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短文阅读(完整版)一、开心阅读。
“真的,它现在要开花了!”这个母亲慢慢开始相信,她的孩子会好起来。
她记起最近这孩子讲话时,要比以前愉快得多,而且最近几天她也能自己爬起来,直直地坐在床上,用兴奋的眼光望着这一粒豌豆所形成的小花。
一星期以后,小女孩第一次能够坐一整个钟头。
她快乐地坐在温暖的太阳光里。
窗子打开了,她面前是一朵盛开的、紫色的豌豆花。
小姑娘低下头来,轻轻地吻了一下它柔嫩的叶子。
这一天简直像一个节日。
1.在选段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信任——(___________)暖和——(___________)娇嫩——(___________)2.对“这一天简直像一个节日”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节日里总是鲜花盛开,现在豌豆花开了,所以说“简直像一个节日”。
B.孩子在节日里总是快乐的。
小姑娘在那一天特别高兴,所以说“简直像一个节日”。
C.小姑娘受到豌豆生命力的鼓舞,终于能够坐起来,并且快乐地生活。
母亲也对生活充满了希望,所以说“简直像一个节日”。
D.豌豆从落到窗台到发芽,展示着顽强的生命力,今天它终于开花了,所以说“简直像一个节日”。
3.联系课文说说在五粒豌豆中,你觉得最值得称赞的是哪一粒?理由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课外阅读,完成练习。
鸟趣几年前,家里的糯米生了虫子,在阳台上晾晒时,发现常有麻雀啄食,怯生生的,甚是有趣。
从那以后,我便有意在阳台的水泥台上撒下一些米,玻璃杯里装满水。
几年来,不管酷暑寒冬,一群群的麻雀成了每天必然“光临”的朋友了。
每到4月上旬,雏鸟来了,由母鸟带着,一只母鸟带着两三只小雏鸟,母鸟啄了食物嘴对嘴地喂,不辞辛苦地履行母亲的职责。
有一次,我发现一只受伤的鸟,一条腿已经折断,伤残的肢体连皮耷拉着,只能用一条腿艰难地支撑着身体,用爪子紧紧抓住电线,摇摇晃晃好不容易才使身体保持平衡。
我为它的生存担忧了,此后,我大约有半个月未见它的踪影,我想,它肯定是死了,心中不免有些怅然。
在一个雨雾蒙蒙的天气里,天空一片灰暗,突然我眼睛一亮,我又看见那只伤鸟了。
它的羽毛淋得透湿,停在电话线上仔细整理羽毛,抖搂水珠。
更使我吃惊的是,它的伤腿居然“康复”了,像一个伤病人拄着拐棍,一颠一颠地跳跃。
我庆幸它战胜伤残活下来了。
还有一只老麻雀,它伤了翅膀,一个翅膀拖挂到地上,起飞蛮费劲,几经磨炼,伤翅硬朗起来,又能振翅高飞了……我常感叹,这些小生灵,它们蹦蹦跳跳,叽叽喳喳地生活在大自然中,也会遇到各种困难与麻烦,它们为了生存,顽强地活着,真是令人感动。
1.面对那只受伤的鸟儿,“我”的情绪发生了哪些变化?从文中找出反映这一情绪变化的词语,依次写在下面的括号里。
(____)→(____)→(____)→(____)2.作者发现麻雀在阳台上吃虫子时“__________”的样子,觉得“甚是有趣”;又把感动于“遇到各种困难与麻烦”的小生灵能“________地活着”视为另一种“鸟趣”。
3.仔细阅读短文,说说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你积累了哪些含有鸟名的成语和古诗句?写在下面短横线上。
(1)含有鸟名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含有鸟名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理解。
观潮(节选)①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②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浪潮越来越近,()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回忆全文,《观潮》这篇课文是按照______的顺序来写的。
2.在第②段中的()里填上正确的词语。
3.在朗读画“______”的句子时,要读出人们______的心情。
4.课文第②段中画“﹏﹏﹏”的句子从______和______两个方面写出潮水的水势之大,来势之猛。
5.从写法这个角度,对第②段画“﹏﹏﹏”的句子做批注,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6.这篇文章主要写大潮,但第①段却写了“人声鼎沸”“人群沸腾”,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
四、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炊烟早晨公鸡们早早的就穿上裤子,扑腾着翅膀迎接太阳的到来了。
喔喔的叫声,铜锣般在乡村滚动。
其实最先迎接到的并不是太阳的光芒,而是飘飞在乡村上空的炊烟,乡村里起的最早的还是那些勤劳朴素的村民,他们的手()着这生活的丝线。
()着热情的双手,()着胳膊的胳膊,()着幸福的衣袖,()着出的才是最壮观、最复杂、又最温馨的风景,而那炊烟则是它们放出的生活信号。
炊烟是一群无骨的动物,善于表达幸福、温馨、热情、喜悦等情感。
他们如同沁水一般,从瓦缝里门缝里,窗户缝里,烟筒里,汩汩冒出来,无可阻挡,激情四射。
已进入天空,就如同牛羊进入开阔的草原,任意驰骋。
也仿佛流水奔入宽阔的海洋,随意奔涌。
在天空中张扬着奔跑着,舞蹈着,把幸福扯成一片片旗帜,把温馨拧成一股股绳索,把热情放飞成一只只风筝,把喜悦扭成一支支舞蹈,生动、优美、豪放。
我的老家在鄂西子娘园。
,经历过最严酷的饥荒。
那饥荒就是一把无情的剑,斩断乡村的炊烟。
没有炊烟的乡村。
死寂成一片沉默的山岩,荒凉堆满整个山谷,萧条一片。
而只有炊烟活着,乡村才是最生动的图画。
炊烟也是一群娃子。
最初它们养在各家各户中。
但一到半空他们就纠缠到一起,分不清哪是你家的,哪是我家的,然后他们就如同鄂西西山里被苞谷,洋芋红苕养大的山里娃。
有着羊羔般的热情和牛犊般的野性,玩着捉迷藏过家家的游戏。
追逐着,叫喊着,嬉闹着,鞋儿跑掉了,辫褡子散了、扣子扯脱了,但是他们依旧笑着,喊着,追着,闹着,把乡村的未来涂成蔚蓝的天空。
1.短文第一自然段的括号里依次填入的词语,最准确的项是()A.挽拉拽牵画B.拽牵挽拉画C.牵挽拽拉画D.拽拉挽牵画2.第二自然段把炊烟比作无骨的动物,还把它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是为了表达炊烟中包含的____________的情感。
3.第三自然段把炊烟比作娃子,是因为山里娃有着羊羔般的______和牛犊般的______,他们追逐着、_______、嬉闹着,主要是运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4.对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而只有炊烟活着,乡村才是最生动的图画”的体会不正确的一项是()A.“炊烟活着”指的是乡村里摆脱饥荒人,人们能过上安静富足的日子。
B.“炊烟活着”指的是炊烟是有生命的,它会生出来也会死掉。
C.抓住“生动”这个关键词,我们可以体会到炊烟给山村带来的活力。
D.抓住“图画”这个关键词,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在赞美乡村的生活。
5.短文要赞美乡村生活的美,但第二自然段画“”的部分却写了闹饥荒时的情景,你觉得有必要写吗?请写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阅读短文。
袋鼠与蜗牛袋鼠从蜗牛身旁经过,被蜗牛叫住了。
“你见到我为何不打招呼?”蜗牛责问道。
“对不起,我没看见你。
”“没看见?”蜗牛生气了,它喘着粗.(cū chū)气说,“你是鼠,我是牛,我看见了你,你怎么会看不见我呢?你这鼠辈竟敢目中无人!”袋鼠.(shǔ chǔ)说你怎么是牛呢牛我见过比我还大哩再说我也不是鼠呀“不对!”蜗牛说,“如果我不是牛,大家为何叫我蜗牛呢?既然黄牛、水牛和牦(máo)牛等等都是牛,那我蜗牛自然也是牛了。
同样,如果你袋鼠不是鼠。
那黄鼠、田鼠以及家鼠什么的,就都不是鼠了!”袋鼠不想同蜗牛争辩(争吵争论),乘.(chénɡ chènɡ)蜗牛不注意,它悄悄地走开了。
它清楚,尽管蜗牛有一个牛的名字,并且口口声声称自己是牛,但人们是不会把它看成牛的,就像自己叫袋鼠,大家从不把自己看作鼠一样。
1.读短文,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下面画“”。
粗(cū chū)乘(chénɡ chènɡ)鼠(shǔ chǔ)2.从文中的括号里,选择“争辩”的近义词是_________。
3.读短文,找出文中表示“看不起人”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
4.给第5小节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5.仔细阅读短文,然后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括号里。
蜗牛为什么会生气?()A.因为袋鼠看不起它。
B.因为袋鼠没和它打招呼。
C.因为袋鼠说它不是牛。
6.将袋鼠不与蜗牛争辩的原因用“”在文中画出。
六、课外阅读泰山上的挑夫子夜,我和爸爸来到岱宗坊,开始了对五岳之尊泰山的攀登。
天是墨蓝色的,那镶嵌在墨蓝色天幕上的闪烁的繁星是那么明亮。
刀劈斧削般的岩石竟然有那么多奇形怪状。
而山石上耸立的松柏更是云雾般的朦胧。
什么美妙的乐曲能同山涧里潺(chán)潺的溪水声相比呢?更何况还有蛙鸣,蝉唱,不知名的昆虫的低吟……爸爸拿着手电边走边指点,有时停在一个地方,一讲就是老半天。
我饶有兴味地看着、听着。
红门、王母池、斗母宫、经石峪、回马岭……都被我们甩在身后了。
我脑子里萦(yínɡ)绕着唐槐、汉柏、金刚经以及各种各样有关泰山的神话、传说,走在这夜幕笼罩下的山路上,果然是别有一番情趣!‖当红日出山、天色大亮的时候,我们已坐在中天门熙熙攘攘....的茶社里了。
也许是太疲劳的缘故吧,我仰看那白云缭绕的泰山主峰上的南天门,对攀登泰山极顶简直有些失掉信心了。
忽然,爸爸指着攀登在山路上的一队挑夫让我看。
“那是干什么的?”我问。
“挑夫!泰山上的挑夫!”爸爸激动地大声说。
我很奇怪,爸爸为什么这样激动!那一队挑夫在茶社门前停下来休息。
爸爸迎上前去和为首的一位中年汉子攀谈起来。
我端详着那位中年挑夫:古铜色的脸上布满风刀霜剑刻下的皱纹,眼睛里闪着坚毅的光芒;一件对襟布褂没有系扣,裸露着胸脯,结实而丰满;胳膊上、肩头上以及腿部的肌腱,鼓得高高的。
我想,即使最好的体操运动员,也不一定会有这样健美的肌体吧!“当天能来回吗?”爸爸问道。
“能。
一天至少一趟!”他平静地回答。
“您不累吗?”我脱口而出。
“哈哈!”他发出一阵爽朗的大笑,“小朋友,你想,肩上百把斤的担子,脚下百把里的山路,能不累吗?”“那您为什么非干这活儿?”“傻孩子!和你上学念书一样,这是我们的工作。
”他严肃起来,一板一眼地说:“现在国家在奔四化,发展旅游事业,不光国内,许多外国朋友也慕名来逛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