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科学知识点归纳

小学科学知识点归纳

三~~~~六年级科学知识归类●《冷与热》●1、水受热时体积会膨胀,水受冷时体积会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热胀冷缩。

●2、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

●3、我知道的温度计有水温计、室温计、体温计、高温计、数字温度计。

测量人体温度的温度计叫体温计,它的测量范围一般在35℃- 42℃之间,因为人体正常体温是37℃。

●4、水烧开时的温度大致是100℃;水结冰时的温度是0 ℃。

●《溶解》●1、溶解在水中的物质微粒是均匀地分散的,不能用过滤或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

●2、有些物质能够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则不行。

因此我们可把它们分为可溶物质和不可溶物质。

●3、我们常用的加快溶解的方法有:切碎、加热以及搅拌等。

●4、用蒸发的方法可以分离出溶解在水中的盐,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中。

●5、溶解现象不仅发生在液体与固体之间,还发生在液体与液体以及液体与气体等多种状态的物质之间。

●6、水里的动物和植物呼吸的就是溶解在水里的空气。

●《电》●1、发电厂发出通过电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交流。

(这是足以引发触电事故,致人死亡的电)5500V以上是高压电,不要靠近高压电线,铁塔、变电所。

这些地方的电更危险。

5500V以上的高压电,能越过一段距离电击,使人触电死亡。

●2、我们将电分为没有触电危险和有触电危险的两大类,直流电一般比较安全,交流电一般比较危险,不安全。

●3、由电池、电线、灯泡组成的电流动的环路叫电路。

在点亮小灯泡的电路中,电从电池的一端流出,通过电线、小灯泡流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形成一个完整的环路,灯泡就会发光。

●4、一节电池的电压是1.5V,两节电池串联起来的电压就是3v。

所以小灯泡特别亮。

两节电池并联起来,电压还是1.5V。

所以小灯泡不太亮。

●5、干电池的一端是铜帽,另一端是锌壳。

当电池的这两端被电线直接连接在一起时,就会发生短路。

短路时,电池和电线会在一瞬间发热变烫,不仅灯泡不能发光,电池也会很快坏掉。

所以一般在电线中间安一个开关。

●6、像铜丝那样可以通过电流的物质叫导体;像电线外包着的塑料那样不能通过电流的物质叫绝缘体。

例如金属是导体,铜、铁、铝、锌、大地等是导体;丝绸、陶瓷、塑料、橡胶、干木材、空气是绝缘体。

)●7、在户外遇到雷雨时,不要躲在树下。

因为大树容易遭雷击。

●《在阳光下》●1、太阳的光线以每秒约30万千米的速度传播,阳光传播到地球大约需要8分多钟,没有任何东西比光线传播得更快了。

光能让我们看到周围的东西,太阳是光的主要来源。

不要用眼睛直接看太阳。

●2、太阳光在没有碰到物体之前是沿直线传播的。

●3、太阳、物体、影子的相互关系。

如果太阳在物体的左边,影子就在物体的右边。

太阳、物体和影子三者的位置始终都在一条直线上。

●4、能够反光,镜面的这一性质叫反射。

●5、阳光穿过透明的棱镜时,光的路线会发生改变,被分解为多种颜色的光,形成太阳光谱。

没有三棱镜,我们也能用水和小镜子分解阳光。

●6、太阳光谱的七种颜色为:红、橙、黄、绿、蓝、靛、紫。

太阳光是一种混合光。

●7、18世纪初,科学家牛顿利用“牛顿盘”把分解成的各色光混合成白光。

其实利用“红、黄、蓝”这三原色可以得到白色的效果。

●8、阳光下物体反射光的本领与物体的哪些特性有关呢?(与颜色差异、表面光滑程度的差异、透明程度的差异)●9、当阳光照射到一个不透明的物体上时,光会被物体反射和吸收。

我们看到的物体的颜色就是被反射的光,而其他颜色的光被物体吸收了。

●10、太阳是一种自然光源,它在发出光的同时也产生热。

太阳每时每刻都在以光和热的形式释放着能量。

●11、太阳光是沿直线传播的,遇到障碍物后就形成阴影;阴影的方向及长短与太阳的位置密切相关。

●12、物体对太阳光的反射和吸收与物体的材料性质有关,粗糙的反光弱,光滑的反光强。

●13、强光携带的热量多,弱光携带的热量少。

●14、深色反光能力弱、吸收热的能力强,浅色反射光强、吸收热的能力弱。

●15、物体反射光强的,吸收的光就少,吸收的热也少;物体反射光弱的,吸收的光就多,吸收的热也多;物体在吸收光的同时也吸收了光携带的热量。

●16、太阳能热水器的构造:主要由集热器、保温水箱、反射板等组成。

●17、地球上的能量绝大部分来源于太阳。

在一天当中,地球所接受到的太阳能足够全世界的人们用上40年。

●18、世界上第一座太阳能发电站,它于1969年建于法国。

●《运动和力》●1、把一个文具盒放在手上后,会感到文具盒对手有一个向下的压力,这个力就是重力。

物体都有一个向下的力,这就是重力。

●2、橡筋被拉长时产生的力叫弹力。

橡筋拉得越长,弹力越大。

●3、由于摩擦,物体运动会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运动方式(滚动还是滑动)、物体的重量(对地面的压力)等因素有关。

增大摩擦力的例子有(鞋底花纹)、(下雪天汽车轮胎上缠铁链)等,减小摩擦力的例子有(给车轴涂上润滑油)、(滑冰鞋)。

●4、像气球这样推动小车的力叫反冲力。

小车是靠气球里空气的反冲力运动的。

●5、拉力一定,小车的载重量越大,小车的行驶速度就越慢;反之,小车的载重量越小,小车的行驶速度就越快。

●《生物与环境》●1、以植物为食物的动物叫植食动物,以动物为食物的动物叫肉食动物,两种食物都吃的动物叫杂食动物。

●2、蔷薇花丛和栖息在它周围的各种动物、植物、地下的微生物一起形成一个群落。

群落里的各种生物和非生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我们把它们叫做生态系统。

●3、生物之间这样一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称为食物链。

人们根据食物链中不同生物的食物来源,把能自己制造食物的叫做生产者,把吃别人制造的食物的叫做消费者。

●4、浮游生物对环境条件的变化十分敏感。

当水质受到污染,一些浮游生物就会大量繁殖,消耗水中的氧气。

●5、鹰、兔、草之间的食物链关系:鹰←兔←草。

●6、为了保护野生动、植物和它们的栖息地,国家建立了许多自然保护区,还专门颁布了《野生动物保护法》。

在自然保护区内,不准狩猎和采伐,不准破坏当地的自然环境。

●7、自然界的生态系统是一和谐的整体,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形成,如果其中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生态系统就失去平衡。

●8、月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的,月相是在月球围绕地球公转的过程中形成的。

●9、请按距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写出它的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10、关于植物生长的顺序是:种子、发芽、幼苗、花。

●11、生活垃圾可以分为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其它垃圾类。

●12、酸雨主要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等原因造成的。

●13、焚烧处理垃圾的优点是1、回收热能2、垃圾减量最彻底。

缺点是较易产生局部大气污染。

●14、矿产的开采有不同的方法:①露天开采,②地下开采。

●15、石油的开采:①海上开采,②陆地开采。

●六年级上●第一单元:机械和工具●1、在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做机械。

像螺丝刀、钉锤、剪子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做简单机械。

●2、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上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3、杠杆省力的秘密:当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时省力;当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小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时费力;当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等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时不省力也不费力。

●4、省力杠杆:钳子、剪刀、撬棍、开瓶器等;费力杠杆:筷子、镊子、钓鱼竿等。

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天平、扁担、跷跷板。

●5、杆秤由秤杆、秤盘、秤砣、提绳几部分组成。

它也是一种杠杆类的工具。

●6、制作杆秤:首先找到秤杆上的三点,定好位置。

接着拴好阻力点和支点的细绳,挂好秤盘,系上秤砣。

再用挂钩码的方法,在秤杆上画出重量刻度。

●7、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螺丝刀的刀柄总是比刀杆要粗一些,因此,刀柄是轮,刀杆是轴。

●8、轮轴的作用:在轮上用力省力,在轴上用力费力;当轴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

●9、生活中的轮轴:汽车方向盘、水龙头开关、起子、扳手、门锁把手。

●10、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11、定滑轮能改变用力方向,但不省力;动滑轮不能改变用力方向,但能省力;滑轮组既能改变用力方向,又能省力;滑轮组的组数越多越省力;●12、生活中的滑轮:①定滑轮:旗杆顶部的轮子、窗帘上的轮子;②动滑轮:工地上提重物的轮子、井口上提水的轮子;③滑轮组:起重机、升降衣架。

●13、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斜面。

●14、斜面的作用:①在斜面上拉重物比直接提起重物省力;②斜面越平缓越省力。

●15、生活中的斜面:刀口、楼梯、盘山公路、引桥、螺丝钉、钉子的钉尖。

●16、自行车的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转动速度变快,小齿轮带动大齿轮,转动速度变慢。

(转速快,用力大;转速慢,用力小。

)●17、想一想我们曾经研究过的自行车,它应用了哪些机械原理,并完成表格。

●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1、增加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的能力,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增加大大增加抗弯曲的能力。

●2、把薄板形材料弯折成“V”“L”“U”“T”或“工”字等形状,实际上都是减少了材料的宽度而增加了材料的厚度。

减少材料宽度虽然降低了一些抗弯曲能力,但增加了厚度,就大大增强了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3、拱形承载重量时,能把压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各部分相互挤压结合得更加紧密。

拱形受压会产生一个向外推的力,抵住了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

●4、圆顶形可以看成拱形的组合,它有拱形承载压力大的优点,而且不产生向外的推力。

●5、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可以看成拱形,这使得它比任何形状都要坚固。

●6、生活中的拱形:龟壳,贝壳,蛋壳,人的头骨、肋骨、足拱、管状的手臂骨、腿骨,植物的杆、茎、果实,拱门,拱窗,拱桥。

●7、用框架结构可以建起很高的建筑而花费的材料却很少,框架结构以三角形为基本构造。

●8、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的特点。

利用三角形框架可以加固框架结构。

●9、框架铁塔结构特点:上小下大、上轻下重、抗风能力强。

●10、桥面在拱下方的拱桥,桥板可以拉住拱足,抵消拱向外的推力。

桥面被水平方向的力拉紧,还增加了桥面的抗弯曲能力。

●11、钢缆能能承受巨大的拉力,人们用它们建造的钢索桥,大大增加了桥的跨越能力。

●12、钢索桥的结构:由钢缆、桥塔、桥面组成。

钢缆是桥承重的主要构件,桥塔是支承钢缆的主要构件,桥塔是支承钢缆的主要构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