始了,修身课上,奉天东关模范学校的魏校长向学生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你们为什么而读书?”“为家父而读书。
”“为明理而读书。
”“为光耀门楣而读书。
”有人干脆这样回答。
有位同学一直默默地坐在那里,若有所思。
魏校长注意到了,他打手势让大家静下来,点名让那位同学回答。
那位同学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魏校长听了,高兴地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这位同学是谁呢?他就是周恩来,后来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理。
1.魏校长提出的问题,同学们的答案分别是什么?①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1)若有所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抱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魏校长听后为什么那么高兴,甚至连声赞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课外阅读。
方形西红柿一块西红柿园地里,结出了一批有棱有角、四四方方的果实。
这一消息震惊了西红柿家族的元老们。
他们一个个歪着脑袋细细端详了半天,也说不出个名堂,就小心翼翼地问:“请问,你们是……”“哈哈,自家人认不出自家人啦!我们也是西红柿,是人类的种子专家经过多年研究和改良才培育出来的,就叫我们方形西红柿吧!”“什么,你们也能算是西红柿?”西红柿家族的元老们有的张大了嘴巴,有的,有的,又惊,又奇,又疑。
最后,惊讶和疑惑全变成了愤怒的指责:“哼,我们西红柿,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根本不需要什么研究、改良!”“对,你们这是赶时髦,哗众取宠,只能算作不伦不类的怪胎!”西红柿家族的元老们一致决定,不认这些“怪胎”,要把他们赶出西红柿园!这时,种子专家带着一批客人来了。
他介绍说:“这是新近培育成功的方形西红柿,还有方形甜菜、方形甜瓜、方形菠萝等一系列的新品种。
”客人们看了,赞不绝口,高兴地说:“好,这种方形西红柿,便于运输,便于存放,又适宜机械加工,优点真多,我们包销了。
希望今后能够迅速推广。
”西红柿家族的元老们又吃惊,又恼火,低声嘟囔:“哎,想不到这种丑八怪竟还这么讨人喜欢,难道是我们错了?”1.文中画“”的句子中的“丑八怪”指的是_______________,他们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他们讨人喜欢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2.展开想象,把文中的空白处补充完整。
3.这篇短文想告诉我们()。
A.要有创新意识,要勇于接受新事物。
B.西红柿根本不需要什么研究、改良。
C.赶时髦,哗众取宠的人都是不伦不类的怪胎。
D.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4.你想对西红柿家族的元老们说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请你联系生活经验针对短文提出一个问题,并做出回答。
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有些人有些人,他们的姓氏我已遗忘,他们的脸却常常浮现——像晴空,在整个雨季中我们不见它,却清晰地记得它。
那一年,我读小学二年级,有一个女老师——我连她的脸都记不起来了,但好像觉得她是很美的(有哪一个小学生心目中的老师不美呢?),也恍惚记得她身上那片不太鲜丽的蓝。
她教过我们些什么,我完全没有印象,但永远记得某个下午的作文课,一位同学举手问她“挖”字该怎么写,她想了一下,说:“这个字我不会写,你们谁会?”我兴奋地站起来,跑到黑板前写下了那个字。
那天,放学的时候,当同学们齐声向她说“再见”的时候,她向全班同学说:“我真高兴,今天多学会了一个字,我要谢谢这位同学。
”我立刻快乐得有如肋下生翅一般——我生平似乎再没有出现那么自的时刻。
那以后,我遇见无数学者,他们威严而高黄,似乎无所不知。
但他们教给我的,远不及那个女老师多。
她的谦逊,她对人不吝惜的称赞,使我忽然间长大了。
她不会写字,那又何妨?她已挖掘出一个小女孩心中宝贵的自信。
有一次,我到一家米店去。
“你明天能把米送到我们的营地吗?“能”那个胖女人说。
“我已经把钱给你了,可是如果你们不送,”我不放心地说,“我们又有什么证据呢?”“啊!”她惊叫了一声,眼睛睁得圆圆的,仿佛听见一件骇人听闻的罪案,“做这种事,我们是不敢的。
她说“不敢”两字的时候,那种敬畏的神情使我肃然,她所敬畏的是什么呢?是尊贵古老的卖米行业?还是“举头三尺有神明”?她的脸,十年后的今天,如果再遇到,我未必能辨认,但我每次遇见那些为所欲为的人,就会想起她一为什么其他的人竟无所畏惧呢!1.“有些人”指的是谁?他们为什么让“我”难忘?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关于短文,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我”对女老师印象深刻是因为她连“挖”字都不会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