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简介及屈原《离骚》
把现实与神话境界、神话人物融为一体,
构成变幻多彩的情节和诡奇的意境,具有
浓厚的浪漫色彩。
屈
原
《离骚》的艺术成就
• 3、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运用众
多比喻构成一连串富于象征意味的艺术形
离 骚
象,创造出一种寄托遥远,耐人寻味的意
境,开拓了我国诗歌以“香草美人”寄情
言志的表现手法。
• 4、《离骚》中自始至终奔涌着火山爆发
楚文化
①中原与南方文化的融合;
②信巫鬼,重淫祀: 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
乐鼓舞,以乐诸神。
楚
辞
二、 “楚辞”的文体风貌
1.句式:灵活自由,参差错落, 较多部分采 用六言,亦参杂四言、五言、七言等形式
2.语言:
大量采用楚国民间的口语和方言,
大量使用虚字作语气助词,如“兮”;
词采缤纷华美。
楚
辞
二、 “楚辞”的文体风貌
屈 • “ 屈原至于江滨,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 原 形容枯槁。”
• ——感受人生的痛苦
•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为世界承担苦难
屈
•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原
【屈原的文化人格】
• ②恋美情结的执著者
• 自恋:
屈 原
• 对自身高洁人格的自信与坚守。
• 他恋:
• 美人之恋、美政之恋、美物之恋。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 名,可怜白发生!”
积累整合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离
骚 一首体制宏伟、富有 深度、充满想象与幻 想的政治抒情长诗。
屈 原
《离骚》题解
• 司马迁认为:“离骚者,犹离忧 也”
离
骚 • 班固释为:“离,犹遭也;骚, 忧也。明己遭忧作辞也”
• 王逸释为:离别的忧愁,“离,
别也;骚,愁也,经, 径也。言
己放逐离别,中心愁思,犹依道
屈
经,以风谏也。”
原
《离骚》的思想内容
般的激情。
屈
原
《离骚》(节选)
【听范读,注意字音】
(1)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我长长地叹息,掩泪哭泣啊,哀叹人
民的生活多么艰苦。
分析: 表现诗人极度苦闷、难以 排解的心情,定下抒情基调。
(2)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 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羁
謇: 口吃 蹇: 跛足
相
(9)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赶着我的马车缓步走在长着兰草的水边
高地啊,疾驰到长着椒树的山岗暂时休息。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在朝廷做官不被重用还要遭受指责啊,
我就退隐回乡重新整理我当初的衣裳。 步:步行,使动用法,使……走。 驰:快跑。 焉:于彼,在那里。 止息:停下来休息。
分析:写自己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原 因竟是自己太注意修心养性。
(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也是我心地善良啊,即使死上几回我也
不会后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怨恨君王荒唐啊,始终不能体察民心。
分析:面对君主贤愚不分、忠奸不辨别, 自己和群臣矛盾尖锐,诗人坚定决心,抗 争到底。
(4)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谇: 谏诤 直言规劝,使人改正过错。
替 :废弃 秦伯素服郊次,向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 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不替孟明,孤之过 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崤之战》
蕙
茝 白芷
(2)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 替。
我只是崇尚美德并约束自己啊,可早 上刚进谏而晚上就遭贬黜。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既因为我用香蕙作佩带而贬黜我啊, 又因为我采集白芷而给我加上罪名。
《楚辞》简介
一、“楚辞”的名称
1.诗体:指战国时以屈原为代表创作的带有
浓厚楚地色彩的新诗体,又称“骚体”。
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 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
——宋·黄伯思《校定楚辞序》
2.书名:西汉刘向编定,收录屈原、宋玉作品,
以及汉代人所仿“骚体”之作 。
楚
辞
楚地、楚文化
楚地:
疆域广大,在长江、汉水流域, “地方五千里”
• 《离骚》前半部分,作者反复倾
诉其对于楚国命运的关怀,表达
离
骚 了他要求革新政治、与权贵集团
斗争的强烈意志;后半部分又通
过神游天上、追求理想的实现和
失败后欲以身殉的叙述,反映出
屈
他热爱楚国的思想感情。
原
《离骚》的思想内容
• 1、“存君兴国”的“美政” 离 理想
骚
• 2、深沉挚着的爱国感情
• 3、放言不惮的批判精神
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我忽然回头来放眼远眺啊,将去看看四 方广大的土地。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佩戴着缤纷多彩的服饰啊,浓郁的花香 会更加芬芳。
分析:诗人从各个方面描写衣饰的高洁, 意在表明他修身之严。
(10)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世上的人们各有各的乐趣啊,而我独
独爱美并且习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即使把我肢解了我还是不会改变啊,
【内容分析】
你从诗中感悟到怎 样的形象?
遭受困境 坚持理想 追求美好 至死不悔
【艺术赏析】
强烈的抒情性
直抒胸臆,强烈表白自己的心志
例如: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写自己与小人们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也是 不可调和的,自己愿意为正道而死。)
分析:无奈而痛苦的浩叹。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我宁愿突然死去而魂离魄散,也不肯同 流合污,卑躬屈节。
分析:自己虽遭遇不幸,但决不改变 自己的节操。
(6)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鹰和凡鸟不能同处一群啊,从远古以来
就是这样。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哪有方枘和圆凿能够相合的啊?哪有道
3.结构:
篇幅加长,加强铺陈叙事成分以尽情抒情。
4.创作方法:
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
5.风格:
充满个人的情志与幻想,风格浪漫而神秘。
楚
辞
三、 “楚辞”的代表作家和注疏
1.代表作家 屈原、宋玉等。 2.注疏: 东汉 王逸《楚辞章句》、宋 洪兴祖《楚辞补注》、 宋 朱熹《楚辞集注》、清 王夫之《楚辞通释》。
美人:君王
香草:一方面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洁;另一 方面和恶草相对,象征着忠贤
【艺术赏析】
比喻
用“灵修”来比喻
君王
用“蛾眉”来比喻
自己的美德
用“众女”来比喻
小人
用“鸷鸟”来比喻
诗人自己和周围群小
用“华美的衣着佩饰”比喻 诗人的美德
积累整合
辛弃疾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难道我的志向还会因受挫折而改变?
分析:诗人为自己坚持真理而自豪, 并坚信自己,至死不变。
【内容分析】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表现了诗人
的极度苦闷、难以排解的心情,为下面情绪的抒发定
下了基调。 “余虽好修姱以羁兮,……又申之以揽茝”,写
自己受到的不公正的待遇,而原因竟是自己太注意修 身!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内容分析】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竞周容以为度”,写群小
对自己的诬陷以及周围风气的败坏。
诗人的感叹:“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
也。”
诗人的态度:“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
也。”
【内容分析】
“鸷鸟之不群兮,……夫孰异道而相安”:自己和
群小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
诗人的心境:“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诗人的态度:“伏清白以死直,固前圣之所厚”
【内容分析】
“悔相道之不察兮,……驰椒丘且焉止息。”诗人
抽身退出。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诗人的让
步,带着倔强,只求洁身自好;
“制芰荷以为衣兮,……芳菲菲其弥章” 描述种
种衣饰,意在表明他修身之严。
入:被君王所用。离:通“罹”,遭受。 初服:当初的衣服,比喻原先的志向。
分析:诗人无奈中退让,但仍带着 倔强,洁身自好。
(10)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剪裁荷叶做上衣啊,缀缝荷花做为下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没人了解我也就算了罢,只要我的本心确 实是美好的。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把头上的高帽再戴高些啊,把长长的 佩带再加长些。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我的芳香和光泽杂糅在一起啊,惟独我 光明纯洁的品质还没有亏损。
第一期为《橘颂》、《九歌》、《招魂》,大约 屈 是中青年时代的作品。 原 第二期为《惜诵》、《思美人》、《天问》,大
约作于50岁以后至62岁以前,长期被放逐的十几 年中。
屈 第三期为《哀郢》、《涉江》、《离骚》、《怀 原 沙》,全部作于62岁那年至临终前的那几个月,
是诗人精神最后一次猛烈的燃烧。
《离骚》
【艺术赏析】
不吾知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写自己虽然遭到贬抑,但仍要一如既往地修 身洁行,而不论别人怎么看待自己。)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修”为乐,即使为此遭 受极刑也决不改变。)
【艺术赏析】
香草美人
王逸《离骚》序:“《离骚》之文,依 《诗》取兴,引类 譬喻,故善鸟香草, 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 人,以媲于君。”
(8)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后悔选择道路时没有看清啊,我久久
伫立而想返回。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掉转我的车马返回原路啊,趁着这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