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普通高等学校2018届高三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四)语文试题word版有答案

普通高等学校2018届高三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四)语文试题word版有答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语文(四)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互联网上向来不乏怪事。

一些网播剧播放量过百亿却讨论者寥寥,一些网购平台上的“销量第一”却差评不断,一些所谓“今日热门”的文章却完全不知所云。

问题何在?互联网时代,网民选择相信数据背后代表的“公众眼睛”,然而近年来,这些本应成为用户选择时重要参考的数据,却屡屡成为一些平台掺水造假的对象。

去年9月,不少平日里阅读量动辄“10万+”的微信大号迅速缩水,而起因竟是源于某些通过刷单来拉高阅读量的工具失效。

有监测数据显示,当晚有六成微信“大号”的阅读数下降,其中阅读量暴跌80%以上的公众号超过100个。

无据之数,难称数据。

那些基于个体选择而累计得来的数字,衡量着品质优劣,透露着市场反馈,反映着用户认可。

然而造假掺水却令数据应有的标尺作用打了折扣,用户“用脚投票”的权利成为摆设,造假者不仅令优质内容沉匿网海,更给了烂俗内容和劣质产品服务以次充好的可乘之机。

数据造假,受伤的不仅是手握“投票权”的网友和真正优质的内容,还可能在更广范围内威胁互联网产业生态系统。

“我知道我的广告费有一半浪费了,但遗憾的是,我不知道是哪一半被浪费。

”世界著名广告大师约翰·沃纳梅克的这句论断产生于纸质媒体时代,而在如今新闻门户、视频网站、手机应用成为广告主眼中香饽饽的时代,却更多了几分无奈和讽刺。

“只有当大潮退去,你才能知道谁在裸泳。

”在国内互联网行业屡被评价为“虚火正盛”的今天,被动等待显然不够。

一些互联网公司联合成立广告反欺诈大数据实验室,致力于发现和甄别虚假流量及其作弊模式。

除了引入足够的技术支持,企业还应该在保证自身商业机密的前提下主动共享后台数据,打通“数据孤岛”,让政府、公众以及第三方监测机构能够合理有序地采集、存储、分析和使用数据,令各方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

此外,行业内也亟待建立起一套通用的数据衡量指标和数据采集指标,这不仅能有效挤压数据造假者浑水摸鱼的空间,也有助于提高公众辨别数据造假的意识和能力。

唯有如此,量化数据才能继续在数字经济浪潮中,向网民陈述日益庞大的行业体量,陈述海量用户集合而成的行为选择,陈述各方褒贬多样的态度倾向,陈述那些网民选择继续相信的真相。

(摘编自钱一彬《数据造假销蚀网络诚信》)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通过刷单来拉高阅读量的工具失效,导致阅读量“10万+”的微信号都大幅缩水。

B.衡量品质优劣、透露市场反馈、反映用户认可的数字是基于个体选择累计得出的。

C.数据造假掺水使用户“用脚投票”的权利成为摆设,使数据应有的标尺作用消失。

D.互联网公司组成的广告反欺诈大数据实验室,能发现甄别虚假流量及其作弊模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引用约翰·沃纳梅克的话讽刺新闻门户、视频网站、手机应用吃香现象。

B.文章以“无据之数,难称数据”为立论前提,并由此指出了数据造假的危害。

C.文章从行业内和行业外两个角度论证了在数字经济浪潮中如何遏制数据造假。

D.对于数据造假,文章先摆出现象,接着深入分析,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果网络数据坚守诚信,实事求是,那么劣质产品服务就没有以次充好的机会。

B.针对数据造假现象,企业应在保证自身商业机密的前提下主动共享后台数据。

C.建立一套通用的数据衡量指标和数据采集指标,将有助于公众辨别数据造假。

D.只有坚持网络诚信,量化数据才能真实陈述人们的态度倾向,陈述事实真相。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一个小偷和失主的通信奥托·纳尔毕第一封信小偷致失主尊敬的布劳先生:想必您已获悉,您停在歌德路的汽车已经失窃。

我就是小偷。

鉴于我这个小偷向来和失主关系良好,谨提出如下友好的建议:您的车子里有一只放信函和文件的皮包,它们对我虽然无用,可我以为对您却尤为重要,现将这些东西放在歌德路40号房子后面还给您,作为交换,请将有关的汽车证件放在同一地方,您给我的信,也放在那里。

顺致亲切的问候您的汽车小偷1964年4月3日法兰克福尊敬的汽车小偷先生:我不得不同意您的建议,因为我正急需那些文件。

我的,亦即您的蓝色四座车证件,请于今天夜里二十四点钟到歌德路40号房子后面去拿。

马克斯·布劳谨上1964年4月5日法兰克福第二封信小偷致失主尊敬的布劳先生:下一期的汽车税(计2469马克),要在本周内付清,是吗?您忠实的汽车小偷1964年4月7日法兰克福失主的复信尊敬的汽车小偷先生:我谨遗憾地通知您,下一期的汽车税,您必须在本周内付给财政局。

拖延付款是要付高额罚金的:顺致敬意您的马克斯·布劳1964年4月9日法兰克福请不要忘记把汽车保险费付给色柯里塔保险公司。

又及。

第三封信小偷致失主尊敬的布劳先生:请原谅我又写信给您。

请问,车子耗油量是否需十二至十四公升?再则,左后轮漏气?您的汽车小偷谨上1964年4月10日法兰克福失主的复信尊敬的汽车小偷先生:我忘记告诉您,我的,或者说您的车子亟待换只新胎,同您说的一样,汽油消耗的确很大。

不说您也明白,车子已经很旧了。

干您这一行的老是要在路上奔波,为您着想,我劝您把阀门换掉。

您的马克斯·布劳1964年4月12日法兰克福小偷致失主尊敬的布劳先生:财政局要求我补交税款六百九十八点五七马克,10日内付清。

此外,坐垫已坏,右方向指示灯不亮。

您能否给我介绍个便宜的车房,当然要有暖气的,因为汽车很难发动。

现在我为车房要付五十马克。

顿致崇高的敬意您的汽车小偷1964年4月18日法兰克福失主的复信亲爱的小偷:对您说来,除了付清车税以外,别无他法。

顺便提一句,昨天夜里我突然想起,刹车已经不灵,请立即检查一下。

此外,天气不好的时候——近来天公老是不作美——得修理车篷。

至于车房,我爱莫能助。

过去,我的车子也经常露天停放。

您忠实的马克斯·布劳1964年4月23日法兰克福第五封信小偷致失主尊敬的布劳先生:我从您那里偷来的汽车,使我大伤脑筋。

一连串的故障,昨天传动装置又坏了,如此之高的费用,我这个诚实的小偷实在承担不起。

我想贴一笔小额的赔偿费,把车子还给您,望能同意为盼。

顺致崇高的敬意您的汽车小偷1964年4月25日法兰克福失主的复信最要好的朋友:十分遗憾,由于您的严酷决定,我不得不结束我们之间美妙的通讯联系。

您偷走了我的汽车,而我懂得了上帝为什么给我两只脚。

我重新开始步行,过多的脂肪已经掉了好几磅,心脏跳动恢复正常,我完全忘记了心血管病是怎么回事。

我不再看病,经济状况也大有好转。

我还得取回我的车子吗?想都没有想过!故此,我决定拒绝您的建议,即使您上法院控告我,我也决不接受被偷走的东西。

顺致敬意您的马克斯·布劳1964年4月28日法兰克福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是由十封简短的通信组成的一篇小说。

小说的形式令人耳目一新,小偷和失主之间鸿雁传书,一封比一封更令人忍俊不禁。

B.小偷偷了汽车,送还了汽车主人急需的重要文件,主人也按约定转交了汽车证件,小偷摇身一变成了车主,令人啼笑皆非。

C.失主开始称小偷为“尊敬的汽车小偷先生”,后来是“亲爱的小偷”,最后是“最要好的朋友”,称呼的变化颇有幽默效果。

D.作者通过小说告诉我们,汽车的耗油、税负、保险费、修理费,常常导致一个家庭的经济危机,汽车对人原来是一种负累。

5.“从反常的角度解构人生也是一种幽默”,你怎样理解这句话?请结合小说的“反常之处”作简要分析。

(5分)6.小说结尾汽车主人拒绝收回被偷走的汽车,这样的情节设置有何妙处?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科技的进步,让今天的游客可以轻而易举地突破地理空间的限制,一天之内前往万里之外的异域;标准化与个性化结合的现代住宿业又能为游客提供舒适安心的家外之家。

但旅行的意义从来都不止步于吃喝玩乐,而是在自我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的前提下对人类文明做出更积极的贡献。

从这个角度看,中国古人的旅行收益未见得低于今人。

他们在简易、缓慢中构建的旅行行为仍值得我们回味与借鉴。

(摘编自刘小方《古代旅行大观》) 材料二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

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吹笳弹琴、吟诗高歌话别。

折柳送别是当时一种很流行的民间习俗,尤其是在文人墨客中,成为一种时尚。

离情别绪也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为什么分别时要折柳相送呢?常见的解释是,古时柳树又称小杨或杨柳,“柳”谐“留”音,赠柳表示留念、挽留之意,一为不忍分别,恋恋不舍,二为永不忘怀。

但是,这种解释很单薄,不足以完全令人信服。

折柳送别作为一种非常普遍的文化习俗,恐怕不是一个“谐音”就能解释清楚的。

因此,古时就有人从另外的角度探求这其中的缘由。

《太平御览·木部》说:“柳,断植之更生,倒之亦生,横之亦生,生之易者,莫若斯木。

”清朝褚人获在《坚瓠广集》卷四中提出:“送行之人岂无他枝可折而必于柳者,非谓津亭所便,亦以人之去乡正如木之离土,望其随处皆安,一如柳之随地可活,为之祝愿耳。

”这种解释是很合理的。

柳树和其他树木相比,其特点是“随地可活”,柳枝被折下来,犹如行人将别,这正可以拿来祝愿远别的人,到了异地后,随遇而安,能够很快地融入当地的人群中,一切顺遂。

这一说法便有了深刻的哲理性和更高的文化品位。

(摘编白杨传多《我国古代的折柳送别文化》) 材料三送别朋友,送别同事,你会用什么样的方式?专车接送?海吃一顿?你“out”了。

在新媒体时代,出现了另一种更有意思、或更有意义的送别方式——“网上饯行”!7日,这样的一场送别,以一篇微信文章的形式,在朋友圈频繁刷屏!这篇名叫《你走,我不送你,你来,风再大雨再急我都去接你!》的文章,是重庆一位女摄影师和朋友们送给一位辞职朋友的离别礼物。

社会总是在发展,时代总是在进步,作为年轻人,也总是喜欢尝试一些新的东西,探索一些未知的领域,而这种尝试与探索,却可能在不经意间带来我们社会行为的一种变革,甚至是产生移风易俗的效果。

“网上饯行”无疑就是对传统告别方式的一种颠覆,让我们的离别少了些许繁琐,多了一份轻松;少了几多刻意,多了一份诗意。

(摘编自苑广阔《“网上饯行”让离别多些轻松与诗意》)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旅行的意义是在自我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的前提下对人类文明做出更积极的贡献,如此看来,中国古人的旅行收益低于今人。

相关主题