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诗歌的情感分析

诗歌的情感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全国卷2)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 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 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 什么寓意?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 请简要分析。
时代背景
情感
这句话寄托了词人空有壮志,报国无门的万 般无奈的悲慨 。
如何准确把握诗歌的情感?
⑴把握背景,知人论世 (关注标题、题注、作者等)
例6、分析下面两首诗作者情感的不同。
咏 乱条犹未变初黄, 物 扬子江头杨柳春, 倚得东风势便狂。 情感的把握: 杨花愁杀渡江人。 解把飞花蒙日月, 诗
不知天地有清霜。 数声风笛离亭晚, (4)关注“诗歌类别” 君向潇湘我向秦。
“凉”。“凉”字既写天凉 ,又写心境的孤寂(或心凉)。 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 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 ,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 的意境。
如何准确把握诗歌的情感?
⑴知人论世、把握背景 (关注标题、作者、注解) ⑵根据类别,按图索骥 (看诗歌题目+诗歌) ⑶紧扣“景语”,关注“情语” (纵观全诗,切忌以偏概全)
情语明情感
羁旅漂泊 的愁思
柳州榕叶落尽偶题 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仕途失意 倍加凄凉
愁、悲 、恨、孤 客、别、思、乡
例8 、
少年游 早行 (林仰) 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山径人稀,翠 萝深处,啼鸟两三声。 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十里青山,一 情感的把握: 溪流水,都做许多情。
景物 融情感
意象 寓情感
情感隐性
典故 含情感
标题
注解
情感
景物
综合运用
临江仙 徐昌图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回头 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酒醒 人静 奈愁浓。残灯孤梦枕,轻浪五更风。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古代诗词常见情感
忧国忧民的情怀 仕途失意的无奈
建功立业的渴望
情感
本诗写诗人应试之前的心理,想问问张 水部,自己的文章是否合适。
标题显情感
白居易《南浦别》 送别诗、依依惜别 托物言志、赞美高洁 即事抒怀、无限喜悦
骆宾王《在狱咏蝉》
杜甫《春夜喜雨》
借助诗歌的标题可以来推断诗歌的思想 情感。 《春夜喜雨》 ——表达欢愉喜爱之情。(喜) 《枫桥夜泊》 ——表达羁旅愁思。(愁) 《悯农》 ——表达对农民艰辛的同情。(怜)
杜甫 草堂困居, 诸多烦扰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典故含情感
羊公碑,在今湖北 与诸子登岘山 襄阳南的岘首山上。 孟浩然 据史书记载:羊祜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镇荆襄时,很有政 绩,死后,襄阳百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姓为他建碑立庙, 看了碑文的人莫不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为他的政绩而感动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流泪,因此人们称 此碑为堕泪碑。
知人论世:
李白
怀才不遇,不畏权贵;风格豪放飘逸 杜甫
饱受战乱,忧国忧民;风格沉郁顿挫
王维 嗜好佛老,热爱自然;诗画一体 李清照 早年少女情怀,婚后与丈夫的甜蜜离思,晚 年国破家亡后的凄怆 苏轼 政治上屡遭挫折,但豁达豪迈,词风豪放; 辛弃疾、陆游……
例5: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月上瓜洲 南徐多景楼作 (南宋) 张辑 江头又见新秋,几多愁?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 英雄恨,古今泪,水东流。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 情感的把握: 注:南徐,古州名。治所在京口城(今江苏镇江)。多 ( 3 )关注“作者”—— 景楼为南徐胜迹,在镇江北固山甘露寺内。 下阕中“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这一形象,寄托了词 人怎样的情怀?
姜夔《扬州慢》序中说:“予怀怆然,感 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 离》之悲也。”
小序对词作表达的昔盛今衰的感伤之情作了明确的概括。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鹧鸪天 代人赋 辛弃疾①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情感显性
情语 明情感 标题 显情感
注解 点情感
作者 推情感
意象寓情感
秋夜 朱淑贞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思 孤寂 。
悲凉

品意象
诗歌所写之“景”、所咏之“物”, 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 ,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 ”;“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 “意象”。只有领悟“意象”中的寓意 ,才能把握好诗歌的思想感情。
经典示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晚泊岳阳
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 现的?(5分)
诗的题目“晚泊岳阳”——在外漂泊;再从自己 “失江路”,渔人“月下归”等词语中可以理解出作 者的思归的情绪。
答: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触景而生的思乡 之情。 是通过卧闻钟声、系舟树下、静赏江月、 倾听歌声等举动,城里钟、水上歌等听觉感受, 城下树、空江月、水上人、云水苍茫、轻舟飞 逝等视觉形象,以景寓情来表现的。句句写景, 景景关情。
例2、请分析这首诗的情感。 望秦川① 李颀 秦川朝望迥,日出正东峰。 远近山河净,逶迤城阙重。 情感的把握: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客有归欤叹,凄其霜露浓。 (2) 关注“注释” 注:①这是诗人晚年官场失意,离别长安,回家 途中写的诗。
命题规律小结
1、“情感”考点是一个考查热点,几乎每 年出现;
2、往往一个小题设两个问题,将“感情把 握”与其他内容结合起来考查; 3、考查内容基本为“分析概括”,并未上 升到《考纲》所说的“评价”层面。
对象
情感 对象
赞美、热爱、 惋惜、悲叹、 批判、讽刺。
相关的人与时
自己
哀伤
例1、试分析这首诗歌的思想内容: 近试上张水部 朱庆余 洞房昨夜停红烛, 情感的把握: 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 ⑴关注“题目” 画眉深浅入时无?
例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燕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情感的把握:
(3)关注“作者” ——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情感
个人生平、思想、 风格……
表现了诗人轻松喜悦,潇洒飘逸,豪放旷达 的情怀。
(1)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 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 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 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 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 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 必胜的信心。
景物融情感
绝句 漫兴(其三)
哀怨、激愤、憎恶、忧愁、离 愁别恨、怀乡思亲、追古伤今、 忧郁沉闷、伤感、惆怅、失意、 孤苦、落寞、沉痛、悲愤、哀 伤、惜别、依恋、欣喜、欢快、 向往、赞美、敬慕、豪迈、狂 放、愉悦、恬淡、闲适等
情 感
显性:诗歌的情感比较明显, 并不需要我们大费脑筋去揣摩, 而是直接从字面上就可以把握 它的情感倾向 隐性:诗歌的情感含蓄隐晦, 不着一情字,需要我们去揣摩 分析,才能领悟作者融入其中 的感情。
例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燕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情感
表现了诗人轻松喜悦,潇洒飘逸,豪放旷达 的情怀。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燕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情感
表现了作者去官归家途中的怅惘之情。
注解点情感
咏素蝶诗
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 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 途数起数伏。
看序注
一般交代创作的年代、缘由、背景,多为整 个作品奠定情感基调,有助于把握诗歌思想情感 。如:
如何快速把握诗歌的情感
读懂诗歌
明白诗句内容 形象
写了什么?
怎么写的? 为什么写?
语言、手法 思想情感
熟悉情感
情感类别:哀怨、激愤、憎恶、忧愁、欣喜、 欢快、向往、离愁别恨、怀古伤今…… 情感内容: 1 思之情 2 爱之情 3 友之情 4 理之情——自由、悯农、民本、爱国、生命短暂、 自然永恒、心灵修养、述怀等 情感载体:杨柳——离别,菊花——孤傲 圆月——思念,落叶——失意…… 抒情方式:直抒胸臆、触景生情、融情于景、托物 言志、借事抒情、借古伤(讽)今……
情感类型
忧国忧民之感慨 国破家亡之痛楚 游子逐客之凄凉 征夫思妇之幽怨 怀才不遇之寂寞 报国无门之激愤 建功立业之豪迈 自由悠闲之恬淡 • • • • • • • 秀美山河之爱 可贵友情之惜 归耕隐居之乐 黑暗官场之苦 离别思念之绪 贬官谪居之恨 时光易逝之憾
鉴赏诗歌思想情感常见表达术语
例7 、
卜算子· 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